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关节炎外治验案
12173400000041

第41章 简易疗法 (4)

第5章 简易疗法 (4)

功效:活血通络,祛风除湿。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二乌汤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5g,伸筋草20g,丹参30g,桂枝、艾叶各10g,川芎、威灵仙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2次,每次15~30min,每日1剂,7~14d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散寒止痛,舒筋活络。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草乌干姜二藤汤

组成:制草乌5g,干姜20g,络石藤、鸡血藤各50g,桂枝、伸筋草、川芎、丹参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2次,每次15~30min,每日1剂,7~14d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活血驱风,温经散寒,适用于瘫、痿、痹证之偏风寒湿瘀者。小儿麻痹后遗症可加白酒100~200ml同浴。

痹证方

组成:独活、桂枝各100g,防风25g,威灵仙、大秦艽、川芎、地枫各50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2次,每次15~30min,每日1剂,7~14d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散寒通络,祛风除湿。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二乌细辛汤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各5g,茅苍术、当归、鸡血藤、牛膝、生香附各10g,木瓜12g,川芎12g,郁金、独活各6g,细辛3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3000ml,浸泡5~10min后,文火煎煮30~40min,候温时将双手足放入洗浴,每日早、晚各1次,每日1剂,5~10剂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除痹汤

组成:豨莶草、伸筋草各40g,姜黄20g,刘寄奴15g,苏木、月秀花各10g,艾叶30g。寒甚加桂枝、海风藤、附子;热甚加络石藤、桑枝、海桐皮;肿甚加威灵仙、红花;痛甚加川乌、草乌、羌活、独活;湿甚加防已;久病加桃仁、红花、川芎。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3000ml,浸泡5~10min后,文火煎煮30~40min,用水煎取液,熏洗患肢,药渣敷患处。日2次;10d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伸筋方

组成:黄芪30g,桂枝15g,川芎15g,当归15g,赤芍、白芍各20g,木防己20g,寻骨风20g,伸筋草15g,透骨草20g,千年健20g,骨碎补15g,女贞子15g。寒湿阻络型加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等;寒重血凝型加鸡血藤、皂角刺、莪术、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等;风湿重加薏苡仁、猪苓、茯苓、木瓜等;湿热阻络型加薏苡仁、黄柏、苍术、秦艽等;病情迁延日久者,加蜈蚣、地龙、穿山甲、乌梢蛇等;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加牛膝;以腰痛为主者,加续断、狗脊、淫羊藿等。

制作与应用:每天1剂,加水浸泡30min,煎成200ml药液,再加水煎成200ml药液,将2次煎出之药液混合在一起,分2次温服。1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散寒除湿,通络止痛,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

荆芥防风汤

组成:荆芥、防风、蒲公英、紫花地丁、透骨草、艾叶、细辛、牛膝、红花、川椒、五加皮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2d1剂,连续7~10剂。

功效:活血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杜仲牛膝汤

组成:杜仲、牛膝、苍术、威灵仙、海桐皮、木瓜、白芷、寻骨风、鸡血藤、川椒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2d1剂,连续7~10剂。

功效:补益肝肾,活血通络。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透骨草二乌汤

组成:透骨草30g,川乌、草乌、细辛、荆芥、桂枝、防风、羌活、牛蒡子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2d1剂,连续7~10剂。

功效:温经通络,祛风止痛,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苏木赤芍汤

组成:苏木、赤芍、桂枝、益母草、透骨草各15g,芒硝100g,红花、川椒、草乌、川乌各15g。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2d1剂,连续7~10剂。

功效:活血通络,消肿止痛,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二乌二草汤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鸡血藤、刘寄奴各20g,伸筋草、透骨草各30g,牛膝、木瓜、五加皮、乳香、威灵仙各15g,血竭10g,食醋150ml。

制作与应用:将上药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1000ml,浸泡5~10min后,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待温度适宜时洗浴患处,并用毛巾蘸药液湿敷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30min,2d1剂,连续7~10剂。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适用于膝骨性关节炎。

在应用熏洗疗法治病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熏洗药不可内服;炎夏季节,熏洗药液不可过夜,以防变质;在治疗期间注意适当休息,切忌过劳;煎药所加清水当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太多或太少,太多则浓度太低,太少则热力不够,均会影响疗效;熏洗疗法可酌情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以增加疗效。

点穴方1

取穴:风市、环跳、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申脉。

治法:用指压、点穴、推压法。在上述穴位上用拇指推压或用示指点压,指力由轻到重,各强压1.5~3min。反复进行2~3次。每日或隔日1次。配合运动关节。

主治:下肢风湿性关节炎。

点穴方2

取穴:膝眼、足三里等穴。

治法:用掌揉、,指揉、点、叩、运拉等手法。患者取坐位或卧位。医者站在患者体侧进行。在膝关节的周围指揉、点、叩上述穴位,最后运拉膝关节。

主治:膝关节炎(风寒湿痹)。

点穴方3

取穴:上肢取肩髎、曲池、合谷;下肢取环跳、阴陵泉、阳陵泉、膝眼、昆仑;腰背部取肺俞、肾俞、大肠俞;头部取百会、印堂、太阳、风池、天应穴。

治法:用推、揉、点、叩、摇等法。令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指揉、点、叩有关穴位,最后摇动关节。

