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气血津液病证妙谛
12179900000017

第17章 汗证 (8)

汗证 (8)

2.药理作用 (1)保肝、利胆、抗炎作用:[武梅芳.龙胆泻肝汤的药理及毒理学实验研究.河北中医学院学报,1996,11(1):1—3]武梅芳通过动物实验研究了龙胆泻肝汤对胆汁分泌量的影响,对********、半乳糖胺造成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等药理作用。结果表明: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均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出现,药效学试验结果可见该方剂能明显增加胆汁分泌量,对********、半乳糖胺造成的急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对抗二甲苯引起的炎症反应,提示龙胆泻肝汤具有保肝利胆、抗炎消肿的药理作用。(2)免疫作用:[谭锍治.龙胆泻肝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1991,7(1):5]谭锍治通过动物实验研究龙胆泻肝汤的煎液及单提液对正常小鼠的免疫器官重量影响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单提液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煎液无明显作用;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煎液和单提液均无明显影响。

(3)抗过敏作用:[谭锍治.龙胆泻肝汤抗过敏作用.全国中药方剂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1990:74—75]取大鼠抗鸡蛋清血清,在实验大鼠去毛背部沿正中线两侧以一定间隔分别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抗血清生理盐水(1∶5、1∶10)各0.1ml,48h后分别给予龙胆泻肝汤煎液与单提液,连续3d,末次给药1h后,尾静脉注入5%新鲜蛋清和0.5%伊文思蓝盐水液1ml/100g,0.5h后测背部皮肤蓝色反应斑直径,结果表明本药煎液与单提液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8—89]实验证明龙胆泻肝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病毒、钩端螺旋体、病毒及多种真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为临床上广泛应用本方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提供实验证据。

(5)降压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9]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有降压作用,主要机制可能与方中主药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有关,已有实验研究证实上述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6)镇静作用:[谢远明,马兴民,孙平川.中药方剂近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89]动物实验证明,龙胆泻肝汤有镇静作用,能明显减少动物的自发活动。五、归脾汤【方名】 归脾汤【来源】 出自严用和《济生方》(《严氏济生方》)。《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归脾汤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处方】 白术(一两),茯神(一两,去木),黄芪(一两,去芦),龙眼肉(一两),酸枣仁(炒,去壳,一两),人参(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二钱半),当归,远志(各一钱)。【用法】 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功能主治】 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虚证。

【方解】 罗东逸对方名为“归脾汤”作出解释,即“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是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以意虑之郁而伤,则母病必传诸子,子又能令母虚,所以然也”。 如见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舌质淡,脉细,可用归脾汤。方中以黄芪补脾益气,龙眼肉既补脾气,又养心血,共为君药。人参、白术助芪益气,当归助龙眼肉养心血,均为臣药。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共收益气补血、养心安神之功效,俱为佐药。汗出多者,加牡蛎、五味子、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甚者,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黄补益精血。本方配伍特点:①心脾同治,养心与益脾并进,重点在脾,脾旺则气血化生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②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归脾汤始载于宋朝严用和《济生方》,元代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对本方的适应证增加了治疗脾不统血而妄行之吐血、下血,明朝薛立斋《校注妇人良方》在原方中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两味,自此之后一直沿用至今,后世医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完善了本方的主治病证。现代将本方用于神经衰弱、心脏病、贫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只要证属心脾两虚,随症加减,均有显效。【现代应用】 1.现代用法 白术30g,茯神30g,黄芪30g,龙眼肉30g,酸枣仁30g,人参15g,木香15g,甘草8g,当归3g,远志3g,水煎服,每日1剂。胃脘胀满、食欲减退者加枳壳、焦三仙各10g;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各30g,浮小麦12g;失眠者酸枣仁增至60g。2.治疗眩晕 [龚 宁.归脾汤治疗眩晕40例疗效观察.四川中医,2003,21(3):39]应用归脾汤治疗眩晕患者40例,全部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1岁;病程最少12d,最长18年;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者16例,更年期综合征者11例,贫血者10例,颈椎增生者3例。中医辨证属心脾两虚,气血不足。

方用: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远志、当归、大枣,每日1剂,10剂为1疗程,面色苍白者加熟地黄、阿胶、制首乌;恶心呕吐者加法半夏、砂仁;腹胀纳呆者加枳壳、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汗多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治疗结果:治愈25例(其中1~2个疗程治愈者7例,3~4个疗程治愈者13例,5个疗程以上者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治疗汗证 [潘 鑫.浅谈归脾汤之临床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2):1464—1466]根据临床表现,汗证一般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归脾汤主要治疗心血不足引起的盗汗以及久病体虚、气虚不固的自汗。盗汗症见睡则汗出,醒则汗止,心悸少寐,面色无华,气短神疲,舌淡苔薄白,脉虚,予归脾汤治疗,汗多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浮小麦以养心宁神敛汗。自汗为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予归脾汤治疗,可重用黄芪,加防风、黄精、麦冬、五味子以益气养阴固汗。

