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屈光不正 (1)
外界物体发出的或反射出来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将产生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缩小的物像,这种生理功能称为眼的屈光。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眼的屈光状态由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大小和眼轴长度决定。屈光系统相当于一组复合透镜,它的状态与各屈光面(角膜、晶状体前后面)的曲率半径、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及各屈光间质彼此间的位置有关。表示屈光力的单位是屈光度(D),是光学系统焦的倒数,如球面镜的焦距等于1m,则它的屈光力为1个屈光度。
眼的屈光状态分为正视眼和非正视眼,非正视眼又称屈光不正。正视眼是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屈光不正是指眼球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来自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三大类。
第一节近视
近视是指在调节松弛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屈折后,结焦点在视网膜之前,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以视近清楚,视远模糊为主要表现。其发病与遗传、发育、环境、病理等因素有关。按近视程度分为轻度近视(-3D以下)、中度近视(-3D~-6D)、高度近视(-6D以上)。
本病归属于中医学的“目不能远视”、“能近怯远症”、近视、“近觑”范畴,俗名“觑觑眼”。其形成的原因多与学习工作环境光线昏暗,书写阅读体位不正,目标距眼不适中,持续近距离使用目力时间过长,竭视劳瞻和先天遗传有关。其病机多系心阳衰微、阳虚阴盛,目中神光不能发越于远处,或气血两虚、肝肾两亏,目失濡养,以致神光衰微而成近视。
一、辨 证 论 治
真性近视治疗以验光配镜为原则。若系高度近视或近视继续进展者,可参照以下证型施治。
(一)心阳不足证
【证候】看近清楚,视远模糊;全身无明显不适,或面色晄白,心悸神倦;舌淡,脉弱。
【分析】心阳不足,神光不得发越于远处,故视近清而视远不清;心阳不足,鼓动无力,气血不能上荣,故面色白,舌淡脉弱;血不养神,故神倦心悸。
【治法】补心益气,安神定志。
【方药】定志丸(《审视瑶函》)加减。食欲不振者加山楂、麦芽消食健胃;心悸健忘者加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阳气虚甚者可酌加黄芪、肉桂温补阳气。
(二)气血不足证
【证候】进行性近视,眼底有退行性改变,视久头昏眼花;面色欠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分析】气血不足,两目失养,神光化源不足,故进行性近视,眼底退变;气血两亏,清窍失养,故视久头昏眼花;面色欠华,舌淡苔薄白,脉弱均为气血不足之证。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和剂局方》)加减。食欲不振者加山药、山楂、麦芽健胃消食。
(三)肝肾两虚证
【证候】远视力不断下降,玻璃体混浊,眼底有退行性改变;全身可伴有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
【分析】肝肾两虚,精血不足,神光衰微,以致光华不能远及,故视近不能视远,远视力不断下降;而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等皆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
【治法】滋补肝肾,益精养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医级》)或驻景丸(《银海精微》)加减。证偏肝肾阴虚者,宜用前方滋补肝肾,益精明目;证属精血亏甚者,则宜用后方补益肝肾,填精补血;兼气血不足者,可加党参、黄芪、白术、阿胶补气养血;脾不健运者,可加陈皮、麦芽、山楂等以健脾消食。
二、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一)朱开荣治近视验案(《中医五官科学教学病案精选》)
医案程某,男,47岁。
