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证 (5)
(2)抗疲劳和耐缺氧作用:[宋俊生.乌梅丸的药理实验研究.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5,14(3):44]研究表明乌梅丸组小白鼠负重游泳的死亡时间明显延长,耐缺氧能力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收缩胆囊作用:[孙景堂.乌梅对蛔虫和胆囊的作用.中草药,1987,18(4):28]实验证明乌梅有兴奋和刺激蛔虫后退的作用。口服50g乌梅煎剂后,正常胆囊平均收缩35%,表明乌梅对胆囊有轻度收缩作用,有利于蛔虫退回肠道,缓解症状,减少胆道感染,减少胆石症的发生。(4)抗菌作用:[周 孜.乌梅丸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运用.中成药研究,1986,(3):33—35]本方之主药乌梅含苹果酸、枸橼酸等,在体外能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人型结核杆菌、金葡菌、肺炎球菌等;黄连、黄柏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抑制效果明显,尚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当归对痢疾杆菌有一定抑制作用。二、四逆汤【方名】 四逆汤【来源】 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323条:“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组成】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用法】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功能主治】 回阳救逆。主治四肢厥逆,以及各种疾病出现阳衰欲脱者。【方解】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入心脾肾经,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干姜亦辛热之品,归肺脾与心经,可温中散寒、助阳通脉,为臣药。干姜与附子两者相须为用,助阳散寒之力尤大,故有“附子无姜不热”之说。炙甘草为佐使之药,性温,既可补益脾胃、调和诸药,又可缓姜附燥烈辛散之性,使其破阴复阳而无暴散之虞。药味虽少,配伍精当,功专效宏,能救人于顷刻之间,速达回阳之效,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生附片(先煎)5g,干姜9g,炙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胸骨后压痛较剧者加三七粉(研末冲服)6g,降香、延胡索各10g;面色苍白、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各30g;胃纳差、神疲乏力者加炒白术12g,黄芪30g,茯苓12g。
2.治疗心衰 [张丽珍.魏长春老医师运用茯苓四逆汤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81,(10):422]魏长春老中医用茯苓四逆汤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证属精气内虚、阳脱于外的危候,收效较好,各举验案一例,均转危为安。 3.治疗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 [汪宗俊.别开生面的古方新用.大众医学,1984,(5):16]放射性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因放疗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而出现的临床症状。汪宗俊选用四逆汤,加当归、熟地黄、白术、山药、枸杞子、肉苁蓉、续断、阿胶、厚朴、大腹皮等补血益肾、健脾祛湿之品治疗,结果:痊愈3例,显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62.5%。4.治疗口疮 [沈柏莉.四逆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云南中医杂志,1991,12(3):26]28例口疮患者表现为口疮色淡白或淡红,反复发作,夜痛昼轻,肢冷溲长便溏,舌淡,脉沉细,证属虚寒型。内服药物:制附片(先煎)30g,干姜10g,炙甘草6g,桔梗9g,脾胃虚寒者加白术,肾阳衰惫者加肉桂。外用药物:细辛6g研细末,拌入生菜油调匀、敷脐(神阙穴),并以胶布固定,每日1次,7d为1个疗程。
结果: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5%。5.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邢学新.四逆汤合生脉散治疗急性心梗低血压20例.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5,9(4):41]住院病人20例均经心电图等检查确诊急性心肌梗死、伴低血压,其中收缩压在60~90mmHg12例,低于60mmHg8例。方用四逆汤合生脉散,胸骨后压痛较剧者加三七粉、降香、延胡索;汗多者加大人参、附子用量。结果:所有病例血压都有升高,用后收缩压升至90mmHg以上者16例,90mmHg以下者4例。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或稳定)16例,4例并发室颤死亡。6.治疗PTCA术后再灌注损伤 [吴伟康,苏建文,林曙光,等.四逆汤防治PTCA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23—25]40例行PTCA术患者随机分为四逆汤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其中实证、虚证各有10例。四逆汤组于术前3d开始服用四逆汤25ml,每日1次,至术后第3天,检测两组PTCA术前、术后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及一氧化氮(NO)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术前虚证型SOD活性显著低于实证型(P<0.05),术前实证型MDA含量显著高于虚证型(P<0.05)。