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算哪门子算卦!安重荣有百步穿杨的箭术,必定靶靶命中。由此可见,安重荣是铁了心想革命了。得到老娘点头以后,安重荣便率领他手下的人马赶到了晋阳,帮助石敬瑭最终击败了张敬达的后唐军队,为石敬瑭称帝立下了功劳。石敬瑭被契丹封为皇帝之后,兑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升安重荣为成德军节度使,驻守镇州(今河北正定)。
当上节度使后,安重荣的个人野心又开始翻腾了,看到有很多藩镇节度使先后当了皇帝,他也想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取天子之位。于是,每次喝完酒后,安重荣便对周围人大发感慨:“天子,兵强马壮的人都可以做!天子是天生的吗?”
石敬瑭当上皇帝后,安重荣十分瞧不起他,原因就是石敬瑭认贼作父,出卖国家。他几次讥讽石敬瑭:“降低自己中原大国的身份,侍奉夷狄契丹,搜刮已经很穷苦的百姓,满足契丹人贪得无厌的欲望,这是大晋国万世之耻!”这句话就相当于在指着石敬瑭的鼻子大骂,换成别人早就把他千刀万剐了。但是石敬瑭忍了下来。
要说石敬瑭这个皇帝当得可真是窝囊,对外要装儿子,对内还要装孙子,但是石敬瑭却十分满足。只要自己的国家安定团结,他吃多少苦,受多少气都是可以的。
但安重荣就是不让这个皇帝安生,他的镇州处于契丹首都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与开封(后晋都城)的中间,是契丹使者的必经之地。安重荣仗着人多力量大,有事没事就找这些外交使臣出出气。在镇州受了一肚子的气后,使者们忍到开封,全部在石敬瑭的面前释放出来。石敬瑭只能充当和事佬,又赔钱又赔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这天,安重荣又在欺负一个契丹使者。这个契丹使者初来乍到,没听过安重荣的恶名,便顶撞了安重荣。安重荣大怒,命令手下将他抓住锁了起来。这样安重荣还不解气,又率轻骑出去抢契丹地盘的东西。当然是抢了不少的金银财宝,但是仍然不解他心中莫名其妙的怒火,于是他决定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安重荣修书一封,上表朝廷,要求石敬瑭对契丹开战。开战的理由也一一陈述,包括反契丹条件已经成熟,百姓们对契丹的统治非常怨恨,肯定会支持他们的,等等。这封书信朝中大臣人手一份,可见安重荣的用心良苦。
儿皇帝石敬瑭在打与不打之间犹豫徘徊。这时,当初力主去契丹搬救兵的桑维翰得知情况后,连夜写了奏章,提出了不能和契丹决裂的许多原因。石敬瑭本来就不想打,这下朝中有人摆明了不支持开战的立场,石敬瑭心中的底气足了。
为了使安重荣收敛一些,少给他找麻烦,石敬瑭亲自领兵到了河北的邺都,让人先后十次传话给安重荣:“我有今日,都是因为有了契丹,而你的富贵是我给的。契丹人我都拿他们没办法,何况你?你就别自取其辱了。”
安重荣等的就是这句话,终于可以以“卖国”的名义出兵讨伐石敬瑭了。安重荣有了好的借口,觉得可以从节度使跳到皇帝的宝座上了。正巧这年镇州一带发生了旱灾和蝗灾,于是他就乘着流民四起之机,起兵反了,声称要带兵去找石敬瑭“说理”,于是向邺都进逼。后晋派出大将杜重威领兵迎击。
不料,安重荣的军队刚刚列好阵,还没有开战,他的手下赵彦之便叛变了。听到这个消息,安重荣方寸大乱,退进了自己的队伍里,扰乱了阵形。杜重威趁机掩杀过来,一鼓作气打得安重荣溃不成军,狼狈不堪。此时又赶上天气寒冷,安重荣的部下冻死、饿死无数。
战败之后,安重荣仅带十几个骑兵逃回镇州,急忙又部署守城。但活该安重荣倒霉,城中又有人暗中引杜重威大军进城,结果城内两万军队被杀了个干净。安重荣带领几百名吐谷浑骑兵拼死抵抗,战败被杜重威活捉,杀头之后首级被送到了石敬瑭那里。石敬瑭得到安重荣首级之后,急忙送往契丹老爹处去邀功了,但他的江山依然是不得安宁。
【酷评】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这是五代军阀们喊出的名言,也是有兵有将者追逐私利的辩护词,但它同时也说出一个真理:实力为王。实力这个词,不仅在政治上可以呼风唤雨、掌握着话语权,在经济上、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市场上,谁的实力最强,谁就更具有竞争优势;在商业谈判中,谁的实力最强,谁就拥有更多谈判的主动权;生活中,谁最有实力,大家也就会更容易拥护他。所以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公司、集团,要想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就需要苦练内功,增强自己的实力,多一分实力就多一分优势。
§§§第十七节 中国官场“老寿星”冯道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但是乱世也出奇人。在五代十国那个动荡混乱的年代,我们实在无法忽略冯道这位历史上少有的奇人。说他是奇人是因为他的仕途经历在中国历史上也许是绝无仅有的。
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自号“长乐老”,被后人誉为“不倒翁”。因为他创造了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历经五个朝代(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为六个皇帝做过宰辅大臣。
