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12179900000040

第40章 虚劳 (2)

第5章 虚劳 (2)

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本条从****受损的角度把七伤分为阴寒、阴痿、里急、精连连、精少、精清、小便苦数;又从外邪、七情长期侵袭机体角度,并结合五脏生理功能把七伤分为脾伤、肝伤、肾伤、肺伤、心伤、形伤、志伤,并分别论述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利于后世医家更深入地认识虚劳病。《圣济总录》中指出对于五劳、六极、七伤,尽管其有较多变证,但其治疗关键为“皆以补养为宜,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气味相得,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可作《诸病源候论》的补充。五、孙思邈《千金翼方》:心肾与虚劳《千金翼方》:“疾之所起,生自五脏,五劳既用,二脏先损,心肾受邪,脏腑俱病。”唐朝医家孙思邈认为虚劳的病损部位主要在五脏,但尤以心肾二脏更为重要,与后世医家认为脾肾二脏最重要的观点有所不同,可作参考。

六、严用和《济生方》:补脾不如补肾《济生方·脾胃虚实论》:“古人云:补肾不如补脾,余谓补脾不如补肾,肾气若壮,丹田火经上蒸脾土,脾土温和,中焦自治。”南宋医家严用和另辟蹊径,指出补脾不如补肾。盖肾为先天之本,主人体一身之阴阳,命门火旺,则人体得于温熙,五脏安和,丹田之火上蒸脾土,盖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中土旺则运化如常,水津四布,中焦自治。七、赵佶《圣济总录》:虚劳治则《圣济总录·补益门》:“虚劳之病……治疗之宜,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随其缓急而已,是故有平补,有峻补。或益其气,或益其精,或益其血脉,或壮其筋骨,以至益髭发,驻其颜色,其治不一。要之,随宜适可,无过不及之患,斯为善矣。” 《内经》中所言“虚则补之”可谓治疗虚证之提纲,而虚劳病包括气血阴阳之虚,治疗也可参考此论。故本条宗《内经》之旨指出虚劳总的治则为“损者益之”、“不足者补之”。临床上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平补、峻补两类。此外,由于病人的个体差异及受损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当分别予益气、补血、填精、壮筋骨、充毛发等。注意“随宜适可”。

八、朱丹溪《丹溪心法》:“阴不足而阳有余”《丹溪心法》:“人之一生,阴不足而阳有余。”元朝医家朱丹溪认为“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是人体的生理特点,所患疾病的病理生理特点也受此影响。如外邪侵犯人体,经久不愈,往往郁而化热,内外相合,更伤其阴。故治虚劳,丹溪多推崇大剂补阴,重视肝肾,善用滋阴降火,即“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九、皇甫中《明医指掌》:男子之劳、女子之劳、小儿之劳《明医指掌·虚损劳瘵证》:“夫男子之劳,起于伤精;女子之劳,起于经闭;小儿之劳,得于母胎。”本条论述三种虚劳的致病特点。明朝医家皇甫中认为男子以精为本。肾精充足,则身体强壮;精损太过则真元耗散,根本不固,形气渐衰而形成虚劳。女子以血用事,经血须以时下。如经血闭阻,则全身血液输布失常,影响脏腑、经络功能,以致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而产生虚劳。人成形于母腹,若母体虚弱,或妊娠期失于调摄,以致先天不足,禀赋薄弱,也可成为虚劳。出现骨软痿弱、形体消瘦、发育迟缓等症,俗称“童子劳”。童儿之劳虽说得之于母体,但与父精不旺也有密切关系。