4.治疗疲劳综合征 [刘翠峰.归脾汤抗疲劳作用的临床观察.光明中医,2002,17(5):34]本组选取91例门诊患者,年龄最大50岁,最小25岁;男性42例,女性49例;疲劳状态持续时间最短4个月,最长11个月;多与长期脑力或体力劳累过度有关,临床多以极度劳累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头晕头痛、失眠健忘、心悸怔忡、食少体倦、舌体淡胖、苔薄白、脉细弱,经常焦虑紧张,各种理化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43例。方法:对照组为谷维素片,10~20mg,口服,3/d。治疗组:方选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远志、当归、大枣,肝郁加青皮、香附;肾虚者加杜仲、菟丝子,水煎服,每日1剂。30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断疗效。疗效判断标准:痊愈为1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消失,工作学习效率恢复正常;显效为1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明显缓解,工作学习效率提高;有效为1个疗程后,所有症状缓解,工作学习效率稍有提高;无效为1个疗程后,所有症状无变化。

结果:对照组中痊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1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60.47%;治疗组中痊愈8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67%。结果表明归脾汤具有一定抗疲劳作用,尤其适用于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型。5.治疗心绞痛 [张咏梅,邓耀波.归脾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云南中医药杂志,2001,22(3):14]本组56例心绞痛患者均属心气虚弱型,男性3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48岁,最大72岁;病程最少半年,最长15年;合并高血压病25例,高脂血症42例,糖尿病3例,心律失常5例。基本药物: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远志、当归、大枣、三七,温水浸泡30min后煎服,每日1剂,15d为1个疗程。治疗结果:显效(心绞痛发作停止,心电图基本正常,能胜任日常工作)28例,好转(心绞痛发作停止,心电图ST-T明显改善)24例,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心电图无改变)4例,总有效率92.86%。

6.治疗慢性肝炎 [于培龙,曾惜秋.归脾汤对慢性肝炎免疫调节作用的评价.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01,22(2):40]183例患者中,99例经肝穿病理组织学确诊,142例HBeAg为阳性,41例为抗HCV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损害。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益肝灵、维生素C、维生素B1口服,肝炎灵肌注及强力宁静滴,30d为1个疗程,可视病情用1~2个疗程。治疗组则在肝功基本恢复正常,症状及体征改善时加用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炙甘草、生姜、远志、当归、大枣),连用15~30d,经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发现治疗组补体C3、C4及T细胞亚群CD4/CD3比值明显增高,表明归脾汤对慢性肝炎恢复期治疗有效,可提高病人自身免疫功能、调整机体免疫状态,从而防止慢性肝炎反复发作。

7.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 [黄燕萍,林丽明.归脾汤加黄连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临床观察.辽宁中医杂志,1999,26(7):306—307]53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伴高血压5例,高血脂11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心电图有ST-T改变33例。以上病人随机分治疗组30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46~72岁,平均61岁,病程1~20年;对照组23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12例;年龄44~69岁,平均58岁;病程0.5~17年。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和证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冠心病诊断参考标准选择病人,排除患有严重心、脑、肝、肾疾病者、重症心律失常亦不收入病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修订的冠心病中医辨证标准。

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服归脾汤加黄连,基本药物组成:党参、黄芪各15g,白术9g、茯苓、酸枣仁各12g,远志、木香各6g,当归9g,炙甘草6~9g,黄连3~6g,珍珠母30g,田七10g。兼痰浊者加半夏、瓜蒌、薤白;肝郁者加柴胡、川楝子;血瘀者加丹参、枳实;阴虚者加生脉饮;阳虚者加桂枝。每日1剂煎服。对照组口服宁心宝胶囊,每次2粒,3/d。两组疗程均为4周,部分疗效不明显的病人可延长疗程至6周。治疗期间两组病人均口服地奥心血康、肌苷、三磷酸腺苷,除心绞痛发作可含服硝酸甘油,高血压服用硝苯地平外,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记录症状、舌苔、脉象、血压、心率、心律、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①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43.48%。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心悸症状,4周后治疗组治愈12例,好转12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治愈4例,好转8例,未愈11例,总有效率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