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也要打破铁饭碗!作为历史上最能闹腾的皇帝之一,刘贺下岗也是自作自受,怨不得谁。谁说古代的士大夫只会愚忠呢?霍光就是这么一个敢于打破常规的人。虽然此举让他在历史上饱受争议,但新选的皇帝接班人却是有目共睹的一代明君汉宣帝。君臣二人同心戮力,终于开创了著名的盛世——“宣帝中兴”。如果任由刘贺胡闹下去,不知道天下苍生还要遭受多少苦难呢!所以对于霍光的敢作敢为,我们不应该以“专权”两个字就掩盖了。纵观历史,没有一个有作为的政治家不是敢作敢为的,也没有一个事业成功者没有敢作敢为的一面。正如一首歌唱的“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上,是必须要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的。
§§§第八节 王莽为什么要杀儿
王莽是西汉末期著名的外戚,他以外戚的身份专权,执掌汉室大权,并最终篡夺了刘氏的江山,自立国号为“新”,自己当了皇帝。当皇帝的人大都冷血无情,王莽就是这样的人,因为他曾杀过自己的亲生儿子。
公元前8年,王莽刚刚三十八岁,就被升为大司马,这个职位已经是位极人臣了。而王莽从道德标准来看,的确有这个资格,他平时给人的感觉就是“仁义礼孝”。比如,他经常会邀请同僚到自己家中吃饭,在饭桌上,他彬彬有礼,谦恭备至。每当饭吃得热闹时,总有侍者在这个时候出来提醒他:“老爷,令堂(您母亲)该吃药了。”于是王莽便立即离席,亲手喂母亲汤药。这常常令在座的宾客大为赞叹,借他们之口,王莽“至孝”的美名不胫而走。
在那一时期,人们谈到王莽,都由衷地竖起大拇指。很多人都喜欢这样的人:文质彬彬,身居高位而谦谦有礼,又是个大孝子。但也有一些人不喜欢他。汉成帝去世后,哀帝即位,任用了新外戚傅、丁两族,王莽的大司马之职刚当了一年,就不得不被迫让位给丁氏。王莽只好回到自己的老家过隐居的生活。
要知道,中国古代官场历来都是人走茶凉,王莽在隐居的初期,门可罗雀。不过,王莽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知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不久后,他的小儿子不小心杀死了一个奴婢。这事在西汉的贵族之家,跟踩死只蚂蚁没有什么两样。但王莽真就是“以人为本”,他很郑重地告诉儿子:“我一生克己奉公的清誉,岂能被你这不孝子毁于一旦?我不忍心杀你,你自己做个了断吧。”他儿子也知道父亲说的是事实,却从来没有想过,父亲居然会冷酷到这种地步,他立即跪下,面色如土:“您就是把儿子送到官府,也不会判死刑啊,您难道真要杀我?”儿子的哭泣哀求并没有换来王莽的一丝柔情,他还是把剑扔在了儿子面前。
他儿子哭了半天,不见效果,只好做了自我了断。
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社会上,有人给了王莽八个字的评价——大义灭亲,爱惜奴婢。一时之间,什么“新孔圣人”、“真君子”、“贤德王公”等种种耀眼的光环都扣到了王莽头上。即使在朝堂上,大部分人也都认为,像王莽这样的人道主义者倘若不被启用,那真是没有天理了。民间立即给予支持,说王莽这样的君子居然被遗落不用,可真是没有天理。汉哀帝迫于舆论压力,只好恢复了王莽的官职。王莽归来了!