冯道的主子有的是沙陀人,有的是汉人,为什么他都能左右逢源,官居高位呢?原因就是他有一套自己的为官之道,大体的意思就是明哲保身,遇到不好办的事情,尽可能躲得远远的,不出头;如果躲不过了,就要多请示,多汇报,坚决跟着领导走。这样他就在政界混得相当地滋润。
他的这种政坛生存智慧缘于年轻时的一场遭遇。
那是在唐朝末年,年轻的冯道沉稳忠厚,不挑剔吃穿,每天苦读诗书,在当地小有名气。冯道在当地出了名,占据幽州的刘守光便慕名将他召去做了幕僚。这时候的冯道一腔热血,满脑子壮志,就时不时地给刘守光提各种意见。刘守光没想到请来的人连自己也不放在眼里,天天就知道挑战他的权威,惹他生气。终于,在冯道不断地招惹之下,刘守光终于爆发了:他二话不说,直接把冯道扔进了牢房,并且告诉所有人,几天之后就送冯道上路。冯道在大牢里沉默了,他想不通,他有错吗?书上的大道理可一向都是这么讲的啊,向上级领导进谏本源于自己的忠心啊!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
就这样,年轻的冯道在死牢中顿悟了。在被人从死牢中救出后,他就变了,变得圆滑多智,根据世道浮沉而变换面目,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滑”。
刘守光被晋王李存勖杀死后,冯道就跟了李存勖。李存勖是个典型的玩物丧志之徒,酷爱演戏拍戏。可能觉得戏里面的人物都是真实的吧,因此他重用伶官,也就是戏子官员。冯道不怕这样的主子,而且他渴望遇到这样的主子,在这样一个玩主手下工作,他得心应手。李存勖称帝(后唐庄宗)后,拜冯道为郎中、翰林学士,灭了后梁又授予他户部侍郎。
后唐明宗李嗣源继位后,善于“跟党走”的冯道又做了他的宰相。此后,他又在愍帝李从厚手下为相。潞王(即李从珂)在凤翔(今陕西)起兵作乱,直抵京师,愍帝仓皇逃走。冯道率领百官出城迎候,拥戴李从珂为末帝,并继续当着自己的宰相。
之后,后唐被灭,石敬唐建后晋,冯道又做了后晋的官,封鲁国公,一切大小政事,都由冯道处理。
后晋被契丹消灭后,冯道识时务者为俊杰,转而又成了契丹的奴才。这次的主人是那个蛮横得只知道洗劫的辽太宗耶律德光。冯道在这种人手下工作,也很得心应手。
一天,冯道到京师拜见耶律德光,耶律德光责问他为什么当晋朝的官。冯道一向牙尖嘴利,此刻却回答不上来了。接着,耶律德光又问:“那你为什么来朝见我?”冯道老实说道:“我没有一座城池,一个士兵,怎么敢不来啊!”耶律德光又以鄙视的语气问他:“你是什么样的老头子?”冯道回答说:“我是一个没有才智、没有德行,又痴呆又愚顽的老头子。”杀人不眨眼的耶律德光听了哈哈一笑,觉得眼前这个老头子真是太可爱了,于是便任命这个前朝的大员为“太傅”,甚至在北逃时还带着他。
沙陀部人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后,冯道仍被授予太师之位。刘知远久病缠身,和石敬瑭同被契丹呼为“儿”,在位仅两年就死了。冯道在他手下做事,只要勤勤恳恳、规规矩矩,加上身板硬朗,就万事大吉了。
郭威起兵灭后汉建后周,又重用了冯道,让他做太师兼中书令。这样冯道一直都是官运不断,任用他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冯道左右逢源,却在周世宗柴荣那里碰了钉子。公元954年,郭威死后,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北汉刘崇认为周朝新君上台,局势不稳,就集中三万人马,又请求辽主派出一万骑兵,乘机向潞州(治所在今山西长治)进攻。周世宗得到消息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提出要亲自带兵出征,偏偏很少提意见的冯道居然出来拦阻。周世宗看出冯道仗着他资历老,在自己这个新皇帝面前指手画脚,便十分气愤地斥责了这个不倒翁一通。散会后,周世宗可能还觉得不解气,就派他去督造周太祖的坟墓,省得自己看着心烦。
解决完“家事”后,周世宗率兵出征,大胜而归。
冯道历经无数政治风云变幻而不倒,最后却在年轻的柴荣这儿栽了一跟头,恼怒成羞,不久就死了。这样一个官场奇人,就这么怀恨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酷评】
批评冯道的人鄙视他为名妓转世,只要给他实惠,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的主子。“反复无常的小人”、“妓女”、“无耻之徒”这些咒骂的标签,冯道一个都没有避开。不过,冯道身上有很多权术家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他从来不矢志不移地效忠某件事或某个人,随时都给自己留有余地,以保证改换门庭的可能。他从来不会在事情明了之前发表意见和站队,他永远都站在胜利者一边。然而,冯道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为当时的老百姓们争取了很多利益。此外,他还很清廉,不贪污,为人宽宏。可以说冯道正是中国历史上既要保命又能做事的一个典范,他的一生为数不多的正面意义在于:只有先保全自己,然后才能谈事业发展、有所成就、有所贡献。这个道理在任何时代都是适用的,试想性命都没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成绩和贡献呢?这个道理,值得每个人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