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文学十七岁,骑向美国的单车
12334800000010

第10章 开学第一天(2)

南希的体贴还表现在她愿意为我固定一个和女儿通话的时间。因为在此之前,我曾经好几次给女儿打电话却都没能找到她。她不是去了学校,就是和新朋友一道出去玩儿了。我于是很沮丧,那是我心里的焦虑。我没有对南希说,在打电话的时候没能和女儿说上话我是怎样的心情,但是南希就好像在我的心里,她深知没有能和女儿通上话,对一个见不到女儿的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所以南希才会想到要为我固定那个和女儿通话的时间。但是我还是谢绝了南希的好意,因为我知道我们都是那种愿意为别人着想的人。我不想因为要等我的电话而限制了他们的生活。我希望女儿能随心所欲地到处玩儿。我想只要她高兴,我就是高兴的。

收到南希E-mail的第二天早上,我又用IP卡叫通了晚上在家的女儿。霎时,那么熟悉的女儿的声音就传了过来。问她,你好像在吃着什么?她说是小甜饼,刚刚烤出来的,特别好吃。她很随意的状态,那是听得出来的。那声音让人觉得她已经熟悉了诺维尔家中的一切。她可以随意在家中做任何事情,那已经是她自己的家了。她就是那个家中理所当然的一个成员,一个女儿。她的这种女儿的感觉当然也是南希和John给她的。

她说你怎么又给我打电话,怎么又搅和我呀?

她这样说着,笑着,我知道这是她独有的幽默,这至少证明了她已经从不久前想念家人的阴影中摆脱了出来。

我说,想知道你第一天上学怎么样了?能听懂吗?

她说上学没问题,听课也没问题。她上了世界历史和欧洲历史,世界历史讲了越南战争,欧洲历史学了但丁的《地狱篇》,所以还是挺难的。但是英语课、写作课和数学课,她都能听懂。就是化学课比较难,真的很难,她说可能是因为化学本身就很难。还有轻松的,她参加了学校的铜管乐队,在乐队中负责敲击小铃铛。敲击小铃铛在乐队中也许并不起眼,但那在铜管乐队中也是不可或缺的,甚至是很重要的,需要准确的节奏感和对音乐的深刻的理解。当然这对于学过10年钢琴,又能弹奏出美妙乐曲的女儿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相信她一定能做得很好。这是女儿自己做出的关于音乐的选择。这是她还在国内时就做出的选择。因为在此之前,女儿一直没有停止过学琴和练琴,但是钢琴是女儿带不走的,所以在美国的一年中,她就不得不暂时告别她的钢琴了。而乐队是她能和音乐继续保持联系的唯一的方式。那些严肃的音乐:莫扎特、肖邦、贝多芬那一类作曲家的经典作品。唯有小小的铃铛连接了那一切,那阳光般的声响,流动着,让女儿继续浸润在音乐的王国中。并且在这个由很多人所构成的艺术集体中,还会培养女儿的一种协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一种集体主义的观念。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小孩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之外,若若每天放学后的3点到5点,还要参加学校的曲棍球运动。她说这项运动真的棒极了,她可以在这样的活动中找到一些新朋友,还可以坐着车到其他的学校去打比赛。

