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高脂血症用药配餐护理一本通
12352400000001

第1章 高脂血症用药 (1)

第一章 高脂血症用药 (1)

认识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血浆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一类疾病,由于血浆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疏水分子,不能直接在血液中被转运,必须与脂蛋白等结合才能使它们完全溶于血液中以便于在体内转运,所以任何导致血浆中携带胆固醇和(或)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水平升高的原因均可形成高脂蛋白血症,即高脂血症。

根据高脂血症的发病原因不同,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

(1)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亦称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多为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可有家族史,是由于脂质和脂蛋白代谢先天性缺陷以及某些环境因素(例如饮食、营养和药物等)通过未知的机制而引起的。

环境因素方面,饮食中胆固醇、饱和脂肪酸偏高,体重增加,年龄增加,绝经后妇女内分泌紊乱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血脂增高。

(2)继发性高脂血症。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系发病于某种病症的病理基础上,或某些药物所引起的脂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各原发病的特点或有用特殊药物史,并伴有血脂增高。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和黏液性水肿、肾病综合征、肝内外胆管梗阻、胰腺炎、异常球蛋白血症、痛风、酒精中毒和服用女性避孕药等。许多代谢性疾病、某些疾病状态、激素和药物等都可引起高甘油三酯血症,这种情况一般称为继发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问:高脂血症与遗传有关吗?它是遗传病还是生活方式病呢?

答:相当多的原发性高脂血症与遗传有关,这主要与脂肪代谢某些酶缺陷有关。继发性的高脂血症与营养过剩和营养不合理有关。一高脂血症的诊断和分型

1.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

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质的含量超过正常高限时称之为高脂血症。高脂蛋白血症则是指血液中一种或多种脂蛋白成分的异常增高。高脂血症与高脂蛋白血症看上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血脂在血液中是以脂蛋白的形式进行运转的,因此,高脂血症实际上也可认为是高脂蛋白血症,只是两种不同的提法而已。由于各医院测定血脂的方法不一样,因此,确定高脂血症的标准很难统一,根据国内的有关报道,一般以成年人空腹12~14小时血清总胆固醇超过220 mg/dl(5.72 mmol/L)、甘油三酯超过160 mg/L(1.70 mmol/L)称之为高脂血症。

2.高脂血症的分类

根据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检测结果,通常将高脂血症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1)单纯性高胆固醇血症:血清胆固醇含量增高(>220 mg/dl或5.72 mmol/L),甘油三酯含量正常(<160 mg/dl或1.70 mmol/L)。

(2)单纯性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160 mg/dl或1.70 mmol/L),胆固醇含量正常(<220 mg/dl或5.72 mmol/L)。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胆固醇>220 mg/dl或5.72 mmol/L、甘油三酯>160 mg/dl或1.70 mmol/L。

这种分类方法简单,而且很实用,临床上广泛采用。

问:抽血时看到我的血很混浊,是否就是高血脂?

答:血液中脂肪过高时,的确会让血液呈混浊状。有时候眼睛是会欺骗人的,例如抽血检查,因为抽的血是静脉血,本来看起来就比较暗,并不是高血脂造成的结果。是不是血脂高,要检查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以后才能确定。

问:血脂多长时间检查一次才合适?

答:当检测出高脂血后,建议患者四到六周去查一次,监测两到三个月,如果血脂趋于正常了,以后可以三到六个月复查一次。药物治疗以后也建议患者要四到六周检查一次。

二血脂升高的原因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人血清脂质和脂蛋白的含量各不相同,从全球范围内来说,发达国家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比发展中国家高;在我国,城市居民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比农村居民的高;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所测得的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结果也不完全相同。目前,已知这些影响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职业、饮食、运动、季节变化、精神因素、妊娠和药物等,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血脂的变化,从而进行有效的预防。

(1)年龄。一般来说,血脂的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呈增高的趋势,特别是从出生到成年,血脂的含量变化较大,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约增加3~4倍,其中在1岁以内增加最快。因此,中老年人的血脂含量较青年人为高,故高脂血症患者中,老年人较为多见。

当人们谈起高脂血症时,多数人认为高脂血症是中老年人的事,少年儿童是不会患高脂血症的。其实不然,高脂血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少年儿童照样会患高脂血症。但是有关儿童的正常血脂水平目前尚无定论。1970年日本各地测定儿童的血脂水平,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正常参考值。其标准是:总胆固醇(TC)≥5.2 mmol/L,甘油三酯(**)≥1.76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3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4 mmol/L。按此诊断标准,儿童中高脂血症发生率非常高。

儿童血脂代谢较正常成年人有所不同,小儿的血脂代谢紊乱有其特点。原发性小儿血脂代谢紊乱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基因缺损所致。虽然部分家族性高脂血症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并不表现出来,但严重缺陷所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常在儿童时期即被检出。继发性高脂血症在儿童中发生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如果儿童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3.4 mmol/L,都应注意排除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可能性。临床上可引起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原因很多,如糖尿病、肝脏疾病、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肥胖症等,都可继发高脂蛋白血症,但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原因是肥胖和肾脏疾病。

以上情况说明,儿童高脂血症不但存在,而且相当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中和校园里小胖子不断增多,儿童高脂血症更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特别关注。对这些小胖子除进行有效的饮食调整外,还应进行必要的血脂监测。

老年人易患有高脂血症,且与其他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等关系密切。据美国的一些资料显示,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人到老年期(>60岁)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都明显高于中青年,而在80岁以后开始下降,90岁后才下降到中青年水平。而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从青年到老年仅略有增加甚至会有降低。不同血脂成分随年龄的变化,也显现出老年人抗动脉粥样硬化能力明显较青年人低。另外,血脂随年龄的变化尚存在性别的差异,50岁以前男性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女性,50岁以后女性常常超过男性的平均水平,这可能与女性绝经前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有关。

问:什么是胆固醇?

答:胆固醇主要由肝脏合成,是一种人体必须的物质。如果缺少胆固醇,细胞膜会变脆,变硬,易破碎。胆固醇还用于生成雌雄激素,维持人体的第二性征;产生维生素D,调节人体钙、磷吸收和代谢。胆固醇还会帮助肝脏消化脂肪。血脂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的原因主要有:① 老年人对脂质代谢能力降低。老年人对胆固醇的合成、降解和转运能力均降低。② 对糖耐量减低。随着年龄的增长糖耐量减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发病增加,体内的糖代谢紊乱可导致老年人甘油三酯及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