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眼科病名家医案·妙方解析
12178900000050

第50章 视网膜病 (13)

第九章 视网膜病 (13)

医案2梁某,男,42岁,干部。

初诊:1987年12月12日。主诉:左眼视物变小,视直变曲20天。检查:左眼视力0.6,近视力0.7;左眼黄斑区水肿,伴有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反射不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报告:荧光素在静脉早期通过色素上皮缺损处,出现多个针尖大的渗漏点,渗漏形如喷出状;舌质淡苔白,脉弦细。

诊断:左眼视惑证(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处方】柴胡、菊花、蝉蜕、木贼、羌活、防风、白术、苍术、生地黄、赤芍、女贞子、菟丝子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12月23日检查:左眼视力0.9,近视力1.0,左眼黄斑区水肿较前有吸收。左眼视物较前清楚,前方服用。1988年1月18日检查:左眼视力1.5,近视力1.5,左眼黄斑区水肿完全吸收,仍有少许渗出物,中心凹反射可见。嘱其前方再服10剂,以善其后。观察4年,无复发。

【解析】本例证属肝经郁热,湿热蕴脾,治宜清肝解郁,健脾渗湿,方用庞赞襄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方中柴胡、菊花、蝉蜕、木贼清肝解郁;白术、苍术健脾燥湿;赤芍行血清热,助清肝解郁,疏通脉络,开通玄府之力;生地黄、菟丝子、女贞子养阴柔肝,防燥伤阴;羌活、防风助白术、苍术以达“风能胜湿”之效,助君药清肝解郁,以宣通玄府,甘草调和诸药。

医案3杨某,女,46岁,会计。

初诊:1985年3月19日。主诉:右眼视物变小而远,视物不清16天。平素便溏,日行5~6次。检查:右眼视力0.2,近视力0.4;右眼黄斑区周围反射轮,伴有大量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反射不见;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报告:早期黄斑区出现两个荧光素渗漏点,上方有一点状色素脱失,随时延长,渗漏点向上喷出,逐渐顶端膨大,后期渗漏顶端向两侧扩展并下垂为蘑菇状,继续漫延,染料充满视网膜脱离间隙;舌质淡,苔厚腻,脉缓细。

【处方】白术、苍术各15g,草豆蔻、神曲、橘红、羌活、防风、蝉蜕、木贼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前方服药7剂,右眼视力0.4,近视力0.5;右眼黄斑区仍有水肿及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反射不见;大便较前成形,日行4次,前方继服。4月26日检查:右眼视力0.7,近视力0.8;眼底可见右眼黄斑区水肿已消失,黄白色渗出物较前为少,中心凹反射隐约可见。嘱其前方再服20剂。5月16日检查:右眼视力1.0,近视力1.0;右眼黄斑区水肿消失,留有少许渗出物,中心凹反射可见;大便正常,日行1次。停药观察7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例患者平素便溏,日行5~6次,证属脾胃虚弱,运化失调,治宜健脾燥湿,解郁明目,方用庞赞襄健脾燥湿汤。方中白术、苍术健脾燥湿为君;草豆蔻味辛性温,散寒燥湿,暖胃健脾,开通玄府;神曲行气消食,健脾开胃;橘红理气燥湿,健脾开滞;配羌活、防风、蝉蜕、木贼清肝解郁,风能胜湿,开通玄府,发散郁结;甘草健脾和中。

医案4郝某,女,32岁,工人。

初诊:1988年8月12日。主诉:右眼视物不清,眼前如隔纱状20天。伴有胁痛、头痛、乳房胀痛,月经不规律。检查:右眼视力0.4,近视力0.3;右眼黄斑区水肿及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反射不见;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诊断:右眼视惑证(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处方】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香附、郁金、蝉蜕、木贼、橘红、苍术、荆芥、防风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治疗经过:前方服药10剂,右眼视力0.8,近视力0.9,胁痛、头痛、乳房胀痛减轻。9月16日检查:右眼视力1.0,近视力1.2;右眼黄斑区水肿消失,留有少量渗出物,中心凹反射可见;已无胁痛、头痛、乳房胀痛感,月经按时来潮。嘱其停药,观察4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例患者女性,证属肝气郁结,治宜舒肝解郁,疏络明目,方用逍遥散加减,以舒肝解郁;配蝉蜕、木贼、荆芥、防风清肝解郁,开通玄府,疏通脉络;香附、郁金理气散结,郁结清散,脉络通畅,故又复明。

