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刮痧疗法治百病
12355600000045

第45章 妇科疾病 (4)

第十三章 妇科疾病 (4)

(病因)导致不孕症的原因极为复杂,概括言之,其因有二:一为因妇科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盆腔炎等)而致不孕(治详见各病);二为先天不足,冲任虚损,或风寒侵袭,寒凝胞脉;或肾阳不足,冲任虚寒;或痰瘀阻滞胞宫等因所致;或因内分泌功能紊乱及生理缺陷而致。

(症状)女性不孕。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下腹部,腹股沟区,小腿内、外侧区,膝弯区,胸11、12与腰骶椎及其两侧。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尾椎)轻刮3行,至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胸11、12与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下腹部,腹股沟区,小腿内、外侧区及膝弯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一般用轻中度手法施术。

主治:不孕症。

附记:笔者家传经验。验之临床,并配合药物治疗,可取得较满意疗效。并证明以上2种方法并治,比单一疗效为优。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关元、中极、三阴交、神阙、阳陵泉、肾俞、关元俞。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继刮配穴。

主治:不孕症。

附记:金春乐经验。一般连治20~30次即可见效。

配穴方三脾俞、肾俞、三阴交。并随证配穴:肾精虚损配关元、气穴、子宫、足三里;肝郁气滞配中极、四满、太冲;痰湿阻滞配中极、气冲、丰隆、阴陵泉。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随证加刮配穴。肾精虚损型的手法力度较轻,操作范围较局限;肝郁气滞、痰湿阻滞2型的手法力度均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其中太冲穴刮后并以针点刺之。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不孕症。

附记:王平经验。应配合药物疗法,方可取得满意疗效。并注意起居、房事有节和经期卫生,忌食辛辣等。

配穴方四分2组:一为肾俞、子宫、中极、阴陵泉、太冲;二为腰俞、关元俞、关元、三阴交、气穴。

治法:用刮痧法。每选1组,交替使用。随证用中轻度手法依次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1次。

主治:不孕症。

附记:程功文经验。应配合药物内、外治疗方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贵在坚持,久治必效。

配穴方五肝俞、脾俞、肾俞、四满、中极、归来、子宫、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然谷。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再刮腹部四满、中极、子宫、归来,然后刮下肢部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然谷。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不孕症。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有效,久治效佳。若能针对病因配合进行辨证论治,可提高疗效与成功率。

乳腺炎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又分为外吹乳痈(哺乳期)、内吹乳痈(怀孕期)和乳痈(非哺乳妊娠期)3种。现统称之为乳痈。

(病因)“外吹”多因小儿吮乳吹风或乳汁积滞不得外流所致;“内吹”多因胎气旺盛,胸满气逆,邪热壅滞阳明经所致;“非内外吹”多因干乳假吮所致,或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脾虚失运、湿热蕴结,或产后血虚、外感风寒热邪客于乳房,壅滞内郁所致。

(症状)乳房肿胀疼痛,局部有块或无块,皮肤色白或红,甚则焮红肿痛,继则腐积化脓。常伴有严重的全身症状,如形寒、发热、头痛、全身关节酸痛、不思饮食、腋下淋巴结肿痛。

(疗法)

配穴方一分2组:一为肩井、天宗、足三里;二为天突、膻中。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第2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

主治:早期乳腺炎。

附记:陈志敏等经验。屡用效佳。应保持乳房清洁,避免当风露乳哺乳,哺乳后应轻揉乳房;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等可减免发病。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膺窗、乳根、肩井、曲泽、上巨虚、太冲、膻中。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乳腺炎。

附记:金春乐经验。一般3次见效,15次左右即可消散痊愈。

配穴方三胸1~5及其两侧,胸骨柄区(含天突、膻中)、肘弯区,配穴:患处附近穴位。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悬枢)轻刮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大椎穴皮区多刮),并重点刮胸1~5及其两侧7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胸骨柄区及肘弯区,然后刮拭配穴。每日1次。

主治:乳腺炎。

附记:程爵棠经验。贵在早治,溃后难疗。对于早期乳腺炎可取得消散之效。若已化脓者应以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本疗法可增强疗效。

