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得与失:智慧人生的加减法
12207400000007

第7章 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2)

有一个名叫秦裕的奥运会柔道金牌得主,在连续获得203场胜利之后突然宣布退役,而那时他才28岁,因此他的选择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以为他出了什么问题。其实不然,秦裕是明智的,因为他感觉到自己运动的巅峰状态已经过去,而以往那种求胜的意志也在迅速减退,所以他主动宣布退役,去当了一名教练。应该说,秦裕的选择虽然有所失,甚至有些无奈,然而,从长远来看,这却是一种如释重负、坦然平和的选择,比起那种硬充好汉者来说,他是英雄,因为他消失于人生最高处的亮点上,给世人留下的是一个微笑。

一个职务、一种头衔,自然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凡事都得有一个度。适可而止,于是心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排既定,自能应付自如,就不会既忙且乱了。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懂得放下才能收获更多。

成功并不总是青睐那些死守一个真理的执著者,还格外偏爱那些懂得适时放弃的聪明人。当我们发现“此路不通”时,要学会及时地放手。片面地偏向任何一点,生命的天平都有可能发生难以控制的偏斜,到时再来补救就来不及了。

也许你曾经紧握住某种东西不放,但是,适当的时候不妨放开你的手,这时你的心情也许会释然许多,这未尝不是人生的一种智慧。

一天早上,妈妈正在厨房清洗早餐的碗碟,4岁的儿子自得其乐地在沙发上玩耍。忽然,妈妈听到客厅里传来孩子的啼哭声。究竟发生什么事了呢?妈妈慌忙跑出去,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上窄下阔的花瓶里怎么也抽不出来。妈妈十分焦急,她稍微用力一点,小孩子就痛得哭叫不已。妈妈用尽了办法,都没能把儿子的手从花瓶中抽出来。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妈妈想到了一个下策,那就是把花瓶打碎。可是她很犹豫,因为这个花瓶不是普通的花瓶,而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但是,为了儿子的手,这是唯一的办法。结果,她忍痛将花瓶打破了。虽然损失不菲,但儿子平平安安,妈妈也就不计较了。她叫儿子将手伸给她看看有没有所伤。虽然孩子完全没有任何皮外伤,但他的拳头仍是紧握着的,无法张开。是不是抽筋呢?妈妈又再度惊惶失措。出乎妈妈的意料,原来儿子的拳头之所以张不开,是因为他紧握着一个硬币。他为了拿这一个硬币,所以才把手卡在了花瓶的口内。儿子的手抽不出来,其实不是因为花瓶的口子太窄,而是因为他始终不肯放手。

一位一心想登上世界第一高峰的登山者,在经过多年的准备之后,开始了他的攀登计划。他希望完全由自己享受全部的荣耀,所以决定独自出发。他开始向上攀爬的时候,天色已经暗下来了。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反而继续向上攀登。慢慢地,四周变得非常黑暗,这位登山者什么都看不见了,即使如此,这位登山者仍然继续不断地向上攀爬着。在离山顶只剩下几英尺的地方,他滑倒了,并且高速地跌了下去。就在他觉得死亡已经来到他身边的时候,突然间,他感到系在腰间的绳子,重重地拉住了他,他整个人被吊在半空中……而那根绳子是唯一拉住他的东西。在这种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求助无门的情况下,他一点办法也没有。在短暂的寂静之后,登山者决定继续全力抓住那根救命的绳子。

第二天,搜救队发现了一具已冻得僵硬的登山者遗体……他的尸体挂在一根绳子上。他的手也紧紧地抓着那根绳子不肯放手,而事实上他距离地面仅仅10英尺。

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执著,曾经紧握住某种东西而不肯放手。也许我们握住的仅仅是那份无谓的执著,它模糊了我们的双眼,使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所以,适当的时候,选择放开你的手!

