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便秘对证自疗
12343000000005

第5章 慢性便秘常见表现

(二)慢性便秘常见表现

1. 便意少,便次也少 此类便秘可见于STC和OOC。前者是由于粪便传输缓慢,使便次和便意均少,但间隔一定时间仍能出现便意,粪便常干硬,用力排便有助于排出粪便;而后者常是感觉阈值增高,不易引起便意,因而便次少,而粪便不一定干硬。对这些患者可试用膨松剂或渗透剂,增加粪便含水量,增加软度和体积,刺激结肠蠕动,也能增加对直肠黏膜的刺激,同时应定时排便。

2. 排便艰难、费力 突出表现为粪便排出异常艰难,也见于两种情况,以OOC更为多见。患者用力排便时,肛门外括约肌呈现矛盾性收缩,以致排便困难。这种类型的便次不一定少,但费时费力。如伴有腹肌收缩无力,则更加重排便难度。第二种情况是由于粪便传输缓慢,粪便内水分过多被吸收,粪便干结,尤其是长时间不排便,使干硬的粪便排出异常困难,可发生粪便嵌塞。这类便秘也可试用膨松剂或渗透剂,使粪便变软,便于排出,有时需结合灌肠治疗。如粪便软化后依然难以排出,则提示为OOC。这一类患者需要指导排便方式,必要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3. 排便不畅 常有肛门直肠内阻塞感,排便不畅。虽频有便意,便次不少,即排便费力也无济于事,难有畅通的排便。可伴有肛门直肠刺激症状,如下坠、不适等。此类患者常有感觉阈值降低,直肠感觉高敏感,或伴有直肠内解剖异常,如直肠内套叠及内痔等。个别病例的直肠感觉阈值升高,也出现类似症状,可能与合并肛门直肠局部解剖改变有关。这部分患者的治疗需要提高感觉阈值,减少排便次数,治疗肛门直肠局部病变,如痔源性便秘的局部处理。

4. 便秘伴有腹痛或腹部不适 常见于IBS便秘型,排便后症状缓解。以上便秘类型不仅见于功能性便秘,也见于IBS便秘型(也可能有以上各类型的表现)。同时对器质性疾病如糖尿病引起的慢性便秘及药物引起的便秘,均可有以上类型的表现,应注意分析。此外,还常有以上各种情况的组合。

(三)一般检查方法

粪检和隐血试验是重要又简易的常规,应列为多数便秘患者的常规检查。钡灌肠或结肠镜检查,必要时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定有无器质性病因。如怀疑糖尿病、内分泌病、结缔组织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应做相应的生化和免疫检查。肛门直肠指检不仅是检查有无直肠癌的重要方法,也是判断有无OOC的常用、简易手法。肛门直肠指检常能帮助了解粪便嵌塞、肛门狭窄、痔病或直肠脱垂、直肠肿块等,并可了解肛门括约肌的功能状况。括约肌张力增强,用力排便时括约肌不能松弛,反而更加收缩紧张,常提示排便时括约肌有矛盾性收缩及长期极度费力排便导致括约肌肥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