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骨性关节炎 (2)
【随症加减】 肾阳虚,见腰膝冷痛,喜温喜按,手足不温,面色皑白,夜尿多等症,加补骨脂10g,仙茅10g,附子9g,肉桂6g;肾阴虚,见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加何首乌12g,生地黄12g,女贞子10g。病在颈椎加葛根18g,防风9g,桑枝10g;腰椎加狗脊15g,骨碎补10g,千年健10g;病在膝关节加牛膝15g,木瓜10g,独活9g;膝肿胀者加防己10g,薏苡仁20g,木瓜10g;病在足跟加补骨脂10g,独活9g,牛膝15g。疼痛剧烈者加土鳖虫10g,全蝎6g,蜈蚣3条;瘀血者加川芎10g,赤芍15g,鸡血藤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补肾益髓,祛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39例,治愈91例,占65.5%;好转45例,占32.3%;无效3例,占2.2%。
【经验体会】 骨关节炎为肾精亏虚,瘀血阻滞,而以肾虚为本病的根本,血瘀为其主要病理产物。故补肾祛瘀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方中杜仲、菟丝子、淫羊藿温补肾阳,壮骨强筋;熟地黄、枸杞子、山药补益肝肾;红花、当归、丹参活血祛瘀通络;续断、桑寄生补肝肾,祛风湿。诸药合用使肾气旺,精血充,筋骨得养,瘀血祛除,经脉通畅,从而消除病痛。
【方剂来源】 孟庆莉.补肾祛瘀法治疗骨关节炎139例.河南中医,2002,22(5):51
7.补肾益肝汤
【药物组成】 熟地黄、当归、白芍、牛膝、续断、菟丝子、狗脊各10g,杜仲、桑寄生各15g,红花6g,鸡血藤30g。
【随症加减】 肾阳虚衰,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加肉苁蓉、淫羊藿各15g;肝肾阴虚,口苦咽干,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弦细者,加枸杞子、黄精各10g;风寒湿痹,肢体酸楚,疼痛重着,午夜痛甚,活动后减轻,舌淡苔薄腻,脉濡细者,加独活、桂枝、秦艽各10g;湿热阻络,下肢关节有热感,遇热加重,扪之微热,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去熟地黄,加桑枝、薏苡仁、忍冬藤各30g;气滞血瘀,疼痛固定,局部压痛明显,活动欠利,舌暗苔薄,脉弦者,加川芎、三七各10g;病位在颈椎,上肢麻木者,加姜黄、威灵仙各10g;病位在腰膝,关节积液者,加木瓜10g,五加皮15g,薏苡仁30g。
【治疗方法】 每天或2天1剂,水煎服,14天为1个疗程。如疼痛较甚,以致不能下床活动者,除伴有湿热兼症外,均可以舒筋活络之中药煎汤,加食盐、陈醋各适量,趁热湿敷或熏洗患处,每日1~2次。
【功效主治】 补肾益肝、壮骨强筋、祛风除湿、活血通络。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63例,结果显效26例,占41.3%;有效32例,占50.8%;无效5例,占7.9%。总有效率为92.1%。
【经验体会】 本病的发生本质在肝肾。肾藏精、主骨,肝藏血、主筋。肾精充足,肝血旺盛,则筋骨坚强有力,反之则痿弱不用。故本方以熟地黄、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益肾柔肝;狗脊、杜仲、续断、牛膝、菟丝子补肝肾,强筋骨;桑寄生祛风除湿,兼补肝肾;红花、鸡血藤活血行瘀,疏通经络。因该病疗程长,且易反复,故服汤剂好转后,应以酒剂或丸剂继续巩固治疗。方中人参大补元气;龟鹿二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善能填补精血;肉苁蓉、淫羊藿、补骨脂壮肾阳;枸杞子、山茱萸补肾阴;五加皮益气补肾,兼能祛风除湿。与汤剂药物组合,寒温并用,气血同补,筋骨并重,攻补兼施,使补而不留邪,攻而不伤正,共具补肾益肝、壮骨强筋、祛风除湿、活血通络之功。对病情较轻,或经治疗病情缓解者,应鼓励其参加适当的户外活动和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以巩固疗效乃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之理也。
【方剂来源】 宏修.补肾益肝汤治疗骨性关节炎63例报告.中医正骨,2000,12(9):51
8.蜂针加补肾活血方
