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临床验方荟萃
12176300000033

第33章 骨性关节炎 (5)

第5章 骨性关节炎 (5)

【功效主治】 温阳散寒,舒筋活络,通痹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1例,经治疗1~4个疗程。治愈41例,显效33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4%。

【经验体会】 方中熟地黄大补阴血;鹿角胶填精补髓,强筋壮骨;肉桂、炮姜温阳散寒解凝;麻黄开腠理以达表;白芥子祛经络及皮里膜外之痰;鸡血藤补血、活血、祛瘀;木瓜祛风除湿,舒筋活络;防己利水消肿,止痛;甘草调和诸药。

【方剂来源】 王炜.加味阳和汤治疗膝骨关节炎91例临床观察.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5,5(1):45

24.筋骨汤

【药物组成】 当归12g,熟地黄10g,杜仲10g,延胡索12g,补骨脂10g,骨碎补10g,桃仁10g,红花8g,伸筋草30g,牛膝12g,威灵仙12g,防风10g,甘草6g。

【随症加减】 肿胀明显者加泽泻10g,木瓜12g;疼痛剧者加细辛5g;红肿发热者加连翘10g,蒲公英30g;无力不能久站者加山茱萸10g,菟丝子12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益肝肾,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76例,治愈52例,好转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2%。

【经验体会】 本病的发病原因主要与肝肾亏虚和风寒湿邪外袭有关,属“本虚标实”之证。肝主筋藏血,肝血旺则筋强劲有力,肾主骨生髓,肾精足则骨骼得以滋养。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肾功能减退,不能充盈筋骨,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痹阻不通,故而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不利。本方具有补益肝肾,活血通络的功效。杜仲、骨碎补、补骨脂、熟地黄补肝肾,强筋骨;当归、桃仁、红花、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气止痛;防风、威灵仙、牛膝、伸筋草温经散寒,祛风胜湿通络。杜仲、骨碎补、补骨脂能直接扩张外周血管,使血流量增加,降低微循环血流阻力,使血流瘀滞得到改善,从而降低骨内压力。同时将所煎药渣外敷膝关节,产生热效应,加速局部新陈代谢,清除瘀积的酸性产物,使炎症和瘀血吸收,肿胀消退,减缓骨赘形成,从而减轻膝关节肿胀、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方剂来源】 刘亮.筋骨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福建中医药,2002,33(6):22

25.牛蒡子汤加减

【药物组成】 牛蒡子、僵蚕、白蒺藜、独活各9g,秦艽6g,白芷12g,法半夏9g,牛膝12g,当归、川芎各9g,威灵仙12g,甘草6g。

【随症加减】 偏风寒加制川乌10g,桂枝9g;偏湿热加萆薢15g,薏苡仁20g;偏肾阴虚加黄精、山茱萸各15g;偏肾阳虚加淫羊藿、骨碎补各12g;脾虚者加炙黄芪30g,茯苓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外敷中药:双柏膏(侧柏叶、黄柏、大黄、薄荷、泽兰),每日1次,每次4~6h,2周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瘀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8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临床控制10例,显效47例,有效3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9%。

【经验体会】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是一个慢性渐进性的病理过程。其发作的急性期与缓解期是相互交替的,治疗的目的是止痛和维护膝关节的活动功能。在急性发作期以治“痹”为主,用祛风湿、祛瘀通络止痛之法。在缓解期以治“本”为主,用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舒筋活络之法。刘氏等认为:骨性关节病因痰湿内阻所致,同时兼夹瘀血阻滞,患者以正气不足为本,痰瘀互结为标,中心病机为痰湿内阻。并采用化痰软坚法治疗骨性关节病,获得满意疗效。

【方剂来源】 苏海涛.牛蒡子汤加减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98例.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73

