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理性算计”的唐娜
美国著名的女实业家,同时又被誉为畅销书作家的唐娜·布鲁克于30岁之前已经由经营实业而成为百万富姐。
创业伊始,唐娜也是颇为不易的。但她就是靠女性所具有的那种对信息的敏感,一夜之间发了大财。
唐娜28岁那年的7月3日晚上,她正和父母一起待在家里,忽然,广播里传来消息,西班牙舰队在圣地亚哥被美国海军消灭。这意味着美西战争即将结束。
这天正好是星期天,第二天是星期一,按照常例,美国的证券交易所在星期一都是关门的,但伦敦的交易所则照常营业。唐娜立刻意识到,如果她能在黎明前赶到自己的办公室,那么就能发一笔大财。
当时是1898年,小汽车尚未问世,而火车在夜间又停止运行。在这种旁人可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唐娜却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赶到火车站,租了一列专车。星光下,火车风驰电掣而去,唐娜终于在黎明前赶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在其他投资者尚未“醒”来之前,她做成了几笔大交易,并获得了圆满的成功。
唐娜同其他投资者相比,她在获得信息的时间上,并不占优势,但在如何从这一新闻中解析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据此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上,唐娜确确实实地占据了先机。
信息虽是一种无形的资源,却可变为有形的财富,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已成为获得财富的最重要的来源。抓住信息就抓住了财富的手。
金钱买不到的东西有太多
有一对夫妻,夫妻俩都是公务员,在市法院上班,结婚后不久有了个可爱的女儿,一家三口十分幸福。但因为老公家族都没有男孩子,因此在长辈的劝说下,他们双双离职到国外,原来的女儿交给了孩子的姨妈。出国后先是打工,再慢慢的做起小生意,后来做起了批发生意,算是生意兴隆。出国的16年里,他们先后有过三个孩子,其中有一名是男孩子。可天就注定他们没有儿子,在儿子还不到一周岁时,在家里的学步车里,移动到游泳池,活活淹死了。更意外的是,几年后老公突然也患了癌症,最后总算是回国看了亲人后没多久就离开人世。
在这出国的16年里,他们从普通的公务员到国外打工,到最后成为老板,付出了多少辛酸只有他们俩最清楚。可是这三百多万的财产,最后有什么用?儿子没有了,老公没有了,换来的还有大女儿的不理解。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她宁愿选择原来的简单生活。
在大女儿的心里其实一直都痛恨爸爸妈妈的绝情,她想不通为什么就因为自己是女儿身,爸爸妈妈就要离开她。从4岁就开始跟着姨父姨妈生活,虽然他们对她视若亲生女儿看,但她内心就是不舒服。爸爸妈妈在她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称呼,偶尔打个电话。因为她的爸妈从来没有到学校看过她,没有去开过家长会,没有关心过她的学业,只是会在电话中让她学好外语,其实她从不想去国外。
等到她20岁,她还没有毕业,听说爸爸身体不太好,必须去帮忙。可刚到国外没多久,还没有习惯国外的语言及生活时,那个日思夜想的爸爸却突然病倒。这让20岁的她无法接受。她恨爸妈为什么非要有个弟弟,恨爸妈为什么非要在国外生活,恨爸妈为什么非要赚那么多的钱做什么?。
“金钱不是万能的。虽说有那么多的钱,却得不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到最后也换不回自己的命。哎,这些年,这么拼命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主人公在死前说过的一句话。
钱作为一种流通货币,起着交换商品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财富。金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今社会,离开了金钱就寸步难行。因此,人们常说“钱是万能的,钱能使鬼推磨”,可照以上的真实故事来看,钱不是万能。首先买不到亲生儿子,其次买不到生命,再次买不到大女儿的亲情。现实生活中,还买不到真正的爱情,买不到真正的友情,买不到幸福的生活,买不到……。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在生命面前显得是如此脆弱,如此的无能为力。
金钱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不必为了它而放弃你原有的东西。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为了幸福的生活。什么是幸福的生活?拥有爱情,亲情,友情。
千金散尽还复来
