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伤发热 (5)
(2)调节免疫:[米 娜,孙卫民.拆方研究补中益气汤中黄芪甘草及全方的免疫调节作用.皖南医学院学报,2002,21(1):13—15]实验研究表明脾虚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RBC-C3bR花环率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均明显低于正常,补中益气汤全方能使两者明显恢复;并能使NK细胞活性及TNF值恢复至正常范围。黄芪是升高血红蛋白的主要药物;甘草在全方中起调节作用,而单味甘草却不表现出免疫调节作用,甚至出现免疫抑制作用。方中各药通过良好的配伍关系达到全面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作用,而非简单的相加作用。 进一步研究发现黄芪多糖可显著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增强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和明显的炭粒廓清作用和明显增加脾重量。(3)增强肌张力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78]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对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的兴奋作用,并能增强子宫收缩和加强子宫周围组织的张力。
对骨骼肌也有增加肌张力的作用;而对于小肠的作用,当肠蠕动亢进时呈抑制作用,当张力下降时,则有兴奋作用。实验结果还表明,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这种增强肌张力作用明显,如去掉这两味药时,则作用减弱,且不持久,提示柴胡、升麻与其他药物有协同作用。(4)抗肿瘤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1]动物实验证明,补中益气汤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可以延长腹水型S180小鼠的存活时间;还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的化疗药物时,如果配合补中益气汤可能会提高疗效和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
(5)保肝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382—387]通过观察补中益气丸对小白鼠氢化考的松模型肝组织的影响,发现本方对动物肝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肝细胞内的核糖核酸、5-核苷酸酶、谷氨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三磷腺苷酶、单胺氧化酶、糖原、葡萄糖-6磷酸酶、乳酸脱氢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胆碱酯酶等成分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提示补中益气丸有较好的保肝作用。二、血府逐瘀汤【方名】 血府逐瘀汤【来源】 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医林改错·卷上》:“立血府逐瘀汤,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处方】 当归(三钱),生地黄(三钱),桃仁(四钱),红花(三钱),枳壳(二钱),赤芍(二钱),柴胡(一钱),甘草(二钱),桔梗(一钱半),川芎(一钱半),牛膝(三钱)。【用法】 水煎服。【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型肥胖。【方解】 血府逐瘀汤是王清任用以治疗“胸中血府血瘀”的一首自创验方,也是流传后世、影响较深的一首名方。
故周凤梧在《实用方剂学》中指出“瘀血内阻胸中,故为胸痛烦闷,心悸失眠;瘀阻清阳不升,故上为头痛;胃有瘀热上冲,或食管、会厌有瘀血阻滞,则为呃逆干呕或饮水即呃;气郁不舒,则急躁善怒;其面、唇、舌、脉的见症,皆为瘀滞之象。前人认为本症乃由血瘀气滞,阳气不得宣发所致。故本方采用了升阳解郁,活血祛瘀之法以开胸止痛”。全方是以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枳壳易枳实)合方,再加桔梗、牛膝而成。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而养血;四逆散行气活血而舒肝解郁;加桔梗开胸膈之气,载药上行,与枳壳、柴胡同用,尤善开胸散结;牛膝通利血脉,引瘀血下行,二者一升一降,促使气血更易于运行。配合成方,使血活气行,瘀化热消而肝郁亦解,诸证自愈。本方配伍特点主要包括:①气瘀兼顾,化瘀为主,理气为辅;②活血祛瘀配伍养血益阴,使瘀去不伤正,理气不耗阴;③升降同用,使得本方活血化瘀而不伤血,舒肝解郁而不耗气。不仅适用于血瘀所致的胸痛、呃逆日久不止、内热瞀闷、入暮潮热以及心悸怔忡等病症,并可作为通治一切气滞血瘀之方,如肥胖表现为气滞血瘀型也可选用本方。临床运用本方必须审知确有瘀血之证,否则不宜。
【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当归9g,生地黄9g,桃仁12g,红花9g,枳壳6g,赤芍6g,柴胡3g,甘草3g,桔梗4.5g,川芎4.5g,牛膝10g,水煎服,每日1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大便秘结者加茵陈、山栀各10g,大黄6g;胸闷气粗、脘腹胀满者加郁金10g,厚朴、陈皮各8g;纳呆脘痞、舌红苔黄腻者加虎杖、夏枯草、泽泻各8g。2.治疗头痛 [刘选清.血府逐瘀汤治疗瘀血头痛55例.陕西中医,1983,4(2):11]55例瘀血头痛均系门诊病人,年龄15~45岁;男性24例,女性31例;病程半年~6年。均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药物: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生地黄、桔梗、柴胡、枳壳、牛膝、独活、藁本、甘草、葛根、白芷,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结果:痊愈(头痛症状消失)38例,好转(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头痛减轻)15例,无效(症状不好转)2例,总有效率96.36%。
