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风湿性关节炎 (2)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35例,治愈26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8%。
治验:赵某,男,44岁。6个月前因徒步涉水而引起浑身疼痛,久治不愈,按之关节痛,时而刺痛难忍,伴有麻木感,屈伸不利,近2周来活动疼痛加剧,行动不便。舌质暗兼有瘀点,脉涩而沉。诊断:风湿性关节炎。治则:活血通络,逐瘀止痛。方用身痛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20g,川芎15g,红花12g,桃仁12g,五灵脂12g,乳香9g,没药9g,秦艽15g,羌活12g,地龙15g,川牛膝10g,香附12g,威灵仙12g,甘草10g。水煎服5剂后,全身疼痛减轻。继服原方5剂后各关节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
【经验体会】 本病的外因多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内因为机体营卫气血的失调。寒客经络关节,经络闭塞不通气滞血瘀,经络阻隔,以致关节筋肉肿胀,屈伸不利。采用身痛逐瘀汤为基本治疗方,随症加减,以达到活血通络,逐瘀止痛的目的。方中当归、川芎、红花、桃仁活血逐瘀;五灵脂、乳香、没药消肿止痛,活血逐瘀;地龙、川牛膝、秦艽、羌活、威灵仙祛风除湿,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患者体弱气虚,可酌加黄芪、党参、既能益气固本,又能推动经络气血的通畅;若疼痛较剧烈,常用附子、川乌等祛风除湿,温经止痛,但这类药物应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久煎或与甘草同煎,可缓其毒性,故病痛可除。
【方剂来源】 李玉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35例观察.现代中医药,2004,(2):32
8.藤黄连汤
【药物组成】 藤黄连10g,百解藤15g,毛冬青45g,三叶青藤15g,铜钻30g,肿节风15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益气活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0例,近期治愈33例,显效3例,有效4例。
【经验体会】 藤黄连汤基于这一治则而立方,故治疗效果较好。方中藤黄连(防己科)、百解藤(防己科)、毛冬青(冬青科)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止痛,活血通脉之功,为君药;三叶青藤(青藤科)、铜钻(茶茱萸科)具有祛风散寒,利湿通络,消肿解毒之功,为臣药;肿节风(金粟兰科)具有益气活血,散瘀消肿之功,为佐药;以酒的升腾行窜之性引诸药直达病所,以为使药。
【方剂来源】 吴振东.藤黄连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40例.广西中医药,1999,22(增):84
9.四物四藤合剂
【药物组成】 当归15g,生地黄25g,赤芍15g,川芎10g,鸡血藤25g,海风藤25g,伸筋草25g,络石藤25g,独活10g,桑寄生25g,地龙10g。儿童酌减。
【随症加减】 上肢关节酸痛加桂枝、威灵仙;下肢关节酸痛加牛膝、木瓜;发热及关节肿痛者加石膏、黄连、牡丹皮。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养血凉血、祛风化湿、舒筋活络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0例,痊愈58例,显效4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
治验:陈某,女,26岁。半月前淋雨浸水,第3天即觉四肢关节酸痛,两膝关节肿痛发热,经某医院检查,抗“O”800U,血沉70mm/h,诊断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经用青霉素、抗炎松、软骨素A等对症治疗,效果不佳而来我院门诊。症见:四肢关节酸痛,两膝关节红肿,步行困难,发热,体温38.6℃,脉弦濡数,舌质淡红,苔薄黄腻。给予四物四藤合剂加石膏40g,黄连10g,牛膝10g,5剂,日服1剂水煎服。二诊:服药后第3天热退,两膝关节肿痛减轻,步行自如,脉弦细濡,舌质淡苔白,继予四物四藤合剂加牛膝10g,木瓜25g,5剂,每日服1剂。三诊:两膝关节已不感肿痛,走路稍感酸楚,脉细濡,舌淡,苔净,再予四物四藤合剂加薏苡仁40g,桑枝50g,牛膝10g,5剂,以巩固疗效。
【经验体会】 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虽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病,然侵袭人体时又多有偏胜,故治疗上不能单纯以祛风、散寒、化湿法治之,应分清主次。对早期急性炎症,必须掌握时机,在邪实正亦盛时,须大胆地对症下药,早除病根;对病程较久的慢性活动期或急性发作者应考虑久伤经络,气血运行不利,皮肉筋骨受损等,在治疗的同时佐以补气舒筋壮骨滋肝肾。本合剂中四物汤为补血养血良方,改用赤芍与生地黄,取其凉血清热,活血消肿行瘀之效;四藤汤为祛风舒筋活络之验方,加独活祛风湿止痛,桑寄生通络利节,地龙祛瘀熄风、通络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养血凉血、祛风化湿、舒筋活络止痛之功。
【方剂来源】 孙桂芹.四物四藤合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0例.吉林中医药,2005,25(2):22
10.四物汤加味
【药物组成】 当归、生地黄、白芍、伸筋草、寻骨风、葛根、透骨草、萆薢各15g,独活、威灵仙、川牛膝各12g,川芎、桂枝、松节、红花、秦艽、党参各10g,地龙、没药、制川乌、制草乌各9g(先煎),乳香、甘草各6g。
