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一直被贾府一干人等当作“笑料”的刘姥姥对于理财却很有自己的一番套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利用自己的装傻卖痴逗乐了贾母,也讨来了一百零八两银子。对于这笔“巨款”,刘姥姥并没有选择坐吃山空。而是先利用一部分银两购置了些固定资产——到乡村购置了几亩薄田,然后再利用另外一部分银两到城里做起了小本生意。这与现代人有了钱,买房买地增值,或是投资做生意,“让钱生钱”的积极理财理念不谋而合。所以说,刘姥姥不愧为先知先觉的理财高人!
这位理财高人最后还立了丰功伟绩。《红楼梦》最后,贾府树倒猢狲散,凤姐的女儿巧姐被狠舅卖了,深知“人比钱重要”的刘姥姥毅然变卖做小本生意攒下的家资,赎下巧姐,回到几亩薄田的乡村,安安静静地过日子。可谓领悟到了理财的终极目的。
如今,中国物价一天一个样。而随着宝贝的降生,家庭支出更是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工资却像老黄牛,总是原地踏步,赶半天才偶尔迈出一小步。物价的飞涨,令银行的存款日渐贬值。
这可急煞了家里的新妈妈。可谓是食不知味,夜不能寐!我们“跑不过刘翔,总得跑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呀!
Lily35岁,有一个3岁的宝宝,家庭每月收入过万元。但她家目前的现状是,有车,无房,银行存款不到5万元。其实,她结婚已有8年,家庭收入从8年前每月6000元左右到2008年起每月10000元左右。粗略算来,除去平均每年5万元左右的开销,也应该有30多万元的存款了,但实际情况与之出入甚远。
原因在于Lily的观念不对,她重存钱而轻理财,常以“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逃避与每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理财问题。自认与“理财问题”绝缘,以“自暴自弃”、“随性”而为。
她有着李白般“千金散尽还复来,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情怀,号称“逛街达人”,喜欢追赶潮流,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规划,家里堆满了身价不菲却用处了了的东西。手机有5部,其中2部苹果手机更是花高价购得。电脑是时时更新,今天给电脑加内存、硬盘,明天又加打印机。而衣柜里更是堆得满满当当,一家三口的衣服,少说也有一半以上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每月仅剩的一点存款则一成不变地存入银行,从未涉及房子等固定资产的购置,亦未涉足资本市场。他们8年前挣来的钱放在银行里赚有限的利息,被日益高涨的CPI给远远地甩在了后头!
宝宝出生后,租房的不稳定使得Lily和老公终于感觉到买房的重要性。但房价与8年前相比已是翻了好几个跟斗,银行有限的那点存款与房价相比,实在是蚍蜉撼树,难起涟漪!而且宝宝出生后开销的增大,使得习惯花钱大手大脚的Lily和老公每个月不负增长已经算不错了。
教育基金早打算,不妨“多条腿”走路
【标签】 理财 理性 教育金 趁早 “多条腿”
一天,小姨和小姨夫突然登门,支支吾吾间,想向我家暂时借点钱。公务员出身的小姨和小姨夫,谨慎保守,生活稳定,衣食无忧,怎么会突然缺钱呢?
