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黄金版)
12252800000024

第24章 敢于舍弃也是一种智慧(2)

立刻行动、一心趋向目标、不墨守成规、遵从自己的行动规则和做事的风格,注定会取得理想成绩。人生不能一味地按照某种教条度过,人生需要变革,变革才是成功的源泉,创新才是生命前进的动力。

但是很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定式,他们用条条框框圈住自己的头脑,不肯创新。人一旦形成了习惯的思维定式,就会习惯地顺着定式的思维思考问题,不愿也不会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这是很多人的一种愚顽的“难治之症”。

任何事不是一成不变的,用变的眼光去把握一切,你才会获得新生!

7.放下就是快乐,否则终成负担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揩着汗水:“快乐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着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算,整天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人们成天被名利缠身,谈何快乐?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无法开豁,快乐又何处去寻?

“放下就是快乐”是一个开心果,是一粒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8.有所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明朝正德年间,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阳明率兵征讨,一举擒获朱宸濠,立了大功。当时受到正德皇帝宠信的江彬十分嫉妒王阳明的功绩,认为他夺走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于是,散布流言说:“最初王阳明和朱宸濠是同党。后来听说朝廷派兵征讨,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我解脱。”想嫁祸并抓住王阳明,以此作为自己的功劳。

在这种情况下,王阳明和张永商议道:“如果退让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劳让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假如坚持下去,不做妥协,那江彬等人就要狗急跳墙,做出伤天害理的勾当。”为此,他将朱宸濠交给张永,使之重新报告皇帝:朱宸濠捉住了,是总督们的功劳。这样,江彬等人便没有话说了。

王阳明称病休养到净慈寺。张永回到朝廷,大力称颂王阳明的忠诚和让功的高尚事迹。皇帝明白了事情的始末,免除了对王阳明的处罚。王阳明以退让之术,避免了飞来的横祸。

王阳明以退让之术保护了自身。

以退让求得生存和发展,这里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老子曾说:“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只有不做,才能无所不做,唯有不为,才能无所不为。就是说,无为更加重要。不仅客观世界的情况如此,人的行为也如此。人的“无为”比“有为”更有用,更能给人带来益处,让人更快乐。一味地争强好胜,刀兵相见,横争暴敛,“有为”过盛,最终只能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然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什么时候有为,什么时候无为呢?无为和有为的选择取决于主客或双方的力量对比。当主体力量明显占优势,居高临下,采取行动以后,可以取得显著的效果,应该有为。而当主体处在劣势的位置上,稍一动作,就可能被对方“吃掉”,或者陷于更加被动的境地,那么,便应该以退为进,坚守“无为”方是。无为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和求生手段,待时机成熟,成功条件已到,便可由无为转为有为,由守转为攻,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屈伸之术。

9.学会接受“失去”是为了得到

1883年,天真烂漫的玛丽亚(居里夫人)中学毕业后,因家境贫寒无钱去巴黎上大学,只好到一个乡绅家里去当家庭教师。她与乡绅的大儿子卡西密尔相爱,在他俩计划结婚时,却遭到卡西密尔父母的反对。这两位老人深知玛丽亚生性聪明,品德端正。但是,贫穷的女教师怎么能与自己家庭的钱财和身份相配?父亲大发雷霆,母亲几乎晕了过去,卡西密尔屈从了父母的意志。

失恋的痛苦折磨着玛丽亚,她曾有过“向尘世告别”的念头。玛丽亚毕竟不是平凡的女人,她除了个人的爱恋,还爱科学和自己的亲人。于是,她放下情缘,刻苦自学,并帮助当地贫苦农民的孩子学习。几年后,她又与卡西密尔进行了最后一次谈话,卡西密尔还是那样优柔寡断,她终于砍断了这根爱恋的绳索,去巴黎求学。这一次“幸运的失恋”,就是一次失去。如果没有这次失去,她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种写法,世界上就会少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在一首诗中写道:

“一切都是暂时,一切都会消逝,让失去的变为可爱。”

学会习惯失去,往往能从失去中获得。得其精髓者,人生则少有挫折,多有收获。人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贪婪走向博大。

对善于享受心情愉悦的人来说,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在世,紧握着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松不开手。人生这枚硬币,其反面正是那悖论的另一要旨: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

10.欲取先予的高明处事之道

美国人出外旅游,有一个去处可以不花一分钱,甚至还有节余,这个地方就是大西洋赌城。从纽约出发,到那里来回车费才20美元,到达后马上可以得到赌城当局馈赠的15美元现金,还有一顿丰盛的自助餐。第二次来时,凭车票又可以得到8美元的回赠。

这是赌场老板谋利的一个妙计,吸引顾客前来,来得愈多愈好,因为到赌场来而不赌者寥寥无几,不管赌客运气如何,总体上是赚少赔多。因此,所谓来去不花钱,实际上花费的是赌场老板从顾客身上赚来的零头。得到最大好处的当然是赌场老板,但顾客的心理上还能承受。这就是赌场老板的诀窍。

