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谁与争锋:审视当代中国富豪的创富奥秘
12286700000001

第1章 、透过风险抓住财富的机遇(1)

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商业利润;风险越大,利润就越大。当代中国富豪每一位都是敢冒风险、善抓机遇、能透过风险抓住财富手臂的人,敢冒常人所不敢冒的风险,是富豪们成功创富的第一奥秘。

风险是什么?在富有智慧的商家看来,风险即是机遇,凡是充满财富的商业机遇,都是隐藏在风险的阴影之中。当代中国成功的富豪们,无一不是胆大艺高之人,他们能够透过风险,看到创富的机遇,并能果断地抓住机遇,大胆决策。风险总是与商业利润成正比。正如一位富所说,哪里有风险,哪里就有商业利润。当代中国富豪的成功之路表明,敢冒常人所不敢冒之风险,是成功创富的第一奥秘。

险中取利,成功创富者必是胆大艺高人

当代中国成功的富豪,大多是最乐于、最善于冒险的人,他们常常去冒常人不敢冒的险,这种第一个吃螃蟹的精神正是他们取得巨额财富的秘诀。

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2001年中国内地100富豪第16位的华达集团董事长李晓华就是一位靠大胆冒险而获得超常规发展的富豪。

李晓华曾作为北京知青插过队,返城后,在一家单位烧锅炉房。曾因倒卖16块电子表而被判处劳教,因而丢掉了工作。

多舛的命运把李晓华抛进了80年代第一代个体户的行列里。

曾有朋友劝李晓华:到广东那边进点货在北京摆个小摊什么的,也做点小生意吧!

心情复杂的李晓华挤上了南下的列车,到了广州。

在广州,李晓华被一件新奇的东西把他吸引住了,那是一个直径约半米的透明玻璃大罐子,上宽下窄,里边橙黄色的果汁鲜嫩嫩的,不知追随着一种什么力量,不安分地跳着。沿着玻璃壁上滑落下来的汁液像是锅盖上蒸腾的水汽变成了水滴,划着十分诱人的轨迹。

他站住了,站在了这个从未见过的东西面前,不想走了,他花4000多元人民币买回了一台。

4000多元在今天看到并不算多,可在当时,在人们每月的工资收入只有三、四十元的时代,这可是一笔很不小的投资,也是李晓华的全部家产。

我买一台。

就这样,一趟广州,他没买众目所瞩的新潮时装和据说好赚钱的家用电器,而是抱着一台喷泉制冷机兴冲冲地回北京了。

他和妻子商量去北戴河摆喷泉制冷机,赚游客的钱。

李晓华说干就干。可是他口袋里已经没钱了,于是就拉了一个合伙人,他出设备,北戴河的朋友出场地和人员,一间冷饮商亭红红火火地开张了。

那是一个难忘的夏天,已届而立之年的李晓华尝到了实实在在的成功,他的喜悦溢于言表。

他赚足了大把钞票。更重要的是,他对自己的商业敏感和决策能力充满了自信。

时间过得飞快。

秋天来了,带来了北方寒冷的气息,冷饮机也终于可以休息了。

李晓华心思又活了起来。他在想,今年在北戴河独领风骚的冷饮机,明年肯定就不那么新鲜了,一些脑子动得快的人会紧紧跟上,那时,北戴河同样的冷饮机肯定会不下100个,竞争激烈可想而知,于是,他决定另辟蹊径。

朋友得知他要将冷饮机就地让出,替他着急了:那简直是印钞票的机器呀!怎么可以这么傻呢?

然而,事实又一次验证了他的超前意识,第二年夏天,这种冷饮机在北戴河海滨挤作一团,恐怕100台都打不住。

李晓华笑了。利用手上的这笔原始积累,他又看准了一项从未有人涉足的新买卖:

他买了一台录像机和一个大屏幕投影机,在秦皇岛与人合作放开了录像,结果场场爆满,门口的票贩子把票炒到10元一张仍有人倾囊而出。

生意做得十分顺手,他的过人才智在有意无意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旁人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了。

时光很快到了1985年,几笔漂亮的买卖使李晓华成了北京个体户中的知名人物,这时的他算得上响当当的大款。当大部分中国人的商品意识还未觉醒的时候,他座下的新款奔驰280已在同行中抖尽了风光。

他完全可以稳稳当当地这样走下去,找一个保险一些的生意做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日子满可以过得舒舒服服的。然而,李晓华丝毫没有功成名就的感觉。雄心无尽的他隐隐感到,更宏大的事业必须在更广阔的世界中展开。

1985年,出国留学尚未成风,李晓华在一位老同志的指点下,决定去日本深造,他不是想镀什么金,而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出去了解国际商情,学习最现代的经营思想?他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在世界大舞台上一展身手。