服用四逆汤能减轻两组术后SOD 活性、降低NO浓度、抑制MDA升高(P<0.05),而且提高虚证型SOD活性的幅度显著高于实证型(P<0.05)。结论:四逆汤具有抗PTCA术后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对虚证效果尤好。7.治疗阳虚自汗 [陈月华.加味四逆汤治疗阳虚自汗50例观察.内蒙古中医药,1999,(2):14]50例阳虚自汗患者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至大汗淋漓,面白畏寒,四肢厥冷,舌淡有齿痕,脉沉细。方用制附片(先煎)5g、干姜2g、炙甘草10g、党参30g,每日1剂,1周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结果:治愈22例,占44%;好转28例,占66%,全部有效。8.治疗单纯性晕厥 [潘小锋,王文成,张 敏,等.四逆汤加味治疗单纯性晕厥96例.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10(8):475]单纯性晕厥属于气厥范畴,以四逆汤加味治疗可起回阳温脉、行气调血之效。现代医学认为本方有升高血压、改善微循环作用,从而改善血管的舒缩功能,降低迷走神经张力而起效。
潘小锋等选用四逆汤加味治疗96例单纯性晕厥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68例;主症为晕厥或晕厥先兆(发作性头晕伴恶心、面色苍白、出汗,视、听觉障碍等),兼症为以下几种情况之一:①舒张压≤50mmHg和(或)收缩压≤75mmHg,或平均动脉压下降25%以上;②窦性心动过缓,心率<50次/min;③窦性静止≥3秒;④一过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⑤交界性心律。经询问病史、体检、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头颅CT等检查排除心源性及其他有明确病因的晕厥后确诊为本病。治疗方法:基本药物为制附子6g、炮干姜6g、炙甘草12g、炒白芍12g、炒枳实12g、人参30g、当归12g、川芎12g、生地黄12g等,面色苍白、汗出不止者加龙骨、牡蛎各30g;胃纳差、神疲乏力者加炒白术12g,黄芪30g,茯苓12g;心悸不宁、失眠多梦者加远志10g、酸枣仁12g、合欢皮15g;恶心呕吐、胸闷者加姜半夏、陈皮各12g,桂枝6g。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多次口服,每日1剂,30d为1疗程。随访半年观察疗效。
结果:显效(晕厥或晕厥先兆、体征消失,观察半年以上未见复发)64例,有效(晕厥发作减少或仅有晕厥先兆,体征减轻)28例,无效(症状无改善,发作次数无明显变化)4例,总有效率为95.83%。9.治疗精神分裂症 [李爱峰.四逆汤加味治疗精神分裂症30例.河南中医,2003,23(2):9]精神分裂症多属祖国医学狂证范畴。狂证日久,缠绵不愈,正气渐衰,往往形成阳虚亏损的癫证。阳气虚损,神失温养则委靡不振,神识恍惚;筋脉失于温养则嗜卧少动,故选用少阴寒化证之主方四逆汤加人参、肉桂以振奋阳气,日照当空,阴霾自散,神情复常。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用四逆汤加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其中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对病情有分析判断能力,社会功能良好,能恢复工作或参加学习)15例,显效(精神症状大部分消失,对病情有一定判断能力,自知力部分存在,能从事简单劳动)9例,好转(精神症状稍有减轻,无自知力,无判断能力,在他人监护下可进行简单劳动)3例,无效(症状无改善或加重)3例,总有效率为90%。
具体方法:基本药物组成为附子(先煎)1h10~60g、干姜10~20g、炙甘草10g、人参5~10g、肉桂10g,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多次口服,每日1剂,30d为1疗程。【研究进展】1.化学成分 [******,林文翰,杨峻山.复方四逆汤水煎剂的化学成分研究(I).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34—436]采用溶剂法和色谱法分离,波谱法鉴定结构,发现四逆汤水煎剂中主要含有香草酸、芒柄花素、异甘草素、甘草素、华良姜素B和尿嘧啶等化合物。另含有较多的甘草酸,以及Cu、Co、Fe、Cr、Mn、Zn等微量元素。2.药理作用 (1)抗休克作用:[唐枢朝.四逆汤肠道给药对家兔实验性休克的治疗作用.中医杂志,1982,(11):73]对处于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的家兔采取十二指肠瘘直接灌入四逆汤(甘草、干姜、附子用量比为3∶1∶1,水煎取头2剂混匀,每40ml药液含生药5g),同时以生理盐水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后,解剖动物,肉眼可见给药组小肠损伤明显较轻,黏膜色泽仍红润,出血点极少,无大片坏死;对照组小肠黏膜色泽发暗,弥漫出血,常有多发溃疡及大片坏死。
通过本实验,推测四逆汤抗休克机制:休克时口服四逆汤作用于肠道,保护休克小肠,阻断导致休克不可逆发展的肠道因素形成,当休克逐渐恢复,循环改善时,从肠道吸收的四逆汤有效成分进一步发挥其兴奋心血管作用。(2)扩张冠脉作用:[邓文龙.中医方剂的药理和应用(第一版).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353]四逆汤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附子煎剂或总生物碱可使麻醉猫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70%~200%;附子还能显著扩张外周血管,特别是四肢血管,增加其血流,改善“四肢厥逆”状态。(3)镇痛抗炎作用:[周京滋.附子、四逆汤镇痛抗炎作用的药效动力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1992,17(2):104]用小鼠热板法测定不同时程痛阈,发现四逆汤镇痛效应与剂量呈正相关;又用ED50测定四逆汤抗大鼠蛋清性关节肿效应,推算其半衰期为11.35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