总之若若很好。

在开学的第二天,她好像就已经完全适应了美国的校园生活,并且表现出足够的自信来。她说她这会儿刚刚从海边回来。南希去打高尔夫球了,于是John就带着她和那个哥伦比亚男孩迪戈到海边的餐馆去吃饭。后来若若寄来了那次他们在海边玩儿时的照片。那是非常美的一组照片:在开学第二天的傍晚,在海边,若若和迪戈,还有南希家的那条金色牧羊犬莫莉。若若在那些照片的背后写道:“我们总是在日落的时候去海边,车子走在MA(马萨诸塞州),甚至是新英格兰最长的木桥上,我真的很喜欢。”那是一张真正黄昏的照片。若若拍的,漂亮极了。那暮色的天空,有云在翻卷着。那是一种难以形容的色调,紫色,还有棕色,在紫色和棕色之间,是落日的金黄。然后她说:“那落日真美!”后来她还拍了很多张这样的照片,无论构图还是色彩,都是最好的。若若说:“我只是想让你看看这里的海边,人们可以把车开到海边,过整整一天,通常要收费,但John有会员卡。”然后是她和迪戈在玩着飞碟。他们将飞碟抛出,然后让莫莉去追。沙滩上很静。若若穿着白色的T恤衫和白色的短裤。那时候她还很瘦,腿很长,笑着。很美。她还让莫莉追她,那照片也留了下来。那是她非常喜欢的一张照片,后来我们就把它放在了家中电脑的桌面上。从此只要打开电脑,首先就能看到蓝色的大海,海浪,远处的船,奔跑着的莫莉,还有若若。我的亲爱的女儿。

John用他的数码照相机拍下了这一切,然后放在网上,给我们发来,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就在John的网站上看到海边的若若。

若若喜欢海。而美国幅员辽阔,有那么多的陆地和山脉,若若偏偏就能来到这海边,看到大西洋。她真是幸运。

哦,女儿开学了。

只要她好,我就放心了。

只要她什么都好,我也就什么都好。

不久后若若又发来E-mail,说了一些学习的事。后来她就很少在信里或电话中和我谈学习了。她可能觉得学习对于她已不是问题。她甚至一听到我说起要努力学习一类的话就在电话里不高兴。那么遥远,我最怕的就是女儿在电话里不高兴。那样我便会不停地和她说下去,说下去,直到她的心情好起来。那时候根本就不会顾及到国际长途的费用。那是种切肤的焦虑。女儿不谈学习,但其实她在美国高中的所有成绩都是A范围的。她在国内只读完高一,在美国所选的却尽是高三的课程,而且都取得了好成绩。

若若在那封为数不多的谈到学习的E-mail中说,一切都好,只是我现在实在是很忙。功课很多,我又要运动,所以时间总是很紧(后来John在电话中说,若若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睡觉太少了,她总是在学习。总是想做得更好)。她说化学实在是太难了。在一个小测验中,我发现我什么都看不懂,所以就全都选了B。结果我得了34分。所以我放弃了,改学容易些的。而且听说那个化学老师很有趣。若若还说,南希每天都帮我做功课。世界历史(关于越南战争)和欧洲历史(但丁《地狱篇》),总之对我来说都很难,但我会努力的。

但我会努力的。这是女儿不经意的或者是轻描淡写的许诺。可以想见那些深奥的完全用英语教学的课程对女儿这个外国来的16岁的小姑娘会是怎样的艰辛。但是她说她会努力的。她这样说了我知道她就一定会这样去做。我了解她。因为她平常是不随便许诺什么的。

后来南希的信证明了这一点。那是9月16日,若若开学15天之后,南希说,玫,让我告诉你,我们的女儿在她美国的经历中是怎样地令我们骄傲和满意。她继续以她的那种令人愉快的积极的姿态,继续着她新的经历和体验,并很快结识了一些新朋友。她就像喜欢她的那些老师那样,喜欢她所有的同学。昨天晚上,我和John参加了诺维尔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会上有若若每一个课程的老师。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到了她很好的学习的态度和热情。她每一门课程学习得都很好,而且还在不断地进步。John和我是非常骄傲的家长。我们的女儿令我们骄傲。

从南希那里获得的关于女儿的消息也令我骄傲。老师的好评和南希的骄傲所证明的,是女儿关于“我会努力”的诺言。她不是随便说说的。她真的很努力。

感谢南希为我带来了这么好的消息。

南希的好消息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如果南希不说这些,女儿是不会主动告诉我她所经历的这一切的。是南希让我仿佛看到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