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商道博弈:孙子兵法中的商业智慧
12353000000003

第3章 兵者,国之大事

【原文】

孙子曰:兵(兵:本义为兵械,这里作战争解。)者,国之大事(国之大事:国家的重大事务。),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不可不察:意指不可不仔细审察,谨慎对待;察,考察、研究。)也。

【译文】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存亡。这样重要的事,是不能不认真审察的。

【事典】

井深大开创索尼(SONY)事业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日本的索尼(SONY)公司,但是,索尼公司在创业之初却是历尽坎坷的。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自幼就喜欢制作玩具,成人之后,井深大决心开创自己的事业。他研制过计算尺,失败了;研制过电饭锅,失败了;研制过高尔夫球用具和其他日用品,也都失败了。

井深大从失败中吸取了教训:一种新产品关系到自己企业的存亡。盲目开发,盲目生产,只能导致一次次失败。

井深大深思熟虑后决定开发一种其他公司没有搞过的产品——把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结合起来,研制崭新的日常生活用品。实际上,作为一名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毕业的电子技术专家,井深大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梦想:把电子工程的综合技术应用于生产消费领域。

1946年,井深大与盛田昭夫共同创建了索尼公司的前身——东京通信工业公司。劫后的东京很难找到一处完整的建筑,井深和盛田跑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寻找便宜的房屋办公。最后,终于找到了一座破旧的小屋子。

这里的环境极其的恶劣,远离中心市区,邻居家晾的尿布到处都是,每天上下班都得从尿布下钻出钻进,因为漏雨,下雨时得打伞办公。当盛田的亲戚来到这里看他时,都惊呆了,当初养尊处优的大少爷今天竟然混到了这个地步,真是不可思议!

这还不是最难的。创业之初,他们利用自己的专长试制出了磁带录音机及磁带。这种录音机比原有钢丝录音机使用方便,录放音质高,磁带的生产也比录音的钢丝成本低。在鉴定时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井深大也以为这种新型录音机自然能畅销,但是推向市场后并没有马上被消费者所接受,许多人甚至没有搞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东西。

于是,他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产品的推销宣传活动中。他用汽车拉着产品,到公司、学校、商店,展示新产品。应该说,推销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当用这个看起来怪模怪样的录音机录下人们的谈话,然后再放出来时,人们无不感到惊奇万分。可是,惊奇归惊奇,购买的人却很少,因为大家有一个相同的感觉:“这玩艺儿好是好,不过作为娱乐品,似乎太贵了。”

井深大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还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让他茅塞顿开。有一天,他在一家古玩店发现一位顾客毫不犹豫地以高价买下了一个旧坛子。他想,旧坛子在一般人的眼中一文不值,但在懂得其价值的人看起来却是宝贝。这启发了井深大:一定得面向懂得产品价值的人来推销,新产品才会畅销。那么,哪些人最懂得录音机的实用价值呢?当然是真正需要他们的人。

井深大开始有针对性地展开推销。当他得知许多法院的速记员因为人员不足而不得不加班工作时,他马上带来录音机上门表演。法院很快就大批订货了。随后他把推销的重点又转到了学校。因为当时日本在驻日美军的控制之下,开始大力进行英语教育,英语教师不足,特别进行会话,听力训练的条件很差,正好极需要录音机这种工具。井深大和盛田昭夫又设计制造了一种价格更低廉、体积更小,更适合学校使用的磁带录音机。这样录音机便迅速普及到全国各地的学校,销路打开了,磁带录音机成了热销货。井深大的事业也由此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井深大和盛田并不满足,进一步研制更具吸引力的新产品。正在这时从太平洋彼岸传来一个信息: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美国西方电子公司仅仅把这种晶体管用于助听器的生产。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的井深大和盛田闻讯后,敏感地意识到这项伟大的发明具有良好的发展远景。于是,盛田从父亲那里借来了在当时如同天文数字般的20000美元,准备投入生产新的产品。当时日本国内没有多少人理解晶体管的意义,觉得盛田昭夫简直是他们家族的败家子!

