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勤脑的懒蚂蚁
12289200000031

第31章 让管理从有形到无形——懒蚂蚁企业家的软管理之道(2)

软管理是在企业已有的技术和管理的基础上,经过系统思考,主动适应外界变化来实现的,所以它更强调创新,也易于创新和利用新技术。从市场需求到新产品开发,传统的研发顺序已过时,已被软管理建设中的团队所取代。属于团队成员的研发专家,在团队整体配合和影响下,更易发明创造,也更易于迅速地根据市场变化和需要推出新产品。在应用新技术上,一般会采用FMS(柔性制造系统)或CL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这样,生产过程会建立在高度的自动控制之下,这能大大增强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

软管理的关键之处在于变化的灵活,快捷的适应,任何固持一端的作法都是不可取和不正确的。例如,创新固然是软管理所追求的,但如果以创新为目的而不是以适应消费者为目的,反而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

在以后章节的论述中,将围绕软管理的具体内容和作用展开,这里只是简略地做一简要说明。

二、以人为本:软管理的精髓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文化的发展,其最终的目的都要落实到人——一切是为了人本身的发展,是为了不断地提高人的工作、生活质量,使人变得更富裕、更文明、更有教养、更趋完美。基于这一理念,懒蚂蚁企业家认为,企业管理也是如此。“造物先造人”,任何企业都离不开人,管理应以人为中心,这也是软管理的内在要求。

1.人本管理时代的到来

任何时代,都强调人才是第一位的。但只有到了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人才在企业的重要性才显得如此突出,如此现实,如此的得到空前的重视。人本管理,正是基于这种理念而形成的一门重要的管理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当多的企业在转换经营机制的同时,从过去单纯追求产量、增长速度,转向产值、利润的创造者——人,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取得了显著绩效,逐渐使人本管理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进入21世纪后,人本管理已成为了企业现代化管理的新趋势。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会下降。但竞争的现实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接受服务的人。管理思想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后,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不同的企业家与学者根据以人为本的思维前提,共同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企业管理的新观点、新思想,并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说,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管理理论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今天的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正以排山倒海之势,不断向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渗透,把人类生产水平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工作效率正以惊人的速度迅猛提高。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看待人的作用,在企业中怎样以人为中心进行管理?企业家和管理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是: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第一要素。因为任何高新技术,都是由人所创造、所使用并为人服务的,并由此对人的知识、智慧、管理才能和创造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代和未来的科技战,实质上是人才战,知识和人才将大大升值,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同时,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地位、价值也必然不断提高。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对人本管理也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

2.人本管理的精髓在于重视人性

我国著名管理学家陈怡家教授,把人本管理提炼为三句话,即: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这也是企业人本管理的精髓。

(1)点亮人性的光辉

管理的理念有很多种,从人性而论,有许多是扼杀人性的,把员工视为被操纵被严格管束的对象,认为人性和工作之间是有矛盾的,不能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管理方式对人性当中大量优异的品质视而不见,这会导致员工毫无归属感,甚至视管理层为敌人,这绝对有害于企业发展。现代企业管理应当摒弃这种扼杀人性的管理哲学。要知道,人类文明史,就是更人性化的过程,就是人的本性不断升华的过程。

所谓企业家,就是了解员工的追求并对此提供条件的人。人性有光辉的一面,也有懒散、消极、阴暗、丑恶的一面,问题在于领导者与管理者如何诱导。点亮人性的光辉,是管理的首要使命,这会使人的本性向自己的最高境界发展,使人的追求不断向更高层次提升。

(2)回归生命的价值

对于人生的价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追求金钱,追求官位,追求奢侈,追求淫欲,是一些人的愿望。然而当挥霍无度之后,这些人能感受到的却是一片空虚。这绝不是有意义的人生。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

①回归生命的尊严。尊严被看做是人性重要的特征之一。没有一个人愿意被侮辱、被人看不起。每一个员工,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理应受到尊重。当一个人被尊重、被肯定时,都会产生一种自尊的意识,会尽最大努力去履行自己的那份职责。

②合理的人生定位。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人,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是不可缺少的。清洁工和总理,只是分工不同,谁活得更有价值,在于他是否尽职尽责地去演好自己的角色。对于企业与员工的关系来说,首先,员工不是工具,是人,是应当受到尊重的人;其次,要精心设计工作岗位,使每一个员工都能发挥其专长,要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

③实现自身的价值。要使每一个员工都能把自己融于工作与事业之中,干出一番成就。他们会视事业为生命,视工作为乐趣,感到在工作与事业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④员工都能积极奉献于社会。他们不仅追求个人需求,追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将积极回报社会,为社会、为别人奉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生命的最高价值在于奉献,生命的最大快乐也在于奉献,这将成为员工人生的真谛。

(3)共创繁荣和幸福

企业是人的集团,企业是由全体人员共同经营的。在一个企业里,企业管理者首先要信任下属,这样下属才能信任管理者。只有互相信任,才能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大家可以发展出友爱、忠诚、尽责等品质来;在重视人性的管理中,可以把监管的程序减到最低。在互相信任的气氛中,其他的人性品质也可以在企业里发展起来,如诚实、关怀、友谊、互相帮助、合作精神、团队精神等。企业有了这些条件,成功必然可期。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组织,一定可以共创出企业的繁荣未来。

点亮人性的光辉,回归生命的价值,共创繁荣和幸福,三者是一个整体。只有三者的完整结合,才能比较全面地体现人本管理的目标和宗旨。

3.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本管理的主要内容

人是具有社会属性的,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必然要同他人结成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不可能独立于社会而存在,不可能不同他人发生关系。不同的人际关系,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人与人之间,由于满足了各自的需要,就会产生亲密的关系,双方就会感到心情舒畅;反之,就会关系疏远,彼此矛盾,甚至敌对。