配穴方四肝俞、脾俞、胃俞、乳根、膻中、期门、中脘、天枢、曲池、足三里、行间。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胃俞,再刮胸部膻中,乳根及胁部期门,然后刮中脘、天枢,刮上肢曲池,最后刮下肢部足三里、行间。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1次。

主治:急性乳腺炎。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效佳。

乳腺增生

乳腺增生,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属中医“乳癖”范畴。多发生于25~40岁之间,以乳外上方为多见,是妇科常见病症之一。

(病因)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积聚乳房,胃络所致;或因思虑伤脾,郁怒伤肝,以致冲任不调,气滞痰凝而成。

(症状)乳房结块,皮色不变,形如鸡卵,质地坚硬及胀痛呈周期性,经前加重,经后减轻或消失,或可触摸及多个大小不等的结节,其质软或韧,无粘连,边界清楚,活动度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多无触痛和压痛,经年累月不会溃破。乳头不回缩。在怀孕期,肿块迅速增大,部分有恶变之虑。一般为2个或多个,可发生在1侧或双侧。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肩上区,胸骨柄区,胸前部(患部周围),胸9~12及其两侧,肘弯区,肘外侧区,小腿外侧区,足背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大椎至命门)轻刮3行及肩上区1~3行,至出现潮红为止,并重点刮胸9~12及其两侧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胸骨柄区、胸前部;然后刮肘弯区(3行)、肘外侧、小腿外侧区及足背区。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多用轻中度手法。

主治:乳腺增生病。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效佳,但须久治,其效始著。若配合药物外敷,则可增强治疗效果。

配穴方二分2组:一为肩井、天宗、肝俞、期门、屋翳、膻中、丰隆、解溪;二为行间、太溪、外关、大冲。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点揉或刮第2组穴。每日1次。

主治:乳腺增生病。

附记:引自《外治汇要》。验之临床,久治多效。若配合药物疗法(内外并治),则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忌食一切刺激性食物,经常复查以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配穴方三肩井、天宗、外关、膻中、丰隆、太溪、行间、侠溪。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肩部肩井、背部天宗,再刮胸部膻中,然后刮前臂外关,最后刮下肢部丰隆、太溪及重刮足背行间、侠溪。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乳腺增生病。

附记:王富春经验。屡用效佳。又取患背部乳房对应部位,均匀刮拭,至出现痧痕为止,刮后即在出痧部位进行常规消毒后拔罐、留罐15~45分钟。发疱后将罐取下,用消毒后的毫针刺破水疱,并以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渗液,最后以消毒纱布包扎固定。治疗结束后,嘱患者饮200~300毫升热开水,以助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忌食辛辣及有刺激性食物。经治53例,痊愈41例,显效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1%。

阴吹

阴吹是指妇女阴中排气有声,如转矢气状的一种自觉病症。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经产体弱之妇。

(病因)多因肠胃津枯,腑气不通,或肝郁气滞,气机紊乱所致。

(症状)女子自觉有时有气体自阴道排出。

(疗法)

配穴方一膀胱俞、腰阳关、中脘、足三里、三阴交。并随证配穴:脏气不通配天枢、水道、归来、丰隆;中气虚弱配气海、关元。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随证加刮配穴。腑气不通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中气虚弱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局限。每日1次。

主治:阴吹。

附记:王平经验。若配合药物治疗,可获满意疗效。治疗期间应注意排除精神障碍,禁行房事。

配穴方二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配穴:章门、关元、气海、三阴交、涌泉、肝俞、百会。

治法:用刮痧法。先用泻法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配穴(自上而下依次刮)。每日1次。继用补法刮配穴。

主治:阴吹。

附记:金春乐经验。一般3次见效,20次左右即愈。

脏躁

脏躁,首见于《金匮要略》。多发于中青年妇女,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病因)多因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土壅木郁;或郁怒伤肝,横逆犯脾,木郁土壅而致肝脾失调,肝郁脾虚。或痰火内盛,上扰心神;或痰浊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种种不同皆因肝脾失调之病理改变而致。