可是,这两个人却异常坚持,他们认定了做什么事情从不会回头。不知经过多少次试验失败,井深和盛田终于在1957年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在广告中,他们强调这种收音机小到可以放在衬衫口袋里。实际上,这种当时世界上最小的收音机还是比标准的男衬衣口袋大一点。为此,井深要求公司所有推销员都穿上特制的衬衫,口袋比普通衬衣的大一点,刚好可以放下这种收音机。

为了给这个即将诞生的孩子取个响亮的名字,井深和盛田冥思苦想,最后决定用世界上不管哪个国家都能通用,不论哪个民族的人都不会读错而且易记的“SONY”命名。其含义是由拉丁文的:“SONUS”(声音)和英语的“SONNY”(聪明可爱的小孩)两词合并而成,即“聪明可爱的孩子们组成的发声电器公司”。从此,井深和盛田创办的“东京通信工业公司”也正式更名为“SONY公司”,即“索尼株式会社”。

打上“SONY”商标首批生产的200万台袖珍式晶体管收音机刚一投放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出现了爆发性销售的热潮。销售额高达250万美元,正好是购买专利所用资金的100倍。“索尼”的名字也响遍了全世界。1958年1月,索尼公司的股票正式以“索尼株式会社”命名,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这时,日本和美国的众商家们才恍然大悟,但市场已经被“索尼”抢占了!

继收音机之后,“索尼公司”先后推出了许多“第一”:第一台8英寸电视机、第一台录音机,“索尼”的技术和产品以及市场使“日本制造”的含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日本制造”意味着好产品,好质量,好的服务,把“日本制造”的产品从廉价的形象飞跃到“高质量”的地位。

时至今日,索尼公司已经是世界上民用、专业视听产品、游戏产品、通信产品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领先者,其产品畅销世界一百多个国家,2009财年销售额达776亿美元。

企业战略家——霍尔兹沃恩

英国GKN公司(吉凯恩公司)始创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期,到19世纪末,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但是,随着钢铁工业的国有化,GKN公司失去了主要支柱产业,只剩下一个空壳。

GKN何去何从?围绕着GKN的前途问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争论不休。霍尔兹沃恩当时在GKN公司担任会计师,有幸参与了这场争论。在经过缜密的调查后,霍尔兹沃恩谨慎地向GKN公司董事会呈交了一份有关公司发展前途的战略报告。

按照霍尔兹沃恩的报告得出的结论:GKN公司将不再是一家钢铁集团公司,因此,公司应立即转型,开发新产品。

但是,不久之前公司历史上最大的投资项目,耗费5000万英镑建立起来的年产600万吨钢管的钢管厂,才刚刚投产,如果采纳霍尔兹沃恩的建议,钢管厂将被取缔,所有投资都将化为乌有;再者,霍尔兹沃恩不过是一名微不足道的会计师。在权衡“利弊”之后,GKN公司的决策层放弃了霍尔兹沃恩的建议,仍按既定方针推进钢管厂的生产。

历史的进程完全证实了霍尔兹沃恩的战略预测——仅仅过了两年,GKN公司的钢管厂就陷入困境,不得不停产。董事会的董事们在焦头烂额之际这才想起了霍尔兹沃恩,于是破格提拔他为公司的副总裁兼常务经理。

霍尔兹沃恩上任后就着手公司转型的工作。他买下比尔菲尔德公司,将该公司生产的一种新型产品投入欧洲和北美市场,又开发出一种廉价的运输机,使产品畅销全世界。GKN公司顿时面貌全新。不久,雷尔兹沃恩又研制出新型战斗机“勇士”号,一举占领了英国军用战斗机市场,为GKN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1980年,霍尔兹沃恩因业绩非凡而被公司任命为董事长。这时,英国的钢铁工业陷入了一团糟的窘地,GKN公司也因此受到冲击,面临新的、严峻的考验。

在新形势之下,霍尔兹沃恩的同行们都认为这是工人罢工造成的,霍尔兹沃恩在调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研究后得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这是英国工业衰退的先兆,更大的衰退即将来临。

霍尔兹沃恩毫不犹豫地采取措施改变公司的产业结构,他先后卖掉了公司在澳大利亚的钢铁公司的股权和英国的传统机械公司,同时在法国、美国和英国本土创办了五家新公司。

对霍尔兹沃恩的大胆举措,许多董事提出异议。霍尔兹沃恩却不为所动,坚持“我行我素”。不久,英国工业的全面衰退果然来临,GKN公司因早有准备,损失减到了最低,而其它公司则纷纷倒闭。人们无不为霍尔兹沃恩的高瞻远瞩和果断举措而赞叹。