总而言之,男子、妇人、童儿之劳,都是由于机体生理活动的基础物质不足所引起。因此,防治虚劳当以补其不足为主。当然,须按不同对象采取相应疗法。男子以益精、固精为主;女子以养血调经为主;小儿在出生前,以强壮父母之体,重视孕期保健为主,出生后则应针对具体情况,及时调补脾肾为上。十、缪希雍《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虚劳用药《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服药次序》:“病在上者,不厌频而少;病在下者,不厌频而多。少服则滋荣于上,多服则峻补于下。”明朝医家缪希雍认为虚劳疾病有上下之分,用药有轻重之别,服药方法也当适应其变,才能使药至病所而发挥效用。对于虚证病人,虽皆宜补,然用药及服法,当上下有别。如肺虚劳嗽,宜用滋润益肺的轻清之剂。如补肺阿胶汤中的马兜铃、杏仁、牛蒡子等即是。阿胶以蛤粉炒为佳,则药性上浮,能留于上焦病所而发挥作用。同时服药亦宜少量分次频服,少量可减少其下趋之势,有助药力不断发挥滋荣肺脏之力。若下元虚损则宜峻补其下,以熟地黄、山药、枸杞子、苁蓉之类重浊滋腻之品直达下焦,多量分次频服。

王肯堂则在《证治准绳》中指出:虚劳“百脉空虚,非黏腻之物填之不能实也”、“精血枯涸,非滋湿之物滞之不能润也”,即认为一定要用血肉有情之品,因为人之一生,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而虚劳之证,不外阴虚、阳虚,虚之甚也。叶天士治温病后期阴伤之证,每用血肉有情之品,即是此理。此论可与缪希雍观点互参,以便更好地促进虚劳证用药,从而提高疗效。叶桂认为元气作为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具有推动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全身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生理活动的重要功能。元气充沛,则人体生命活动旺盛,形体强健。而虚劳患者多有元气虚衰。故根据《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阴阳形气俱不足,勿取以针,而调以甘药”,叶桂在《临证指南医案·虚劳》中提出“凡元气有伤,当予甘药”之观点。在具体方药上,善用建中汤、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异功散等方甘温补气,复脉汤、麦门冬汤、五汁饮等方甘寒养阴;同时喜用甘药以复胃气,认为“饮食增而津血旺,以致充血生精而复其真元之不足”。这些经验对我们今天临证时仍极有借鉴价值。

十一、张景岳《景岳全书》:虚劳病因、治则、危证1.《景岳全书·虚损》:“凡虚损之由,无非酒色、劳倦、七情、饮食所致。”本条概述了虚劳病的病因,即认为主要与酒色无度、劳倦太过、七情内伤、饮食不节有关。《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年半百而衰”;《素问·宣明五气》又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可见劳逸过度,皆可导致虚劳。七情内伤,则耗血伤气,损及五脏。《医家四要·病机约论》说:“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心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过度则劳肾”。若一脏受损,累及他脏,而引起脏腑失调,脏精亏损,致成虚劳。至于饮食不节,饥饱失调,则可损伤脾胃,致精微不能化生,气血生化无源,内不能和调于五脏六腑,外不能洒陈于经脉肌腠,渐至虚损无疑。2.《景岳全书·补略》:“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朝医家张景岳认为虚劳的根本病机为阴阳不足,而治疗关键为阴阳之辨,即“培其不足,不可伐其有余。

”由于阴阳相偶,二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阳虚会损及阴,阴虚亦可损及阳,故临证往往不能单纯地补阴或补阳,而是补阳当于阴中求阳气之生,补阴当于阳中求****之长。因为阳气的机能活动需要以****为物质基础,故补阳的同时佐以滋阴,则阳气得到****的资助而生生不息;****的不断化生需要阳气的推动、温煦,故在补阴的同时佐以补阳,则****得到阳气的鼓动、气化而源源不绝。张景岳创立的左归丸、右归丸等方剂,即是此理,从而丰富了肾阴虚、肾阳虚的理论与方药治疗。3.《景岳全书·虚损》:“一、凡病虚损者……其有患虚证别无邪热,而谵妄失伦者,此心脏之败,神去之兆也,必死。二、劳嗽、喑哑声不能出,或喘急气促者,此肺脏之败也,必死。三、劳损肌肉脱尽者,此脾脏之败也,必死。四、筋为疲极之本,凡病虚损者,多有筋骨疼痛。若痛有至极不可忍者,乃血竭不能荣筋,此肝脏之败也,必死。五、劳损既久,再及大便,泄泻不能禁止者,此肾脏之败也,必死。