26.补肝养血柔筋汤

【药物组成】 当归、川芎、白芍各20g,鸡血藤、续断、杜仲、牛膝各15g。

【随症加减】 疼痛甚、遇冷加重者加附子、乌头、细辛等;遇热加重者加白花蛇舌草、忍冬藤、虎杖等;关节肿胀者加防己、蜂房、炒穿山甲等。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1~2个疗程。

【功效主治】 养血柔筋,强筋壮骨,舒筋活络止痛。用于治疗女性膝骨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0例,显效34例,占37.7%;有效51例,占56.3%;无效5例,占6%。总有效率93.3%。

【经验体会】 女性膝骨关节炎发生率与男性相差不远,但对女性的生活质量影响更大。膝关节是人体中结构较复杂的关节,关节的过度劳损和关节的老化是该病的主要病因。膝骨关节炎病变除骨质增生外同时伴有软骨破坏、半月板、韧带、滑囊、滑膜的病变,由于其病理的异质性,治疗上主张个体化,因人而异。中医认为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以养血补肝柔筋为主治疗女性膝骨关节炎,符合女性生理特点。女性膝骨关节炎从肝论治这一思想源于《内经》。《内经》曰:“膝者,筋之府”。肝者其充在筋。膝者筋之大汇。肝与筋关系甚为密切。中医讲的筋包括了解剖学的关节滑囊、滑膜、韧带、肌腱等。肝血充盈灌注于筋,使筋得到充分濡养,筋强则能束骨而利关节。肝血亏虚,血不濡筋则产生筋脉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精血同源。

肝血肾精是筋骨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过劳则耗血伤筋,加之女子七七肝肾始衰,精血渐亏,冲任亏损,血海空虚。肝肾不足,筋失濡养,无以柔韧;骨失所养,无以强壮。终致筋不束骨,膝失滑利,脉络失和,筋骨并病是膝骨关节炎的重要病理基础。治疗以补肝养血柔筋为法。方中以当归、川芎、白芍为主药。当归甘温而润,养血活血,消肿止痛;白芍酸收性柔,养血敛阴,柔筋止痛;川芎养新血,补肝血,润肝燥,壮筋骨。川芎配当归既能通达气血,散瘀止痛又补而不滞;配白芍可养血养肝,行气止痛,三药和用养血柔筋止痛效佳。鸡血藤入肝肾,行血补血,舒筋活络止痛。杜仲能补能润,补肝虚,益肝阴加强养血柔肝之效,又能补肾强筋骨。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通利血脉。二药合用使肝血充,肾精足,筋健骨强。牛膝入肝肾经,补肝肾,益筋骨,治疗膝腰疼痛,引药至病所。以上诸药合用养血柔筋,强筋壮骨,舒筋活络止痛。

【方剂来源】 王玉明.女性膝骨关节炎从肝论治90例临床观察.北京中医,2001,(6):29

27.强筋壮膝汤

【药物组成】 熟地黄30g,当归、白芍、桂枝、山茱萸、桑寄生、补骨脂、川牛膝、龟甲、焙鸡内金、陈皮、地龙、寻骨风、防己各10g,制川乌、乳香、制天南星各6g,威灵仙、松节各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主治】 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8例,临床控制9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3.33%。

【经验体会】 清·林佩琴《类证治裁·痹症》已明示:“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膝骨关节炎大多为慢性损伤性疾病,旧病不复,或烦劳过度,必当耗伤气血,又脾虚失健,气血生化无源,无以充养精血,以致下肢无力,运动受限。临床治疗本病,抓住“膝者筋之总”和“膝者筋之府”的生理特点,并结合骨性膝关节炎的病理特点,重补肝肾强筋骨以壮膝,又祛风寒湿瘀之邪,标本兼治,方可奏效。本方重补肝强筋以壮膝,取壮骨丸、活络丹意化裁,名之强筋壮膝汤。

