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12176300000045

第45章 痛风性关节炎 (9)

第6章 痛风性关节炎 (9)

治验:李某,男,46岁。平时喜食海鲜、肉类,好饮酒。1年前突发右足疼痛,行走不利,半月后好转,1年来已复发2次。检查:右第一跖趾关节灼热、肿胀、压痛。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血尿酸738μmol/L。X线摄片示右足第一跖趾关节未见明显异常。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予开痹化湿汤治疗1个疗程,2周后复查,患部红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自如,血尿酸降至398.41μmol/L。随访1年未见复发。

【经验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在中医属“痹证”范畴,患者多为形体肥胖,嗜食酒肉者,男性多于女性,且好发于中年以上者。主要病机是患者素体湿热偏盛,加之感受风寒湿之邪,内外相夹,湿热更盛。湿性重浊黏滞,故本病好发于下肢,病初可不痛,然渐积日久,湿热愈甚,蕴阻于经络关节之间而致关节红肿热痛。开痹化湿汤中乌头味辛而大热,除寒开痹,力峻效宏;桂枝性味辛温,通阳散寒,入营达卫,二者合用,既可散在表之寒,又可除在里之痼。寒水石、知母、赤芍清热凉血治热痹疼痛;土鳖虫、乌梢蛇为通窜活血之品,可逐瘀消肿;茯苓、薏苡仁健脾化湿;红花活血止痛;威灵仙除风湿并可调节免疫功能。全方合用,共奏温阳开痹、清热化湿、活血止痛之功。

【方剂来源】 楼向红.开痹化湿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四川中医,2002,(7):299

21.梅花针叩刺法

【治疗方法】 针具选用梅花针,患者取坐位,手、足放松,自然平放或垂地,手足下垫纸。用75%乙醇局部常规消毒,随之用梅花针在患处反复叩打,中度刺激,故局部皮肤明显发红,并有轻微渗血,同时可用左手拇指或示指的指尖在患者被叩打部位旁侧进行揉按,以减轻局部肌肉痉挛疼痛,如视其发病部位辅以拔罐,疗效则更好。隔日1次,术后嘱患者保持局部干燥,注意休息及禁食刺激类食物。

【功效主治】 疏散凝滞、祛邪通瘀、活血止痛、消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23例,经2~4次治疗后,23例中显效1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100%。

治验:张某,男,48岁。2年前左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突发性红肿、疼痛、活动受限。化验血尿酸8mg/dl,被某医院诊为“痛风”,经服用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等药物症状得以缓解。但此后每半年内该患处发作1~2次。查:左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及足背红肿灼热,疼痛拒按,不能行走,由他人扶助活动。化验血尿酸9mg/dl,诊断:痛风、继用梅花针在患处反复叩刺,致皮肤发红渗血,在足背处辅以火罐拔之瘀血,第2天红肿疼痛减轻,再行叩刺,3天后患处肿痛消失,行走自如,半月后查血尿酸6mg/dl,1年后随访无复发。

【经验体会】 痛风病多因患者平素过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蕴,兼因外感风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畅通,致局部红肿灼热、疼痛、功能障碍。治疗痛风的药物疗程较长,毒副作用大,费用贵,令患者难以承受。用本法治疗痛风安全简便、疗效可靠,且治疗后不易复发,患者乐于接受。采用该治法治疗痛风本着“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以及病症情况,用梅花针刺络放血,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起到调脏腑虚实,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之作用。同时通过刺络放血改善了微血管的血道、流态、流速,改进了组织缺氧状态,从而达到了疏散凝滞、祛邪通瘀、活血止痛、消肿的效果。

【方剂来源】 成娅丽.梅花针叩刺治疗痛风23例.针灸临床杂志,1999,15(10):33

22.排尿酸解毒汤

【药物组成】 黄柏、苍术、牛膝、滑石、莱菔子各15g,薏苡仁、败酱草各30g,附子6g,地龙、威灵仙各20g,甘草10g。

【随症加减】 红肿重者加忍冬藤、连翘各30g;痛重者加延胡索20g,细辛3g;夹瘀者加桃仁、三棱各10g;结石加金钱草、海金沙3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周为1个疗程。配合外敷仙人掌糊剂:嫩仙人掌250g,冰片、血竭各3g。将嫩仙人掌捣碎为泥,冰片、血竭研细加入仙人掌糊内和拌均匀,密封保存。根据患部面积大小,将药糊摊在油纱布上,贴敷患处,外用敷料包扎。每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燥湿利浊。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0例,治愈72例,好转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0%。