【治疗方法】 采用中华蜜蜂活蜂直刺法。取穴:受损膝关节周围阿是穴、血海、足三里、梁丘、犊鼻、肾俞。操作:将蜜蜂1只,挟住蜂的腰段,螫刺在患者的1个已常规消毒的穴位上,留针5分钟后,将蜂螫刺拔出。蜂针后观察15~30分钟,若局部红肿直径小,而又无局部不适和全身反应者,为试针阴性反应,可接受常规的蜂针治疗。治疗时用镊子挟着活蜂腰段,对准穴位或痛点,蜜蜂则自然将尾针刺入,蜂毒通过螫针注入人体。一般留针10~20分钟后将蜂刺拔出。最初治疗蜂量一般由1~2只开始,每天增加2~3只,视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最后每天蜂量可达8~20只,每天或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之间可休息3天。
同时内服补肾活血方:何首乌、淫羊藿、骨碎补、狗脊、牛膝、鸡血藤、赤芍各15g,巴戟天、续断各12g,红花、三棱各10g。若关节红肿疼痛明显加防己、秦艽、海桐皮、姜黄;关节遇寒痛甚、恶寒加桂枝、防风、白芍、制川乌。水煎服,每天1剂,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3例,治愈18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02%。其中治疗1个疗程临床治愈者7例,2个疗程临床治愈者11例。
【经验体会】 本病多由于年老肝肾亏虚,筋骨失养,长期劳损,气滞血瘀,风、寒、湿、热痹阻经络。故治疗上宜补肾化瘀、祛风通络为基本原则。方中以何首乌、淫羊藿、巴戟天、骨碎补、狗脊益肾壮骨;红花、三棱、赤芍活血化瘀;配以牛膝、续断、鸡血藤补肾活血,祛风通络。全方以补肾活血为主,兼以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能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循环,促进组织修复。
蜂针疗法是将民间蜂螯疗法与针灸学原理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采用家养蜜蜂尾部的螯器作为针具,运用经络原理,在患者皮部施行针刺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蜂毒含有多种酶类、脂类、多肽类等物质,作用于人体的神经、心血管、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能抗炎,抗风湿,改善微循环,有较强持久的镇痛作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调节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蜂针既给人体经络以机械性刺激,同时自动注入皮内的适量蜂毒液还具有各种药理作用。蜂针继发的局部潮红充血还有类似的温灸效应。
因此,蜂针具有针刺、温灸、药物的多种效果,起到祛风散寒除湿、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作用,用于治疗痹证操作简单,疗效肯定。阿是穴又称压痛点、不定穴,为炎症病变处,取之蜂针,直达病所;血海养血活血,血行风自灭;足三里健脾化湿;梁丘、犊鼻为治膝肿痛之要穴;肾俞补肾散寒,诸穴合用疏通经络气血,补益肝肾,风寒邪气遂解。但蜂毒对人体是一种异性蛋白,可引起过敏反应,故蜂针治疗前必须试针,即试敏反应。局部反应常见有灼痛、潮红、微痒。全身反应为在蜂螯后2~3天出现低热、全身皮肤微痒、荨麻疹等症状,是蜂毒进入人体的免疫调节反应,程度因人而异,一般不需治疗,症状会自动消退。针后多饮水。
【方剂来源】 温伟强.蜂针加补肾活血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43例.北京中医杂志,2003,22(3):13
9.补肾壮骨汤
【药物组成】 骨碎补15g,熟地黄30g,杜仲15g,牛膝15g,穿山甲10g,威灵仙15g,细辛5g,黄芪30g,丹参15g,鸡血藤30g,黄精15g,甘草5g。
【随症加减】 疾病活动期,关节肿胀、疼痛明显时治以祛湿通络止痛为主,方中以威灵仙、牛膝、杜仲、穿山甲为主药;病情缓解期,治以补益肝肾、活血通络为主,方中以黄精、熟地黄、骨碎补、黄芪、丹参为主药。加减法:膝关节肿胀明显者加薏苡仁20g,土茯苓20g;疼痛重者加蜂房10g,桑寄生15g,附子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活血止痛、温经除湿。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治疗1~3个疗程后,临床治愈23例(54.3%),显效10例(23.8%),有效6例(14.3%),无效3例(7.1%),总有效率为(92.9%)。
