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勤脑的懒蚂蚁
12289200000007

第7章 做思想者与领导者——懒蚂蚁企业家的主要职责(2)

企业家的创新经营思想,其次表现在不断地改造老问题,不断地提出新问题。即对企业的发展、市场的进步不断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规划或建议,随时把经营管理中接触的实际问题进行改造,变出新貌。具有这种思维的领导者所领导的企业就会以全新的面貌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家的创新经营思想,要求企业家思维的起点要高,思维的角度要广,思维的层次要深。企业家的创新思想绝不应仅仅针对企业的日常工作或经营琐事,而应是站在全局整体的角度上、站在全球发展的角度上进行超前、超高、超深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洞察未来,深谋远虑。

(3)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经营思想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是当代企业管理经营的客观要求,因而也是懒蚂蚁企业家必须具备的经营思想。

“人本管理”是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相对应的概念,它要求理解人、尊重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本管理”可分为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具体包括这样一些主要内容:运用行为科学,重新塑造人际关系;增加人力资本,提高劳动力质量;改善劳动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推行民主管理,提高劳动者的参与意识;建设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等等。在21世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解人、尊重人的价值观将会得到广泛认可,通过具体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上述“人本管理”的内容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企业家的人本思想,即以人的管理为核心,以激励人的行为、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影响和组织企业成员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实现企业中团队组织的高效益。人本思想最基本的原则包括:人是企业最大的资产;员工是组织的主体;企业成员之间是平等的,也是存在差异的;尊重人、激励人是领导者的管理重心,等等。

具有人本思想的企业领导者,善于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重视人才的使用与培养,鼓励员工自主精神的发挥,积极实施参与式管理,帮助员工实现自己的梦想,鼓励全方位的公开交流,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的培育,进行现代管理模式下的人性化领导。这些内容本书后面章节中也要进行具体的论述,这里只做一个简单概括。

(4)不断学习的思想

当这个世界更加息息相关、瞬息万变时,学习能力就成为优秀企业家必备的素质之一。只有广泛地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这个时代,才能适应复杂的变化。

目前全球企业正在形成一个共同学习的趋势,都在努力把自己企业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在这样一个大背景、大环境下,作为企业领导者的企业家,是否具备学习思想与学习能力,将对企业生存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

企业家树立学习的思想,具有学习的能力,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有人曾对组织做了这样的描写:昨天的组织是机器,今天的组织是网络,明天的组织是思想。这种比喻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未来企业管理发展的基本走向。任何思想的来源,可以说都是从学习中获得的。领导者通过对新知识的理解、思考、复制、丰富、创造性补充等等思维活动,进而了解了人之所以为人、企业之所以为企业的真正意义,透过学习,重新创新自我,重新认知这个世界以及我们与它的关系,做出从前未能做到的事情,扩展创造未来的能量,带动整个团队组织为适应和生存而学习,为企业未来发展而学习。这正是企业家所谓的学习思想及其意义。韦尔奇在全球企业家中享有“永不停息的革新者”、“全球最受尊敬的经理人”等盛誉,他多年来领导企业创建的“通用模式”是:凭着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精神打破现有的一切旧框框。韦尔奇有一句尽人皆知的名言:“一旦我停止学习新的事物,开始谈论过去多于未来时,我就会退休。”不会学习只有十分钟的远见,善于学习才能把眼光放至更长远。企业家不仅需要自己学习,而且还要带领整个企业学习,因为企业不能只靠企业家一人独立支撑,而应靠整个团队组织的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未来真正出色和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全心投入、有能力不断学习与创新的企业。

西方企业界都把学习型组织的知识管理,作为提升自己竞争力的手段,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比学习知识更重要了。世界上有成就、有作为的企业家,都以终身学习和追求智慧作为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由此可以看出,卓越的领导者必须具有学习的思想,成功的企业家必须终生不断地学习。

总之,知识经济时代,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决定发展。企业家的思想新,决策就新;思想活,市场就活;思想美,企业发展的最终结果就会美不胜收。做一个懒蚂蚁式的企业家,就应当与时代同行,与学习为伴,与思想共舞。