(七)陆绵绵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验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眼病》)医案1李某,男性,32岁。

于1973年4月27日眼病复发就诊。患者自1968年至今已4次发病,每次治疗(单用滋阴药)约需8~9个月渐愈。近2周自觉手足心热、口干,时有鼻衄、头晕、头痛、眼胀,检查左眼视力0.7,黄斑部有许多污秽的点状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给内服杞菊地黄丸等成药。6月14日检查左眼视力0.8,眼前黑影明显,黄斑部水肿,治以清肝泻热、兼养阴。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牡丹皮、龙胆草、茅根、金银花、连翘、白芍、枸杞子、菊花、天冬、麦冬等。

5剂后去龙胆草加黄芩、知母。7月7日眼前黑影显著变亮,检查左眼视力0.9,黄斑水肿完全消退,中心凹反射重现,遗留陈旧性病变。7月12日左眼视力1.0。

【解析】陆绵绵认为,本病早期以养阴或泻热为主,后期可用温药。辨证时,有时以局部症状为主,有时以全身症状为主,临床宜灵活掌握。本例多次发病,每次单用养阴药病程较长,此次发病,视网膜水肿严重,给以清肝泻热为主,兼以养阴,明显缩短病程。

医案2陈某,男性,33岁。

1973年1月5日初诊。主诉为左眼视物模糊半月余,用过泼尼松、6542、维生素B1等药,视力从病初的0.6下降到0.2。检查:视力右1.5,左0.2,黄斑部水肿,中心凹反射消失。治以滋补肾阴。

【处方】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当归、白芍、茯苓、泽泻、白术、夏枯草、菊花、复盆子、枸杞子等。

2月3日复诊:左眼视力0.5+2,黄斑部水肿减退,同时有黄白色点出现,仍用原方。2月12日:左眼视力0.7,于原方中加肉桂、柴胡。3月2日复诊:左眼视力1.2,黄斑部黄白色点全部吸收,有色素沉着,中心凹反射重现。

【解析】陆绵绵经验,肉桂可促进脉络膜渗出斑的吸收,当视网膜水肿消退后,黄斑部有广泛的黄白色斑点沉着时,只要全身无明显热象,皆可加用肉桂。对脾肾阳虚或痰湿积聚者,更为适合。

医案3李某,男性,45岁。

1973年2月9日初诊。半月来右眼突然视物模糊,昨天稀便1日3次,纳差,舌苔白腻。检查:右眼视力0.5,黄斑部中心反射强,有黄白色渗出点沉着。治以健脾益肾。

【处方】肉桂、藿香、佩兰、茯苓、苍术、甘草、当归、白芍、柴胡、黄芩、牡丹皮等。

6剂后右眼视力1.2,黄白色渗出点大部吸收,遗留3~5个淡黄色模糊斑点。

【解析】本例脾虚症状明显,全身无热象,眼底以渗出为主症,故治宜辨病与辨证结合,以健脾益肾为大法,加肉桂促进渗出吸收。

(八)姚芳蔚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验案(《眼底病的中医治疗》)医案1张某,男,36岁。

主诉:左眼得病半月,眼前如有纱遮住,视物发糊变小,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4,加镜片无进步;右眼(-),左眼外眼(-);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消失,局部水肿,并见约2个****大小直径的反射轮,无明显渗出;体征:头重,胸闷,胃呆纳少,溲短,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细。

