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防治一本通
12343400000030

第30章 耳穴疗法

第三节耳穴疗法

方1耳穴埋针法

[穴位] 主穴:肝、直肠、便秘点。配穴:实证加大肠、三焦、腹;虚证加肺、脾、内分泌。

[用法] 对耳郭进行严格的消毒,用75%的乙醇浸泡耳针,剪一块0.6cm×0.6cm大小的关节止痛膏,用消毒镊子持消毒的耳针置于关节止痛膏的中央,垂直刺入耳穴,固定、按压,使局部有明显胀、热、痛等感应为止。两耳交替进行,埋针5日,停1日,5次为1个疗程,停3天,再进行第2疗程。

[功效] 泻热通腑理肠。

[应用] 临床治疗50例,临床痊愈5例(占10%),显效20例(占40%),有效23例(占46%),无效2例(占4%),总有效率96%。

治验:刘某,女,34岁,因便秘5年于1997年5月2日就诊,查肠镜未见任何异常。曾服火麻仁滋脾丸、通便灵、番泻叶等效果均欠佳。现大便干结,4~6天1次,腹胀,口臭,舌红,苔黄,脉数,取直肠、大肠、肝、三焦、腹、便秘点。次日大便通,治疗1疗程,大便恢复正常,又治疗1疗程,巩固疗效,随访2年未复发。

[体会] 耳穴与五脏六腑有密切联系。采用固定穴加辨证取穴的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有一定疗效。功能性便秘患者无论何种证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气机不畅,选用肝穴可调畅气机,且又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和大肠的传导功能;直肠为相应部位取穴,可调整直肠功能,促进肠蠕动;便秘点是经验穴,通便作用强。实证加大肠、腹、三焦,共奏泻热通腑理肠之功,虚证加肺、脾、内分泌,具有升清降浊、补气滋阴润燥的作用。关节止痛膏可活血通经,对局部血管有扩张作用,促进耳穴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耳针法的疗效。经临床观察,耳穴埋针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可靠,简便易行。

[方源] 张怡芝,等.耳穴埋针治疗功能性便秘50例.河北中医药学报,2000;15(2):41

方2耳穴压丸法

[穴位] 取穴:主穴:直肠下段、大肠、交感配穴:脾、皮质下、肺、艇中、腹、三焦。

[用法] 将耳郭常规消毒后,用耳穴探测仪或探棒在所取耳穴区域内寻找阳性反应点或压痛点,并画标记,然后用小号止血钳把粘有王不留行子的0.5cm×0.5cm的胶布,贴于压痛点上,虚证者按压手法用轻揉的补法,实证者用强刺激的泻法,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限。并嘱患者按医生按压的方法每天自己按压耳穴4~5次,每次每穴按压30次。每次贴一侧耳穴,隔3~4天换贴另一侧耳穴,10次为1个疗程。

[功效] 行气通便。

[应用] 临床治疗42例,男性15例,女性27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2岁,多数为20~60岁,病程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48年。其中单纯性便秘无兼症者26例,伴有痔疮者7例,其他9例。经1疗程以上治疗后,治愈17例,占40.5%;显效16例,占38.1%;有效6例占14.3%;无效3例,占7.1%;总有效率为92.9%。

治验:张某,女,45岁,便秘12年,大便4~5日1次,呈羊粪状,排便困难,一般须服“泻药”方可维持大便通畅,并时常伴有胸闷腹胀、全身不适等症,舌质偏红,苔薄黄,脉滑数,经耳压大肠、直肠下段、交感、肺、三焦、腹、艇中,用较强的刺激手法,并嘱患者每天自行按压。次日即解大便1次,连治3次后,排便1日1次,胸闷腹胀等兼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继续贴完一疗程。半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体会] 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总的可分为虚实两类。实者多为肠胃积热或气机郁滞,虚者由气、血、阴、阳不足而致。而治疗效果与辨证及手法关系较大。即虚证用轻柔和缓的补法,以患者有压迫感即可;实证用强刺激泻法,以耳郭有胀、痛、酸的感觉且患者能耐受为度。

[方源] 张梅.耳穴压丸法治疗习惯性便秘42例.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4;(6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