治验:熊某,男,42岁。患者因经常饮酒、食用海鲜。3年前,突然出现双足第一跖趾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经滴注青霉素,口服秋水仙碱、吲哚美辛后症状好转,但关节处仍有轻度红肿疼痛,尤以活动时加重,此后每遇饮酒、厚味或劳累后复发,开始每年发作1~2次,近一年来频繁发作,近日再次复发前来就诊。诊见:双足第一足跖趾红肿疼痛,触之灼热,夜不能寐,伴见胃脘饱胀,不欲饮食,口干口苦,肢体倦怠,小便黄,大便略干,2~3天1行,舌质红苔薄黄腻,脉滑数。血尿酸680μmol/L;X线片:左跖趾软骨缘邻近关节有不整齐透亮区。西医诊为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为热痹。证属脾虚湿滞,湿热内蕴,痹阻经络。治以清热利湿,通经止痛。方用排尿酸解毒汤原方,加延胡索、三棱各15g,大黄6g。每天1剂。外敷仙人掌糊剂,每天2次。内服外用12天后,红肿热痛全部消失,下肢活动正常,饮食佳,二便畅,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细。血尿酸320μmol/L。嘱患者忌酒,禁食高嘌呤食物,多喝清水。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经验体会】 痛风性关节炎是长期嘌呤代谢紊乱导致的疾病,有原发和继发之分。继发者多由于饮食不当,摄入高嘌呤物质过多,引起代谢障碍,导致尿酸生成增多或排出减少,形成高尿酸血症使然。中医理论认为,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伤则运化失司,湿浊凝聚,久积成热,湿热浊邪内留脏腑,外注皮肉关节,故患者内而口苦黏腻、脘腹饱胀,外而关节肿痛。再者湿性重浊黏滞,易留注下焦,故而本病多发于下肢。给予吲哚美辛、秋水仙碱虽可止痛,但不能降低血尿酸量;用一般中医治湿痹之方,关节痛症状虽可缓解,降低血尿酸效果亦不佳。排尿酸解毒汤乃四妙散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六一散为基本方。三方清热解毒,燥湿利湿,引药直达下肢;莱菔子消酒、肉、食积;附子、威灵仙、地龙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全方共起排尿酸、消肿痛治本之效。外敷药中仙人掌清热解毒,冰片、血竭活血通经,患处局部直接用药,迅除标症之伤痛。内外夹击,收效更好。

【方剂来源】 陈志强.排尿酸解毒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100例.四川中医,2004,22(7):58

23.祛风蠲痹止痛汤配合梅花针法

【药物组成】 急性期和发作期用祛风蠲痹止痛汤:萆薢15g,赤小豆20g,马齿苋20g,土茯苓15g,豨莶草15g,防己10g,威灵仙15g,车前草10g,金钱草20g,海金沙15g,薏苡仁12g,泽兰10g,秦艽10g。慢性期和间歇期用自拟祛风蠲痹止痛汤加济生肾气丸:萆薢10g,赤小豆12g,马齿苋12g,土茯苓10g,豨莶草10g,防己8g,威灵仙10g,车前草12g,金钱草12g,海金沙10g,熟地黄15g,炒山药10g,山茱萸10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肉桂6g,附子3g,牛膝8g。1天1剂,水煎早晚服。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中药治疗15天为1个疗程。

配合梅花针治疗:患者取卧位,选阿是穴(疼痛局部)、五输穴常规消毒(2%碘酊常规消毒,再用75%乙醇脱碘),医者右手持消毒好的梅花针以腕力进行叩刺(直接经过患处的经脉及其表里经脉的五输穴重点叩刺)至点状出血;同时左手揉按叩刺部位旁侧皮肤,以减轻局部肌肉的痉挛疼痛和促进瘀血的排除。梅花针叩刺治疗隔日1次。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主症基本消失后、慢性期和间歇期,1周2次。均10次为1个疗程。痛风急性期和发作期次日取金黄膏用醋或蜂蜜调和外敷患处,隔日换药。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疏通经络、消肿散结。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7例,治愈20例,显效9例,好转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9.2%。

治验:金某,男,56岁。左踝关节、左第1跖趾关节反复疼痛15年,加重1天。症见面色苍白,呻吟不已,呈急性痛苦面容。检查见左踝关节及全足背部明显红肿,左踝及左第1跖趾关节皮肤红肿灼热,疼痛剧烈不能触碰。血尿酸780.7μmol/L。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梅花针叩刺结合自拟祛风蠲痹止痛汤治疗1次,第2天局部红肿、疼痛明显减轻。3天后红肿、疼痛等症状全部消失,复查血尿酸恢复正常。为了预防发作,每周梅花针叩刺2次,并结合自拟祛风蠲痹止痛汤加济生肾气丸,共治疗15天。同时嘱患者不食或少食高嘌呤食物,忌烟酒,多饮水。

