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李嘉诚虽然是海外投资金额最大的一位香港华人富豪,但香港不少财团已在内地轰轰烈烈地干起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这场商战中,李嘉诚先输一轮,不甘心再落后,从1992年起,李嘉诚就把港外投资的轴心开始放到了内地市场。
也正是这一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经济特区,掀起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浪潮。中国大陆被世界经济大家看成是全球最具有潜力的投资市场。据传,亲英也亲华的马世民固执地揪住1989年风波不放,要李嘉诚三思而后行。李嘉诚往往是在行动上迟人一步,但是决策一旦确定,就不易随便更改。
在投资方向上,李嘉诚又一次与洋大班马世民产生了严重分歧。
马世民曾是李嘉诚在海外投资的大使,而现在,自然不宜充当投资内地的主帅了。
据分析,马世民离开和黄,还可能与李泽楷有关。
马世民虽然是李泽楷的“师傅”,李嘉诚安排李泽楷跟马世民学艺。但李泽楷似乎不把他当上司和师傅放在眼里,弄得马世民很难堪,这也引起了和黄部分职员的不满。后来李泽楷专心致志地打理卫星电视,与上司马世民井水不犯河水,两人关系反倒显得融洽起来了。
李泽楷出售卫视与梅铎,为和黄和李氏家族各赚得15亿元赢利。李泽楷名声鹊起,这件事情让他的上司马世民的光芒日显黯淡。由此,人们不禁联想到马世民的另一项重要投资——CT2(第二代无线电话)。
1992年,和黄在英国推出CT2,市场反应很冷落,客户不到1万,还不及预期的1/5。
最令李嘉诚担忧的是,让和黄投资60亿港元建立电讯网络,另外再加上一二十亿的辅助投资,总投资额近百亿。对于这种未被市场认可的高科技项目,李嘉诚不似投资地产那么有把握,所以他坚决地斩缆止血。
从1992年年中起,和黄关闭在台湾、孟加拉国的CT2业务,退出澳洲等3个移动电话网络的竞投。李嘉诚认为收缩不够,决定卖盘,做全线撤退。
马世民认为CT2发展前途远大,现在匆忙下结论为时尚早。但作风一贯稳健的李嘉诚不想投下这近百亿,去冒险等市场做出最后结论。
地产是能短期见效,立竿见影,且十拿九稳的投资。所以舆论认为马世民在CT2上又惨遭失败。
1993年8月,李泽楷被任命为和黄副主席。李嘉诚的两位公子,李泽钜接长实的班,李泽楷则带领和黄,已是公开的秘密。因此,马世民要离任,李泽楷将任行政总裁的传闻蔓延开来。
传闻中有这样一件事,一次李泽楷请马世民开会,马世民赶到后,却发现“世侄”与另一批员工密斟,老臣子马氏不得不在门外恭候多时。因此有人说,马世民在和黄早就被李氏父子架空。
1993年初,有传闻说马世民将要离开和黄。但久闻楼梯响,不见故人来。而马世民和李嘉诚二人都拒绝评论,令马氏离职事件蒙上一层混沌的迷雾。
1993年9月,马世民辞去行政总裁的消息终于被证实,接替他的是长实副董事总经理与和黄执行董事霍建宁。其实霍建宁不是第一人选。一年后,李泽楷在新加坡接受《商业时报》采访时透露,他成立盈科公司之初(1993年8月),李嘉诚安排他做和黄总裁,但他未领受这份美差。
9月下旬,被传言包围的马世民终于打破沉默,向传媒披露他离职的内幕:
“大约是在一年前,我开始感觉到,在和黄的时间太长了,足足九年半。我认识的洋行大班中,很少做过五年的。葛达禧(太古大班)做了四年,纽璧坚(怡和大班)做了七年,于是我决定尝试一些不同的工作。
“向李嘉诚辞职要有很大的决心。我做了两次,第一次我刚开口,他就叫我停止,频频说No Way。第二次是半年前的事,我深思熟虑并下决心,不让他再令我回心转意。于是大家心平气和地详细讲清楚,他很认真地听我讲理由,最后都接受了,真是贤明通达。”
有传闻说李嘉诚打算拨出一笔钱,给马世民组建一家联营公司,使马氏走得有颜面。马世民斩钉截铁道:“No!”
