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读历史就是读故事(中国卷)
12180400000014

第14章 分分合合的中国(8)

此时,长江对岸的萧衍也没有完全束手就擒,而是积极地做出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但效果却比束手就擒还坏:他任命已经和侯景勾结在一起的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防守长江。这让萧正德觉得自己的皇帝梦不久便可实现,他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之后,萧正德觉得帮人怎么也得帮到底吧,于是又不辞辛苦地亲自带领着叛军渡过了秦淮河。

侯景没损伤一兵一卒就到了建康,把梁武帝居住的内城——台城包围了起来。

然而平时吃斋念佛的萧衍也不是吃素的,他带人拼命抵抗。侯景久攻台城不下,粮草几乎断绝。为了攻城,侯景架起一座土山,到处抓人罚做苦力,不论男女老幼,都要不分昼夜地干活,稍有怠慢,便被杀死,成为土山的材料。

双方相持了一百三十多天,其间,梁武帝盼着南梁各州的诸侯王带军队来救援。哪儿知道各地来救援的诸侯王带领的三十万大军却被侯景恫吓得不敢行动,在建康周围就是按兵不动。

此时,谁也无法挽救这个局面了。为了攻破城池,侯景故技重施,对南梁的官员重重许诺,他还抓住了萧衍不愿再战的心理,假意提出议和,待萧衍放松警惕、疏于防范时,给老皇帝来了个突然袭击,久攻不下的台城终于沦陷了。

进城后,侯景抓住了萧衍和太子萧纲。两人见面时,还有一段经典的对话。萧衍问侯景:“渡江时你有多少人?”侯景答道:“千余人。”又问:“围台城时有多少人?”答道:“十万人。”再问:“现在呢?”侯景骄傲地答道:“四海之内,都是我的人!”

破城后的侯景变得更加狂妄自大,他把之前的种种许诺全都抛掉,几乎是见官就杀,还把死尸放在一起用火焚烧,三天三夜不灭。稍有反抗者,立即被割断手足,或者挖掉眼睛,剖开心腹。他还禁止人们相互交谈。台城变成了人间地狱。

随后,侯景自封为大都督,掌握了朝廷大权。他先杀了那个一心想做皇帝的同伙萧正德,又把梁武帝软禁起来。这位八十多岁的老皇帝继续吃斋念佛,原以为侯景不会亏待自己,哪知道最后老皇帝躺在净居殿,因为生了病想喝口蜜水,侯景也不给。连饿带气之下,老皇帝凄惨地死了。

这之后,侯景又先后立了两个梁朝皇帝当傀儡。然而,侯景觉得幕后操纵不过瘾,在公元551年他终于走向台前,自立为皇帝。接着,江州刺史王僧辨、扬州刺史陈霸先先后发难,率领军队进攻侯景,侯景军队一触即溃。第二年,战败的侯景被迫放弃皇位,乘一条船由水路狂逃,半路上被他的部下刺杀了。就这样,几次揭竿而起,终身致力于反叛事业的侯景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侯景乱梁直接导致了南梁的衰落和分裂,东晋以来长达二百多年的南北对峙局面被打破了。由于这一事件,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西魏、北周乘机相继崛起,为结束长达数百年的大分裂局面、开创空前繁荣的隋唐统一帝国创造了条件。

【酷评】

品德和能力哪个更重要呢?这是个千百年来都争论不休的问题。之所以产生这样的两难,关键就在于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人实在太少了。侯景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不然他搞不出这么大的动静,但同时他也是一个无德的人。对待他这样的人,最好还是不要将其安插到要害位置,因为他们能力越大,破坏力也就越大,梁武帝的悲惨死亡,就是最大的警示!当然,梁武帝的死也是咎由自取。他的妇人之仁和对人性茫然的判断力毁了他。这让人想起《农夫和蛇》的故事,“蛇”无疑是厉害角色,主人“农夫”如果想收留它,那么就要给它准备一个笼子,不让它的毒牙伤到人。人们在选择事业伙伴和员工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第十七节 “我如果是男人多好!”