在日本,李晓华让自己从社会最低层干起,在中华料理店打工刷盘子,像普通留学生那样品尝生活艰辛的滋味。他觉得,如果不从这些做起,就无法全面了解日本社会。

后来他学会了一些日语,就又到商社去打工,学习以精明著称的日本人的经营之道。在这段实战演习的时间里,他这个中国人悟到了日本人在经商方面的才干与精明之处。可以说他确实学到了许多,这趟日本之行他得到了很多,并通过代理销售国内的章光101而又发了一笔财。

1988年李晓华决定离开日本,南下香港安营扎寨,到那个自由贸易港去闯荡一番。在香港,他成立了华达投资集团公司。此后,他搞旅游、搞进出口贸易、房地产、纺织品……1989年夏天,内地发生了六·四政治风波,风波很快影响到香港,有钱人纷纷忙于移民,使香港的地价猛跌,许多新建住宅以低于平时许多的价格出售,到处贴满了出售旧楼的广告,心理承受不足的商人们则纷纷将手中的物业以跳楼价抛售。

一时间,房地产价格一跌再跌,许多香港房地产商对中国大陆形势吃不准,不敢贸然吃进。

然而,头脑冷静的李晓华却要逆市而动,他要冒一次更大的风险:出巨资收购楼宇。李晓华认为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国,中国的经济形势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于是他力排众议,果断投入大量资金,大批收购低于平时售价的楼宇。他相信,风雨过后,定是朗朗晴天。

不到半年,正如李晓华所料:中国局势稳定,对外开放政策不变,一国两制方针不变。

于是,许多离港居民陆续返港,香港房地产价格骤然上升。

李晓华见时机成熟,全部抛出,其利润可想而知。这时,香港的地产业还在不规则地陆续升值。一些朋友替他惋惜说:何不再等等,可以赚更多呢?

李晓华笑着说:见好就收,不能太贪。

现今,如日中天的李晓华所领导的华达国际投资集团下属企业达33家,分布于世界1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覆盖领域包括商业投资、房地产业、机械制造、家用电器、塑料制品、食品加工、餐饮娱乐和旅游业等。

商场上身经百战、长袖善舞的李晓华,他的致富之道,常常被人津津乐道。

在巨大的风险面前,他备齐了成功的要素,做事有策略,凡事经过精密部署,加上聪明、反应快,对市场的观察准,所以能在风险中抓住商机,短期内迅速致富。

大抱负者从不回避风险

没有万无一失的创富之道,害怕冒风险的人,就永远没有创富的可能,所以,若想开大船,就必须到深水中去,若想尽快创富发迹,就必须敢于冒大风险。

真正的企业家从不回避风险,越有风险越能发现成功的商机。

让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1989年,春寒料峭。

禾嘉集团总裁夏朝嘉先生坐在他那宽大的办公桌后,习惯地用手撑着下巴,他的副手们散坐在四周,不时偷偷地交换着目光,空气沉闷得似乎凝固了,巨大的决策风险像一台压缩机把空气压缩得增加了几十个大气压,压得人心里沉甸甸的、喘不过气来。

当时的精印包装厂,仅有800万资产,竟然旋风般地打败众多竞争对手,争取到与台商合资生产果蔬脆片的项目,组建了四川实味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3280万元,老天!项目投资相当于原资产的四倍,万一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

有可能搞砸吗?有,万一台商提供的设备是堆废铁,万一设备的生产工艺还不成熟,万一果蔬脆片的市场推不开,万一……险棋!确实险到了极点。

会搞砸吗?不会!夏朝嘉闪电般地把从创意到市场调查,从台商的资信调查到商务谈判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又从头梳理了一遍,不,不应该有失误,但毕竟今天是设备正式试车,成功或失败就那么一线之隔,引进的设备躺着睡大觉的事例还少吗?

等待宣判?夏朝嘉的嘴角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十年来类似今天这样的风险他不知经历了多少次,企业家天生就该和风险打交道。事物往往就那么奇妙,巨大的风险与巨大的机遇是一对孪生兄弟,不可或离,你要全身心拥抱机遇,你就要具备承担风险的勇气,过去的一幕幕又在他脑海中出现……1982年,年仅28岁的他接管了一个全部家当仅6000元的街道作坊,在这样的条件下,他竟异想天开,要贷款11万元,购买设备办一个印刷厂,当时承受的风险有多大?上上下下的反对声几乎要把夏朝嘉给淹没了,但事情居然让他办成了,当年就实现产值40多万元,实现利润15.5万元。两年后,工厂飞跃般地发展为一个拥有200多名工人,产值达226万元的像模像样的企业。

1984年,夏朝嘉提出吃掉比自己企业大得多的成都建设工具厂,又招来一片反对声,但事情又让他给办成了。不到半年,两厂合并改组为七个车间,资产总值增长到几百万,成为四川省二轻包装公司的重点企业。

这以后,夏朝嘉提出了多元化发展企业的构想,把企业的触角延伸到科技、工业、贸易、服务等多个领域,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帷幕。