马世民反复提到,他与李嘉诚的关系很好,李嘉诚是他心中的大英雄,他们今后也会保持友好交往。
马世民也第一次公开表明他与李泽楷的关系:“Richard两年前来和黄工作初期,显得有点Brutal(横蛮)……他急于表现自己,初期我们的关系并不Eary(融洽)……后来Richard专心卫视,我们感情反而好起来了。
“我和Richard的关系,较外界想象中亲密得多。我离开和黄,Richard要求我全职担任和黄顾问,并提议李先生委任我做长实的非执行董事。”
有关马世民离职是与李泽楷不和,马世民予以否认。李泽楷是个不甘寂寞,而乐于挑战的人。如果他有心做和黄行政总裁,又会怎么样?李嘉诚是有心让儿子做和黄的掌门人的。很多分析家认为,马世民离职前,的确正如传闻中所说的,他已经被李氏父子逐渐架空,马世民主动提出辞职,实在是迫不得已。
有关马世民在和黄业绩的评价,传闻普遍认为前功后过、功大于过。马世民澄清道:“收购赫斯基石油,是我一手策划的说法不正确,实际上是赫斯基在主动接触和黄,而和黄是一个大集团,任何一项投资都是高层的集体决定,作为董事总经理,我会认真听取下属的专业意见。
“当投资取得成功时,很多人自然会走出来分享荣誉;可是失败了,愿意站出来承担责任的人不多,这就是人性。”
马氏为人心直口快,既不贪功,也不推卸责任。马世民经历的收购无数,记者问哪些是最满意的,马氏立即回答:“港灯,最称心如意又最容易收购,只用了24小时。”至于最不满意的收购,马世民笑道:“数不胜数。”
马世民自1966年来香港工作,至辞职前已经有20多年了。长期以来,马世民被人们称为“鸡蛋”,即皮是白色的,心是黄色的——他已经相当中国化。马世民与香港的华人相处得很融洽,儿子在香港证券界工作,马世民的夫人是个华人。
可是,人们最终发现,在马世民的内质里,他仍然是个英国人。
1991年,马世民公开支持民主会的麦理觉入立法局。而麦理觉的对手则是包玉刚的大女婿苏海文(奥地利人)支持的华人代表郑明训。
这名立法局非官守议员的席位,是由香港总商会选举产生的。麦理觉与郑明训在商会的拥趸势均力敌。突然间,有一批亲英的公司加入总商会,令麦理觉的选票飓增。事后被揭发这些公司与和黄关系甚密,所以怀疑是马世民“做大”票数。
这件事让李嘉诚十分尴尬,李嘉诚奉劝马世民不要直接介入政治,这对生意没有好处。
心直口快的马世民并没有把李嘉诚的话当成圣旨来执行。香港总督彭定康上任不久,就抛出政改方案,掀起轩然大波。中国政府痛斥彭氏政改方案,香港左派报纸《文汇报》《大公报》连篇累牍抨击彭定康的险恶。香港的大部分商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尽可能保持沉默。因为他们既要考虑1997年以后,又要面对英人治港的现实。即使要表态,也都是说一些希望平稳过渡,继续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不含锋芒的话。其时,李嘉诚为了扩展内地的业务,便尽量与彭定康保持距离,不急于率先表态。偏偏马世民不识时务,接受英国《卫报》采访,公然声称站在彭定康一边。
马世民被某些香港传媒称为“最敢表白自己政见的商人”。马世民说许多华商甚至英商,明明心里是这样想的,为了能够继续留在香港和内地做生意,说出来的话却是那样的,有的人就干脆做哑巴。马世民敢称彭总督是心中的英雄,希望被彭定康提携进入政局做议员大人。
马世民在9月离职后,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访问时承认他与李嘉诚在政治上存在分歧的事实,但否认他投机政治,渴望从政。
“李生(李嘉诚)会想我(在政治上)收声,做生意的,若对当地政治发展感到兴趣,会错失很多商机,做生意的态度也受影响;话虽如此,我却无意在政治上多花时间。”
“这是我们私人间的事。”马世民解释道。但舆论普遍认为,马世民的身份特殊,地位显赫,在没有得到李嘉诚认可的情况下,便随意发表有可能引起争议的政见,李嘉诚心里肯定会不痛快的。
打工皇帝霍建宁
俗话说,工字不出头。但这句话在如今的香港商业社会或需改写,因为香港有名“打工皇帝”,年薪近3亿,单是向政府所纳税款便达4000万元。此人便是李嘉诚的爱将——和记黄埔董事总经理霍建宁。
