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冠心病对证自疗
12356100000045

第45章 兼水气凌心

(二)兼水气凌心

验案1

佟某,男,40岁。1972年7月2日初诊。

素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悸气短,活动加重。近来身面黄染,其色晦黯,下肢水肿,按之不起,精神萎靡,胃纳不振,小便涩少,舌质淡,苔垢腻,脉结代。

证属心阳不足,水湿内蕴,上凌于心而为悸,溢于肌表而为肿,阻于胆道而发黄。治以通阳利湿,养心安神。

茯苓35g,附子10g,白术15g,柏子仁15g,白芍15g,苍术20g,黄柏15g,炒酸枣仁15g,草豆蔻15g,茵陈50g。25剂。水煎服。

8月10日二诊:心悸气短觉轻,黄疸渐退,水肿已消,小便畅爽,精神良好,饮食稍加。迭进20剂,诸症尽除。

按:本案心悸,实由饮停;饮邪上凌,盖因湿阻;湿气不化,只缘阳虚。故用真武、二妙,使脾阳重振,阴霾消散,湿去饮除,心悸遂平,水肿、黄疸诸症也一并消退。增柏子仁、酸枣仁意在安神,入草豆蔻、茵陈旨在化湿。

医案出处:《孙允中临证实践录》

验案2

杨某,男,33岁。1993年9月15日初诊。

患者于1年前因连续加班,过于劳累,忽觉心悸不安,少寐,周身乏力,心电图提示“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经服用美托洛尔,肌苷等药物,心悸减轻,但停药后其症复作。现心悸频发,胸中发空,气短而不能接续,动则汗出,倦怠乏力,睡眠不佳,观其舌质淡嫩,脉弦细而带有结象。

辨为心胸阳气不足,导致水气上冲的“水心病”之证。治以通阳化饮,补益心气。

桂枝14g,茯苓20g,白术10g,炙甘草10g,丹参15g,党参15g,沙参12g。

服至7剂后,心悸明显减轻,胸中已不觉发空,守方又续进10余剂而病愈。

按:《灵枢·邪客》:“宗气者,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如果宗气虚弱,无力推动血脉运行,心脉迟缓,则必然加重“水心病”的病情。故在用苓桂术甘汤的同时,加上党参、沙参、丹参以补益心脏之气,并通心脏之脉,名之为“三参苓桂术甘汤”,临床疗效为佳。

医案出处:《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

三、痰浊、瘀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