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51

第51章 、当代中国富豪愈来愈年轻(4)

总而言之,在信息经济时代,每个商店都必须在网上重建,旧的服务业在网上不断得到更新,新的服务又不断从网上冒出来。信息化带来的是一场产业革命,就好比工业革命时代蒸汽机的发明一样,人们看到蒸汽机想到的不只是这个行业将会如何发展,而是它被各行业应用后将会产生怎样的产业革命。互联网是一种技术,对它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运用到各行各业中去,改造传统的行业。类似网上拍卖、网上零售等是从传统商业模式中蜕变出来的,但运作方式却与传统模式截然不同;又如在线证券交易、网络直销等,他们立足于传统产业,却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原有模式进行完善和补充。

中国经济正面临一个产业大调整时期,互联网所带来的这场产业革命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是否能够充分利用将决定我国经济是否能够顺利完成产业调整,决定21世纪中国经济能否屹立于世界经济强国之林。

2.网络中孕育着无限商机国际互联网和其他信息网络的突然出现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好机会,这些机会被称之为现代淘金。这个比喻看来很恰当,因为人们现在的情绪与1849年在旧金山淘金时,以及商业电视最初开播时的情绪一样的高涨。

国际互联网和其他网络通过PC机、电视、移动电话和电缆将信息带进我们的生活,它们提供的机会比过去任何时代所提供的机会都更为美妙。网络信息为大多数商人提供了在工作中能找到的最好机会。

然而对于现有的公司来说,这种数字化、低成本的全球网络,在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公司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有形通讯设施或作为传播媒介,例如广播公司、报刊出版业、电视台等等。在未来的几年里,这些公司将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许多其他注重内容的活动,如电影、书刊、音乐以及艺术在网络时代之前就形成了一种高投入、高回报的模式。而现在管理者们必须转变他们的观念来争取生存的机会。

3但总的说来,国际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机遇比随之而来的问题要多得多。因为互联网络和在线通讯并不是一闪而逝的风尚。它与呼拉圈、私人波段收音机、滑板或鲁比克的魔方不同,它是一种持久的东西,是伴随我们生活日渐发展的一部分。

互联网络以及它们日后的改进型,不论它现在叫什么,或者将来叫什么,都将使世界发达国家的生活模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因此,只把网络看成是个人或个人电脑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不准确的。在网络联系中,人完全可以置身于事外。大楼与大楼,城市与城市,农场与乳品贮藏室,录像厅与警察局之间都可以进行联系。

这些联系--包括命令、要求、交换、控制、牟利、损失、爱情与死亡,都在以接近光的速度进行着。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弄清这种联系到底能扩展出多少分枝来。目睹电诞生的那一代人绝不会想到,他所看见的这项技术将会推动摩天大楼的产生和发展--因为只有具备电梯,这些高层建筑构思才可能得以实现。而数字网络则将依次改变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以及别的更广阔的领域。

我们确信,全球计算机网络在21世纪中叶将发展成为主宰地球生活的控制因素。事实将证明,它比以往任何的科技进步,如太空旅行、医学及飞行技术的飞跃都更重要,因为它与所有的技术都相关,并能推动所有技术的发展。也许,迄今为止,也只有新能源的发现--例如高效安全地实现低温核聚变以及电池技术的突破,才称得上比它更重要。正是因为它的重要和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这个无所不在的领域正在或将要成为商业机遇最多的领域。

Internet的无穷魅力,使得各路英雄们都把它当作了发展的最佳竞技场。Internet承担了富豪催生者的角色。

由Internet催生的新富豪太多了,我们抛开杨致远、费罗、贝索斯不谈,光是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现的网络新贵,就很难一下数得清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正在有增无减。