公元581年正月的一天,原北周上柱国(官名)窦毅的十三岁女儿窦诗雅躺在床上,捶胸叹息说:“我真恨自己不是男儿,不能挽救宇文舅舅家中的灾难!”窦毅和夫人(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襄阳公主)听见后,急忙堵住她的小嘴说:“小孩子不要乱说,这句话让别人听见,你就没命了!”

是什么令一个年仅十三岁的小孩发出如此大的愤慨?她口中的灾难又是什么呢?这就要从一个人——杨坚开始说起。

杨坚,汉族,鲜卑姓为普六茹,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其父杨忠跟随北周太祖起义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氏。

小时候的杨坚学习成绩并不好,被讽刺为不学无术。虽然读书不行,但他命好,有一个好爸爸。沾了父亲的光,杨坚十四岁便开始做官。北周建立时,杨坚的父亲杨忠功劳卓著,杨坚又借光升为骠骑大将军,后来又被封为大兴郡公。到了周武帝即位时,不满二十岁的杨坚已经当上了随州刺史。

在杨坚二十岁时,北周大将军独孤信慧眼识英才,及时下手,把刚十四岁的女儿许给了杨坚。独孤家族比杨氏家族的势力要强大得多,杨坚攀上了这样一个老丈人,前途更加光明。他的地位引起了群臣的妒忌,有的人就想借机除掉杨坚。但由于独孤家的势力实在太大了,之后杨坚的女儿又成为了太子妃,除掉杨坚的计划就成为了众大臣“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一天,齐王宇文宪又一次向周武帝说杨坚的坏话:“看杨坚的相貌,恐怕不是人下之臣,请尽早除掉他。”周武帝听后也是将信将疑,再次派了一位会相面的官员给杨坚看相。然而命运佑护了杨坚,这个官员对周武帝说:“此人只能做个将领罢了。”这才使杨坚化险为夷。此后他深居简出,凡事退让,尽量不露锋芒。

公元578年,周武帝病死,太子即位,是为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做了皇后,自己则升任上柱国、大司马,掌握了朝政大权。看到皇帝昏庸无能,整天就知道玩乐,杨坚便开始了自己的谋朝篡位计划。

小皇帝虽然昏庸,但也不是傻子。杨坚的举动引起了小皇帝的猜疑,他曾直言不讳地对皇后说过:“我一定要消灭你们全家。”他还命令内侍在皇宫埋伏杀手,再三叮嘱说:“只要杨坚有一点无礼的举动或神色,就立即把他杀了!”然后他把杨坚召进皇宫,议论政事。杨坚早有准备,不管皇帝怎样说,杨坚的神色都跟平日一样,让小皇帝无从下手。

公元580年,皇帝决定出兵讨伐南方的陈国。大臣郑译便向皇帝推荐了杨坚,皇帝对郑译原本就很信任,于是任命杨坚为扬州总管。但是,还没有等出征,周宣帝便一病不起,随后便一命呜呼了。周宣帝死后,继位的周静帝宇文阐年仅八岁。杨坚入朝辅政,掌握了军国大权。

杨坚做了辅政大臣后,首先建立了新的领导班子,吸收一些有才干的人,稳定了政局,然后又向威胁他地位的宗室各王展开了攻势。

首当其冲的是周宣帝的弟弟宇文赞,他在朝廷中和杨坚平起平坐,是杨坚执政的一大障碍。宇文赞虽有势力,但却年轻且没有什么谋略,于是杨坚便派人对他说:“你是先皇的弟弟,到时候皇帝位置肯定是你的,你何必还这样劳累地参与政事?你只需在家等着就是了。”宇文赞听后,觉得杨坚说得对,于是就打道回府,准备登基的事宜了。

除了有勇无谋的宇文赞,地方上还有五个王对杨坚有威胁,如果他们联手,杨坚必败无疑。为了扫清障碍,杨坚在他们还没有得知宣帝病逝的消息时,便用假诏书将他们召回长安,然后便收缴了他们的兵权和印信。五个王心中不服,回去便起兵造反,但不久就被杨坚打败。