4.不能放下,也是一种失去

每个人都想拥有,有的人拥有之后便不再想放弃,直到有一天发现得不偿失才后悔莫及。

如风来自农村,在他高中毕业的时候,家里的积蓄已经不多了,为了不增加家庭的负担,进了大学,他就申请了助学贷款。他一边上学一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兼职。他努力工作,逐渐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做到了店面经理。学习与工作的压力让如风感到身心疲惫。这个时候,一个女孩走入了他的视线。她坦诚率直的个性深深地吸引了如风,他们无所不谈,如风向她诉说自己在工作与学习中的烦恼,她总能够安慰并且鼓励如风,这也使得如风心里的阴霾一扫而光。随着交往的深入,聊天的内容也超越了普通朋友的范围,后来他们确立了恋爱关系。

快过春节的时候,女孩因家里逼婚,跑了出来。如风让她和自己一起回家过春节,女孩同意了。他们一起回到了如风贫困的老家。女孩自小生活优越,被家人当千金大小姐般疼着护着,可她并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她喜欢吃辣,如风家几乎不沾辣,她对此从不抱怨,别人问起她时她总说饭菜好吃。看到如风家里的一些与她生活习惯不合的地方,她也从不皱一下眉头。如风的家人都喜欢她,并且认同她。父亲嘱咐如风要好好对待女孩,并告诫他说,如果失去了她将是如风一辈子的损失。

回到城市之后,他们住在了一起。如风毕业后还在那家公司上班。他去上班,女孩就在家里做好饭等他回来。每次下班回来,一上楼,她就会出现在楼梯口,微笑着迎接如风。后来,如风工作得很拼命,工作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有些顾不上女孩。如风过怕了那种没有钱的贫困生活,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这个时候,女孩怀孕了,如风觉得自己还这么年轻,事业才刚刚起步,无论是金钱上还是精力上都负担不起这个孩子。在他的劝说下,女孩最终同意打掉孩子。如风为了能赚足更多的钱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更加拼命地工作。在女孩最脆弱、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没有陪在她的身旁,这种伤害也许比身体上的伤害来得更加强烈,也更加持久。

女孩因为孩子的事情恨如风,最终离他而去。如风现在拥有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虽然公司已经步入轨道,业绩也越来越好,但自从女孩走后,他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再有意义了。

如风拥有了自己一直以来渴望得到的金钱,在追求金钱的道路上,他失去了自己的爱情。现在他有钱了,可心底里的那份深深的内疚与自责恐怕会伴随他一生。如果当初他能够放得下一点,不是那么强烈地想要更多的钱,而是多花些精力在女友身上,结果就会有所不同,相信他会比现在开心快乐很多。

学会放下,在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将得益匪浅。

面对生活,我们要有拿得起放得下的达观,有时候放弃也是另外一种获得,获得健康,获得爱情,获得一份快乐生活的心情。

5.主动放下,收获人生新机遇

谚语说:“最大的一步是在门外。”主动放下的后面并非一片空白,而是新的人生收获的机遇。

真正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与容忍的结合体,他们有斗士的力量,有沉静的平和,他们能承受喜悦与悲哀的突然发难。他们行动时干练、迅捷,不为感情所左右;退避时,能审时度势,全身而退,而且能抓住最佳机会东山再起;他们没有失败,只有沉默,是面对挫折与逆境的积蓄力量的沉默。

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是能主动放下的一个典例。

蔡元培先生曾经是科举之路上的一个幸运儿,一帆风顺地进京当了进士,作了翰林。按常理来说,旧式读书人平生之愿不过如此。但是蔡元培先生却认识到,在清廷里已经无法见到阳光,不如自己摘掉顶戴花翎,打开人生的另一扇窗户。

1896年,蔡元培先生挂冠出都,回到南方兴办教育,开始教育拓荒与革命启蒙生涯,就此创造了人生的又一次辉煌。1916年,蔡元培先生从欧洲回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由此开始直到“五四”运动发生,中国新文化运动中从来没有缺少过他的身影,因而没有人能够估计出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史进程的影响。

正是因为蔡元培先生能主动放弃清廷的优势地位,才收获了人生的又一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