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葡萄膜病 (2)
【处方】麻黄6g,桂枝3g,杏仁9g,石膏24g(先煎),炙甘草3g,生姜3g,红枣4枚,2剂。
外治:同上。
六诊:数进发汗解表之剂,肿胀退去十之八九,诸痛咳喘几乎消失,眼内瘀滞大见好转。外邪将尽,今再投以辛凉轻剂,。
【处方】桑叶9g,菊花9g,薄荷3g,连翘9g,炒荆芥9g,桔梗6g,甘草3g,芦根30g,3剂。
外治:同前。
九诊:痛楚全除,眼红亦退,惟视物仍糊,盖瞳神内结云翳,内障蔽明,退之非易。
【处方】生地黄24g,山药12g,茯苓9g,泽泻9g,山茱萸9g,牡丹皮9g,枸杞子9g,菊花9g,7剂。
外治:同前。
【解析】因有风寒表现,所以用苏杏温胆汤加浙贝母、荆芥以解表散邪、宣肺止咳。三诊而见面睑浮肿、脉浮不渴、恶风、喘咳等症,类似风水、越婢证。因有呕恶,所以加制半夏。四诊因表邪尚甚,且伴里热,所以用大青龙汤解表泄热,之后继以银翘散,最后并以杞菊地黄汤收功。大青龙汤是麻黄汤加重麻黄剂量,再加石膏、姜、枣而成。
医案3李某,男,25岁。
一诊:幼患鼻衄,亡血过多,阴亏血少,不能上荣于目,因致右目黑睛翳膜失明。近则左目亦昏,所见白睛纯赤,瞳神干缺不圆,睛痛,羞明流泪,头痛如焚,心烦少寐,舌质红绛,脉细数。此系少阴火化,阴虚火动之象,治以滋阴降火。
【处方】生地黄24g,黄连3g,熟地黄24g,地骨皮9g,柴胡6g,天冬9g,当归9g,黄芩9g,炙甘草3g,炒枳壳4.5g,五味子3g,7剂。
外治:复方三黄眼药水滴眼,日3次。
三诊:经治疗,目赤减轻,诸痛缓解,惟目视仍昏,尚见虚烦少寐。是因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治以交通心肾。
【处方】黄连3g,黄芩9g,白芍9g,阿胶9g(烊冲),鸡子黄1个(打冲),7剂。
外治:同前。
六诊:左目瞳神虽缺,但内翳退尽,故而目视恢复,舌红转淡,脉数较缓。火象已退,当养血明目继后。
【处方】生地黄24g,麦冬15g,党参9g,炒酸枣仁24g,炙甘草6g,炙龟甲24g(先煎),枸杞子12g,红枣10枚,阿胶12g(烊冲),7剂。
外治:同前。
【解析】病由阴虚火旺,所以用具有滋阴降火作用的滋阴地黄汤治疗,获得一定效果。虚烦少寐,诊为心肾不交,而用黄连阿胶汤见效。失眠一证多由心火上亢,而心火上亢则多由肾阴亏耗、阴虚阳亢所致,至于瞳神干缺的发生,也可由于这个原因引起,因瞳神具水火之精,在平时,火降水升,阴阳调和,发挥视物辨色的功能。如果水亏不能上交于心,火旺不能下降及肾,心肾不相交通,水火无法既济,可致瞳神干缺而目昏暗。本案方用黄连阿胶汤,以黄连泻心火,配阿胶、白芍、鸡子黄滋养肾阴以制阳亢,达到交通心肾目的,所以失眠好转,目病亦愈。为防止复发,继以二甲复脉汤,方由党参、炙甘草补心气,生地黄、阿胶、麦冬、酸枣仁补心血,加鳖甲、龟版滋肾阴、潜浮阳。由于该方功能滋养精血、育阴潜阳,所以对增加眼内的气血供应,保护视力起了一定的作用。
医案4潘月舫,浙江绍兴人,住上海小沙渡路744号。
于1941年春约40余岁时,左眼发红,眼痛。同年5月来我处治疗。其症状为左眼赤,抱轮发红,瞳神缩小,干缺不圆,状如锯齿。病人外表尚称魁梧,但脉象不实。问其所苦,则称眼痛流泪,怕光头晕,心悸少寐。曾于两个月前下狂血,从此心神不安,眼病红肿疼痛。诊断其病为“瞳神干缺”。
【处方】党参9g,麦冬12g,生地黄24g,炙甘草9g,炙鳖甲24g,炙龟版24g,阿胶9g(冲烊),炒酸枣仁24g,红枣10枚,另吞朱砂安神丸。
服10余剂,诸恙痛楚减轻,目视逐渐好转。但以后继服原方,疼痛复作,视物又糊,眼内炎症又著,胸闷气窒,大便溏薄,小便短涩,舌苔厚腻,脉象濡细。改用胃苓汤去桂枝。服后即显效果,诸病红肿减退。于是再予上方加减,继续内服20余剂,湿邪化尽,眼内炎症亦退。最后予养血明目之剂收功。
