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儿科临证医案
12348600000069

第69章 哮喘寻根,认识深化

(一)哮喘寻根,认识深化

关于哮喘,我国早有相关记载。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的“喘鸣”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喘息”等描述。元代《丹溪心法·哮喘十四》命名为“哮喘”。迨至明代,万全在儿科专著《片玉心书·哮喘门》中论哮喘之治曰:“轻者用五虎汤一帖,重则葶苈丸治之。此皆一时急解之法。若要断根,常服五圣丹,外用灸法。”这是中医儿科学术史上最早提出断根治本的措施。

所谓根,原本是民间的一种俗说,纳入中医文献,也是始于明代,在《景岳全书·明集》中有“喘有夙根,喘者亦多哮喘”。可见我国16世纪的医家,已经提出了根治哮喘的问题。400多年来,由于沿袭传统的宏观模式,未能从微观方面认识哮喘的病理,仅可从治疗实践来论证哮喘之夙根所在。所以,对哮喘夙根的理解,其说不一。当代普遍认可的观点是《中医儿科学(第4版)·哮喘》提出的“肺、脾、肾三脏不足”的论点,至今仍为临床所习用。三脏不足主要表现在先天之肾不足和后天之脾肺失调,由此导致的肾虚和伏痰形成了哮喘发病之根。此根不是哮喘之后所留,而是哮喘发病之前已有。就“根”而言,不是医学用语,而是植物学之称,其谓植物的地下部分为根。用在哮喘病上也是从实践中形成的一种比喻而已。

笔者认为,肺、脾、肾三脏不足为内因。所谓内因,是指体内存在不足的因素。有此因素者不一定发病,但易于发病。中医历来强调内因是根本。对小儿哮喘的内因认识,必然与小儿的先天禀赋、遗传亏虚等联系在一起。一般而论,肾主先天,先天在肾,现代医家又将肾和体质状态相联。体质又从何而来呢?乃先天形成,此种形成又源于禀赋、遗传,具体的来自双亲。在先天阶段并非人人会出现此种不足。本文所言的病根与肾虚有关的认识也基于此。此种不足,为后天的伏痰形成创造了条件。所谓伏痰,讲的是痰气而不是痰质。痰气是内痰,痰质属外痰。痰的发生与肺脾的关系最密切,当然其主宰在肾,这是后天的问题。凡有先天肾虚的不足,于生后遇有失调,如饮食、起居等,致肺脾不足形成伏痰,从而导致小儿的形体发生特殊状态,这种状态的实质又是肺、脾、肾三脏之不足。依此论点,拟定壮肾截痰之法,选用防哮汤防治肾虚和伏痰,从而减少甚至防止哮喘的发病。笔者通过多年实践,使部分哮喘患儿获得了根治。

西医儿科也将哮喘的根治研究列为重点项目,并且不断地进行探索,所不同的是重在微观研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哮喘的根由,对中医和西医的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现代医学对哮喘虽不讲根,但致力于探寻病源,提出了遗传说、变态反应说(或过敏说)、气道高反应性说、慢性气道炎说、感染说以及新兴的基因说等。尽管从微观方面入手,但距离哮喘根治的大目标,仍有很大差距。因为哮喘是一种特殊疾病,既不同于一般感冒、肠胃病,又有别于传染性疾病。比如,天花、麻疹之根是病毒,制成疫苗,注射一针则保安康。

哮喘的内因和外因繁杂,临床又有犯病治、治后犯的反复性,周而复始,十分顽固、棘手。所以,哮喘的防治无不以断根治疗为重。当前对根的认识,仍然处在探索时期,这个时期产生各种学说、不同认识也是难免的。本文所说的肾虚和伏痰也是一家之言。此和古代认识都是在宏观范围内进行归纳,作为哮喘的防治研究方向,尚有赖于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以帮助人们走出认识的误区。若能在先天之肾和后天肺脾,或者其他方面,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找到源头,则可为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最近几年有报道说,在我国已经发现五代家系哮喘遗传基因。所以,现代医学又将哮喘的根治研究转到基因方面。

目前,被人们确认的基因在4 000种以上。哮喘与基因变异有关,势必将治疗转向基因疗法方面。从实践中可以看到中医药治疗基因病所取得的成效,从而说明中医药是治疗哮喘不可忽视的一种措施。找到了哮喘的发病基础是研究的里程碑,为解决世界性医学难题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也为哮喘寻根研究开辟了新篇章。当然,基因研究是当代的一项重大工程,但其运用于哮喘的防治实际,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中医的认识,如肾虚和禀赋不足等虽然与基因理论不能等同,但其“遗传”方向还是一致的。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愈的许多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如血液病、肿瘤等。在哮喘获得根治的病例中,中医药是通过壮肾截痰而达到调整基因目的的。笔者曾对300例哮喘采用系统治疗和家庭细访的治疗方法,有188例1年以上未见复发,与对照组相差一半;有的3年未复发;超过10年不反复的亦非罕见。如果说,哮喘的病根是基因异常,而疗效足以说明中医药对基因的调控发挥了作用。

(二)根治哮喘,须除干扰

哮喘的反复发作,迁延日久,顽固难愈,是医、患两家都无法回避的。其中的难点,是古代所谓的夙根和现代医学探测的气道高反应性。夙根和气道高反应性虽然不是一回事,但其所指的都是形体不足,体质特殊,暗藏杀机。而真正的发病,来自外界的诸多触发因素。中医学将哮喘的触发因素称作外因,至于外因的范围,传统上认为乃六淫之邪,六淫之邪中的寒冷因素历来是致病因素之首。据文献介绍,引发哮喘的诸多因素,有500余种之多,其中的许多因素在古代是无法见到的。特别是社会的发展、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哮喘的致病因素也随之复杂起来。

比如说,现代的电器、室内装饰、化纤等以及鲜为人知的“人味毒”之类,都能迅速地诱发哮喘发作。在漫长的治疗史上,未能将药治与避因结合起来,所以,不仅其疗效难以持久,更无法达到根治目的。除众多的诱因影响外,还有一种人为因素。一般说来,哮喘活动期症状明显,痛苦大,此时患者必医,医者必治。当哮喘发作时,通过治疗可使病情缓解,甚至哮喘的症状可云消雾散,恢复到病前的常态。治疗到此,常被误认为哮喘获愈,对此种假愈现象,病家大多不继续医治,错过了一次根治的机会。据临床所见,哮喘的根治必须坚持适当的疗程,不可半途而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