【治疗方法】 开水煎服(制川乌、制草乌剂量先从小剂量逐渐加大并开水文火先煎2h,然后下其它药),每日1剂,早、晚分服。15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益补气血,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用于治疗妇女风湿性关节炎。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42例,痊愈38例,显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3%。
【经验体会】 方中重用四物汤之意在于补血,加入适量党参以补气,按中医学“气行则血行”等理论,血行通畅外邪得以驱散。方中生地黄不仅合为四物汤以补血,更重要的是方中制川乌、制草乌性质燥烈,易伤阴津,佐以生地黄防其燥烈之性;白芍为肝经要药,筋络失养而拘急者,用之有良效,与葛根相配标本兼治;伸筋草、寻骨风治风湿之对药,二者相合风湿除,疼痛止;透骨草祛风除湿通络而治标;萆薢行血通痹,逐经隧之湿,关节肿痛自除;威灵仙具有祛湿除风之功外,且兼化痰通络之功,关节软组织肿胀结节因痰浊阻痹经络者用之效佳;桂枝温经散寒,调和荣卫。独活、松节祛风湿止痛,尤以松节更是治关节之专药,它以草木之节治人体之节,每获显效;红花活血化瘀,消除肿胀;秦艽舒筋缓痉,一药多用,治疗风寒湿热皆可用之,无论发病多久,病情无问轻重,均可应用;地龙舒筋通络,专治关节屈伸不利;乳香、没药,前者活血,后者散瘀,相得益彰,为治本要药;制川乌、制草乌虽有毒性,但只要注意它的煎法,使其降低毒性,对治疗关节痛短期内有较强止痛作用;甘草解制川乌、制草乌之毒性,调和诸药;川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全方共奏益补气血,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之功。
【方剂来源】 高育民.四物汤加味治疗妇女风湿性关节炎42例.陕西中医,2004,25(12):1095
11.通痹汤加减
【药物组成】 桂枝15g,白芍30g,苍术30g,防风10g,附子10g,麻黄6g,干姜6g,羌活15g,鸡血藤30g,红花30g,薏苡仁30g,甘草6g。
【随症加减】 寒胜而痛剧者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湿胜而重着加木瓜、苍术;热胜而红肿加石膏、知母;久病而气血亏虚者加黄芪、当归。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10天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 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100例,治愈87例,好转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6%。
【经验体会】 《素问·痹论》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指出了本病的病机为素体虚弱,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之邪,流注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而致。《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称本病为“历节”,并提出了“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及“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的治法,故对痹证治疗宜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通痹止痛。通痹汤中桂枝、苍术、防风、羌活祛风除湿;附子、麻黄、干姜散寒除湿;红花、鸡血藤活血以通络止痛;佐薏苡仁利湿;白芍、甘草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则风邪祛、寒湿除而痹痛止。
【方剂来源】 王飞.通痹汤加减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00例.中国中医急症,2006,15(5):548
12.通络祛痹胶囊
【药物组成】 制马钱子34g,乳香16g,没药16g,陈皮16g,木瓜9g,三七18g,炙全蝎16g。
【治疗方法】 上药打细粉,装胶囊。每粒0.25g,3~4粒/次,2次/日,20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服用1~3个疗程。
【功效主治】 活血通络,祛风除痹。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86例,治愈60例,显效15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9%。
【经验体会】 方中,马钱子散血热、消肿止痛为主药,辅乳香、没药、全蝎、三七活血化瘀助血络通畅、气行血行,脉络通,则痛自消。痹阻日久,邪气留滞不去,瘀阻津液凝聚则成痰,佐以陈皮、木瓜舒筋、活络、燥湿化痰。诸药合用,脉络通、气血行、筋骨得养,风、寒、湿、热诸邪得除,关节活动得以恢复。
【方剂来源】 马立新.通络祛痹胶囊治疗风湿性关节炎86例.中医研究,2002,15(5):24
13.细附黄汤
【药物组成】 细辛9g,附子9g,麻黄9g,苍术9g,薏苡仁15g,威灵仙15g,独活9g,五加皮9g,石楠叶9g。
【治疗方法】 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饭后服。
【功效主治】 祛风除湿,补益脏腑,活血祛瘀。
【临床运用】 临床治疗90例,治愈65例(72.2%),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