在这个行业中,几乎所有的成功者都是20岁上下,Internet是年轻人的翅膀,它可以帮助他们飞向成功。

校园创业:莘莘学子成富豪

过去,创业英雄多是指社会上那些白手起家的大富豪,如香港的李嘉诚、霍英东。而现在,创业英雄也出现在校园里,二十几岁的百万富豪,年纪轻轻靠高科技致富,已不再是神话,而是世纪之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1.创业不分校园内外在校生做推销、当家教已被视做小儿科,接手几千上万元项目的事情也并不稀奇,毕业后开公司,自己做老板不给别人打高级工。在中国高校中,尤其是在清华,没毕业就当老板正成为一种潮流。

有这样一批人,他们没出校园,就已经开始创业,他们不再仅仅将自己当老板作为终极目标,对他们来说,Iamtobeaboss远不如Iamtobealeader更重要,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做老板的独立意识与实干精神,更包括对产业、科学与经济社会的深层思考,开拓新领域,开发新产业的大勇气与大智慧。

1999年10月30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报告大厅,意气风发的清华大学学子们组成的经理人,将自己的作品--一个个公司,向在座的嘉宾们展示,台下来自企业、投资界、学术界的评委们组成了裁判团。他们中有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电脑公司,最多的是投资公司的老板们。国内外数十家知名投资公司老板亲临现场,既为评判也不失为找项目的好机会,台上侃侃而谈,从市场、销售到资金回报。台下咄咄逼问:市场多大?资金需求是不是小了些?

如何做到技术保密?提问最积极的莫过于投资公司的老板们。这是来自清华大学第二届创业计划大赛的比赛现场的写真。

从1998年清华成功举办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以来,清华园内掀起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潮。本届比赛收到的参赛作品56份,最后进入决赛的前五名都引起了评委们的广泛兴趣。这五个项目中有已被媒体广泛报道的视美乐的大屏幕投影仪,网贝小组的商务模型,慧声小组的便携式听力诊断仪,迈齐小组的微医系统和博创小组的生物医疗成型仪。其中四个参赛队伍都已落户清华创业园,成为中国第一批创业公司的优秀代表。据了解,视美乐公司将分期获得上海一百集团提供的5250万元投资。

清华大学教务长吴敏生介绍,清华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发挥高校人才和技术优势对首都经济建设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推动作用,继1998年以来,清华出台了一系列倡导创业精神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如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业,1999年8月,清华创业园开园,为学生创业公司提供从物业管理到引资咨询等各种支持。

此次众投资公司老总们对项目的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体现出这些项目的商业价值。中国国际经济咨询公司的高级咨询员张铁民告诉记者,相对于已具有一些知名度的视美乐而言,此次进入决赛的微医系统、慧声听力诊断系统更具有竞争力,这两项产品在国内外均为独一无二的产品,具有极广阔的市场,不用再到国际上抢分市场。对于这些投资人来讲,资金不成问题,最重要的莫过于市场,有了市场,一切都好解决。

网贝公司以其全新的概念获得了此次大赛的最佳创意奖和整个大赛的金奖,但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介绍的内容并不详细,比赛结束后的酒会上,成为投资者们与学子们详细交流的极好机会。一个个风险投资家们纷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小组,细谈合作。除了参赛项目引起投资者们的广泛关注外,一些聪明的投资人,还在赛场下进行了一些私下交易,上海联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张斐专程从上海飞到北京,在赛场下寻求合作伙伴。来自科技部的领导热心地向学生们推荐下属的创业基金及申请要求,还要介绍管理基金的同志到清华来做专题讲座。

毫无疑问,良好的创业氛围,正令一批学生富豪在校园内悄悄崛起。此次参赛的数家公司已落户清华园,尽管一些公司的发起资金并不多,随着社会、企业关注程度的加大,一些公司学生老板资本已从几十万迅速升值。正像来自美国NASDAQ的中国首席代表黄华国先生所说:硅谷之所以腾飞靠的是斯坦福的学生,我们清华的学生并不比他们差。有了好的项目,有了优秀的人才,我们会有更多的创业者,更多的富豪。

显然清华的学生们看的并不是眼前的一点小利,就像一位清华创业者自信地说,我们的前面有学长张朝阳,有斯坦福的学生们做榜样,我们还要做得更好。

与这些年轻的大学生老板交流,你会发觉你的思维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了,各种想法也更新得很快。你会发现他们不再像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也不再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好比是中国的比尔·盖茨。他们到底是谁?他们究竟创下了什么业绩?他们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业?

