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告别痛经36计
12352800000025

第25章 ——药浴疗法

第二十一章——药浴疗法

1. 什么是药浴疗法

药浴疗法是选用中草药加工制成浴液,洗浴人体外表,以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五十二病方》一书中就收载有药浴方剂。药浴时可以进行全身浴、半身浴或局部浸浴。中国人发明的药浴法也受到了“老外”的青睐,日本等国的科学家借鉴我国的经验,研制出多种药浴剂,投放市场。例如,日本市场上有一种二氧化碳入浴剂,主要成分是小苏打(化学名为碳酸氢钠),溶于水后能缓慢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浴水中的二氧化碳小气泡可以渗透和穿过人的毛孔及皮肤的角质层,作用于血管细胞和神经,使末梢血管扩张,促进皮肤、肌肉的血液循环,将这种入浴剂放入40℃左右的浴水中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温泉,起到一种类似洗温泉澡的感觉和功效。日本的研究人员说,常用这种二氧化碳入浴剂不仅能有效地清除乳酸等皮肤分泌物,消除全身疲劳,使人感到轻松舒适,而且能促进体表及内脏器官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皮肤衰老,防治某些皮肤病,并对遗尿症有显著的疗效。随着剂型的不断改革,药浴疗法的使用将更加方便,也必将更加受到大众的欢迎。

使用药浴疗法治病应注意:①药浴液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药浴液的温度过高有可能引起烫伤,尤其是老年人和某些疾病引起的对温热感觉迟纯者应特别加以注意。另一方面,药浴液必须保持一定的温度,过冷会影响药浴的效果,并产生不良刺激。因此,药浴液稍冷即应调换药浴液或再加温后使用。②对于已经溃散的疮疡,使用药浴时要防止再次感染。药浴所用的物品、器械均应注意消毒。③某些患者在药浴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头晕等不适症状,应停止药浴并卧床休息。患有重症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时宜选择合适的药浴方法,并注意观察,以防意外发生。④妇女月经期不宜采用坐浴的药浴方法,以免引起感染。⑤患者处于过度疲劳或过饥过饱的状态时也不宜进行全身药浴,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患者发生头晕等不适时,应停止药浴,让患者卧床休息。⑥冬季药浴时应注意保暖,可用电炉取暖,也可用一般火炉代替,但需防煤气中毒。夏季药浴后要避免风吹,因为药浴后全身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要避免感受风寒引起感冒或加重病情。因此,全身药浴后要注意擦干身体,穿好衣服,稍加休息再外出。

2. 药浴疗法治痛经

(1)三棱莪术浴足方

[组成] 三棱50克,莪术50克,五灵脂40克,桂枝30克,川芎2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并有腹部胀痛,经色紫暗夹血块者。

(2)山楂蒲黄浴足方

[组成] 生山楂50克,蒲黄20克,五灵脂20克,青皮15克,川芎2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并有腹部胀痛,经色紫暗夹血块者。

(3)香附五灵脂浴足方

[组成] 香附30克,五灵脂20克,蒲黄20克,延胡索30克,当归15克,桃仁20克,川芎15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并有腹部胀痛,经色紫暗夹血块者。

(4)益母草玄胡浴足方

[组成] 益母草100克,延胡索30克,红花15克,桃仁30克,白芷1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并有腹部胀痛,经色紫暗夹血块者。

(5)艾叶生姜浴足方

[组成] 艾叶60克,生姜30克,当归15克,川芎2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伴有小腹疼痛,经色暗黑夹血块,畏寒肢冷者。

(6)附子桂枝浴足方

[组成] 熟附子20克,桂枝30克,延胡索30克,细辛1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伴有小腹疼痛,经色暗黑夹血块,畏寒肢冷者。

(7)丹参小茴香浴足方

[组成] 丹参60克,小茴香15克,艾叶30克,桃仁2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痛经伴有小腹疼痛,经色暗黑夹血块,畏寒肢冷者。

(8)败酱草知母浴足方

[组成] 败酱草40克,知母20克,黄柏20克,木香15克,生蒲黄15克,五灵脂2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经前或经期腹痛,腹部有灼热感,低热口苦,尿黄便秘者。

(9)红藤垂盆草浴足方

[组成] 红藤30克,垂盆草40克,败酱草20克,青皮15克,丹参30克。

[制法] 将以上药物同入锅中,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倒入泡足桶中。

[用法] 先熏蒸后泡足30分钟,每晚1次。于经前10天开始泡足,直至月经结束。

[功效] 清热利湿,化瘀止痛。

[用途] 适用于经前或经期腹痛,腹部有灼热感,低热口苦,尿黄便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