(1)人际关系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①人际关系影响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凝聚力是组织工作效率得以发挥的前提,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则是组织凝聚力的基础。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及效益。如果企业的人际关系好,员工之间感情融洽,工作协调一致,人的心情舒畅,员工就能焕发出工作积极性;反之,企业的人际关系紧张,互相攻击,互相戒备,争权夺利,就无凝聚力可言,就难以调动起人的积极性,企业就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②人际关系影响人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心情舒畅,生活、工作愉快;反之,人际关系紧张,必定使人心情郁闷,情绪低落。特别是受到他人无端打击、诽谤,遭到不公平待遇时,就会使人心理严重失衡,就会导致身体疾病。这同样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益。

(2)企业人际关系与企业管理和谐目标的三个层次

①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人际和谐。在企业内,绝大部分的人都希望企业成员间是和睦相处的,平等友好的。因为在人际关系紧张的情况下,人们的精力会从工作上转移一部分到如何对付人、如何防备人的上面。这样,工作效率也必然会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员工和企业管理者都感到麻烦,工作的满意感均会降低,人们无法从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非常看重工作环境和谐气氛的人也会因此而跳槽、离职,对整个组织的管理工作造成不好的影响。

②企业成员间目标的一致性。企业成员间目标的一致性是企业各成员能和谐共处,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

我们可以说,企业管理的效率实际上是指企业成员间在目标一致的基础上,所达到的一种和谐状态。单纯以企业业主、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自己的利益所得,无法评价和衡量企业的效率,只有在三者利益结合的基础上,获得整体的、共同的利益(即利益增加时三方都同时增加,利益减少时三方都同时减少)才是有效率的和高效率的。这种利益的共同性、整体性、相关性也就是目标一致性的要求,即企业投资者、企业管理者和企业员工之一致的利益要求,决定着管理的效率。

③企业成员间目标的相容性。企业成员间目标期望的相容性在企业管理工作上有很多体现,如对工作的强度、工作的薪资标准、工作的升迁制度、工作的环境条件、工作的弹性等。可以说,其中每一项能使员工和企业管理者及企业业主都满意的工作规则和制度,都必须满足目标期望的相容性要求;否则彼此之间的工作关系就不可能成立。

企业成员间目标期望的相容性越大,企业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也越容易提高。因此,为了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综合绩效,企业组织的各成员之间保持更大的目标期望的相容性是必要的,企业业主和管理者应该从长远利益出发,尽量降低自己的目标期望,以使目标期望的相容性更大。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员工凝聚力,提高团队战斗力,进而以更大的企业管理绩效来弥补目标期望的降低。

之所以把企业成员间目标期望的相容性认为是和谐的第三层涵义,在于它从根本上决定着和谐关系的基础条件。因为如果目标期望不相容,良好的和谐关系是不可能建立和维持的。

4.中国企业的人本管理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经营环境恶化,经营效绩滑坡,其根本原因出自于企业人才的外流。这次冲击促使中国企业着眼于企业民主管理的深化和务实,促使人本管理的加速实施。企业更为注重培育企业价值观、塑造企业精神,力求以企业文化凝聚人、引导人,结合人的发展进行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增强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等。中国一些优秀的企业家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自己企业特点,确定了以人为中心开展企业各项活动。人本管理开始在中国许多企业中逐渐流行推广开来。

(1)中国企业人本管理尚存的缺陷

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尽管中国企业以其各自的经验和具体情况在拓展着人本管理的新途径,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就单个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整体而言,中国企业在人本管理方面的实践仍存在诸多缺陷。

①理论体系不成熟,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性不强,使实践带有随意性、残缺性和功利性。只要仔细考察各个企业的人本管理实践经验,就会发现,几乎很难找到一些企业已确立起完整的人本管理的理论体系,并以此指导实践,用人本管理统领企业管理的一切工作。他们只是把人本管理视为企业管理的一项具体工作,有条件就做,需要时才做,毫无理论性和战略性可言。

②人本管理的制度建设、营运框架尚待确立和规范化。中国企业的民主管理源于劳动者因所有制的改变,而成为国家主人的政治需要和利益体现。所有制的再造应当为民主管理、为调动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但是,实践已经证明,情况远非如此,以往和现行的管理并未体现出民主管理,更不是人本管理。这就需要确立人本管理的管理制度和营运政策,来替代现行企业管理体系,借以达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业绩。

(2)人本管理要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

今天,摆在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大课题是:如何将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组织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如何将中国企业原本有效的管理经验、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得到发扬光大;如何将人本管理的各项措施及其运作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与组织制度的结合之中,使之成为企业的一项主导性的、经常性的、战略性的根本管理制度。要有效地将实施人本管理的组织体系和营运体系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结合起来,首要的问题是更新管理理念,确立以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体系。如果单纯地将人本管理仍然视为企业管理的又一项工作,那么,企业的管理工作注定不会自动导向人本管理,也不会取得人本管理的绩效。事实上,作为一个经济性组织,在其营运过程中必须要求有人去有效率地支配资源,实现产出大于投入的赢利。如果支配资源的人没有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那么,支配资源的效率就会降低而发生非配置低效率。无论是消除非配置低效率,还是消除配置低效率,都应该着眼于完善对人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管理的决定性对象是人,企业管理最终着眼点还是要落在人的因素上。当企业将人的管理置于一切管理工作的首位时,其余问题将在人的智力范畴内迎刃而解。显然,确立以人为本、以人本管理统领企业一切工作的思想体系,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

(3)建立凸显人本管理的中国特色企业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