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57

第57章 兼水气凌心

(五)兼水气凌心

验案1

叶某,女,55岁。1991年12月4日初诊。

胸闷疼痛10年余,经多家医院位置确诊为冠心病,并对症治疗。近1个月来,患者胸闷疼痛加重,气短微喘,口服扩冠药效果不佳。症见心前区闷痛,面色苍白,心悸怔忡,气短微喘,或头目眩晕,时有形寒肢肿,小溲不利,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证为胸痹日久,阳虚寒盛,中阳不振,脾失健运,湿聚成饮,上凌心肺,胸阳受遏而致其病加重。治拟益气活血,温阳化气,方选苓桂术甘汤合参附汤化裁。

连皮茯苓15g,桂枝10g,白术10g,炙甘草5g,人参(另煎、兑服)10g,制附片8g,丹参10g,牛膝8g。

6剂水煎分服。药后心前区疼痛减轻,形寒肢肿亦减,小便量增多,余症同前。原方人参、附子各减6g,再进12剂,胸闷疼痛大缓,气短微喘、头目眩晕、形寒肢肿等症消失,时仍轻度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脉沉缓。改投人参养荣汤化裁,又调治月余,诸症皆消。

按:本例患者系脾阳不振,聚湿成饮,上凌心肺,胸阳被遏而发胸痹。治疗以温阳化水为法,投苓桂、参附剂20余剂,而使心阳复振,脾阳复运,水饮温化,诸症俱消。可见认证准,实为获效之关键。

医案出处:《高辉远临证验案精选》

验案2

陆某,男,42岁。

形体肥胖,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而住院,抢救治疗2个月有余,未见功效。现症:心胸疼痛,心悸气短,多在夜晚发作,每当发作之时,自觉有气上冲咽喉,顿感气息窒塞,有时憋气而周身出冷汗,有死亡来临之感;颈旁之血脉又随气上冲、心悸而胀痛不休;视其舌水滑欲滴,切其脉沉弦,偶见结象。

辨为水气凌心,心阳受阻,血脉不利之水心病。

茯苓30g,桂枝12g,白术10g,炙甘草10g。

此方服3剂,气冲得平,心神得安,心悸、胸痛颈脉胀痛诸症明显减轻。但脉仍代结,犹显露出畏寒肢冷等阳虚见证。乃于上方加附子9g,肉桂6g以复心肾阳气。

服3剂,气足转温,而不恶寒。然心悸气短未全瘳,再于上方加党参、五味子各10g,以补心肺脉络之气。连服6剂,诸症皆瘥。

按:本案冠心病为水气上冲所致,总由心、脾、肾阳虚,水不化气而内停,成痰成饮,上凌无制为患。心阳虚衰,坐镇无权,水气因之上冲,则见胸痛,心悸、短气等心病证候。临床辨识此病,当注意色、舌、脉、证的变化。

望色:多见面色黧黑,此为“水色”。病重者,在额、颊、鼻柱、唇围、下颏等处,或皮里肉外出现类似“色素沉着”之黑斑,名为“水斑。

察舌:舌质淡嫩,苔水滑欲滴。

切脉:或弦、或沉,或沉弦并见,病重时见脉结代或沉伏不起。

辨证属①有水气上冲之候。患者自觉有一股气从心下上冲胸咽。②胸满,夜间为甚,遇寒加重,多伴有咽喉不利,如物梗阻。③心悸,多发于晨起、夜卧、饮食之后,或伴有左胸颈部血脉胀痛。④短气,表现为动则胸闷发憋,呼吸不利,甚则冷汗自出。

治疗水气上冲之“水心病”,首选苓桂术甘汤。本方《伤寒论》用治“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金匮要略》用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等水气凌心射肺的病症。苓桂术甘汤有两大作用:一温阳下气而治心悸,胸满;二利不便以消水阴而治痰饮咳逆。

医案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三、痰浊、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