在广州保税区,他以惊人的胆识和魄力,以170美元一平方米的价格买下4000平方米的土地,修建了1.4万平方米的进出口仓库和写字楼。

既能整卖,又可出租。

在香港,他注册登记了一家以商贸为主的公司。

在天津,他兴办了以服务业为主的实体。

在北海,……一件件,一桩桩,哪一次不承担巨大风险?但企业也不断在风险中发展、壮大,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这一次,风险更大,是毁灭还是奇迹?是奇迹!夏朝嘉坚信。引进的设备商检合格、安装调试状况良好,中国是农业大国,生产果蔬脆片既有丰富的原料,又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利益绝不仅仅是产品本身。如果能消化、改造引进的设备,在国际国内建设起几十、上百条生产线应该不成问题。

夏朝嘉不是冒险家,敢冒风险是以科学决策为依据的。他实施的每一个步骤都经过周密的策划,变风险为机遇,把机遇变成现实,凝结着夏朝嘉多少心血。

成功了!喜讯终于打破了沉闷,夏朝嘉豁地站起身来,哗地一声推开窗户,窗外,灯火通明,欢声如潮。

夏朝嘉并不满足,他正在酝酿、筹划另一个更为大胆、更具有风险性、也更刺激的行动。他想联合一家港商,有选择地收购一个资产总值在2亿左右的亏损国有大中型企业,对其进行改组、整顿、包装,然后拿到国际市场去上市。试想,这个计划一旦付诸行动,又该引起多大的反响,又会掀起多高的风浪,夏朝嘉又该面对何等惊心动魄的挑战和机遇。

夏朝嘉说:企业家的天敌是平庸,平庸就会坐失良机,企业就会慢性自杀。有人说我步步险棋,那是恭维我,何谓险棋?险者奇也。有险才有奇,出奇才能迅速致胜,出奇才能迎接辉煌。

胆量和勇气是成功创富的关键

搏击商海,险峰常在,只有敢于攀登,敢于冒险的创业者,才能到创富的光辉顶点。投资与投机,冒险与成功,往往仅一步之遥,但财富常属于那些善于抓住时机,敢于冒险的人。

茫茫商海风云变幻,漠漠人生沉浮不定,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坎坷的山路,也有茫茫的沼泽,虽然有风险,但这都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捷径。勇攀险峰,尽显人生风流。

企业经营中的风险难以预料,只有具备胆量和勇气的人,才能在风口浪尖上扬帆远航,抵达成功的彼岸。

北京通产集团总裁陈金飞正是靠胆量和勇气成功的人。

陈金飞创业伊始,他的第一间办公室在京郊高碑店乡一个猪圈的后面。

当时,他们把大通装饰厂建在那儿,是听说周围有大约20万块砖埋在地下。房子盖得很随意,根本没有设计图纸,窗户都不一样大,因为窗户是从外面捡来的。就这样他们盖起了车间和办公室。办公桌是一个捡来的40厘米高的圆台,他们又找来了木头,钉了6个离地面只有20厘米高的小板凳,最奢侈的家具是一把捡来的老式竹椅。在这里他们接待了工商局、税务局的同志和对他们企业感兴趣的许多客人,其中包括外商。

没钱买设备,他们就买钢材,边学边干,做出了台板印花机。创业初期,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用双手自己干出来的。

厂房设备有了,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生意,他和工人都处于集体失业状态。当时他心里真着急,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处找活儿。那时可没少受委屈,很多客户一看他们都是年轻人,又是私营,客气的人不理你,不客气的人干脆把你轰出来。那种屈辱的感觉不亲身经历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但他们还得尽快调整心态去面对新的困难。

陈金飞清楚地记得第一笔生意,也是最小的一笔生意只赚了35元钱。是他骑着自行车从先农坛体育场找来的,给北京篮球队印7件跨栏背心的号码,回来后他和工人们不到10分钟就干完了,35元到手。兴奋之余,他们又集体失业了。

当时条件那么艰苦,但是还是在这猪圈后面和外商谈成了第一笔涉外生意。外商是一位金发碧眼的漂亮女士,她是加拿大的纺织品进口商,要进口一批儿童服装。谈判时,金飞他们当然要请客人坐在最豪华的竹椅上。那是冬天,屋里没有暖气,特冷,竹椅又透风,外商冷得受不了,也顾不得举止风度了,就蹲在竹椅上和他们谈,蹲累了就站在竹椅上谈,她从来没见过这么艰苦的谈判环境。到今天金飞也没弄明白外商当时为什么会跟他们签合同。也许是运气吧!这笔生意他们赚了十几万美金,在当时是个大数目。

陈金飞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胆量和勇气。建厂初期,他们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除了资金、技术、人员这些每个新生企业都会遇到的问题外,由于社会的不理解而强加给他们的不公正待遇,几乎成了他们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果没有胆量和勇气坚持下来,今天陈金飞就不会拥有这一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