五王没有放弃。一次,他们设下鸿门宴,请杨坚去。后来,杨坚的仆人发现了他们的阴谋,拉着杨坚逃了出来。杨坚正愁没借口除掉他们,这下他们自己撞枪口上了。回去后,杨坚三下五除二,以谋反罪将这五个王杀了个干干净净。

这下,杨坚觉得帝位似乎可以手到擒来了。但就在此时,地方势力也开始反对他,河南、四川、湖北等地的将领纷纷起兵。通过“大棒加金元”的外交手段,半年后,杨坚终于平定了各地的军事力量,彻底控制了北周的政权,做皇帝便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了。

公元581年,杨坚逼迫周静帝下诏宣布禅让,然后将诏书送到他的王府。诏书到了后,当着众人的面,杨坚假装吃了一惊,随后坚决不肯接受。旁边的人都心如明镜似的,见他不肯接受,纷纷假意劝告,有的拍马屁过甚,开始哭着劝杨坚接受诏书。杨坚见效果达到了,再推辞下去就不好收场了,便“勉为其难”地接受了大家的建议,穿上皇帝服装,在四十岁时登上心仪已久的宝座,建立了隋朝。

这时,原北周上柱国窦毅的女儿窦诗雅从小在宫中长大,对大周政权当然怀有深厚的感情。她在听说杨坚接受了周静帝宇文阐的禅位后,就发生了故事开头的一幕。

【酷评】

杨坚十四岁出来混江湖,熬掉了三个皇帝,并最终成功地劝退周静帝,在自己四十岁这一年当上了皇帝。杨坚的成功当然有他文治武功的基本因素,但如果不能耐住性子等待时机也是枉然。周武帝和周宣帝并不是没有除掉杨坚的心思,他们已经隐约感觉到杨坚的威胁了,如果杨坚那时候没有沉住气,出出头儿、犯犯刺儿,也许早就被拿下了。所以说,在成功之前,不要锋芒毕露。生活中也是,别还没有什么根基、成就、人脉,就喳喳呼呼地吆五喝六,对这个不满,对那个不放在眼里,到头来准会吃大亏。

§§§第十八节 “好头颅谁来取”

“好头颅谁来取”,是隋炀帝的末日呓语。据说一天隋炀帝在扬州对着镜子顾影自怜,摸着自己的脑袋,对媳妇儿萧皇后说:“我这么高贵的脑袋,谁配提刀砍下来呀?”意思很明显,就是我倒是想死,可老天爷不让。皇后大惊失色,在地上啐了好几口,并连声说:“这话太不吉利了,皇上今天是怎么了?”隋炀帝一笑,这个昏君竟然一本正经地说出了一段极富哲理的话:“贵贱苦乐也是有轮回的,得到就可能丧失,丧失也可能得到。即使脑袋被人砍了也没什么了不起,人生就这样,死又有什么可难过的?”

说这话时,隋王朝气数已尽,隋炀帝遭众叛亲离……

隋炀帝,名杨广,隋文帝次子。原先是他的哥哥杨勇为太子,但是杨广杀隋文帝,又矫诏杀死长兄杨勇,然后继承帝位。

隋炀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他刚一即位,就施行了一系列暴政,搞得内外交困,民不聊生,同时,他生活也极端奢侈。

刚一即位,隋炀帝就作出迁都洛阳的决定。这下可苦了老百姓,因为皇帝把首都安在洛阳,也就表明要把家安在洛阳。但是当时的洛阳可没有什么华丽的宫殿可供皇帝住,于是,为了尽快住进新家,隋炀帝每月役使二百万民工日夜赶建洛阳宫殿。同时,在洛阳城的西部,又兴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宫殿旁边,开辟了一块叫西苑的园林,园林占地二百多亩,里面布满了从各地收集的奇珍异宝、珍禽异兽。除此之外,苑中还有海,海中修造了三座仙山,每座山高一百多尺,山上建有亭台楼阁,十分壮观。

