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哈佛家训(黄金版)
12252800000023

第23章 敢于舍弃也是一种智慧(1)

1.取舍之间,该放手时就放手

这是一个早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早餐的碗碟。她有一个4岁的小孩子,自得其乐地在沙发上玩耍。

不久之后,妈妈听到孩子的哭啼声。究竟发生什么事呢?妈妈没来得及将手擦干,就冲到客厅看看孩子去了哪里。

原来,孩子仍坐在沙发上,但是,他的手却插进了放在茶几上的花樽里。花樽是上窄下宽的一款,所以,他的手伸了进去,却抽不出来。母亲用了不同的办法,想把卡着的手拿出来,但都不得要领。

妈妈开始焦急,她稍微用力一点,小孩子就痛得大叫。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想了一个下策,就是把花樽打碎。可是她稍有犹豫,因为这个花樽不是普通的花樽,而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过,为了儿子的手能够拔出,这是唯一的办法。结果,她忍痛将花樽打破了。

虽然损失不菲,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太计较了。她叫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损伤。虽然孩子没有任何的皮外伤,但他的拳头仍是无法张开似的紧握住。是不是抽筋呢?妈妈再次惊惶失措。

原来,小孩子的手不是抽筋。他的拳头不张开,是因为他紧握着一个10元硬币。他是为了拾这一个硬币,所以手才卡在花樽的口内。小孩子的手抽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樽口太窄,而是因为他不肯放手。

很多事情的失误甚至是失败不在于你在该追求的时候没有去追求,而往往在于你在该放手的时候没有放手。该追求的时候,意味着要抓住时机去得到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往往会及时与果断,但是在该放手的时候,往往是意味着你的一些拥有的东西将不得不失去,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的放弃,所以这样的时候,人往往就容易瞻前顾后,容易反复思量,最终可能在思想的斗争中就失去了关键的时机,也就使你一心想把握住的东西随之失去。

该放手的时候,不是叫你放手一搏而力求挽回,该放手的时候是在两难之中合理地做出取舍。鱼和熊掌都是美餐,能两者兼得当然最好,但是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美好,在二选一的情况下,你只能追求适合你自己口味的东西,不要听人家说鱼的味道鲜美就追求鱼,也不要因为别人讲熊掌是山珍就追求熊掌,自己的所需才是最重要的。

2.放下,是对心灵的一种顿悟

相传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一天和好朋友佛印在扬州城的一家茶馆品茗,佛印看着楼下人群熙熙攘攘,感慨地说:“世上的人就和蝼蚁一样,人生短暂,又何苦终日劳碌?你看他们,整天这样奔波,最后还不都是化成一掊黄土?”

两个多愁善感的文人离开茶馆,打算到对面的酒楼里买醉。没想到却发现酒店的小伙计坐在那里,愁眉不展。苏东坡很是好奇,上去问道:“小二,发生什么事情了,怎么一副难过的样子?”伙计说:“我拼死拼活地干了半年,都没赚到几个钱,不干吧,又活不下去,我的命怎么就这么苦呢?像你们这些靠动动笔就能养活自己的文人,是不会了解我们靠出卖体力来谋生的人的苦处的。”

佛印又心有所感,想起官场的尔虞我诈,想起落魄文人的清苦生活,也不禁悲从中来,叹息说:“你们出卖体力的人生活艰苦,但那些出卖精神的人的苦处却是你们体会不到的。人生多苦,阿弥陀佛!”

苏东坡看着一边为生活所苦的小伙计,一边为世人担忧的佛印。笑道:“看你们两个,好像人生已经无乐趣了一样,伙计,给我拿笔墨来,我送你们一副对联。”

于是,小伙计就拿来了笔墨,苏东坡挥毫而就: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

人并非独立的存在,人也并非可以完全超脱世外,做一个与世隔绝的“隐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渴望,也都有自己的担忧和恐惧。也就是说,但凡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人,都要“为名忙,为利忙”,也都要“劳心苦,劳力苦”,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过程的必然存在,也是生命的组成部分。

这一切,都是我们作为一个人,就一定要“拿得起”的东西,但是正如同苏东坡和佛印所看到的一样,“拿起了”,人未必就快乐,也未必就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喝杯茶去”的淡然,需要的是“拿壶酒来”的洒脱,需要的是一种追求一切又能放下一切的豁达。

