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41

第41章 ——药酒疗法 (2)

第三十四章——药酒疗法 (2)

年老体弱者因新陈代谢相对较缓慢,饮用药酒应适当减量。凡遇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病症时不宜饮用滋补类药酒。对酒过敏的人和皮肤病患者也要禁用和慎用药酒。⑩服用某些西药时不宜饮用药酒:大量饮酒并服用巴比妥类中枢神经抑制药会引起严重的中枢抑制。精神安定药氯丙嗪、异丙嗪、奋乃静、******、氯氮(利眠定)和抗过敏药物氯苯那敏(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等不能与酒同用。酒与抗凝血药不宜同时服用。糖尿病病人服药期间应戒酒。心血管疾病患者服药时应戒酒,以免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高血压患者如果既饮酒又服用呱乙啶、肼屈嗪等降压药或呋塞米(速尿)、依地尼酸(利尿酸)、氯噻酮等利尿药,均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酗酒会增加和诱发多种药物的不良反应。酗酒者会发生酒精性肝炎。酒精和阿司匹林都能抑制胃黏膜分泌,增加上皮细胞脱落,并破坏胃黏膜对酸的屏障的作用,阻断维生素K,在肝的作用,阻止凝血酶原在肝中的形成,引起出血性胃炎,促使胃出血加剧或导致胃穿孔等严重后果。酒与磺胺类药物同用会增强酒精的精神毒性。而灰黄霉素与酒同用则易出现情绪异常及神经症状。

凡是用来配制药酒的容器均应清洗干净,再用开水煮烫消毒。家庭配制好的药酒应及时装进细口长颈的玻璃瓶中,或者其他有盖的容器中,并将口部密封。家庭自制的药酒要贴上标签,标明药酒的名称、作用和配制时间、用量等内容,以免时间久了发生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药酒储存宜选择在温度变化不大的阴凉处,室温以10~20℃为好。

2. 痛经患者能饮酒吗

由于痛经的原因是气血受阻、经血滞于胞中,或经血受湿受寒、经血寒湿凝滞及气血虚弱等。因此,适当的饮酒能够缓解症状,在一定程度上还能起到治疗作用。如果再加入一些相应的中药等制成药酒,治疗痛经更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对人体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可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适量喝酒能起到调节情绪、疏肝解郁、活血调经,改善痛经症状的作用。但是,多数妇女对白酒,特别是高度白酒不能接受,因此可选用葡萄酒、米酒、黄酒等饮用。尤其是葡萄酒味辛、甘,性温。辛能散能行,对寒湿凝滞型痛经能散寒祛湿、活血通经;甘温能补能缓,对气血不足性痛经能起到补阳补血、缓急止痛的作用。因此,对大多数痛经妇女来说,适量饮些葡萄酒是绝对有好处的。至于米酒和黄酒一般都是配药用,因直接饮用口感不适,难以接受。

3. 药酒疗法治痛经

(1)红花酒

[组成] 红花200克,白酒1 00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 以上前1味洗净,晾干表面水分, 与红糖一同装入洁净的纱布袋内,封好袋口,放入酒坛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成。

[功效] 养血活血,散瘀止痛,通经。

[用途] 适用于妇女血虚、血瘀性痛经等。

[用法] 日饮1~2次,每饮20~30毫升。

(2)毛鸡药酒

[组成] 干毛鸡160克(或鲜毛鸡320克,均除去毛和内脏),当归160克,川芎160克,白芷160克,红花160克,赤芍15克,桃仁15克,千年健160克,茯苓20克,白酒17升。

[制法] 以上前9味,干毛鸡用蒸气蒸15分钟,放冷,用白酒适量浸泡25 天后与当归等8味同置容器中,加白酒密封浸泡45~55天,滤过,即成。

[功效] 温经祛风,活血化瘀。

[用途] 适用于产后眩晕,痛经,四肢酸痛无力等。

[用法] 日饮3次,每饮15~30毫升。感冒发热、喉痛、眼赤等患者忌服。此药酒有成品出售。

(3)当归延胡索酒

[组成] 当归15克,延胡索15克,制没药15克,红花15克,白酒1 000毫升。

[制法] 以上4味共捣碎,入布包,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成。

[功效] 活血行瘀。

[用途] 适用于月经欲来腹中胀痛。

[用法] 日饮2次,每饮10~15毫升。

(4)红花山楂酒

[组成] 红花15克,生山楂30克,白酒250毫升。

[制法] 以上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

[用途] 适用于经来量少,紫黑有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等。

[用法] 日饮2次,每饮15~30毫升。

(5)大红袍酒

[组成] 大红袍30~12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以上前1味洗净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渣,即成。