”本条论述了虚劳的五大危证,即心脏之败、肺脏之败、脾脏之败、肝脏之败、肾脏之败,并指出其主要症状,认为出现此类情况,表示预后较差,治疗难以奏效;提示对此要尽可能提前防治。十二、李中梓《医宗必读》:肺脾肾与虚劳1.《医宗必读·虚劳》:“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独主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二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血主濡之,血属阴,主下降,虚则上升,当敛而抑,六味丸是也。救脾者,必本于阳气,气主煦之,气为阳,主上升,虚则下降,当升而举,补中益气汤是也。”明朝医家李中梓认为脾、肾二脏是虚劳治疗的关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居中州属土,土为万物生长之根本,脾旺则运化如常,游溢精气,水津四布,五脏六腑皆得所养,人之一生,必资水谷精气以及由此而化生的气血津液,故脾的功能是否正常,对于整个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肾为先天之本,肾属水,水为万物造化之源泉,肾气盛则藏精、主水、纳气功能正常。肾藏先天精气,内寓元阴元阳。元阴为诸阴之本,元阳为诸阳之根。肾中精气阴阳对人体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脾和肾的生理功能正常,人的一身即可安泰无恙。脾喜燥恶湿,饮食劳倦,多伤脾阳,故救脾者,必本于阳气。脾升胃降,合而为升降之枢,脾胃安和则气机调畅,补中益气汤既可补中益气,又可温中健脾,为救脾之要剂。肾精为肾脏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精血同源,故救肾者,必本于阴血。而肾虚有阴虚、阳虚之别,故治先天根本,有滋阴、温阳之别。其阴虚者,阴虚则内热,治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首选六味丸;阳虚则外寒,故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首选八味丸。后世医家程文囿在《医述》中指出“肾气虚者,脾气必弱;脾气弱者,肾气必虚”,即脾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资助,相互促进;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治疗中补肾可以实脾,健脾可以强肾。此论可与李中梓观点相参。2.《医宗必读·虚劳》:“脾有生肺之能,肺无扶脾之功,故补脾之药尤要于肺。” 脾与肺的关系,从五行学说分析,脾属土,肺属金,土能生金,是以脾有生肺之能。从生理情况言,饮食入胃,经脾化生水谷精微,脾气散精,上归于肺,故肺赖脾精以生养。

在临床上,脾虚不能生金出现的肺病或肺病迁延、肺气虚衰的病证,单补肺气往往难以获得理想的疗效,必须采用培土生金的方法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从这一角度言,“补脾之药尤要于补肺”。但对于虚劳病,常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受损,治疗时必须做到“扶脾保肺,两不可缺。”即保肺对提高疗效也具有较重要的作用,可作为救肾、救脾之辅助措施,有利于加强后世医家对虚劳治疗的认识。十三、绮石《理虚元鉴》:女人虚劳与治疗禁忌1.《理虚元鉴·女人虚劳》:“女人虚劳,有得之于郁抑伤阴者,有得之于蓐劳者,有得之于崩带者。”明末医家绮石综述历代关于虚劳病因的论述,认为可分为六类,即“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医药之因”,其中肾精不足为“虚证六因”之首,并指出先天禀赋不足可致所生之子体质虚弱,发育迟缓,而见骨软行迟、动作手振、头摇目瞬等证,甚至夭折,至幼年易发惊风、痰多气滞,至二十岁左右则易成劳怯之病,强调起居摄生当保持肾精充沛,对优生、优育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需要特别提出的是绮石还对女人虚劳的病因进行论述,认为由于女性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在六类病因中,情志抑郁、产娠期劳累,崩带不止等较为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