有时候,放下,是一种顿悟,是一种一切压力消失后的恬然。放下不是放弃,而是对心灵的一种放松。正相反,它往往是获得成功、拿起更多有用东西的一种动力。

3.为了目标,放飞手中的气球

他的父亲是纽约颇有名气的股票经纪人,母亲是不起眼的演员,一个与数字为伍,一个与文艺结缘。他从父母那儿继承了两份不同的天赋:数字和音乐。

他原本可以过上幸福生活,然而,在4岁那年,父母在吵吵闹闹中终于离了婚。

父母离异之后,他随母亲生活,日子过得很清贫,好在他母亲十分疼爱他,在成长路上,还算一帆风顺。他的母亲迷恋音乐,喜欢在绿茵茵的草上唱歌,并且擅长多种乐器。在母亲的熏陶下,他也喜欢上了音乐,并在幼时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一名职业音乐人。

8岁那年,他随母亲到纽约市郊外一座森林公园郊游,一路上哼着母亲的歌,欢天喜地。一到目的地,他和往常一样,抓起几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在绿地上奔跑,似欢快出笼的小鸟。看到气球,他母亲感慨颇深,儿子数学启蒙的道具正是这色彩斑斓的气球,从认识10个数开始。便与它们结缘。5岁的时候,他的逻辑推理能力开始形成,不借助气球能心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不过在心算的同时,他手上仍不停地拨弄气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他也不例外,气球就是他最贴心的玩具。

他在公园的林间跑呀跑,他母亲在后面边追边哼着小曲。母子嬉戏了一段时间,都感觉有点累,然后,面对面地坐在地上休息。母亲从包里取出一支精致的口琴放在嘴上,左右推移,林间立即回响起悠扬的琴声。

他瞪大眼睛,准备伸手向母亲要口琴,却又舍不得放飞气球。左右为难之际,母亲停了吹奏,朝他不住地发笑。在短短的几秒钟内,他做出选择,松开手,扑向母亲,索要她手中的口琴。气球在风中飘啊飘,倏地掠过树梢,飞向蓝天。

这一天,他学会了吹奏口琴,悠悠琴声响遍树林,这琴声也在他人生路回响。从此,他懂得了选择。第一次知道该舍弃的应该大胆舍弃,该抓住的要毫不犹豫地抓住。打这以后,他真正地走进音乐,并沉迷其中。

在乔治·华盛顿中学毕业后,他考进著名的纽约音乐学院,正可谓如鱼得水。但是,学业尚未过半,他发现自己在这方面很难有长进,对音乐产生厌倦,与此同时,他对数字和经济发生浓厚兴趣。犹豫不决的时候,他想起了8岁那年在郊外放飞气球的情景,脑子里总浮现那几只飞向蓝天的气球。

冥冥之中,那几只气球给他暗示,也给他力量,他毅然决然地退了学,进入纽约大学商学院学习,开发自己另一份天赋。1948年,他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两年后,他又以最优秀的成绩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并到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在哥伦比亚大学,他遇见人生第一位伟大的良师益友,后来在尼克松政府中出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亚瑟·博恩斯教授。

由于家中贫困,无力支付哥伦比亚大学的费用,他被迫中途退学。他的学业就这么拖着,这一拖就是近30年。漫长的人生路上,他铭记气球的教训,放弃了其他的东西,一心一意地关注经济,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钟情的经济学的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51岁高龄的他终于戴上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帽。10年后,他被里根总统任命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成了一位跺跺脚整条华尔街都会地震的重量级人物。他,就是艾伦·格林斯潘。

功名、爱恨、成败、祸福等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于心中的时候,会成为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执著于此,往往又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我们手中总握着许多“气球”,比如名利、财富、权势、地位、爱情等等,但是,为了达到更远大的目标,充分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放飞手中的气球,一心一意去追求,人生有涯,精力有限,只有放弃,才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创造,从而赢得成功。

在人生的旅途中,需要我们放弃的东西很多,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要学会放弃。只有学会放弃,才会活得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4.适时的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向前

春秋时期,吴越争雄,越国大将军范蠡在越王勾践身为人奴之时,鼎力效忠。在忍耐了漫长的屈辱之后,越王勾践终于得以东山再起,一举灭掉了吴国,重建越国。

而立下赫赫功劳的范蠡在庆功宴上,却悄悄带着西施,乘一叶扁舟消失了。临走前,他曾托人送过一封信给他的好友文仲,信上说:“你还记得吴王夫差说过的话吧,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越王这人能容忍敌人的欺负,可不能容有功的大臣。我们只能够同他共患难,却不能同他共安乐。你现在不走,恐怕将来想走也走不了。”