[功效] 调经活血,止痛收敛。

[用途] 适用于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

[用法] 日饮2次,每饮10毫升。

(6)地血香酒

[组成] 地血香根100克,歪叶子兰50克,胡椒3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以上前3味洗净切碎,入布袋,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去药袋,即成。

[功效]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

[用法] 日饮3次,每饮10毫升。

(7)香附子酒

[组成] 香附子3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以上前1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日摇动1次,浸泡10天即成。

[功效] 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宽中和胃。

[用途] 适用于肝郁胁痛,经期腹痛,脘腹胀痛等。

[用法] 日饮3次,每饮20毫升。

(8)凤仙酒

[组成] 白凤仙花120克,黑豆60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以上前2味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天后即成。

[功效] 和血调经。

[用途] 适用于痛经,月经不调等。

[用法] 月经来潮前7天每日早晚饮20毫升。

(9)芍药黄芪酒

[组成] 白芍、黄芪、熟地黄各100克,艾叶20克,黄酒1 000毫升。

[制法] 用热浸法制作。

[功效] 补气健脾,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脾肾气血虚弱性痛经。

[用法] 每日3次,每次10~20毫升,饭前温服。

(10)归芪酒

[组成] 当归、黄芪各150克,大枣100克,白酒1 000毫升。

[制法] 用冷浸法制作。

[功效] 补气健脾,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气血虚弱性痛经。

[用法] 每次5~10亳升,每日2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行经前5天开始服用,可连服3个月经周期。

(11)二仙酒

[组成] 仙茅、淫羊藿(仙灵脾)各60克,当归90克,杜仲120克,白酒2 500毫升。

[制法] 将上4味药洗净切碎,浸入酒中,密封3周后将药渣滤出,加适量调味品,即可饮用。

[功效] 温肾,壮阳,止痛。

[用途] 适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之痛经患者。

[用法] 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饮20毫升,可连续服用,经期停服。

(12)二参酒

[组成] 丹参60克,党参30克,白酒50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 将上2味药切碎,浸于白酒中,密封30天后将酒液滤出,加入红糖适量即成。

[功效] 补气养血,活血通经。

[用途] 适用于气血亏损性痛经。

[用法] 月经前开始服,每次10毫升,每日2~3次,连饮3~5天。

(13)芎蛋酒

[组成] 川芎5克,鸡蛋2枚,黄酒20毫升。

[制法] 将川芎、鸡蛋放入锅内,加水煮至鸡蛋熟后,去壳去渣,调入黄酒即成。

[功效]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气滞血瘀型痛经。

[用法] 饮酒吃蛋,每日1剂,可连饮1周。

(14)当归酒

[组成] 当归250克,黄酒1 000毫升。

[制法] 将当归浸泡入黄酒中3~5日即成。

[功效] 补血,活血,通经。

[用途] 适用于血虚或血瘀型痛经。

[用法] 每次10~20毫升,温热后服用,每日2~3次,可连饮1周。

(15)红花酒

[组成] 红花100克,白酒500毫升,红糖适量。

[制法] 将红花、红糖放入纱布口袋中扎紧,放入白酒罐中密封,浸泡7日即成。

[功效] 活血化瘀,温经散寒。

[用途] 适用于血瘀寒滞性痛经。

[用法] 月经前每日2次,每次饮10毫升。

(16)核桃二香酒

[组成] 核桃肉30克,降香10克,龙涎香5克,黄酒200毫升。

[制法] 上药共浸入黄酒中10日即成。

[功效] 补肾温经,降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肾气不足性痛经。

[用法] 每日2次,每次5毫升,可连饮数日。

(17)桑椹酒

[组成] 桑椹100克,黄酒500毫升。

[制法] 热浸法制作,泡10~20日可服。

[功效] 补肾益肝,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肝肾亏损性痛经。

[用法] 经前1周开始,每次15~30毫升,空腹温饮。

(18)牛膝参归酒

[组成] 川牛膝50克,香附、当归、党参各25克,红花、肉桂各15克,白酒5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放入白酒中,冷浸法制作。

[功效] 补气活血,散寒止痛。

[用途] 适用于胞宫虚寒而痛经。

[用法] 每日早、晚各饮1次,每次5~1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饮用。

(19)温经暖宫酒

[组成] 吴茱萸12克,当归、赤芍、川芎各30克,小茴香、肉桂、莪术各20克,延胡索15克,白酒1 500毫升。

[制法] 将上药洗净切碎,放入白酒中密封,用冷浸法制作。

[功效] 温肾散寒,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胞宫虚寒而痛经。

[用法] 每次10~15毫升,每日2次,于经前5天开始饮用。

(20)野菊花薏仁酒

[组成] 野菊花30克,薏苡仁50克,黄酒1 000毫升。

[制法] 采用热浸法制作。

[功效] 清热散结,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湿热瘀结而致痛经者。

[用法] 每日2次,每次20~30毫升,月经前1周开始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