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经验方 (1)
清热解毒散
【配方来源】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协定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9克,连翘9克,蒲公英9克,紫花地丁9克,栀子9克,防风9克,薄荷6克,大黄6克,甘草6克。共为细末,收贮备用。
【适应病证】风疹、水痘、痄腮、火毒痈肿等。
【用法用量】6个月以内每次03~045克,6个月至1岁每次06~09克,1~2岁每次15克,2~3岁每次18克,3~6岁每次24克,6~9岁每次3克,9~12岁每次45克,12~14岁每次6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按语】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使热清毒消,则其症自愈。
达原散
【配方来源】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儿科协定方。
【药物组成】粉葛根9克,柴胡9克,黄芩9克,厚朴9克,炒浙贝母9克,草果9克,炒薏苡仁24克,番泻叶12克。共为细末,混匀,收贮备用。
【适应病证】邪结半表半里,症见发热自汗,日晡潮热,腹胀厌食,精神倦怠等。
【用法用量】6个月以内每次03~045克,6个月至1岁每次06~09克,1~2岁每次15克,2~3岁以内每次18克,3~6岁每次24克,6~9岁每次3克,9~12岁每次45克,12~14岁每次6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按语】清热解肌,健脾除湿,能驱膜原之邪外出,使湿热之邪从大肠而下。
小儿四症丸
【配方来源】《山西省药品标准》1981年版。
【药物组成】紫苏叶、藿香、陈皮、厚朴、苍术、白术、茯苓、麦芽、山楂、神曲、天花粉、猪苓、泽泻、半夏、白芷、滑石、砂仁、木香等。
【适应病证】风寒感冒,食积,腹胀,泄泻等症。
【用法用量】蜜丸剂,每丸3克。每次1粒,每日2~3次。温开水或生姜水捣碎和匀后送下。周岁以内小儿酌减。
【按语】因能治小儿风寒感冒、食积停滞、脘腹胀满、大便泄泻等常见四大症,故名曰小儿四症丸。临床多用于秋、冬两季,暑湿合邪,或外感风寒、内伤饮食之证。
香苏正胃丸
【配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药物组成】藿香、紫苏叶、香薷、陈皮、厚朴(姜制)、炒枳壳、砂仁、炒白扁豆、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茯苓、甘草、滑石、朱砂。
【适应病证】小儿外感暑湿兼夹伤食停乳之证,表现为发热恶寒,呕吐泄泻,纳呆,腹痛腹胀,尿少等。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1~2次,口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按语】服用本药应忌食生冷、辛辣、油腻之物。
婴儿乐
【配方来源】《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2年版。
【药物组成】薄荷、藿香、防风、天花粉、黄芩、杏仁、陈皮、天竺黄、天南星、朱砂、琥珀、猪苓、巴豆霜、厚朴、槟榔、神曲、焦山楂、麦芽、甘草。
【适应病证】小儿外感初起,身热咳嗽,或食积停滞,均可应用。本方的适应证为身热咳嗽,痰多稀白,夜卧不安,食少纳呆,或脘腹胀满,恶心呕吐,苔厚腻,脉滑实等。
【用法用量】每日2次,每次15克,空腹温开水送下。
【按语】本方能疏风解表,和胃消食,止咳祛痰,镇心安神。四时均可应用,是儿童家庭常备药。
妙灵丹
【配方来源】《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版。
【药物组成】薄荷、桑叶、蝉蜕、金银花、连翘、黄芩、生石膏、生地黄、朱砂、麝香,冰片、钩藤、僵蚕、胆南星、天竺黄、浙贝母、苦杏仁、桔梗、甘草。