具有补肝益肾,强筋壮骨之功效。方中山茱萸补肝通利关节;白芍生肝血,配陈皮和调气血;川牛膝补肝肾,善治肝肾虚弱膝痛不能屈伸又能引经下行;熟地黄、当归益肝肾之精血;桂枝、补骨脂、桑寄生温肝肾之阳,治腰膝酸软;龟甲滋肝肾之阴,健骨疗骨痿;鸡内金入肝除肝热,善化关节经络之瘀滞;乳香透窍理气,化瘀理血,为宣通脏腑、流通经络之要药;防己下行消水湿;川乌配天南星祛风化痰、温阳治膝痹冷痛;松节舒筋通络善治鹤膝风;威灵仙与寻骨风合用,散风湿、通经络,治骨节痛,可愈足膝痹痛积年不瘳。诸药有机配伍,共奏补肝益肾、强筋壮骨、祛风除湿、通经活络之功。

【方剂来源】 黄晨七.强筋壮膝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8例临床观察.中医药导报,2006,12(4):30

28.祛痹方

【药物组成】 鸡血藤18g,威灵仙15g,牛膝10g,附子6g,羌活、独活各10g,秦艽10g,黄芪30g,防风10g,石斛10g,杜仲15g,茯苓10g,当归10g,甘草3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7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温通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5例,治愈9例,好转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

【经验体会】 本病多因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致筋脉失养;劳损外伤,风寒湿邪等内侵致筋脉不通,气血瘀滞为病。祛痹方是以古医籍中有关论治骨痹、痛痹的方药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归纳其用药规律,并结合现代临床实践总结而成。方中用杜仲以补肝肾,强筋骨;黄芪、茯苓以益气健脾;牛膝、当归、鸡血藤以活血通络;羌活、秦艽、防风、威灵仙以祛风胜湿;少佐辛热附子以温通助阳;石斛顾护胃阴。诸药合用,共奏补肝肾、益气血、活血通络、温通止痛之功效。

【方剂来源】 陈本华.祛痹方治疗骨关节炎35例临床观察.福建中医药,2002,33(1):13

29.三色敷热敷

【药物组成】 蔓荆子、紫荆皮各40g,当归、五加皮、木瓜、丹参、羌活、赤芍、白芷、姜黄、独活、威灵仙、防己、防风、马钱子、天花粉、牛膝各60g,秦艽、川芎各30g,连翘24g,甘草18g。

【治疗方法】 将上药用纱布包裹(不宜太紧)后置于沙锅中,加水1 000ml,煎40~50分钟,然后文火加热使药液保持在70℃;用两条大方巾折成条形轮换,置于药汁中浸透,然后拧干待温度达到38~42℃时热敷患处30~40分钟,每日1~2次。急性期应适当休息,减少负重活动,局部湿热敷。治疗时间选择在每年夏季,在每年夏季7~8月进行治疗。15天为1个疗程,每5天隔2天,每年治疗2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胜湿,通痹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0例,临床治愈44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

【经验体会】 本病属筋骨失荣,夹杂风寒湿痹著着所致。由于扭捩或因宿痰风湿留滞,气血损伤,尤以伤血,经脉运行为之不利,则局部肿痛,虽不剧烈,但缠绵不解;或是风湿痹阻,则疼痛较剧。总之,风寒温瘀痹阻经脉为其要点。方中重用蔓荆子、紫荆皮、马钱子行气活血、祛风通痹,散结止痛;配以羌活、独活、防风、秦艽、防己、木瓜、五加皮、威灵仙大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之品,与上药合用,以增通痹止痛之力,这是针对风寒湿阻的;更加丹参、川芎、当归、赤芍、姜黄、天花粉、牛膝大队活血和营,祛瘀通经之品,与紫荆皮合用,以增活络止痛之效,这是针对瘀阻经络的;连翘、甘草清泄郁热,与诸药合用具有祛风胜湿,通痹止痛的作用。临床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局部皮肤破损者禁忌热敷,以免引起感染;②浸药方巾应直接与患处皮肤接触,不要用其他物品包裹,是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温度一般在38~42℃;③热敷每日12次,每次30~40分钟,不宜过长,过久可引起局部组织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