公元前1年,汉哀帝驾崩,汉平帝即位。平帝的皇后就是王莽的亲生女儿。由于平帝年幼,王莽得以掌握了朝政大权。为了使自己的权力更加稳固,他排挤了平帝的母系卫氏一族,不许平帝的亲生母亲和小皇帝见面,也不让卫氏族人到京城来。
王莽的这种行为自然不是人臣所为,最先反对他的是他的长子王宇。王宇认为平帝现在虽然小,但生命规律决定了他以后会长大,长大后如果知道王莽的所为,一定会报复的。王宇知道自己劝说不了父亲,于是便装神弄鬼地来恐吓王莽,让迷信的王莽认为这是上天的意思。这天夜里,他派自己的大舅子吕宽在王莽房前洒血,不料却被王莽的门吏撞见。讯问之下,真相大白。王莽当即便把不孝之子王宇捆送到了监狱里,令他服药自尽。王宇的老婆吕焉当时正怀有身孕,也被一并收监。古代有对孕妇缓刑之说,王莽是个“人道主义者”,所以等她生下孩子后才将她杀死。
王莽杀王宇的时候一点都不心疼,因为他有杀儿子的经验。他杀掉长子后,就开始以“吕宽事件”为借口,全面肃清政治对手。
他先将屠刀伸向了卫氏一族,杀尽了除平帝的亲生母亲以外的所有卫氏亲族,还把王氏一族内与自己不和的亲属也全都扣上通谋卫氏作乱的罪名,杀了个干干净净。朝中反对他的大臣,也被他借此机会铲除,死掉了许多人。这一次,王莽的“大义灭亲”又为他赢得了巨大的荣誉,王宇的鲜血让他荣膺了“宰相”的称号,得到了“九锡”的待遇,荣耀显贵之极。
王莽就是这样踏着两个儿子的鲜血,一步步登上日益升高的权力舞台,平步青云。公元9年,他拿出了已经失传多年的“禅让”模式,成功地篡夺了刘氏的汉室江山,坐上了自己一手打造的新朝龙椅。
王莽执政是西汉后期外戚专权的极限体现。不过他的登基,注定是一场悲剧加闹剧。过去的历史告诉人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大凡能够坐稳龙椅的,要么是帝王本身拥有雄才大略,要么是搭上了祖上的幸福列车,而这些王莽都没有。他面对的是西汉末年绝望的流民、愤怒的盗贼、无能贪赃的官吏……全天下的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等待他的救世良方。他也并不谦虚,抱着自以为是救命稻草的儒学,开始了一场“乌托邦”式的改革运动。
他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客观地说,王莽是上层建筑的高手,但也是经济基础的低能儿。理论上,王莽的改革无懈可击,但在实践上,他却屡屡犯错: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力掌握在贵族和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柏杨先生对王莽改制曾做过一段精彩的评价:“王莽既是忠实的儒家学派,政策势必崇古,所以他改革的眼光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他自以为诊断出来的病态只要服下儒家典籍中的古药就可痊愈。像土地重新分配固然很好,可王莽先生坚持恢复井田便根本无法做到。脚步向前走而眼睛向后看,仅凭这一点,就注定他必然失败。”
【酷评】
看电视时,经常能看到外国大选时各方互相攻击甚至大打出手的画面。其实呢,在镜头后面,他们未必那么不共戴天,甚至还可能是非常好的朋友。你所看到的,其实不过是一场秀而已。在这方面,汉末的王莽可谓是高手中的高手,其演技之高超,足以让专业演员汗颜。还是那句话:听其言,观其行,出水才见两腿泥,千万不要被各种秀蒙骗了眼睛。判断一个人、一件事是不是做秀,是不是骗局,方法之一就是求之于人情常识:一个人对你好得不近人情,比如历史上的易牙,为了让主人齐桓公吃上美食,竟然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主人吃,这种人铁定靠不住。俗话也常说,“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平白无故地好处白送的人和事,一定要畏而远之。现在,人们经常会遇到陌生电话打过来,说你中奖了,或者某公司真情大派送,奖你一份厚礼,等等,都是骗局无疑。还有一种方法是科学,对任何过于离奇的事情和说法,都抱以警惕,让忽悠离你远点吧!