治验:李某,女,61岁。右膝关节疼痛8年,夜间尤甚,行走困难,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曾有轻微外伤史。诊见膝部肿大,股四头肌萎缩,右膝髌骨下缘压痛,屈伸活动时疼痛加剧。X线片见右膝胫骨髁及股骨髁骨质结构明显增生肥大,并有骨赘形成,右膝关节内可见骨性关节鼠影,髌骨上缘股四头肌腱钙化。诊断:右膝关节退行性骨性关节炎。治疗:内服基本方,方中威灵仙、杜仲、牛膝用量加大,加薏苡仁、蜂房。2周后疼痛缓解,肿胀减轻,但活动及上下坡时仍然疼痛。仍用基本方服用8周后,疼痛、肿胀基本消失,功能明显好转。继续服用基本方治疗3个月后症状消失,膝关节屈伸自如,行走正常。
【经验体会】 本方补益肝肾为主,强筋壮骨、活血通络、温经除湿为辅,根据发病的不同时期和临床主要表现,调整药物的主、辅成分;根据中老年骨性关节炎的虚证特点,加用黄芪、丹参、黄精、熟地黄,益气活血止痛。补虚是治疗骨性关节炎之本,但加减中不能忽视对脏腑气血功能的调整,以及病变关节出现的风寒湿证或瘀证的表现,否则会影响疗效的提高。关节疼痛明显时,加用蜂房、附子、桑寄生,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关节肿痛明显,加用薏苡仁、土茯苓,健脾利湿。
【方剂来源】 季守贤.补肾壮骨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2例.四川中医,2005,23(12):82
10.祛瘀化痰汤
【药物组成】 川芎15g,丹参10g,红花10g,鸡血藤15g,半夏10g,白芥子6g,茯苓10g,陈皮10g,白术10g,牛膝12g。
【随症加减】 其中疼痛甚者加制川乌6g,制草乌6g;肿胀甚者加泽兰10g,泽泻10g;偏气虚者加黄芪30g,党参15g;偏血虚者加当归10g,白芍10g;寒盛者加威灵仙15g,桑寄生10g;湿盛者加薏苡仁10g,虎杖10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2周为1个疗程。共用1~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化瘀、祛痰利水。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76例,临床治愈62例,好转106例,未愈8例,总有效率95.45%。疗程最短2周,最长6周。
【经验体会】 受寒湿有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以体肥年高之人多见,由于老年人肝肾渐衰,脾失健运,肾失蒸化而致水湿停滞,阻碍气机,易致痰浊血瘀留滞关节则致病。另一方面,所谓肥人多痰,体形肥胖之人形盛气衰,气虚运化无力,亦可聚湿生痰,痰瘀互结,引起关节肿胀甚至畸形。痰瘀水同出一源,痰瘀既是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引起的产物,又是进一步引起水邪积聚的因素,正如唐容川所说:“血瘀既久,亦能化为痰水”,王肯堂也曾指出:“瘀则液外渗,则成水也”,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不可忽视水邪的作用。方中川芎、丹参、红花、鸡血藤活血化瘀,可以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流动力学,而降低骨内高压;半夏、白芥子化痰散结,通络止痛,用于痰湿阻滞所致的肢体关节疼痛;茯苓、白术健脾利水渗湿,可以消除关节间隙及其周围组织中多余的水分,而使肢体关节肿胀消退;牛膝活血化瘀,引血下行,为引经药。全方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祛痰利水之功,故对痰、瘀、水互阻而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起较好的治疗作用。
【方剂来源】 严培军.从痰瘀水论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76例.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16(4):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