3.治疗盆腔炎性腰痛 [孙祥健.加减血府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性腰痛51例.湖北中医杂志,1992,14(2):16]51例盆腔炎性腰痛患者均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方:桃仁、赤芍、柴胡、枳壳各10g,红花、川芎、甘草各6g,当归、牛膝各15g,生地黄20g。随症加减:气滞者加香附15g,乌药10g;痛甚者加川楝子10g,延胡索10g;气虚者加黄芪10g,白术10g,党参10g;肾虚者加川断15g,桑寄生15g;热毒重者加土茯苓30g,连翘15g。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7d为1个疗程。结果:痊愈42例,显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21%。4.治疗顽固性呃逆 [李继功,于香军.血府逐瘀汤治疗顽固性呃逆37例.山东中医杂志,1992,11(6):18]37例顽固性呃逆患者均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基本药物:当归12g,生地黄15g,炒桃仁15g,红花10g,甘草10g,枳壳12g,柴胡10g,川芎10g,桔梗10g,川牛膝15g,水煎2次,取汁300ml,分2次饭后服。结果:治愈(服药后呃逆止,食欲、睡眠正常)36例,1例无效。
5.治疗冠心病 [陆乾人,赵应川.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84例.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15(1):44]12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对照组3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均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方法如下:基本方为当归20g,生地黄20g,川芎12g,赤芍30g,桃仁12g,红花10g,柴胡6g,枳壳12g,甘草6g,桔梗6g,牛膝12g。气短乏力,舌淡苔薄,脉沉细者加黄芪50g;胸痛有定处,舌紫黯,舌有瘀斑,舌底脉络瘀滞,舌瘀甚者加丹参30g,三七粉(吞服) 2g;胸闷痛,憋气,舌稍黯,苔厚或腻,脉弦滑者加檀香6g,沉香、降香各5g,竹沥、半夏各12g,瓜蒌30g。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予硝苯地平、双嘧达莫等药口服。选取心电图、主症的改善为疗效判断指标。结果:治疗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其中对ST-T段的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对胸闷、憋气、乏力、心悸等主症的改善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6.治疗老年性心肌缺血 [袁聿文,袁秀云.血府逐瘀汤治疗老年性心肌缺血84例.浙江中医杂志,1997,32(10):445]84例老年性心肌缺血患者均予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基本药物:赤芍、桃仁、红花、川芎、桔梗、牛膝各10g,枳壳20g,当归30g,生地黄60g,甘草6g。随症加减:兼有胸闷气短,头晕乏力,自汗,胸痛不移,舌淡有瘀斑边有齿痕,脉虚无力者加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胸痛不移或胸痛如刺,额汗多,夜间尤甚,气短乏力,神疲懒言,舌紫黯,脉沉涩者加黄芪、延胡索、桂枝、蒲黄、五灵脂;胸痛隐隐,身重乏力,舌紫黯,苔厚腻,脉缓涩者加半夏、陈皮、胆星、竹沥、瓜蒌、薤白、桂枝。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晚2次,每3周为1个疗程,经1~3个疗程治疗后,其中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T波、S-T段恢复正常)29例,占34.5%;有效(临床症状有较大程度改善,心电图T波、S-T段恢复较好)46例,占54.8%;无效(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不理想)9例。总有效率为89.29%。
7.治疗高脂血症 [佘冬严.血府逐瘀汤对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降脂作用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8(10):601]20例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32~76岁,平均(56.9±10.77)岁;病程6个月~10年;伴有冠心病1例,高血压10例,单纯高脂血症及其他9例。均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按原方剂量制成膏剂,由本院制剂室提供。3/d,每日剂量含生药78g,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3个疗程。治疗期间停服一切降血脂药。13例用药1个疗程,6例2个疗程,1例3个疗程。结果表明:显效者11例,改善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其中8例血清TC增高的患者中,用药1~2个疗程的各4例,血清TC由治疗前的(252.02±19.90)mg/dl,降至(213.17±13.91)mg/dl,平均下降34.47mg/dl,下降率为13.68%,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8例中显效1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