香港税务局公布的1999—2000年度的前10名“打工皇帝”所缴纳的薪俸税金额中,缴交薪俸税最高额的是4100万港元。香港税务局并没有披露这些“打工皇帝”的姓名,但香港多家报刊均根据各项资料推算出香港最高薪的“打工皇帝”的名字。综合多家报刊的推算结果,李嘉诚的爱将、和记黄埔集团董事总经理霍建宁应该名列第一位,是全港赚钱最多的“打工皇帝”。
根据香港的税务条例,这个“光荣榜”只能报数不能报人。但是,香港本身的上市公司有良好的披露规定,认股期权也好、分红也好,都要在年报里一五一十“从实招来”。结果,名列榜首的缴税数额达到了4100万港元,以标准税率15%计算,这位纳税人的年薪应该是2.7亿港元,从上市公司资料分析,这位“超级打工皇帝”正是霍建宁。
根据和黄集团的年报显示,霍建宁为和黄打工的基本工资约为1300万港元,而加上公司所派红利就高达2.65亿港元,再行使部分认股权后,年收入正好是2.7亿港元,与税务局的数字吻合。
霍建宁出生于195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后赴美留学,取得专业会计师资格。1979年返港,加入长江实业集团任会计主任,后又考取澳大利亚特许会计师资格。
霍建宁凭着其金融财务方面的才干和踏实的作风,一路晋升。1984年升为和黄执行董事,1985年任长实董事。
继后,霍建宁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电讯业务。因为Orange成立以来,一直蚕食和黄在香港的电讯业务赢利,和记电讯变相白做。
1993年,登上和黄董事总经理之位的霍建宁,随即接手马世民留下的“烫手山芋”。因为和黄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受海外业务亏损拖累,令股价长期处于偏低水平。
霍建宁接手后,不断改组,通过收购合并,成功将业务由亏转盈。
1999年,霍建宁引入中国海洋石油,合作开发南中国海文昌油田,深获赞赏。其后,他趁赫斯基有好表现,又顺势在加拿大借壳上市,令集团从中获特殊赢利65亿港元。
继而,他更接手处理亏损多年的欧洲电讯业务,到1996年,霍建宁毅然分拆Orange上市,成功套现。后来,见时机成熟,于1999年底将Orange转售,成功替集团赚取超过1600亿港元的赢利,创出神话。可以说,“卖橙”一役是霍建宁的代表之作。
在上世纪90年代末,霍建宁为和黄促成了多宗大交易,将和黄发展成名牌电讯商,和黄集团旗下各公司及管理人员获海内外各大报章及杂志赞誉超过数十次,并获得各种荣誉称号,霍建宁可谓功不可没。
李嘉诚更是对霍建宁在“卖橙”一役中的突出表现连连称赞:“众高层日以继夜都替卖橙努力,霍建宁连觉都睡不好,他回香港时病才刚刚好。”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霍建宁收取天文数字般的薪酬,绝非易事!
2000年,电信股泡沫爆破,霍建宁成功善后,继1999年出售Orange赚取1180亿港元后,2000年出售Mannesmann再赚500亿港元;同年出售Voice Stream又赚300亿港元;接着,以500亿港元夺得英国第三代手机(3G)执照,触发环球电讯公司争逐第三代手机(3G)执照的热潮,进而在德国第三代手机(3G)执照竞投中,和黄毅然退出,一手捏碎泡沫。
2000年7月24日,霍建宁宣布和黄集团在美国持股22%的合营公司音流无线通信公司已接受德国电讯的收购建议,在这笔金额高达507亿美元的交易中,和黄将可获取超过90亿美元(约合780多亿港元)的收益。其中,和黄可望获得16亿美元现金,外加扩大股本后的德国电讯4.6%的股权(约1.79亿股),成为德国电讯的第二大股东。据估算,这笔收益比和黄当初在音流公司10亿美元的投资要高出7倍多。
这是李嘉诚在1999年“卖橙”之后,在电讯投资领域的又一大斩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