在他的统治时期,还大修各种工程,他征发了一百多万民工历时六年,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杭州,全长四千多里的大运河。河两岸有宽阔的车马官道,种满了榆树和柳树,隔两个驿站建一处行宫,仅洛阳到江都(扬州)就修建了皇帝行宫四十余处,动用工役一亿五千万个。在开挖运河的过程中,这些工役不仅要忍受着夏天的高温和冬日的严寒,而且还有性命之忧。相传其中一段河道挖浅了,隋炀帝龙船航行受阻,暴君雷霆震怒,下令将该段挖河的官吏、民工五万多人全部捆住手脚,埋在了运河边上。

大运河修好后,隋炀帝便开始了他的“烧钱之旅”。从公元605年起,隋炀帝三游江都,他乘坐的龙舟豪华程度在当时属于世界一流。一路上嫔妃、王公大臣、僧侣道士都得跟着,船队浩浩荡荡绵延上百里,使用了八万多的纤夫。到了晚上,皇帝在哪儿休息,那儿的官员和老百姓就遭了殃,因为皇帝出游有“潜规则”:沿途五百里之内的地方官必须向皇上进贡食物。

对内,隋炀帝不断折腾,对外,他也没闲着。好大喜功的他在位十四年,横竖看不惯高丽国,于是发动了三次征讨高丽的战争。第一次远征高丽,几十万军队分海、陆两路向朝鲜半岛进发,结果以大败告终,只有几千人逃了回来。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极大的苦难,每次出兵前,隋炀帝都大规模地征集全国军队、民夫和物资。他把征调的工匠派往山东东莱(今山东省掖县)海口,大规模赶造战船。工匠们日夜劳作,累死无数。他还征调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运输军粮和物资。陆路上,经常有几十万人运粮,很多人累死在路上;沿着大运河北上,因为路途遥远,一去就是大半年,很少有人活着回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这种情况下,原本产粮的主要地区江南也闹起连年饥荒,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人们日子过不下去了,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政。

这时,隋炀帝已经老了,老人是经不起惊吓的,但是各地的起义风起云涌,把这位老人吓得常常夜里不时神经质地大呼“有贼”。此时的隋王朝,已经到了“大厦将倾”的地步。

最后一次在江都时,隋炀帝已是穷途末路,众叛亲离。知道自己时日不长,他更加放纵自己,变本加厉地享乐,整天泡在美女和美酒里。一天,炀帝醉生梦死地照着镜子,说出了开篇所提的那句千古名言。

不敢面对现实的隋炀帝关起门来做缩头乌龟,脾气却越来越暴躁。一天,他的禁卫军密谋叛变,被一个宫女听到,忠心耿耿的宫女向他报告,他因无法处理而大怒,竟把宫女处斩了。

时间到了公元618年,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王朝的覆亡。这一年,他最亲信的大将字文化及率领禁卫军入宫。炀帝逃得比较快,躲进了一个放杂货的小房间。关键时刻,又是一个宫女挺身而出,不过这个宫女脑子比较活,她看出了双方的力量悬殊,就投靠了占优的一方,带领众人找到了隋炀帝藏身的小房间。隋炀帝见躲已经不是办法了,便整了整衣冠,强自镇定地说:“我有什么罪,要这样对我?”有人站出来,大义凛然地历数他的罪行。炀帝听完,无言以对。

隋炀帝自知不保,便对那些要动刀的人说:“皇帝自有皇帝的死法,还用你们这些家伙拿刀动枪吗?取鸩酒来!”那些叛变的将士可不理这一套,坚持要吊死他。隋炀帝没办法,只好自己想办法。他把自己的衣带解下来,当做了绳子,还没留一句遗言,就被士兵勒死了。这年,他正好五十岁。

【酷评】

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命题。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讲,去拼搏去奋斗,无非就是想让自己和亲人有更好的生活质量,有更好的发展前途。然而,如果你已经是富有四海、权倾天下的帝王,你还会那么努力吗?恐怕很多人会因此松懈,陷入感官的享乐之中,杨广就是典型的例子。古代的帝王很少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今天,我们应给自己树立一个积极、乐观、向上的价值观,追求人格的完美而不单单是追求物质的极度丰富。在人生路上,既不与生活的苦难妥协,更不要向生活的舒适、安逸和享乐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