(症状)烦躁易怒,坐卧不安,急躁时易哭,或哭笑无常,或无故悲伤哭泣,多疑善感,失眠恶梦,心惊恐惧,或头晕头沉,记忆力减退,或体倦乏力,食欲欠佳,胸闷气短等。

(疗法)

配穴方一脊柱两侧,胸1~12及其两侧,上、下腹正中线,小腿内、外侧区及膝弯区,足背、足底区。

治法:用刮痧法。先在脊柱两侧(从颈1至尾椎)轻刮3行,至潮红为止,并重点在胸1~12及其两侧刮5行,至出现痧痕为止,再刮上、下腹正中线,然后刮膝弯区,小腿内、外侧区及足背、足底区。用轻中度手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脏躁。

附记:程爵棠经验。应配合药物治疗和心理开导,释其心怀,方可取得满意疗效。注意营养,忌食辛辣。

配穴方二分3组:一为风池、心俞、脾俞、肾俞、次髎;二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三为中脘、气海、关元。并随证配穴:心血亏耗配膈俞、神门、内关;阴虚火旺配内关和涌泉;肝郁气滞配支沟、神门、百会。

治法:用刮痧、点揉法。先刮第1组穴,再刮第2组穴,均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点揉第3组穴,每穴3~5分钟。每日1次。并随证加刮配穴。心血亏耗、阴虚火旺2型的手法力度均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涌泉穴以针点刺(不刮)。肝郁气滞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

主治:脏躁。

附记:王平经验。治疗中要注意精神、情志作用,要善言慰藉,释其心怀,方可取得满意疗效。

外阴瘙痒

外阴瘙痒,又名“阴痒”。属现代医学外阴炎范畴。临床以瘙痒为主症,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因湿热下注或肝肾阴虚,血虚生风所致,或因肝热脾湿所致。

(症状)外阴或阴道常觉瘙痒难忍,有灼热感,往往伴有带下,一般是先带下,后瘙痒,阴痒不已而发生痛感。各种阴道炎、外阴白斑、某些维生素缺乏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均可引起瘙痒。

(疗法)

配穴方一中极、阴廉、三阴交、太冲。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腹部中极,再刮下肢部阴廉、三阴交、太冲。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外阴瘙痒。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屡用效佳。

配穴方二肝俞、肾俞、支沟、三阴交。配穴:肝经湿热配曲泉、阴廉、曲骨、期门和太冲;肝肾阴虚配中极、血海。

治法:用刮痧法。先依次刮主穴至出现痧痕为止,然后加刮配穴。肝经湿热型的手法力度中等,操作范围较广泛,其中太冲穴以针点刺(不刮);肝肾阴虚型的手法力度宜轻,操作范围较广泛,每日1次。

主治:阴痒。

附记:王平经验。应配合药物外洗,方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应每日洗浴,保持清洁,脚盆、脚巾切勿混用,以免交叉感染。

外阴白斑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白色病变或白斑性女阴炎,属祖国医学的“阴痒”、“阴蚀”等病范畴。

(病因)多因肝肾亏虚,阴器失养和脾虚生湿,湿郁化热,湿热下注,蕴蒸阴户所致。

(症状)外阴皮肤黏膜变白成斑、或成片,阴部皮肤变薄、变脆,有时皲裂或皮肤变粗、肥厚或溃疡、萎缩,伴阴痒,甚则奇痒难忍,时有灼热感。

(疗法)

配穴方一下髎、中极、曲骨、 曲泉、阴陵泉、三阴交、照海。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骶部下髎,再刮腹部中极、曲骨,然后刮下肢部曲泉、阴陵泉、三阴交、照海。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外阴白斑。

附记:王敬、杨金生经验。久治效佳。

配穴方二肝俞、脾俞、肾俞、八髎、中极、曲骨、三阴交。

治法:用刮痧法。先刮背部肝俞、脾俞、肾俞、八髎,再刮腹部中极、曲骨,然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用泻法,刮至出现痧痕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

主治:外阴白斑。

附记:程爵棠经验。屡用有效,但须久治。临证治疗,若配用熏洗外治方疗之,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具体方药可详见《熏洗疗法治百病》一书,可供临床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