【适应病证】外感风热,痰热壅盛所致之发热头痛,心烦口渴,汗出热不退,咽喉肿痛,唇舌色红,脉洪数等症。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下。3岁以下小儿酌减。
【按语】解表祛风,清热镇惊,化痰止咳,共奏解表清里,化痰镇惊之功。
小儿紫草丸
【配方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
【药物组成】紫草、西河柳、升麻、羌活、金银花、菊花、紫花地丁、青黛、雄黄、制乳香、制没药、牛黄、玄参、朱砂、琥珀、石决明、冰片、浙贝母、核桃仁、甘草。
【适应病证】麻疹、风疹等出疹性疾病初起。
【用法用量】每次1丸,每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下。周岁以内小儿服半量。
【按语】本方能透疹解毒,是治疗麻疹初起的常用成药。
小儿痧疹金丸
【配方来源】《黑龙江省药品标准》1982年版。
【药物组成】牛蒡子、僵蚕、西河柳、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独角莲、川贝母、天花粉、陈皮、桔梗、地龙、朱砂、甘草。
【适应病证】外感伤寒、温疫、时邪病毒,侵入肌体,以致发疹发痧诸证。症见憎寒发热,或壮热烦渴,咽喉红肿,痧疹隐现,舌红,苔薄白,脉弦数等。常用于猩红热以及春季小儿风温。
【用法用量】丸剂,每丸重15克。每次1丸,每日2次。鲜芦根汤或温开水送服。周岁内的小儿服半量。
【按语】为疏风清热,解毒透疹剂。
小儿退热冲剂
【配方来源】张奇文经验方。
【药物组成】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牡丹皮、连翘、地龙、淡竹叶、黄芩、栀子、重楼、柴胡、白薇。
【适应病证】风热外感发热以及因病毒引起的咽喉肿痛、痄腮等症。
【用法用量】颗粒剂,每袋10克。5岁以下小儿每次10克,5~10岁每次20~30克。每日3次,白开水冲服。
【按语】本品选用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连翘、重楼等清热解毒之品,对病毒感染有良好疗效。配栀子、牡丹皮、黄芩等清三焦及肺、胃血分之热,加柴胡、白薇和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地龙凉血解痉,竹叶导热下行。共奏解热、祛毒、镇惊之效。经临床观察341例小儿发热患者,结果证明,对小儿感冒发热及上呼吸道感染总有效率为909%,显效率达874%。
小儿清热灵
【配方来源】王烈研制方。
【药物组成】白屈菜、牛黄、麝香、紫荆皮、珍珠、冰片、板蓝根、黄芩、柴胡、寒水石、蝉蜕、射干、黄连、重楼、菊花、天竺黄。
【适应病证】感冒发热,咽喉肿疼,咳嗽,惊搐,及病毒性感染所致之高热,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
【用法用量】片剂,每片重01克。6个月以内每次2~3片,6~12个月每次4~5片,1~2岁每次6~7片,2~3岁每次8~9片,3岁以上每次10~15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
【按语】本方具有清热解毒,芳香开窍,止咳祛痰,镇惊息风的作用。药理实验证明无毒性作用,其消炎、镇惊作用,优于小儿金丹片。临床观察感冒发热患儿500例,有效率为898%。
清解利咽冲剂
【配方来源】马新云经验方。
【药物组成】金银花2 000克,连翘1 600克,牛蒡子1 200克,薄荷1 200克,桔梗1 200克,豆豉1 200克,山豆根1 200克,板蓝根1 200克,炙枇杷叶1 000克,芦根3 000克,桑叶600克,甘草600克。白糖6 400克,乙醇适量。先将前6味药粉碎过120目筛,加水82升。后6味药加水64升。煎煮1小时40分钟,将滤液浓缩至4升备用。白糖烘干粉碎,与上药搅匀制粒,60℃烘干,装袋。
【适应病证】感受风热,邪犯肺卫,肺气失宣,上乘咽喉而致的发热有汗,口干咽痛,咳嗽痰黄,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亦可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