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BusinessPlan),是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浪潮兴起的产物,是一无所有的创业者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向风险投资家游说,以取得风险投资。

商业计划竞赛在美国高校由来已久。美国已有35所高校举办过该事赛事,如麻省理工学院(MIT)、斯坦福大学(STANFORD)、哈佛大学(HARRAND)等。其中以MIT最为成功,从1990年至今已举办了9届,1990年仅有一份获奖的计划赢得了风险投资,但1997年的竞赛结束后,当年就有7家学生公司从中诞生。据MIT的一家咨询公司统计,在这个高技术公司云集的地方,表现最优秀的50家公司中有48%就出自MIT的创业竞赛。这些由创业计划直接孵化出的企业中,有的短短半年内就成长为营业额达数十亿美元的大公司。一批批的创业者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风险投资家们蜂拥而入校园,寻找未来的技术领袖。从某种意义上说,高校的商业计划竞赛已经成为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的直接驱动力之一。

中国的第一个创业计划大赛是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的,由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发起,历时5个多月,共收到100多份参赛作品。麦肯锡等国内外大公司总裁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第二届清华创业计划大赛于1999年3月份开始,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认可,清华校方也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创业的新举措和政策。这次大赛诞生了像视美乐这样的一大批学生公司,清华大学为此专门开辟清华创业园供学生公司入驻。此后上海交大、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大学及重庆等地高校纷纷举办创业大赛。

清华大学学生科技创新中心主任聂风华说,休学创业的启动有两个前提,一是自1991年开始的有关教学思想的大讨论,开阔了清华人的思路,教育观念大大转变。二是创业计划竞赛,又称商业计划,是缺乏资金的创业者就某一项目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概念提出的商业可行性报告,目的是争取风险投资家提供创业初期的投资。创业计划大赛的开展,发掘和调动了同学们的创业性,营造了一种商业气氛,锻炼了同学们的交际与协作能力,使清华不仅仅是政治家、工程师的摇篮,而且也将成为创业者的摇篮。

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党委书记关伟很欣赏清华的休学创业举措。他说,首先这是中国高教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改革序曲。以前高校实行的都是不完全学分制,学生无法提前或推迟学习。清华此举可以说是对学分制的完善。其次,这是培养人才的时代要求。现在更需要培养能在市场经济第一线冲锋陷阵的人才,因此必须有产生这种人才的机制。以前科技转化为生产的能力低,其主要原因是体制问题。休学创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弊端,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得到很大的发挥。再次,学生这一创业实践比起毕业后再培训上岗,有很大的年龄优势,20~30岁是创新能力最强的时期。一旦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个人获得经济效益,国家发展,科技进步,同时又为社会提供无数个就业机会,这是连锁反应。

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先生认为,中国的年轻人普遍的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

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一直推崇中庸之道。中国缺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鲁迅先生早在60多年前就鼓励中国人吃螃蟹,但现在敢于吃螃蟹的人还是很少。人类只有不断地向大自然进行新的挑战,向权威挑战,向极限挑战,向新的领域挑战,高科技才能真正得到快速的发展。中国缺少创业者,缺少新型的企业家。中国缺少创业者,缺少新型的企业家,缺少真正的风险投资家,中国太需要这样的人才了。

2.校园里的创业学子(1)王科、邱虹云吹响第一声号角1999年4月底,清华大学在校生杨锦方、慕岩、王科和邱虹云共同注册了视美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