【解析】本病由心虚血少,瞳神失去涵养所致。因为人之所主在心,心之所养在血,骤下狂血,心血必虚,神气不守,所以恍惚不安。目为宗脉所系,气血所养,而少阴心脉又与目系相连而贯于瞳神。心失主宰,不能运血于目,所以瞳神失于涵养而发生以上病变。治疗着眼于养血安神、补气益血,处以二甲复脉汤。二诊为感受天时不正之气,湿邪内蕴,故而胸闷气窒,大便溏薄,小便短涩。改用胃苓汤去桂枝以行气利水,祛湿和胃。
(三)庞赞襄治前葡萄膜炎验案 (《庞赞襄中医眼科经验》)
医案1孙某,男,43岁,教师。
1983年6月11日初诊。主诉:双眼视物不清,眼痛3个月。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3,裂隙灯观察:双眼结膜充血,角膜后壁细小灰白色沉着物,虹膜纹理不清,瞳孔药物性散大。舌苔薄白,脉沉弦细。
诊断:双眼瞳神紧小症(双眼虹膜睫状体炎)。
【处方】生地黄、石膏、金银花各30g,天花粉、知母各12g,枳壳、龙胆草、青黛、芦荟、黄芩、荆芥、防风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配合氯霉素、泼尼松龙、阿托品液点眼。
7月2日,双眼视力0.5,眼部情况较前好转,前方继服。8月1日,双眼视力1.2,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纹理清,瞳孔圆,药物性散大,于6日出院,观察6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例患者为肺阴不足,津液短少,内有郁热,外受风邪所致,故以养阴清热汤加青黛、芦荟治疗,增强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之力,配合点眼药,以达到内外合治之效。
医案2吴某,男,15岁,学生。
1989年10月6日初诊。主诉:右眼视物不清,眼痛20天。检查:视力右眼0.06,左眼1.0,裂隙灯观察: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后壁大量KP,房闪阳性,虹膜纹理不清,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前囊有棕色色素沉着。舌红苔白,脉弦数。
诊断:右眼瞳神紧小症(右眼虹膜睫状体炎)。
【处方】金银花、大黄、鸡血藤各30g,虎杖、蒲公英、槟榔各15g,生地黄、知母、天花粉、蔓荆子各10g,栀子、防风各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阿托品液点眼,每日3次。
10月20日,服药后有时腹痛,前方去虎杖、大黄。11月3日前方加荆芥12g,羌活10g。1990年2月16日检查,双眼视力1.5,右眼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而停药,观察2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案为少年患者,多为热郁于目,肝胃实热所致,故以银花复明汤加减治疗。方中大黄通腑泻热,清泻肝经郁热;槟榔、甘草理气和中;生地黄、知母、天花粉清热凉血;金银花、蒲公英、蔓荆子、虎杖、栀子清散郁热;防风散风祛邪;鸡血藤活血通络。
医案3林某,女,45岁,干部。
1987年2月28日住院。主诉:双眼视物不清、眼痛1个月。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8。裂隙灯观察:双眼结膜充血,角膜后壁KP,房闪阳性,虹膜纹理不清,花边脱落,晶状体前囊呈点状色素环,瞳孔药物性散大,舌苔薄白,脉弦。
诊断:双眼瞳神干缺症(双眼虹膜睫状体炎)。
【处方】羌活、柴胡、黄芩、白术、枳壳、防风、前胡、薄荷、桔梗、龙胆草、青黛、芦荟各10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配合泼尼松龙、阿托品、氯霉素液点眼。