【用法用量】每袋20克。2岁以下每次1/2袋,每日2次;2~5岁每次1袋,每日2次;5岁以上,每次1袋。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
【按语】本方辛凉辛温同用,既可辛凉解表,又可宣表透邪,清热除烦,宣肺止咳,解毒利咽。治疗风热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有良效。
防惊散
【配方来源】王瑞五经验方。
【药物组成】紫苏叶90克,薄荷90克,滑石90克,黄连90克,栀子90克,天竹黄150克,浮萍120克,琥珀120克,朱砂30克,水牛角30克。共捣为细粉,作散。
【适应病证】婴幼儿外感高热初期,以预防惊厥发生。
【用法用量】6个月以内每次01~02克,6个月至1岁每次02~03克。1岁以上按年龄加倍递增。每日2~3次。每次加水以淹没药物为度,煎滚去渣,空腹内服。忌食生冷油腻之物。
【按语】婴幼儿外感发热初期服用本散,既能解表邪,清里热,又可防惊厥。
小儿清热解毒口服液
【配方来源】河南省清热解毒液研究协作组。
【药物组成】生石膏15克,玄参6克,知母6克,生地黄6克,麦冬6克,龙胆草3克,连翘5克,栀子5克,紫花地丁5克,黄芩5克,板蓝根10克,金银花10克。
【适应病证】热毒型感冒、流感、咽炎、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
【用法用量】每瓶10毫升。1岁以内每次2~3毫升,1~2岁每次4~5毫升,2~6岁每次6~8毫升,6~10岁每次8~10毫升,10~15岁每次10~20毫升。每日3~4次,口服。
五粒回春丹
【配方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小儿万病回春丹加减。《北京市药品标准》1980年版。
【药物组成】水牛角、牛黄、金银花、连翘、竹叶、赤芍、麻黄、防风、柽柳、羌活、桑叶、薄荷、蝉蜕、牛蒡子、琥珀、珍珠、麝香、冰片、羚羊角(代)、僵蚕、川贝母、胆南星、橘红、苦杏仁、茯苓、甘草。
【适应病证】用于麻疹疹出不快,小儿感冒,高热不退,里热炽盛引起的急惊风等证。
【用法用量】糊丸剂,每30克可制成250粒。每次5粒,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八宝玉枢丹
【配方来源】《霍乱论》。
【药物组成】麝香21克,毛茨菇90克,千金霜60克,五倍子60克,朱砂45克,老山明雄黄45克,牛黄、珍珠各6克,冰片15克,红大戟15克,琥珀15克,赤金20克,寒食母120克。上药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或用江米面糊为丸。
【适应病证】为夏暑季急救药,功能辟秽化浊,清热解毒。内服可治小儿急性吐泄、疫痢腹痛。特别是夏秋之季感受秽浊之气,以及山岚瘴气,此品最为适宜。外用可治痈疽肿毒,可消肿定痛。
【用法用量】1~3岁每次03克。周岁以下小儿减半。开水送服。
【按语】玉枢丹,又名紫金锭,为清热、避瘟、解毒之药,临床应用较广,主要用于夏秋之季小儿急性胃肠炎、疫痢、流行性脑膜炎等。既可内服,也可外用。疮疡肿毒,可研化涂局部,能消肿定痛。此方对牙龈及口腔黏膜肿痛也有较好的疗效。
万应锭
【配方来源】《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
【药物组成】胡黄连、黄连、熊胆、牛黄、儿茶、香墨、牛胆汁、冰片、麝香。
【适应病证】主要用于小儿高热,口舌生疮,牙龈及咽喉肿痛。但孕妇及慢脾风者忌服。
【用法用量】水丸剂,呈枣核形金黄色小丸。每200粒约30克。每次15~3克,每日2次,口服。周岁以内小儿用量酌减。
【按语】以清热解毒为主,镇惊息风次之。治疗热疖、疔疮,也可研磨或捣碎,用米醋调之,涂局部,有消肿定痛之效。
小儿百寿丸
【配方来源】《幼幼近编》抱龙丸加减。
【药物组成】薄荷、钩藤、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朱砂、僵蚕、神曲、麦芽、山楂、木香、砂仁、苍术、茯苓、桔梗、陈皮、滑石、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