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12179900000050

第50章 积聚 (3)

第6章 积聚 (3)

十三、程国彭《医学心悟》:虚人积聚《医学心悟·积聚》:“虚人患积者,必先补其虚,理其脾,增其饮食,然后用药攻其积,斯为善治,此先补后攻之法也。”本条指出虚人积聚的治疗要点。明清医家程国彭认为患者正气亏虚,虽有积证,若用峻药攻其积,势必重伤气血,甚至导致积未消而命已休的后果。临证遇此种病人,当先培补其气血,调理其脾胃,使脾胃运化有常,饮食增加,气血生化健旺,堪受攻破之药,再攻其积块,或活血化瘀,或行气消积,或行气活血,以使积块逐渐消除。如此方为“善治”。诚然,临床还可用补多攻少的攻补兼施之法。总之,攻积之治,必须时时不忘护养气血。十四、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积聚治法与选药1.《临证指南医案·积聚》:“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辄仗蠕动之物,松透病根……血无凝著,气可宣通。

” 清朝医家叶天士运用气血经络学说对积聚发生、发展过程进行较为形象的描述,对指导临床有着较为重要的价值。初起时为经病,即经气结滞,表现为聚证,应根据气之偏盛偏衰,或补中以行气,或理气以通脉。气结日久,影响血行,病由经入络,即成络病,表现为积证,也应根据血之偏盛偏衰,或养血通络,或祛瘀通络,治以辛润通络,佐以辛散温通,常选茜草、旋覆花、青葱、当归、桃仁、柏子仁等,由于络病在里在脏属阴,病程往往较长,叶氏善用虫蚁搜剔法,即选取有入络通血脉之功的虫蚁类药物,如蜣螂虫、露蜂房、山甲片、地龙、虫、全蝎等,以搜剔络脉、深透病根、入阴出阳,从而使气血流通。此法用之临床,确有独特功效。2.《临证指南医案·癥瘕》:“治癥瘕之要,用攻法,宜缓宜曲;用补法,忌涩忌呆。上逆则想肝脏冲病之源头,下垂则究中气阴邪之衰旺。吞酸吐水,必兼刚药;津枯肠结,当祖滋营;再辨脉象之神力、形色之枯泽、致病之因由,则治法自然无误矣。

”指出癥瘕治疗的关键是善用攻补二法,探究病因、准确辨证、善选治法、灵活用药方得治病之要。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也提出治疗积聚应“补益攻伐相间而进”,攻伐宜缓,并认为此为“正治”之法,与叶天士观点当互为补充。十五、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六版教材《中医内科学》:积证外治与调摄《中医内科学》:“积证不论初起或久积,均可配合外治法……避免情志内伤,注意劳逸适度,多食新鲜蔬菜。”外治法一直是中医传统治法的一个重要组成方面,由于积证治疗的艰难,尤其是一些现代医学诊断为肿瘤的积证,如能配合应用中医外治法将有助于提高疗效。如敷贴阿魏膏、水红花膏,或根据具体病情,随症配药外用,可加强活血化瘀、软坚散积之效。而积聚之病,起于情志失和者不少;患病之后,出现情志失和者也较多,因此进行心理调节、增强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极为必要。同时也要避免过劳,多食新鲜蔬菜,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 既要重视药物的内服与外治,又要注意生活调摄,才能做好积聚的防与治。

第二节 名家经验精粹

一、韩哲仙内外合治原发性肝癌 [王凤歧.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27]已故全国名老中医韩哲仙教授认为原发性肝癌属中医“毒瘀”、“癥瘕”范围;其病机为七情抑郁,脏腑失和,气机阻滞,脉络瘀阻;常采用内服外敷合治之法,早期予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解毒抗癌为主,晚期当养阴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内服方:以三棱、莪术、青皮、八月札、枳实行气破积散瘀,赤芍、郁金、地鳖虫、五灵脂、凌霄花活血行气、破瘀散结,柴胡、白芍疏肝兼引诸药直达胁肋攻坚,合七叶一枝花、半枝莲、龙葵草、漏芦清热解毒抗癌。外用方:适用于肝脏肿块逐渐增大坚硬疼痛者。常选用寒水石12g、黄升12g(或红升6g)、雄黄3g、生川草乌各3g、炙乳没各6g,共研细末,另备活蟾皮一张。先将药末加二枚鸡蛋清调敷患处,4h后取下,再用活蟾皮一张贴于患处,以毒攻毒、消肿止痛,加强药效。对于肝硬化恶变肿块剧痛,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二、贺普仁善用温通法治疗子宫肌瘤 [王凤歧.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82—83]温通法即火针疗法。此法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经汉、晋、唐、宋、明、清等历代医家发挥,逐渐形成为一种疗法。贺普仁教授从事中医针灸事业50余年,创贺普仁针灸三通法(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他认为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对于气郁血滞型癥瘕痞块,如子宫肌瘤,可予温通之法,配以艾卷重灸痞根穴,达到温经化瘀而散瘤。患者靳某的治疗过程充分反映了贺普仁教授的观点,该患者于1月前经妇检及B超确诊为“子宫肌瘤”,约3.2cm×2.9cm。表现为月经不定期,经量少,经色黑,少腹冷痛,伴乏力、性情急躁、夜不能眠,舌淡苔白,脉沉细弱。服诸药不效。拟调气活血、化瘀消瘤法,取中等粗火针速刺阴脉之海关元穴从阴补阳,次刺足少阴及冲脉之会大赫穴培元固本,再刺足阳明之气冲穴(经气多聚之处),从而起到调气活血、阴阳双补之效,故一诊而少腹冷痛减轻。