3月13日,视力右眼0.8,左眼0.9,双眼视物欠清,多汗,心悸,脉沉无力,前方去青黛、芦荟,加远志、炒酸枣仁各10g。4月2日检查:视力右眼1.5,左眼1.5,裂隙灯观察:双眼结膜不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圆,对光反应灵敏,晶状体前囊有色素环,其他正常出院,观察5年未再复发。
【解析】本例应用羌活胜风汤加减治疗,以羌活、防风、薄荷、桔梗、前胡散风祛邪,开通玄府,发散郁结;白术、枳壳、甘草健脾散风;柴胡、黄芩、龙胆草清泻肝火,解郁散结;青黛、芦荟通腑荡涤肠胃之热,以达“釜底抽薪”之意;诸品合用,以达健脾散风,发散郁结,清热泻火,通腑解毒之效。
(四)朱开荣治前葡萄膜炎验案(《中医五官科学教学病案精选》)医案1俞某,男,45岁。
1973年12月10日初诊。主诉:右眼红痛9年,加重1个月。病史:9年前右眼突感红痛,视力正常,在当地医院西医诊断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采用口服激素及点阿托品眼液等治疗,右眼病情好转。以后几乎每年均发作,用激素及中药,眼局部点药等综合治疗,均能控制病情发展,视力均能恢复正常。4年前,左眼红痛,视力下降,采用以上治疗方法,症状时轻时重,持续不愈。曾去上海某医院诊治,其诊断同前。今年冬季左眼红痛,眼胀,并出现黄液上冲,口腔溃烂,急来我院住院治疗。现患者口苦咽干,烦躁易怒。检查:视力右1.5(矫正)左1.0(矫正)。左眼白睛抱轮红赤,黄仁纹理不清,黄液上冲脓平面约1.5mm,瞳神药物散大,形圆,双目晶珠表面遗留少许棕色颗粒,神膏中是尘状混浊,眼底正常。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诊断:瞳神紧小。
治法:清肝泻胆。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柴胡10g,生地黄10g,黄芩10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0g,茯苓24g,萆薢24g,当归10g,炒二芽各24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外治:眼部用1%阿托品液散瞳。
二诊:12月20日。服上方10剂,左眼诸症减轻,黄液上冲,脓平面1mm,全身无不适。继续服用上方。
三诊:12月27日。服上方6剂,诸症消失,眼部仍用1%阿托品液散瞳。再服甘露饮以善其后,近几年未见复发。
【解析】根据瞳孔属药物性散大,抱轮红赤,诊断为瞳神紧小。黄仁属足厥阴肝经所主,因受热灼伤而发生病变,瞳神受灼则瞳神紧小,黄液上冲。方中用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柴胡、当归、生地黄以疏肝活血养阴,炒二芽与清热泻火药配伍,意以泻中有补,使泻火之药不致苦燥伤阴,泽泻、车前子使湿热从小便出。茯苓、萆薢清利湿热。苦寒之剂伤阴,故用养阴清热之甘露饮善后,使邪除而病愈。
医案2沈某,男,23岁。
1950年4月7日初诊。主诉:双目失明2个月。病史:1年前,患者出现全身风湿,皮肤瘰粒结合成块,四肢骨节烦疼,屈伸不利。2个月前,风湿影响到双目,双目出现红肿疼痛,内生云翳,以致失明。现患者全身风湿仍在。检查:双目红肿,瞳神缺曲不圆,内结云翳,双眼视力光感;眼底不见;舌红苔微黄,脉浮缓。诊断:瞳神干缺。
治法:疏风祛湿,解毒消肿。
【处方】抑阳酒连散加减:羌活10g,独活10g,柴胡10g,前胡10g,黄柏10g,黄芩10g,川芎12g,枳壳12g,桔梗10g,茯苓15g,栀子10g,甘草3g,苍术12g,防己10g,白芷10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