可惜,文仲没有听其劝告,最后被勾践逼死。临死对天长叹,痛悔自己没有听范蠡的话,而落得“烹狗”的结局。

与文仲相反,范蠡带着西施和一些财宝珠玉,弃官经商,改名换姓,跑到齐国去了,几年后,即成为百万富翁,后人称其为商圣陶朱公。

范蠡和文仲的一退一进,正好说明了“退”的含义。范蠡的“退”,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机会;而文仲的“进”,其结果却是死路一条。

在走向机会的道路上,有时需要迈开步伐前进,但有时也需要退守。

机会意味着进取、扩大、膨胀,机会的方向似乎总是向上、向前和向外。总之,机会容易给人错觉,以为不断扩展,勇往直前才是机会。其实,在适当时候退一下、停一下,暂时变方向为向后、向下或向内,也未尝不是一种机会。

退,是“以退为进”的退。退是为了进,因为前面无路,只能退一下,另找路途,或绕个圈子继续前进。

在古代,有不少真正的权谋家都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在开创伟业,实现夙愿之后,简单地“一退”,避开了不必要的灾祸。

5.必要时,处世需要绕道而行

一天,美国西西里投资公司到中国寻求合作对象。从上午9点开始,美国人先后与多家企业谈判,轮到这家校办企业时,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经过一天的谈判,美国人已经相当疲惫,根本无心再谈,何况谈判对象是一个只有200多人的小小的校办企业。果然,一开始,谈判就陷入僵局,西西里公司董事长柯比先生对厂长说:“今天太晚了,明天再谈吧。”

厂长意识到,如果此时退出,就意味着永远失去机会,因为所谓的“明天再谈”不过是托词。

厂长站起来说:“柯比先生,你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确很忙,但是,我们也很忙,请你允许我再占用你10分钟时间,行吗?”

柯比点了点头。

厂长说:“我只说四个问题,其中三个是我们可以不与你们合作的理由。第一,与你谈判的厂家,大都想通过与你们合作得到资金,可我们不这么想,我们企业每年上交250万元利税,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如果其他投入需要资金,我们可以向银行贷款,付出利息就行了,如果与你们合作,就必须利润分成,这对我们明显不利。第二,别的企业想通过与你们合作得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可我们不这么想,我们是校办企业,国家已经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与你们合作,未必能获得更多的好处。第三,别的企业与你们合作,还想得到你们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可我们不这么想,我们的项目是经大学科研人员开发出来的,技术目前处于世界一流,在设备和操作方面,我们也不担心。”

在听厂长讲述的过程中,几位美国人不断点头,在听完三条可以不合作的理由后,美国人的表情已经是惊讶了,因为前面的谈判者都是口口声声说要合作的理由,这位厂长却大谈不合作的理由。

厂长继续说:“当然,如果我不想与你们合作,根本就不会坐在这里了。实话实说,我们厂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很高,安全可靠,开发前景十分广阔。而贵公司技术先进,占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两家合作开发这种产品,进入市场大循环,利用你们公司的巨大影响开发市场,这样,不但可以发展我们的企业,贵公司也会获取巨额利润。”

柯比先生听到这里,脱口而出:“OK!OK!”

故事中这位厂长获得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绕道而行。他没有像其他谈判者那样直奔主题,说出合作的理由,而是绕了一个弯子,先说出不合作的理由,最后才回到主题。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绕道而行,因为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地取得巨大成功。

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通过绕道而行来解决。不懂得此理的人常常碰得头破血流;而懂得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法国作家勒农说:“你不要着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绕许多圈子,时常我们觉得好似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6.转个方向,柳暗花明又一村

传说公元前213年冬天,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进兵亚细亚。当他到达亚细亚的弗吉尼亚城,听说城里有个著名的预言:

几百年前,弗吉尼亚的戈迪亚斯王在其牛车上系了一个复杂的绳结,并宣告谁能解开它,谁就会成为亚细亚王。自此以后,每年都有很多人来看戈迪亚斯打的结子。各国的武士和王子都来试解这个结,可总是连绳头都找不到,他们甚至不知从何处着手。

亚历山大对这个预言非常感兴趣,命人带他去看这个神秘之结。幸好,这个结尚完好地保存在朱庇特神庙里。

亚历山大仔细观察着这个结,许久许久,始终连绳头都找不到。

这时,他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行动规则来打开这个绳结!”于是,他拔出剑来,一剑把绳结劈成两半,这个保留了数百年的难解之结,就这样轻易地被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