三诊时以火针刺足阳明之中极、水道、归来穴,足太阴之血海、三阴交穴,以加强调补气血之功,配合刺关元穴,全方共起温补气血、化瘀散结之作用。上方共用2月,每周3次,患者月经正常,无不适主诉;妇科B超复查示“子宫正常,肌瘤消失”。三、罗元恺自拟橘核散结丸治疗妇科癥瘕 [王凤歧.中华名医特技集成.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27]妇科之癥瘕积聚如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之类,历来多治以活血破瘀之品,如三棱、莪术、乳香、没药,或水蛭、虻虫。然此类病人因患病日久,或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以致耗气伤血,成为虚实挟杂之证。若久用破血峻攻之品则易伤正气。罗元恺教授是已故全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教育家。他从事中医医疗、教学和科研60年,学术造诣精深,临床经验丰富,也是现代岭南妇科名医。他从《济生方》治寒疝之橘核丸和《景岳全书》之荔香丸得到启发,自拟橘核散结丸治疗妇科癥瘕。

方中以橘核、荔枝核行气散结,莪术行气活血,川楝子、乌药行气止痛,小茴香温经散寒,海藻、牡蛎软坚散结,党参、川断健脾固肾,制首乌、岗稔根养血止血。共奏行气活血消癥、健脾补肾止血之效。四、徐恕甫审因论治积聚 [王化猛.徐恕甫治疗积聚临证撷英.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1,20(1):27]徐恕甫为全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业医50年,学验俱丰,擅长治疗内科杂症,如治积聚,常得心应手。他认为积聚治疗首先应分清病因,尤其是虚实、阴阳,常决定治疗原则;其次是辨证施治,常从脏腑归属遣方用药;最后注意巧用经方。

对于积聚邪入下焦阴分而致胁有痞块,常以青蒿鳖甲汤引邪外出,反佐小剂三物备急丸下利,且以玄参、生地黄护阴,更有梨汁冲饮;对于土不胜水而致心下痞块,常内服实脾汤、枳术汤先实脾土,再外敷化痞膏加麝香以缓消癥块;对于寒邪夹谷而凝结成痞,则内服《三因方》痞气丸温中健脾,配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以增消食散滞之力,再外敷阿魏化坚膏加麝香0.3g贴腹,内外同治;对于情志不遂、气血结滞所致当心痞块,不用伏梁丸而选用归脾汤加味,实出平稳,以解除忧思劳伤,更反映出此病养胜于药医的思想;对脾胃损伤、食厥积聚,先以四逆汤回阳救逆,复用党参补气而复脉,白芍敛阴而止痛,用童便冲且冷服,防寒盛于内,热饮则格拒不纳。待肢温脉回后,则用备急丸下结滞之宿食;待腹消气平后予调理脾胃方,意在“补令脾厚,不致再伤,其利广矣”。

五、火熥法治疗积聚 [陶 硕,李 英.熥法治疗积聚一得.中国民间疗法,2002,10(1):4]火熥法是流传于青海地区的一种民间疗法。它针对外中于寒、温气不行的病因,寒者热之,直接熥患处,加速局部血液循环,软坚散结。再于脐中填以散寒湿、解郁结、消宿食、通三焦、温脾胃之花椒。药穴同用以补益脾胃,扶正培本,导滞化痰,疏通经络,去瘀软坚。具体方法:先在小碟中加菜子油适量,将一纱条放在油中燃烧。一男一女两位术者以菜子油涂手掌,男涂左,女涂右,谓之阴阳手。以生花椒粉填满患者脐中,第一位术者先将涂过油的手掌在油灯上烤热,迅速焐在患者脐部,至手掌变凉,此时第二位术者已烤手至烫,即替换第一位术者,两人交替,再烤再焐,谓之“熥”,直至症状缓解为止。陶硕等采用此法治疗两位积聚患者,疗效颇验,并举验案一例。

六、徐延坤针刺治积聚 [徐延坤.局部针刺治疗积聚16例.中国针灸,2002,22(3):209]《针灸大成》所载:“针痞块,先将痞块根按之,如指大坚者,用针频频刺烂,庶场易消。”指出治疗积块应以针刺病灶部位为治疗原则,以疏通瘀阻之经络,更能有效地达到通经活络、消除瘀结之效。局部针刺积聚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代谢,增强通经活络功效,对积聚起到一定治疗作用。徐延坤采用针刺方法治疗积聚患者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7~53岁;病程2个月~16年;触诊积块2cm×2cm~10cm×5cm。具体治法:患者仰卧,按压腹部以确定积块位置、大小,取28号毫针,常规消毒,如积块在经脉循行线上,则以病灶中心部位的穴位为主针,并在主针周围围刺,进针数量视积块大小而定。得气后留针15~30min,小角度捻转缓慢出针,如出血按压止血,一般不按压针眼。1日1次,7d1个疗程,疗程间期休息3~5d。结果16例全部治愈,按压病灶部位,刺痛、胀痛、积块消失。其中第1疗程痊愈5例,第2疗程痊愈8例,第3疗程痊愈2例,第4疗程痊愈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