从废墟中走出来的“日本摩托车之父”

本田宗一郎是日本本田公司的缔造者,人称“日本摩托车之父”。本田从15岁起就开始在东京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学徒工,出师之后,开办了一家汽车修理厂。后来又建立了“东海精机公司”,雇佣了工人,并在两年后试制出了公司的第一批产品——3万个活塞环。但是,当本田从3万个活塞环中精选出50个拿给丰田汽车公司试用时,只有3个是”合格”的产品。本田去向日本滨松高等学校一位教授请教,教授经化验分析后告诉本田:制造活塞环的金属铁中缺少碳和硅。本田仿佛被人猛击了一槌,顿时从迷惘中清醒:“开发一种新产品事关事业的生死存亡,自己连这样一些最基本的知识都不懂,还在妄想干一番事业,这不是瞎胡闹吗?”

“东海精机公司”挣扎了几年,彻底垮掉了。本田用完了所有的积蓄,妻子不得不把家中的东西拿到当铺中去当掉。

本田的“东海精机公司”寿终正寝之时,也正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之时。战败后的日本,一片凄凉,人们都在为填饱肚子而奔走。日本是一个多丘陵山地的国家,为了买到一点粮食,人们不惜推着自行车,翻山越岭,奔走几十里或百余里。本田心想:“如果给自行车装一台小马达,走起路来就不用这么费力了。”本田把一种小型马达加以改造,用暖壶作油箱,把自行车改造为“机器脚踏车”,推向市场后,大为走俏。本田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经过一番思考后,本田认为自己对机器制造有特殊的灵感,而摩托车又简易方便,于是毅然选择了摩托车制造为自己的终生事业。

本田首先开发了“双缸A型”自行车,安装有辅助马达。在此基础上,1949年8月,本田生产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51年,本田又制造出4缸E型摩托车,其性能列当时日本九十多家摩托车厂之首。

本田知道,日本是个岛国,摩托车销售量有限,要想发展摩托车事业就必须将自己的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当本田雄心万丈地前往英国,参观英国人的摩托车厂和伦敦举办的马恩岛摩托车大赛时,本田大吃一惊“人家摩托车的动力已达36马力,而日本国最好的摩托车也只有13马力。本田心中感到惭愧,他在英国大量购买了当时最先进的摩托车零部件,又绕道去法国、意大利等摩托车制造业发达的国家参观。回国后,本田投入巨额资金,组织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新型发动机。

5年后,本田的研究初见成效,本田摩托车第一次参加英国马恩岛摩托车大赛,就获得了第6名的成绩;又过了两年,本田摩托一举夺得马恩岛摩托车大赛50CC、125CC和250CC三个级别的第1至第5名,还获得了世界摩托车大赛125CC和250CC两个级别的冠军。

本田摩托冲出日本,走向了世界。本田成功了,他的产品年销售量突破了10万辆大关。正当人们为本田弹冠相庆的时候,本田却冷静地从成功中看到了潜在的危机,他说:“无论如何,必须更新设备。如果不拥有世界一流水平的设备,就不能拥有世界一流的产品,就不得不把市场让给其他国家世界一流的产品。”

本田公司当时的资本只有1500万日元,但是,本田在遍访美国、西德、瑞典等国后,却从这些国家购入了价值4.5亿日元的机器设备,更新了全部的陈旧设备。本田对此的解释是:“引入这些先进设备,企业也许会因无力支付款项而倒闭,但是,不引入先进设备,企业早晚也是要倒闭的。现在虽然有倒闭的危险,但如果经营正确,那将会使企业产生更大的转机。”

实践证明:本田是正确的。先进的设备使本田公司如虎添翼,其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飞跃发展,特别是新开发的本田摩托“超级卡波”号、“贝利”号,外型潇洒,操作简易,性能优越,深得各国摩托车爱好者的青睐,为本田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

如今,从一片废墟中建立起来的日本本田公司年产摩托车250万辆、汽车超过300万辆,产品畅销全世界,令世人刮目相看。

【商战感悟】

俗话说“商场如战场”,稍有不慎就会从天堂掉入地狱,早上还是富甲天下,晚上就没有了立锥之地,因而每一步都必须慎之又慎,细细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