所谓“降价销售”、“有奖销售”、“买一赠一”等等,实际上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商战中以此取胜的很多。看似吃亏,实则占大便宜。

对待任何事物,想要收缩它,必先使其扩张;想要削弱它的力量,必先使其坚强;想要废弃它,必先捧高它;想要夺取它,必先施与它。这种做法,表面看并不合算,实际上却是一种高明的策略。如果我们先给予对方恩惠,以后必会从对方身上收回几倍的回报。这看似糊涂,实则精明。

11.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

一个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绅士又走上桥,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让樵夫过了桥。第三次绅士不敢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走完才匆忙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赶来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绅士这次不愿回头了,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农夫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见我推车赶集吗?”话不投机,两人争吵起来。这时,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牧师。两人不约而同请牧师为他们评理。

牧师看了看农夫,问他:“你真的很急吗?”农夫答道:“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牧师:“你既然急着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早过桥了吗?”

农夫一言不发。牧师便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给许多人让了路,如果继续让农夫的话,我便过不了桥了。”

“那你现在是不是就过去了呢?”牧师反问道:“你既然已经给那么多人让了路,不妨再让农夫一次,即使过不了桥,起码保持了你的风度,何乐而不为呢?”

绅士的脸涨得通红。

人生旅途中,我们是不是有过类似的遭遇呢?其实,给别人让路,也是给自己让路啊!

每个人的人生,总会碰到许多走不通的路。在这些路上,有时我们完全看不到希望。这个时候,你就应当仔细地想一想,是要继续坚持下去,还是该考虑知难而退,改换方式,重新选择另一条路了。

如果此时按原定的路一味走下去,往往会是死路一条,而学会变通,则会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12.做人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了在密林深处的一连串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了那片密林。他斩断挡路的荆棘,趟过小溪,冒险冲过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

“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根时,上面刻着:

“放弃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越挣扎他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了流沙下。

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离开,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了。放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给了自己一个生存的空间,给了自己一个走向成功的道路……放弃,是为了自己真正的获得。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失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

有位诗人说得妙:“失去了鲜花,获得了果实;失去了果实,获得了种子;失去了种子,获得了幼苗,也获得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所以说,培根的“失去,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获得”。这句话的确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我们应该深刻领悟和体会,从中学会理智的放弃。

13.给予之后才会有所回报

有个人在沙漠里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便用力抽水,可滴水全无。他气恼至极。忽又发现旁边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装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不是该按纸条上所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倒进去之后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一种奇妙的灵感给了他力量,他决心按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

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把水壶装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加了几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给予是一种美德、一种境界。当面临艰难抉择的时候,给予更是难能可贵的。可给予也并不都是泼出去的水——有去无回。虽然不是每次给予都有回报,但只有给予之后才会有回报,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我们不要吝啬对别人付出,要知道,你的付出绝不会白费,你投之以桃,别人便会报之以李。如果我们不首先关心别人,又怎么能要求别人来对你好呢?即使是感情,也遵循着交换原则,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去爱别人吧,你会收获更多的爱。

14.失去,是变相的另一种拥有

国王喜爱打猎。有一次在追捕猎物时,不幸弄断了一截食指。国王剧痛之余,立刻招来智慧大臣,征询他们对意外断指的看法。智慧大臣仍轻松自在地对国王说,这是一件好事,并请国王往积极方面去想。

国王闻言大怒,以为智慧大臣幸灾乐祸,即命侍卫将他关到监狱。

待断指伤口愈合之后,国王又兴冲冲地忙着四处打猎,却不料祸不单行,被丛林中的野人埋伏活捉。

依照野人的惯例,必须将活捉的这队人马的首领献祭给他们的神。正当祭奠仪式刚刚开始,巫师发现国王断了一截食指,而按他们部族的律例,献祭不完整的祭品给天神,是会受天谴的。野人连忙将国王解下祭坛,驱逐他离开,另外抓了一位大臣献祭。

国王狼狈地回到朝中,庆幸大难不死。忽而想起智慧大臣所说,断指确是一件好事,便立刻将他从牢中释放,并当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还是保持他的积极态度,笑着原谅国王,并说这一切都是好事。

国王不服气地质问:“说我断指是好事,如今我能接受;但若说因我误会你,而将你关在牢中受苦也是好事,我就不懂了。”

智慧大臣微笑着回答:“臣在牢中,当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想,如果臣不在牢中,那么,今天陪陛下打猎的大臣会是谁呢?”

犹太人有段寓言很有意思:如果断了一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没有折断你两条腿;如果断了两条腿,你就该感谢上帝没有扭断你的脖子;如果断了脖子,那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拥有很多东西,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一个人不可能毫无失去就能完全拥有,那不是真正的生活,也没有了生活的意义和真滋味。有时失去意味着另一种获得,有时失去让我们发现还有其他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也因此,这样的获得和存在会更让人珍惜。

让我们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生活中的拥有与失去,凡事看得淡泊一点,知足常乐,会让自己的生活轻松愉快,如果太贪心,总想得到很多又无法面对失去,那终究会成为一种生活的负荷与累赘,让你疲惫不堪而逐渐失去人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