4.古为今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历史给思想以食粮,给思想以驿站。任何创造性的思想都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光彩夺目、颇具特色的管理思想。当代优秀的中国企业家应当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是一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文明史。作为世界文化发源地之一的中华文明,更为全人类的繁荣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管理思想方面也是如此。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企业家,其经营管理思想总会深深地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并且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个性和特色。这是因为:经营管理是由人来进行的活动,其对象首先也是人,当然还包括物。一旦离开了人,经营管理就不存在了。而人总是社会的人,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是有思想、感情、信念的,是根据民族传承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来界定自己的行为取向的。任何超民族、超文化的经营管理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这种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必然影响着、同时必然制约着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思想。

总结成功的领导实践,企业家若要在未来发展有所思、有所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在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管理思想精华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我国近代实业家刘国钧、陈嘉庚等就曾有意识地从《论语》、《孙子兵法》等古代著作中寻求启迪和借鉴,并取得了成功。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优秀的企业家比较自觉地探索、发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如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就曾说过:他们在确立企业发展、经营大局,培育职工队伍威武不屈、勇于进取、刚健有为的浩然正气,以及在制定企业竞争谋略方面,都曾借鉴了《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的优秀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博大精深,概括起来,对今天的企业家仍有指导价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圣与外王

“内圣外王”之意即为: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要如圣人一样完美无缺;同时,又要担负起帝王一样对国家和人民领导的责任。“内圣外王”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孔子儒学所倡导的人生中最理想的人格。数千年来,这一思想在东方各国各地区中被广泛接受,东方文化中所强调的一切人生修养形式,都是以实现这一人生理想人格为中心展开的。

到了近代,尤其是经过大量的西方文化渗透交流之后,“内圣外王”的思想被企业家重新定义,他们把“内圣”视为人的精神领域的最高道德修养。在企业中推行“爱的管理”、“情感管理”以及把诚信原则作为处理人际关系、对外合作、塑造企业形象的“永恒”法则。这是企业家对“内圣”思想的具体衍化、运用和创新。而“外王”思想,则被企业家视为在市场竞争中勇于争胜、谋取利益的方法,争强好胜是企业家实践“外王”的反映,而外在利益是“外王”的不懈追求。

企业家普遍接受的理想人格,就是做到“内圣”与“外王”的结合,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的人格标准。只求“内圣”,对社会来讲,便失去了创造的意义;只强调“外王”,又必然会成为纯功利主义的“霸王”。而“内圣”与“外王”的有机结合,就会达到“圣王双修”的理想境界。

(2)取义与谋利

义利观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标准。“义”指的是具有高尚道德的价值观,“义者,宜也”,“行而宜之谓义”。“利”指的是利益与实惠。

取义反映了人的价值的大小,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谋利是人的生命历程中一种内在的本能。对于经营者而言,这种本能很容易会转化为一种贪求的原始冲动。

当代企业家,对义利观也有了新的认识:义与利是当代社会平衡的两个支点,义支撑着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利为社会进步提供动力,失去任何一个点,社会都将会崩溃。成功的企业家,都是将谋利与取义在经营中实现了统一。

“以仁义求富贵、富贵后施仁义”,是现代企业家追求的理想境界。毕竟义利合一的传统思想已深浸到企业家的经营之道中了。

任何一个企业,总要去谋求更多、更大的利润,但现代经营思想中的义利观,完全超出了“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在时代的进步中已成为企业家独特的管理价值论。著名菲律宾华人企业家郭令灿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商界有个传统叫在商言商,意思是商人只管做生意赚钱。然而在现代社会,商人不可能置身于社会的大环境之外。我主张商人在赚钱之外,还必须担负起社会责任,与社会同呼吸。”

以义为上,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命题,既包括行为准则上的“见利思义”(或“取之有义”),也包括价值判断上的“先义后利”和“以义克利”。这一“以义为上”的命题,为现代企业家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义”,从道德层次上,除了大力提倡职业道德,力求做到赚钱不“缺德”外,还必须注入以法治企业的新观念,要求企业在经营中只能赚取合法合理的利润,不能以假冒伪劣产品去搞不正当竞争和以违法行为来获取利润。企业如此才能体现企业家的道德价值。