美国微软公司董事长,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在南部非洲津巴布韦访问时,宣布捐资1亿英镑(168亿美元)帮助防治肆虐非洲大陆的疟疾,并申明将在有生之年将价值400多亿英镑的财富全部捐献给社会。比尔·盖茨拥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胸襟,也明白千金散尽还复来的道理,把金钱捐给那些需要的人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要比自己独占它多出数倍,在享受这快乐的同时,人们也会对他本人与公司更加青睐。
比尔·盖茨很小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善举。当年,一脸雀斑的盖茨非常热爱户外活动,并参加了一个经常进行丛林徒步旅游野营的少年组织“童子军186部队”。那时,他经常上街叫卖自己捡来的坚果,为自己的队伍筹措活动资金。在一般人看来,他完全可以吃了那些坚果,也可以将卖坚果的钱揣进自己的腰包,但小盖茨非常重视童子军的活动,他每次都将卖坚果的钱如数上缴给自己的组织。
有如中国的孔融让梨,盖茨的善心是因为他从小就受到了家庭传统的熏陶。盖茨的父母经常参加一些平民事务组织做义务工作,并积极为西雅图的慈善机构筹措资金。盖茨的父母并不认为从事慈善事业只是大人的事,所以经常在一家人吃饭时讨论这些问题。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年少的盖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盖茨19岁中断哈佛大学的学业、开办自己的电脑公司,他一心扑在自己的事业上,直到1994年他结婚以及6个月后他母亲去世,他才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他想与父亲合作,开始从事一家人深爱的慈善事业。盖茨家建立的慈善机构以盖茨夫妇的姓名命名,叫做比尔与梅林达·盖茨基金会。起初,该基金会在比尔父亲住所的地下室挂牌,现在已搬进西雅图一座不带任何标志,很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别看基金会外表看起来很寒酸,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只有大约200人,但它发起的一些慈善项目涉及的金额之大,经常令一些政府的援助预算相形见绌。
盖茨最初从事慈善事业时,主要是向受援人提供资金购买现代化设备,如为西雅图市的图书馆和学校以及非洲国家提供资金购买电脑等。但后来有两件事使盖茨受到了触动,继而改变了资助方向:一件是他在南非索韦托考察一个贫困社区时发现,他资助的电脑基本派不上用场,因为对当地人来说,饥饿和疾病使他们的生存都成为问题。而电脑虽是个好东西,但救不了他们的命;另一件事是他通过1993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了解到,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一些可防治的疾病。从那以后,盖茨就将帮助非洲国家预防疾病作为援助方向,至今他已经向非洲捐献了10多亿美元。
金钱并非万能,但是没有了金钱却是万万不能。一个人在拥有了很多的金钱之后,或许有一段时间会十分开心,因为他可以很好的享受生活了,不过,这种金钱所带来的快乐很快就会消失,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快乐起来呢?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比尔·盖茨这么做可以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感觉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比拥有金钱更有价值,是拥有帮助他人时所感受的那份快乐。
生活上,不可一味地崇拜与追求金钱,即使自己因为种种原因失去金钱,也一定不能失去面对生活的勇气与信心,要拿得起放得下,相信千金散尽还复来,只要你肯付出自己的努力,新的生活还是会在前面等着你。
不要轻视每一枚硬币
两个年轻人一同寻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犹太人。
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犹太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英国青年对犹太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犹太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
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犹太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
两年后,两人在街上相遇,犹太青年已成了老板,而英国青年还在寻找工作。英国青年对此不可理解,说:“你这么没出息的人怎么能这么快地‘发’了?”