原来是正在贵族学校读高三的表妹想出国,需要二三十万元,但是家里钱不够。作为公务员的小姨和小姨夫收入稳定,性格保守,他们在表妹的教育费用问题上,相比于我而言,可谓是深谋远虑得多。
小姨不无感慨地说,从2000年,表妹8岁刚上小学时,他们就开始每月从工资里挤出500块钱定存到银行作为表妹的教育金。时至今日,表妹18岁,他们已坚持存了11年,按平均3%的年利率粗略计算,现银行账户上的金额为:500×12×11×(1+11×3%)=87780元。
在2003年,表妹上四年级时,小姨还为表妹办理了3年期2万元最高额的教育储蓄,每个月零存整取550多元,享受定期存款的利率,还不用缴纳利息税。该款项一直未支取,前两天从银行一并领取出来总共20978元。
10年前,一向办事滴水不漏的小姨夫原本预计,用这两项存款加起来的10多万元供表妹上学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没想到,通货膨胀再加上教育费用、出国留学费用的迅猛增长,这10多万元已经远远满足不了表妹留学的费用。这几年为了供表妹上贵族学校,已经花费小姨和小姨夫10几万元,而这亦是他们全部的积蓄。为此,愁白了头发的小姨和小姨夫无奈,只能东拼西凑、东挪西借,为了铺就表妹星光灿烂的留学路而继续艰难前行。
我和老公相视无语,心中感慨万千。在中国,我相信,像我小姨和小姨夫这样为了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不计成本,节衣缩食的父母有很多。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孩子,不惜牺牲自我的生活,不惜全家上下勒紧裤腰带生活。
其实,理财更要理性。
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毕业的堂叔已在证券行业混迹了10多年,现是一家知名证券公司的投资经理。他告诉我们,虽然每个孩子都需要家长为其准备一份教育金,但不同阶段的孩子对于教育金的需求量是不同的,且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也是不同的。比如,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都属于国家九年制义务教育范围,家长不需要支付学费,只要准备少许的杂费即可。因此这9年时间内,如果家长不把孩子送去区域外的名校上学,也不让孩子学习太多的艺术技能,一般而言,不需要太多的教育金。这9年的教育费用,也许并不需要从宝宝一出生就开始规划,从上幼儿园开始规划都来得及。
堂叔家的孩子现在已经初三了,孩子闹着高中毕业后要到德国去留学。堂叔两口子打听了下,由于德国的课程比较难,学习期会比较长,而且德国的消费也很高,即使按照目前的行情来算,总的留学费用将近要80万元。虽然堂叔收入较高,但平常消费也高,而且家庭负担也重,手上虽有存款,但都各有用途,或是家庭应急备用金,或是两口子日后的养老专项基金,堂叔不想动用这些钱。这样一来,一方面,手上的闲钱用来供留学所用的也就没多少了;另一方面,留学资金的准备时间也只有三四年时间,情况是相当紧迫!
但堂叔毕竟是证券投资行业出身,他深谙资金投资的重要性。他为儿子的留学资金制订了一个中短期投资计划。不仅每个月拿出1万元到银行进行零存整取,而且每个月拿出5000元进行基金定投,还拿出10万元用来在股票上潜伏。堂叔胸有成竹地说,“像我如此综合盘算,3年后,我儿子的留学大计即可成也”!
相比之下,小姨和小姨夫对于表妹的教育金筹备算是比较早的,但是他们理财的手段太单一了。单纯地依靠传统的银行存款,使得10年前的存款日渐贬值,远远跟不上CPI和教育费增长的脚步。
小姨虽早有打算,但“少了条腿”走路!
教育金的积累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家长有抚养未成年孩子并给其提供受教育机会的义务,但没有任何法律和道德规范说,家长必须让孩子读贵族学校。
比如,幼儿园阶段的学费和杂费,不同的幼儿园差别也比较大。有些幼儿园每个月只需要五六百元,有些幼儿园每个月则要两三千元。如果幼儿园选最精贵的,高中阶段又需要高额“赞助费”,还希望大学里生活得也像个阔少爷、富小姐,还要送去留学,那么教育金缺口就显而易见了,可能需要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甚至更高。如果是这样的情况,孩子的教育金也必须趁早,不能拖延。
但如果家长觉得学校好坏并非孩子能否成材的最重要原因,则可以根据自己家庭的实际条件,特别是孩子的性格脾气和追求,选择合适的学校,而非最贵的。那么教育金积累的紧迫程度也就可以降低些了。
所以说,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家庭,或者是家庭经济状况不一样的家庭,对于教育金筹划的紧迫程度也有所不同,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小姨为了让表妹走在教育的时尚前端,一味地追求高教育,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来调整,将自己套进了教育经济的枷锁里。
其实,已经迈步“准退休族群”的父母,千万别患上“教育金综合征”,给自己多一点时间,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空间,多一条腿走路,脚踏实地,也许能换来孩子更积极向上的追求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