初诊:1976年10月25日。主诉:近视34年,近年来眼昏加甚,眼前有黑花飞舞。病史:患者近视已有34年,近来眼昏加甚,常感疲劳,眼干涩困痛,眼前有黑花飞舞,伴头晕、健忘、心悸、多梦、食少。检查:双眼视力均0.07,双眼底呈豹纹状,视盘颞侧有白色萎缩斑,周围视网膜变性,脉络膜呈退行性病变,玻璃体混浊。舌淡红、苔白。辨证:心脾亏损,精血不足。治法:健脾益气,养血明目。方药:定志丸加味。
【处方】菟丝子15g,茯神15g,石菖蒲12g,菊花12g,党参12g,五味子12g,远志12g,当归10g,蔓荆子10g,甘草10g,枳壳6g,朱砂3g(冲服),水煎服。
复诊:服药3剂,眼涩痛消失,去蔓荆子、菊花。加黑芝麻、枸杞子各12g,桑椹15g。
三诊:上药服30剂,眼前黑影减少,视力左0.1,右0.2,玻璃体混浊稍轻,眼底无明显改善。以上方3剂量,为末蜜丸,朱砂为衣,每丸重9g,早晚各服1丸,以巩固疗效。
【解析】本例近视患者病已30余年,全身伴头晕、健忘、心悸、食少、舌淡红等心脾不足,精血亏损之象,精血少不能上濡故发眼部诸症,治用定志丸补心益气,安神定志,加菟丝子、五味子、当归益精血,并加蔓荆子、菊花散风热以除目中涩痛等症。二诊时风热减,涩痛愈,故去蔓荆子、菊花,加枸杞子、黑芝麻、桑椹,增强益肝肾、补精血作用,守方治疗,终使眼部症情减轻,视力提高。
(二)张皆春治近视验案(《张皆春眼科证治》)
医案于某,男,16岁。
初诊:1972年3月10日。双眼视远不清年余,近来在校学习看不清黑板上的字迹,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近视。检查:视力:双眼远0.5,近1.5;双目神光内沉。此为能近怯远症,给加味定志汤服用10剂。
【处方】人参3g,石菖蒲1.5g,茯神6g,当归、酒生地黄各9g,炙甘草、远志各6g。
3月22日复诊:双眼远视力0.7,又服上方20剂。4月15日三诊:双眼远视力1.0,又给上方10剂,未再来诊。
【解析】本例用定志汤治疗,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开心明目;石菖蒲、远志、炙甘草、茯神养心定志安神;当归、酒生地黄补养心血,心气足,神自安,光华自发。另治疗本病的过程中,多嘱病人每天早晨日出前,远眺东方红霞15分钟,素时看书,每隔半小时,可站高望远,自择目标,凝视2~3分钟,以助其治疗。临床观察,此方确属有效。
(三)李纪源治近视验案(《屈光不正与中医疗法》)
医案1李某,男,13岁。
1974年8月15日初诊。主诉:视远物不清已两年余,口苦目赤,小便短赤。检查:视力右0.7/1.5,左0.4/1.5。眼部结膜正常,角膜正常。瞳孔辐辏与对光反应正常。眼底检查未见异常。屈光检查双眼均是-1.50DS,矫正视力双眼均1.5。舌红,中央稍有黄苔,脉滑数。辨证:肝胆湿热型。治法:清肝利胆,祛湿除热,活血解痉,清利头目。方药:升麻龙胆饮子加减。
【处方】龙胆草6g,升麻3g,黄芩9g,麻黄6g,蛤蚧粉9g,谷精草30g,郁金6g,羌活6g,川牛膝6g,滑石6g,双钩12g,鸡血藤15g,薄荷6g,甘草3g。
二诊:自觉小便清利,口不再苦,视物好转。检查视力,右1.2,左0.9。上方加珍珠母12g(先煎)。
三诊:查裸眼视力双眼均1.2,屈光检查均为-0.50DS。用上方调理,巩固疗效,再善其后。
【解析】本例是用眼不当,肝胆劳伤,风邪湿热相酿而致。且患者年龄小,相应来说病程短,只要重视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其效果多理想。故用升麻龙胆饮子加减以清肝热,祛湿热,散风邪,通血脉,调经络,明眼目。
医案2刑某,女,11岁。
1972年7月5日初诊。自述双眼日趋昏暗不清,视近时较清,已年余。8岁开始喜读小说,眼常感困胀疼痛,用目过久则更甚,近两个月来目昏加重,伴见口苦、夜睡易惊多梦,经西医诊断为近视。检查:双眼视力远0.5,近1.5;外眼正常;新福林扩瞳检查眼底正常;屈光检查双眼均-1.00D,舌质淡红尖有红点。辨证:肝虚风热型。治法:平肝清热,佐以安神定惊。方药:地黄丸加减。
【处方】菊花12g,决明子9g,生地黄12g,防风6g,黄连4g,肉桂3g,蔓荆子10g,没药6g,双钩10g,蕤仁10g,甘草3g,朱砂1g(冲服)。
二诊:服3剂后,述已不疼,视物清晰,用目视读较前持久。检查视力远1.0,近1.5(双眼),别无不适,舌质薄红,守上方而去没药,加川牛膝9g,当归9g,谷精草15g。
三诊:检查双眼近远视力均为1.5,屈光情况均为正视,前述症状消失,上方加枸杞子15g,嘱其再服10剂,以巩固疗效,5年后追访复查视力,仍佳。
【解析】青少年劳目久视,耗伤肝血,血虚不能养目,则成是病。治以地黄丸加减平肝清热,佐以安神定惊之品。二诊加川牛膝、当归舒筋活血;加谷精草清热明目。三诊加枸杞子滋阴养肝。守方治疗,使患者眼部和全身症状同时治愈。
医案3程某,男,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