诊断:左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水湿上泛。

治则:理气化湿。

【处方】藿香10g,厚朴3g,陈皮2g,甘草3g,苍术10g,白术10g,猪苓10g,茯苓10g,泽泻10g,桂枝3g。

治疗经过:服药7剂,主诉头重、胸闷等症状减轻,检查左眼视力0.6,眼底黄斑水肿略退。嘱原方再服7剂。诉头重等症状全消除,视物较为清晰,检查:左眼视力0.8,眼底黄斑水肿续减,反射轮缩小。

【处方】茯苓12g,白术12g,泽泻12g,猪苓12g,桂枝3g,丹参18g,车前子18g(包)。

此方服7剂后再诊,检查左眼视力1.2,眼底黄斑水肿退,反光出现,苔腻化。

【处方】党参10g,炒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3g,陈皮3g,枸杞子12g,嘱服10剂以巩固效果。

【解析】本病水肿部位在瞳神内之视网膜黄斑部,瞳神属肾,而黄斑色黄,为脾之本色,与脾有关,故本病多与脾肾功能失调有关。其治疗的一般规律是早期治脾,后期治肾。本例病发仅半月,证属水湿上泛,故治宜理气化湿,方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获得良效。

医案2陈某,男,38岁。

主诉:右眼于2年前患中心性视网膜炎,经治疗多月而愈,此次又发病,用过激素、地巴唑、肌苷、维生素等已达4月,无效。目下视物仍较模糊,变形,缩小。检查:右眼视力0.5,加镜片无进步,Amsler小方格检查阳性,外眼(-),眼底黄斑部中心凹反射消失,无数渗出点密集,水肿不明显;左眼视力1.2,眼内外(-)。体征:不明显。

诊断: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辨证:痰结瘀阻。

治则:活血祛瘀,化痰散结。

【处方】生地黄24g,赤芍12g,当归12g,川芎6g,红花6g,桃仁10g,海藻24g,昆布24g。7剂。

治疗经过:此方服7剂,自觉无明显好转,嘱继续服14剂。诉眼前黑影变淡,但视物尚小且弯曲。检查视力,右眼0.7。眼底黄斑渗出仍显著。原方加夏枯草24g,煅牡蛎30g。又服14剂,诉视物又较清晰,检视力右眼0.9,眼底黄斑渗出减少。以后该方加减,连服1月,视力增至l2,眼底黄斑渗出消失,中心凹反射出现,主诉如同好眼,视物清晰,未见缩小和弯曲。

【解析】一般认为本病的病因是以肝肾阴虚为基础,脾虚失运,情志因素为诱因,痰瘀水湿为局部病理形式,治疗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但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而灵活掌握。本例全身症状不明显,以眼底渗出为主症,故以辨病治疗为主,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九)李传课治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验案(《现代名中医五官科诊治绝技》)医案1吴某,男,43岁,工程师。

右眼患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近5年内发作4次。本次复发用激素、维生素治疗后,视物仍然变小,视力0.8,近月来未再提高,特求中医诊治。查黄斑部中心凹反射不见,周围有黄色点状渗出物质,无水肿。症见头昏,间歇耳鸣,记忆力差,心烦难以入眠,眠则多梦,且易早醒;舌红无苔,脉弦细。综观全证,辨为肝肾阴虚,水不制火,心神不宁。治以滋补肝肾为主,兼以养心安神。用生熟地黄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15g,熟地黄15g,茯苓10g,黄精10g,枸杞子12g,决明子10g,制首乌10g,柏子仁10g,珍珠母12g,丹参12g,菊花10g。

经过先后八诊,于上方增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之品。服用35剂后,全身症状消失,视力提高到1.5。

【解析】眼病辨证时应注意脏腑相生相克关系,辨明始于何脏,影响于何脏,分清主次,进行论治。本例乃肝肾阴虚,水不制火,心神不宁,故以滋补肝肾为主,养心安神为辅,获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