主治:热痹。

点穴方4

取穴:根据病变部位取穴。肩关节炎取肩井、肩髃、肩髎、曲池。肘关节炎取曲池、天井、手三里。腕关节炎取外关、中渚、八邪、后溪。髋关节炎取秩边、环跳、关元俞、风市。膝关节炎取梁丘、血海、膝眼、阳陵泉、足三里。踝关节炎取悬钟、昆仑、解溪、丘墟。趾关节炎取申脉、足临泣、公孙、八风。四肢串痛取曲池、合谷、阳陵泉、足三里。全身串痛取风池、大椎、肝俞、关元俞、申脉。以上均配阿是穴(压痛点),同时上述配方可根据病情加减。原则是以局部取穴为主,即按病变部位而定。

治法:用推压、揉压、指压、叩击和配合运动关节法。随证选用上述手法在应刺部位或穴位上用推、压、揉、点、叩、反复操作。手法强度视病情、体质而定。最后活动、牵拉关节。每日或隔日1次,5~10次为1个疗程。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

点穴方5

主穴:足三里、膝眼、阳陵泉(均取患侧,间取健侧)。

治法:用揉压法。上穴各揉压5min,先压后揉,揉后即压,反复操作,最后活动、牵拉关节。每日1次。

主治:膝关节疼痛。

点穴方6

主穴:膝眼、梁丘、足三里。配穴:犊鼻、鹤顶、血海、阴陵泉、阳陵泉、或膝阳关(均取患侧)。

治法:用指压、揉压、点穴法。每取主穴或加①组配穴。在应刺部位穴位上进行点压揉按各3~5min,最后活动、牵拉关节。每日1次。

主治:膝关节炎。

点穴方7

主穴:养老、外关、阳池、腕骨(均取患侧)。

治法:用揉压法。在上穴各揉压3~5min,强压轻揉。最后摇晃、牵拉、活动关节。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主治:腕关节炎,兼治手腕下垂、无力。治法:用指压法。强压上穴3~5min,后用摇晃、拔伸手法。每日1次。主治:踝关节炎。

点穴方8

主穴:天井、肘髎、曲池、足三里(均取患侧)。

治法:用指压、揉压法。体壮用强压,体弱用揉压,每穴指压3~5min,最后运动牵拉关节。每日1次。

主治:肘关节炎。

点穴方9

主穴:曲池、合谷、肩井、风池、内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涌泉。

配穴;阳溪、大陵、肩内陵、天宗、脾俞、肾俞、肝俞、三阴交、悬钟、太溪。

治法:用按、捏、楺、拿、拔、擦法。先充分按揉拿捏病变的关节部;再按揉或拿捏曲池、合谷、肩井、风池、阳溪、内关、委中、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太溪等穴位各10~20次。以按揉脾俞、肾俞、肝俞穴各100次。然后尽量屈伸各病变关节各5~10次,捻捏手指各关节3~5min,拔拉各指各1次,擦涌泉穴200次。每日治疗1次,1个月为1个疗程。

主治:类风湿关节炎。

点穴方10

取穴:按病变部位取穴。①颈部:天柱、肩井、大椎、后溪。②肩部:肩髃、肩髎、曲池。③肘部:曲池、手三里、曲泽、尺泽。④腕部:合谷、外关、内关。⑤髋部:环跳、髀关、风市。⑥膝部:犊鼻、梁丘、阳陵泉、委中。⑦踝部:昆仑、丘墟、解溪。⑧趾部:太冲、内庭、足临泣、涌泉。

治法:

①颈部病变用按、揉、掐法。先用拇指、示指同时用重力揉按双侧天柱穴,每隔20s放松1次,反复揉按3~5min,至局部出现酸胀感为止。再用拇指指腹用重力扪按井穴,每隔10s放松1次,反复扪按3~5min,至局部出现较明显酸胀感为止。又用示指指腹,用中等力量揉按大椎穴3min,至局部出现轻微胀感为止。然后用拇指指尖用重力切(掐)按后溪穴,每隔10s放松1次,反复切按3~5min,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重感为止。

②肩部病变用按、揉、捏、压法。先用拇指置于肩髃穴上,示指置于肩髎穴上,两指指腹用较重力同时揉按上述两穴,每隔半分钟放松1次,反复揉按5~7min,至局部出现较重酸胀感为止。再用拇指指腹用力扪按颈肩穴位,每隔20s放松1次,反复扪按3~5min,至局部出现较重酸胀感为止。然后用拇指指腹置于曲池穴上,示指指腹置于该穴背面,两指用重力捏按,每隔20s放松1次,反复捏按3~5min,至局部出现强烈酸胀感为止。

③肘部病变用按、捏法。曲池、手三里穴治法同上方曲池穴相同。用拇指指端置于尺泽穴上,示指指端置于曲泽穴上,两指用中等力量同时扪按上述两穴,每隔20s放松1次,反复扪按上述两穴,每隔20s放松1次,反复扪按2~3min,直至局部出现酸胀感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