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勤脑的懒蚂蚁
12289200000028

第28章 追求独到的领导风格与个人魅力(3)

紧张之中又有松弛的组织气氛,能够使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企业领导者对工作进程的安排应有张有弛,善于根据工作重心来组织高潮,在高潮阶段掀起快节奏,让下属人员具有紧迫感和急促感;当高潮告一段落之后,又要有意识地让下属人员放松,通过缓和节奏来调剂人们的精神和精力;松弛一段后,又下达新的指令,组织另一轮新的工作高潮。如此一高一低、一急一缓、一快一慢地推进工作,以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

(4)调节情感距离

衡量实际权力大小,取决于下属人员对领导者权力的接受程度。企业家如果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官腔官调,傲气十足,热衷于发号施令,甚至于以权压人,强迫命令,就会引起下属的反感,于是权力运行就将受阻。作为领导者,必须调节好与下属的情感距离,只有感情相通,下属才愿意接受你的领导。要关心下属,帮助下属解决具体困难,关心下属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高。与下属平等相待,对后进者也不能歧视,要用诚挚的关怀去感化他们,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他们心灵上的灰尘。上下级关系融洽,领导权力就会运行畅通。

(5)杜绝用权之大忌

用权之大忌是:一忌为私,二忌谋私,三忌徇私。

领导者一旦为私、谋私、徇私就必然损害、牺牲多数人的利益,必然违背实现企业目标的根本要求,必然为下属及全体员工所深恶痛绝,从而最终其权力必然被剥夺。因此,懒蚂蚁企业家在运用权力时,要经常提醒自己,不能为私、谋私、徇私,只有廉洁清正,才能“公生明,廉生威”,有所作为。

2.授权:实现高效领导的客观需要

授权,是领导者将一定的职权委授给下级去行使,使之有一定的权力担任起一定的领导职责。授权者对被授权者有指挥权、监督权;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情况及完成任务之责。

领导者为什么要授权?首先,这是因为授权是实现有效领导的客观需要。现代企业领导者所管的事情多,终日忙不过来几乎是一种“通病”。领导者为了从过多的事务困扰中解脱出来,以主要精力抓大事,处理全局性问题,因此就要相宜授权,把一部分权责委托给下属人员,使自己管事少些,从而管得好些。其次,授权是培养、锻炼下属人员的好办法。领导者把部分权力、责任授予部属,让部属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同时也充分体现了领导者对下属的信任,从而会激发下属更大的工作热情。最后,授权还可以弥补领导者自身才能的某些不足。在某些方面,下属的才能、特长可能有强于领导者的地方,领导者向这样的部属授权,实际上是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巧妙地延伸了自己的才能和才干。

可见,领导者的授权是十分必要的。然而,也必须讲究授权的艺术,否则,授权会削减自己的权力,甚至造成权力混乱。这样,对于做好领导工作反而不利。因此,授权必须遵循以下5个准则:因事择人,视德才授权。这是授权的一条最根本的准则。授权不是利益分配,不是荣誉照顾,而是为了把事情办好。因此要选择思想品质端正、有事业心和责任心、有相应才能又精力较充沛的人,授之以权。

权责同授,交待明确。授权时,领导者必须向被授权者明确交待所授事项的责任范围、完成标准和权力范围,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权力,有多大的权力,同时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不越级授权,不授权力之外之权。现代领导体制都是逐级领导负责制,具有明显的层次性。授权不能随便跨越层次,而只能逐级进行,否则就会引起紊乱。如厂长可向科长、车间主任授权,而不能向科员和车间工人授权。同时,授权只能授自己职权范围内的权力,而不能把别人的权力授给自己的下属,否则就会引起更大范围的混乱。

关心、支持被授权者,及时给予指导。领导者要做被授权者的坚强后盾,经常地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以防止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偏差和延误,帮助解决可能产生的困难。

不轻易授予重大权力。事关组织的发展方向、人员的任免等重大权力,一般不轻易授给下属。

在遵循授权准则的基础上,还需讲究授权的技巧:

把握授权的时间信号,紧握核心职权不撒手。领导者把大小权力紧紧地把握在自己手中,事无巨细都亲自过问拍板,必然变成一个忙忙碌碌、疲于奔命的事务主义者;相反,领导者图省事省心,全部转让给下属,把自己的责权“瓜分”完毕,自己就会成为“空头司令”。这就提出一个授多少权,授什么权以及何时授权的问题。

所有的权力都是信任,所有的领导都是使人各司其“权”。请记住授权的时间信号:

——当你的部下一个劲地向你请示工作,例如每天请示者达10人次以上的时候;

——当你的部下觉得百无聊赖、整天无所事事的时候;

——当你的部下要求调动工作,觉得在你手里发挥不出才干,感到前途暗淡的时候;

——当你感到坐不下来讨论和研究大事的时候;

——当群众都想找你解决问题,而不想找他人的时候;

——当你感到时间不够用,忙不过来,杂事太多的时候;

——当三天两头有人通知你,叫你同时去开两个会议的时候;