§§§第九节 梁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东汉延熹二年(159年),做了十二年皇帝的汉桓帝刘志再也无法忍受已经忍受了十二年的窝囊气了。十二年来,他名为皇帝,实为傀儡,名为刘氏朝廷,实为梁家天下,朝政大权全部捏在梁皇后的哥哥、大将军梁冀手里了。
这个梁冀,长得十分抽象:眼睛像鼻子,鼻子像眼睛。他在行为上也毫无顾忌,凭借两个姐妹先后为顺帝、桓帝的皇后,他又继承其父梁商为大将军,便在朝中飞扬跋扈,耀武扬威,根本就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
汉顺帝死去的时候,接替他的冲帝是个两岁的娃娃,过了半年就死了,死因不明。梁冀就在皇族中找了一个八岁的孩子接替,是为汉质帝。
汉质帝虽然年纪小,但还是懂得点事的,他对梁冀的蛮横劲儿很是看不惯。一次,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梁冀居然在朝堂上和汉质帝吵了起来。汉质帝大为恼火地指着梁冀说:“真是个跋扈将军!”梁冀听了,先是一惊,然后脸上就有了怒气。回到家中,他越想越觉得害怕,心想这个孩子现在都这么厉害,长大后还了得?于是,他便让人把毒药放在煎饼里,送给质帝吃。汉质帝哪里知道饼里有毒,吃了饼,马上觉得肚子不舒服,他叫内侍把太尉李固叫进来。李固看见他十分难受的样子,问他原因。汉质帝当时已经满脸流汗:“刚刚吃了饼,只觉得肚子难受,嘴里发干,想喝点水。”梁冀这个时候也在旁边,急忙说:“不,不能喝,喝了水会呕吐的。”梁冀是否有医学知识我们不知道,但就在他话音刚落时,汉质帝已经倒在地上,痛苦地滚了几滚,死掉了。
大臣们心里都明白皇帝是怎么死的,正是因为明白,所以,他们谁都不敢作声。连皇帝都敢杀,其他人又算个屁!梁冀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有史以来最跋扈的外戚,不过他的跋扈是有资本的。朝廷内外,都是他的耳目和亲信,汉桓帝就是在这样被监视的情况下度过了十二年。
一个跋扈的人必然是个欲望极强的人。梁冀在掌握权力的近二十年里,几乎就没有做过好事。
为了贪图享受,他把洛阳近郊的民田都霸占下来,作为私人花园,里面亭台楼阁,应有尽有。他喜欢兔子,就在河南城西造了一个兔苑,命令各地交纳兔子。他还在兔子身上烙上记号,要是发现谁伤害了他的兔子,就判死罪。有个从西域到洛阳来的商人不知道这个禁令,打死了一只他的兔子。他大怒,因为这个案件,竟有十多个人被牵连进来而丢掉性命。
梁冀不但喜欢兔子,还喜欢女人。他曾经把几千个美貌的良家女子抓来作为奴婢,并称其为“自卖人”,意思是,她们都是“自愿”卖给梁家的。当然,他更喜欢钱,有空就派人去调查有钱的人家,把他们抓来,随便安一个罪名,叫其家人拿出钱来赎罪,出钱少的就办死罪。众所周知,为富不仁,任何一个富人总有点小问题,所以梁冀百试百中。有个叫孙奋的人是个大财主,但梁冀找不出他的问题,于是就送给他一匹马,向他借钱五千万贯。孙奋被他逼得没办法,给了他三千万。梁冀大怒,吩咐官府把孙奋抓走,诬告孙奋的母亲是他们家逃出来的奴婢,偷去大量珍珠、金子,都要追还。孙奋哪里肯承认这个,所以就被官府活活打死,财产全给没收了。
这些事情在皇宫中都传得沸沸扬扬。汉桓帝起初只能是不过问,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皇位是怎么来的,所以他对梁冀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甘心做傀儡皇帝。当然他想不这样做也不行,因为宫内、朝内都是梁家的人:宫内一个太后一个皇后,朝内都是梁冀和他的党羽。
然而过了几年,太后死了。又过几年,皇后也死了。桓帝这时也二十多岁了,已经当了十多年皇帝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权威,他怎么甘心?于是,他决定干掉梁冀,把权力拿到自己手中来。
激发他迅速做出决断的是这样一件事:梁冀的妹妹梁皇后死后,汉桓帝喜欢上邓贵人,梁冀就派了个刺客去杀邓贵人的母亲。让梁冀想不到的是,这个刺客居然是个三流货色,被人活捉了。在严刑之下,他招认了客户就是大将军梁冀。邓贵人把这事告诉了汉桓帝。以前,梁冀杀过不知多少人,汉桓帝都假装不知道,想不到他居然敢派人来杀自己的老丈母娘!