(3)诚信与机变

诚信,其基本含义是诚实不欺,恪守信用,遵守诺言,言行相符。它是中华民族视为人类恒久不变的传统美德,早已为现代企业家的经营实践所认同。今天,诚信已被视为企业家必备的品德。机变就是随机应变、以变求变,通常是机遇与变化联用。机遇只有在变化中才能找到,而变化又必须运用智谋才能把握住。诚信并不排斥机变,诚信给予的是一种本源,而机变提供的是一种智慧与灵活。在企业家的经营思想中,诚信与机变两者是“体”与“用”的结合和统一。

一个古老的命题,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已展示出勃勃的生命力。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亦不立。企业家决不可见利忘义,言而无信,甚至背信弃义。从商须守信用,讲信誉,信立,则业立;信毁,则业毁。这方面的教训是很多的。

但诚信毕竟只是作为一种胜利之源起着潜在的作用。商场之上风云变幻,没有谋略为武器,做不到因势而变,企业就不会有发展,企业家也不会有成功的业绩。

企业管理是动态管理,市场情况千变万化。企业家要善于适应环境,善于捕捉环境变化的情态,“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在《计篇》、《势篇》中反复阐释的“因敌制胜”的原则,都突出一个“变”字,在动静利害、奇正、虚实、短长、死生、得失、攻守、乱治、弱强、勇怯等不胜穷尽的“变”中把握致胜之机,正是现代企业家应该把握的管理学的精髓。

(4)“面子”与“里子”

中国人历来讲究要面子,图实惠。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面子”代表着形象。其内涵是仁义,是情感投资,是良好的社交与自我表现。企业对“面子”上的投资所产生的良好印象和形象,都是帮助企业获得成功的资本。“里子”即是物质利益上的实惠,是企业家在经营中无时不在追求的投入与付出的回报。其实,经过中西文化思想融汇,企业家已理清了这样一种思路,即任何“面子”上的投入都是为得到其“里子”服务的。以仁义树立形象都是为求“利”而做的准备和铺垫。

在当代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若要求得发展,要获得更多的利润,很重要的一个经营思想或是经营经验就是:要扩大对外交往与沟通,要建立广泛的对外联系的网络,要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家要做好这些立足社会的“面子”工作,就必须待人以仁义,以良好的信誉经商。企业信誉,是一种无形资本。它是企业经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要素,在一定条件下,它比人、财、物这样一些我们所熟悉的有形资本,显得更为珍贵、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此一切有作为的企业家都应视信誉为企业的第一生命,以信得过的产品和优质服务来维护自己的信誉。

待人以诚,只要是真心实意,而不是虚情假意,即使经营的企业存有过错,也会得到顾客这位“上帝”的宽恕。

(5)自强与借势

自强不息,借势谋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对人生的两种不同的认识。自强就是自重自尊、自立自贵、自信不骄、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借势就是理之所至,势所必然;势就是力量,就是事物的发展走向,机遇的变化趋势。借势就是借到发展的力量,自强与借势的结合亦属于典型的中外经营思想的融汇与创新。

企业生存发展最大的动力来自自身。企业家要志存高远,有明确而远大的奋斗目标;要自立自重,靠自己的努力振作起来;要自强不息,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自强与借势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两种力量。自强反映的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自身内部动力,尤其是指企业经营者自身的动力。借势则反映的是企业发展的一种外部可以借依的力量。

企业要获得跨越式的发展,还要善于借助外部的势力。自强与借势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两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更强调自强的力量,更注重自身内在的力量。而在西方传统文化中,在发挥自身内在力量的同时,则更注重借助外势之力量。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自强与借势分别反映了中西两种文化在经营中强调的理念的不同,而事实上,经营的成功往往是源自于两者的结合与统一,而非单纯地依存于某一方面。

在自强与借势经营理念的统一中,现代企业家理应是做得最好的群体。(6)贵人与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