——当你一天工作下来十分疲倦,头脑乱哄哄、心情烦躁的时候;

——当你有事外出,准备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的时候;

——当你的心思都用到紧急情况、突击任务上去,手头日常工作无力承担的时候。

存在上述情况之一者,就说明你或许揽事揽权太多,力不从心,这时,就应该授权了。至于授什么权,授多少权,这也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来说,除了领导者工作职责的核心或关键部分外,其他工作都可以授权;凡是下属能够同样做好甚至能够做得更快更好的工作,都可以授权。

授权之前,要做好深入细致的人员考查。领导者要学会科学地搞好人员配备,做好授权准备,以便取得最大效果。首先,要了解授权人选的长处,以及发展前途,优化出最佳人选。其次,要按照结构优化的要求,搞好人员合理配备。需要强调的是,被授权者是一个集体,必须明确一个牵头人,也可为牵头人明确一个副手;千万不能同时规定两个牵头人,以免互相推诿扯皮。最后,如果觉得被授权者还不十分成熟,能否完成任务还有待观察,或者还需要进一步考验,授权时可以加上“代理”、“助理”字样,并明确宣布“代理”、“助理”的限定时间,到时决定取舍。

组织必要的授权形式。依据所授权力的大小、重要性程度,采取相应的授权形式,甚至举行相应的授权仪式。这样,一则,当众向被授权者传递一部分领导的影响力,壮被授权者的声威;二则,以庄严的气氛强化被授权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暗下决心履行职责而顽强奋斗;三则,让广大下属都知道授权的内容,以方便被授权者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掌握有效的控制方法。领导者对被授权者要实施有效地控制,以保证下属接受权责之后能协调发展。授权是自上而下逐级开展的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管一级,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上级参与人员少,下级参与人员多,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管理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授权不是弱化组织整体的功能,恰恰相反,是要进一步强化整体功能。为了保证授权后的综合功能不断加强,领导者就要实施必要的监督与控制。对进度缓慢以至影响整体工作进度者,施之以促进措施;对工作方向偏离了既定目标者,施以纠偏措施;对实践中暴露出来的授权多寡不均、难易不均等问题,可随时调整,以保证下属有用武之地,使授权的分量同每个被授权者的个人能力相适应。应该指出的是,这里讲监督与控制、协调与平衡,绝不是让领导者在授权之后又横加指责,过分干涉,使被授权者无可适从,只是适当地纠偏、调控,以促进各授权者工作协调发展。

3.借权:借用他力实施有效领导

在企业领导者实施领导的工作中,经常遇到其他领导者设置的排斥力或阻力,而导致领导的影响力减弱、无效以至负效应的情况,这时,领导者感到自身力量单薄,力不从心,从而不得不借用其他力量来实施领导,这种做法称之为“借权”。

(1)常用的借权类型

企业领导者常用的借权类型有以下四种:

①借信息权。领导者所掌握的信息容量的大小、获取信息的速度,对做好领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有力量的领导者,应该成为本单位的信息中心。有的领导者大权旁落,为人左右,与失去信息控制权不无关系。特别要注意掌握来自上级的信息,对上级方针、政策和意图的改变,能够及时获取并做出反应,这样有助于趋利避害,增加自己的影响力。

②借人际关系权。一个领导者不可能事必亲躬,其直接接触的范围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与领导工作的大范围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是不相适应的。弥补的方法之一,就是借用跟自己“有联系”的人的力量来共同推进工作。人际关系犹如一张网,每一个人都是网上的一个“结”,而这个“结”又能牵动周围几个“结”。如果领导者能很好地联系一批“结”,再由一批“结”带动一片“结”,这样,领导者受拥护的范围就将扩大。

③借统御权。领导者个人的统御权不足,可以借用他人的统御权来弥补。由于上级的权威性较大,人们对上级怀有一种无形中的遵从感,因此要注意利用上级的指示来为自己的主张开路。也可以借用本组织中有影响人物的统御权。例如,借助资历老、威望高的员工影响,经常接近、关心他们,以获得他们的赞许和表扬,进而使自己增加影响力。还可以借用手下的统御权,把领导工作的部分任务压在他们身上,使他们的统御权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在客观上也增加了领导者自身的统御权。

④借集体领导权。集体领导的威力特别大,做出的决定具有难以改变的性质,以集体决定的名义推动工作,使领导者的能量放大数倍,使得个体在心理上很难违抗领导者的意志。

(2)借权的技巧

借权的技巧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见识、知识、制度和经验基础上的非规范化的一种创造性的领导艺术。它多半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只有细心琢磨,才能体会出其中的“味道”。

①向上级借权的技巧。这里面技巧很多,比如请上级领导到本单位做指示或进行现场指导;请上级机关转发本单位的工作总结和工作经验,最好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请求上级以文字纪要或口头宣布等形式向本单位授权;同上级合作开展某些调研活动;经常及时地向上级请示汇报工作,使下级和群众知道自己的工作是得到上级支持的;积极主动地配合上级开展工作,取得上级信赖。这些做法都能达到向上级借权的目的,能在客观上增加下属对自己的尊重和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