汉桓帝开始了谋划,但因宫中遍布梁冀耳目,他不能明目张胆地进行。公元159年8月的一天,汉桓帝走进厕所,悄悄地把心腹宦官唐衡叫到身边探问道:“这宫里和外面跟梁冀不是很对付的人都有谁呀?”唐衡举出单超、左二宦官。桓帝从厕所出来,不久后又进去,然后召唤单、左二人前来,说:“梁冀专权,胁迫内外,危害社稷,我现在想除掉他,你们觉得怎么样?”单超就说:“这等国贼,除掉不难,只怕陛下犹豫。”桓帝说:“奸臣祸国,当伏其罪,我犹豫什么!”然后又召徐璜、具瑗二宦官,连同唐衡,一主五仆就在厕所里商定起了灭梁夺权的大计。末了,他提议和太监割腕盟誓结成生死弟兄。手头也没刀子,桓帝突然抓起单超的胳膊“吭哧”一口咬出血来,六个人从此成为了有难同当的兄弟。
皇帝和五个太监的“如厕议事”后,梁冀总感觉有点问题,于是就派了心腹张恽入宫刺探情报。不料这一举动反成罪证,桓帝以张恽擅自入宫图谋不轨予以拘捕,同时又命令一千羽林军迅速包围了梁冀的住宅。梁冀此时已经无法调动军队,只能在房间里转圈,最后还是无计可施,他只好吃下毒药,死掉了。梁家和梁冀妻子孙家的亲戚全都被捉拿,有的被处死刑,有的被撤了职。朝廷上下,梁冀的爪牙心腹三百多人通通被赶了出去。据说,上朝的时候,皇帝向下一望,没有几个人了。
梁冀在东汉政治舞台上的出现,标志着东汉外戚专权进入最险恶的境地。这也难怪,因为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出生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一个女人家即使对朝政感兴趣,也没有多大才能,所以只好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族里找一个孩子接替皇帝,以便他们控制政权。这就是故事中“跋扈将军”产生的根源。
【酷评】
梁冀被权力腐蚀得忘乎所以,犯下种种恶行,自然罪有应得。人做事,天在看,“因果循环”并不仅是佛家虚空理论,从人类数千年历史中,我们能看到,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这个故事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汉桓帝的除奸策略。身为天子,居然跟太监拜把子,真是闻所未闻。这世上有一种人,为了成功,真是狠得下心!早年有个勾践尝人粪便,这里又有个汉桓帝,跟太监结拜,五代时还有个石敬瑭自称儿皇帝……今天也有一些人,为了赚钱、谋取某个油水岗位或者别的什么目的,不惜牺牲尊严、人格。这样的人即使取得成功,也会遭人不齿。
§§§第十节 党锢之祸:两个权力俱乐部的斗争
说起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我们首先要提到一个人——冀州刺史朱穆。当时不知受什么气候影响,冀州一带天降暴雨,黄河泛滥,几十万户受灾。封建时代,对灾难的解决方式不是迅速出动军队救灾,而是先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大的灾难。在那个自然科学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把它同人事联系在了一起,还产生了一个专用的历史术语叫“天人感应”。
朱穆生在那个时代,自然也是“天人感应”的信奉者。所以他认为,黄河的咆哮肯定是贪官太多的缘故。当冀州发生灾难的时候,他就一手抓赈灾,一手搞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