【经验体会】 痛风属“痹证”、“历节风”范畴,由于先天禀赋不足,或年老体弱,脏腑功能失调,尤以脾肾二脏功能紊乱,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肾阳不足,膀胱的气化功能下降,湿浊排泄缓少,加上平素嗜食膏粱厚味,以致湿热内生,湿热之邪流注经络,舍于关节,气血津液运行受阻,郁化热毒,壅遏血气致关节红肿热痛。日久则由于热毒煎熬,结成砂石。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脾肾阳虚为本,风湿痰瘀为标。故治疗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急性期和发作期以清热解毒、疏通经络、消肿散结,慢性期和间歇期以补益脾肾、化湿散热、利尿排石为治疗大法。梅花针治疗是遵循“血实宜决之”、“菀陈则除之”的原则,疼痛局部刺络放血,通过皮部-孙络-络脉-经脉,起到调整脏腑虚实,通经活络,平衡阴阳作用。

同时,通过刺络放血改善了微血管的血道、流态、瘀点、流速,改善了组织缺氧状态。根据《难经·六十八难》“输主体重节痛”,选择五输穴梅花针叩刺放血,有很好的泻火解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瘀散肿作用。祛风蠲痹止痛汤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之功效,其中金钱草、海金沙、车前草清热利湿,利尿排石;马齿苋、土茯苓、萆薢、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消炎退肿;薏苡仁利湿消肿,活血止痛;泽兰活血化瘀,行水消肿;豨莶草、防己、威灵仙、秦艽祛风湿,清湿热,止痹痛。慢性期和间歇期加济生肾气丸取温补脾肾、利水消肿之意,其中肉桂、附子补下焦之阳,以鼓脾肾阳气;熟地黄滋补肾阴;山药滋肾补脾;山茱萸滋肾益肝;牛膝、车前子利水而达温补脾肾,化气行水;泽泻利湿泻浊,可防熟地黄之滋腻;茯苓渗利脾湿,可助山药之健脾;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因此,梅花针结合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祛邪治标以化痰瘀,扶正治本以调理脾肾。

【方剂来源】 李种泰.梅花针结合中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7例.四川中医,2005,23(9):105

24.清热解毒泄浊汤

【药物组成】 金银花15g,苍术、白术各10g,土茯苓12g,连翘12g,黄芩10g,石膏15g,蒲公英20g,制大黄10g,泽泻10g,紫花地丁12g,黄柏15g,当归10g,炒枳壳10g,延胡索15g,生姜10g,甘草15g。

【随症加减】 尿酸高者加用萆薢、山慈菇、土茯苓,痛重者重用延胡索。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外敷中药用如意金黄散与消炎止痛膏混匀后外敷红肿痛处。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泄浊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2例,治疗后单纯疼痛缓解率为94%,有30例,疼痛缓解伴血尿酸下降15例,肾功能改善3例,2例配合解热镇痛药后缓解。

【经验体会】 痛风多发于中老年形体丰腴之人(近年有年轻化趋势),其脏气渐衰,又嗜膏粱厚味,久而加速脏腑功能失调,损害脾肾清浊功能,脾失健运则升清降浊无权,肾乏气化,则分清泌浊失司,于是水谷不归正化,浊毒内生,滞留血中,随血散布而发生病变,浊毒流注关节经隧,湿毒阻滞经络,不通而痛,为现代医学嘌呤代谢紊乱之高尿酸血症。急性期为浊毒郁而化热之象,故当清热解毒泄浊,缓解期当配合疏肝健脾益肾剂。本方金银花清气血热毒,合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散结消肿痛。石膏治阳明热盛,知母苦寒质润助石膏清热之功并润燥滋阴,苍术、白术健脾燥湿利水,茯苓泽泻利水渗湿健脾,萆薢利湿祛浊祛风除湿,枳壳行气化痰破气止痛,延胡索行气止痛,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泄浊之功,此方寒凉,以生姜、甘草调和诸药以利吸收而不伤胃。

【方剂来源】 陈清华.内服外敷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2例.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24):2434

25.清热凉血利湿方

【药物组成】 忍冬藤40g,石膏40g,黄柏12g,苍术15g,牛膝15g,海桐皮15g,威灵仙15g,豨莶草15g,羌活12g,赤芍3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