犹太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绅士般地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犹太经典《塔木德》说:不要轻视每一个硬币。一个不能珍视小钱的人必不能成就大业。这也是哈佛人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中国古代的哲学家老子曾说过:“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与犹太商经的意思相同,表达的是同一个道理: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积累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从小事做起。
英国青年并非不要钱,可他眼睛盯着的是大钱而不是小钱,所以他的钱总在明天。但是,没有小钱就不会有大钱,你不懂得用小钱去赚大钱,那么成功就永远不会降临到你的头上。
金钱不等于幸福
柯万特家族是德国最成功、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这个家族引领着整个德国工业的发展,他们的家族财产超过200亿欧元,但柯万特姐妹和他的父母却居住在德国的一个小城——巴德洪堡,过着轻松自在的“隐居”生活。
1967年、1978年,柯万特家族的“五朵金花”分别失去了父亲和母亲,但她们却没有因为财富而分散或反目,而是更为团结,创造了德国富豪家庭中罕见的亲情样板。
在决定家庭财产分割时,二姐加布丽壤尔说:“我们当时确有考虑,是将财产分成每人一份?各奔东西?还是将大家的命运牢牢地绑在一起?幸运的是,我们最终选择了后者。直到今天,我们五姐妹每隔几个星期都会聚会一次,在一起交流感情,分担彼此的忧愁和困难,共同开创属于家族的事业。我们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因为我们五个人更聪明或其他原因,而是因为我们从小感受到的家庭亲情。在我们五个姐妹心目中,家族、姐妹情比任何财富都要重要。”
虽然柯万特家族的每一个成员拥有不同的政治观和价值观,但家族成员首先考虑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因此,无论何时何地,她们都是手挽着手、心连着心,共同为家族的荣誉和辉煌而努力。正是这样一种信念,使得柯万特家族百年来不为外界风波所动摇,一直屹立于德国企业界的风口浪尖。
世界上还有比财富更重要的东西,金钱不等于幸福。
花自己账户里的钱
每当约翰夫妇带着8岁男孩亨利和他的双胞胎弟弟杰克森去超市时,兄弟俩从来就不考虑东西价钱,只要自己喜欢,管它有用没用,统统将东西扔进购物车里。
约翰夫妇觉得兄弟俩这样下去不行,他们认真学习了经济学教授凯文·查尔斯和芝加哥大学埃里克·赫斯特所作的研究,“儿童时期的理财方式往往会跟随一个人的终生”。约翰夫妇开始琢磨如何教孩子理财,经过不断实验、失败、再实验,他们终于总结出一套“约翰理财法”——让孩子花自己的钱!
平时,约翰夫妇会给亨利和杰克森一些零用钱,亨利将零用钱用于购买棒球卡,杰克森则每周光顾游戏软件商店。现在,约翰夫妇决定不给他们零用钱,而是为他们各自开设一个账户,给他们每人一张卡,这样,亨利和杰克森每个月都会收到银行的账单,这样做相当地方便,亨利和杰克森也很喜欢,因为当他们想要买东西时,他们就可以不用再向爸爸妈妈要钱了,只要直接刷卡或者去提款机取钱就行了。
没过几个月,亨利对购买棒球卡的兴趣越来越小,他开始喜欢上每月看账单,看着自己账户里的钱不断增加而不是越来越少。杰克森呢,虽然并没有完全放弃逛游戏软件商店的嗜好,但光顾的次数较从前也越来越少,开始慢慢地变得节省起来。约翰夫妇问兄弟俩有何感受,兄弟俩一本正经地回答道:“以前感觉拿的都是你们的钱,现在感觉账户里的钱是自己的,花了就少了!”
后来,当约翰夫妇全家一起逛街购物时,夫妇俩每次给孩子10美元,告诉他们花剩的钱,自己可以存起来。结果,两个孩子的花费明显减少了,现在兄弟俩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将钱存进自己的账户里。
乱花钱是一种不良习惯。如果一个人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那么他的收入就会从指缝间悄悄地流失,从而导致自己陷入财务困境的噩梦中。
养成乱花钱的毛病,归根结底是缺少对钱财管理的意识,结果造成钱来没有感觉,钱去也没有感觉。纠正乱花钱的习惯的最好方法,莫过于增强乱花钱者对财务管理的责任心,让花钱者每花一分钱都觉得是自己的,每花一分钱都心疼。让乱花钱者花“自己账户里的钱”,是一种纠正乱花钱坏习惯的有效方法。
正确地看待金钱
有一天,几个人同乘一条小船过江。一路上,大家谈笑风生地聊着天。其中的一个人说自己出门去做生意几年了,现在回来看看家人。他带了一个包袱在身边,时刻不离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