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效方精选 (15)
【经验心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常见的原因是局部骨质增生,多由于年老体弱,膝关节长期磨损,致骨端本身受到过多的张力牵拉而形成。当机体保护性、代偿性功能失调时,即可造成局部组织的炎症或渗出而出现临床症状。本病属中医“骨痹”范畴,多由气血瘀滞或年老肾亏,感受风寒之邪,阻滞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发病。笔者采用温针灸的方法,能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代谢。具有温经行气,祛风散寒,活血散瘀,舒缓筋脉之功能,故用治本病疗效较佳。
【方剂出处】李玉辉,等.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80例.针灸临床杂志,2004;20(4):38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
【穴位组成】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
【治疗方法】用30号2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入穴位,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而后将艾绒捻于针柄上点燃,至燃尽后再换1壮,共灸3壮,每次留针40min,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现代研究表明针刺能解除局部软组织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新陈代谢,抑制或消除局部炎性物质的产生,另一方面针刺抑制大脑皮质疼痛中枢,阻断神经递质受体的传导,增强镇痛作用。温针灸不仅发挥了针的作用,而且发挥了灸的作用,使温热作用通过针柄沿针身传至穴位,温经散寒作用较强,提高了组织对增生刺激的耐受性,从而使膝关节疼痛症状减轻甚至消失,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随访半年复发率明显减少,疗效优于药物组。当然目前临床治疗退行性骨关节病目的在于改善或消除症状,延缓或阻断增生的发展。已经形成的骨质增生经针灸后并无明显改善。
治验:患者,女,57岁。2001年5月17日就诊。主诉:双膝关节疼痛行走困难1年,加重2月。查体,双膝关节局部无红肿,髌骨内上缘压痛明显。X线片示:双膝关节骨质增生。取双侧犊鼻、内膝眼、血海、梁丘、阳陵泉,用30号2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直刺0.5~1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而后将艾绒捻于针柄上点燃,灸三壮,隔日1次,10次后症状消失而告痊愈。复查X线片与上次指片相比无明显变化,但症状经随访半年未复发。
【方剂出处】费梅.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42例.针灸临床杂志,2005;21(4):40
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4
【穴位组成】患侧膝三针。
【治疗方法】患者坐位,双足置于地面,膝关节自然屈曲成90°。取患侧膝三针,常规皮肤消毒,用28号2寸毫针直刺,得气后将2cm长药艾炷套在针柄上点燃,施行温针灸,每次以2壮为宜,然后拔出针体。每日1次,每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d。
【经验心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炎、膝增生性关节炎”。本病发病与年龄、性别、肥胖、遗传、先天解剖异常、创伤或机械磨损、代谢异常和多种促使软骨损伤等目前尚不十分明了的原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膝关节疼痛、僵硬不利,或关节肿胀、活动有响声等症;X线表现提示关节间隙变窄、消失,软骨下骨质硬化,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明显,有的关节内有游离体等。本病当属中医学“骨痹”之范畴,乃因肝肾亏虚,筋骨濡养不足,加之不堪重负,日久磨损,进而导致退变、增生,且骨痹之症病程较长,久病入络。治疗当以补益肝肾、温经散寒、活血通络。取膝三针施以温针灸治疗,使药力、热力直达病所,起温经散寒、活血通络作用,使局部营养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缓解炎症,从而减轻症状,改善了关节的功能,故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且随着人类生命的延长,其发病率就越高,已成为伤科、针灸科门诊之常见病。
治验:许某,女,70岁,1999年7月5日就诊。左膝关节肿痛,活动不到半年,无明显诱因,经服中、西药治疗未见明显好转。近日疼痛加重,且有轻度跛行,家人陪同来我处就诊。经检查X线片示:左膝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质增生。诊断:左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予以左膝三针温针灸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消失,2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方剂出处】孙建才.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33例.中医外治杂志,2003;12(1):40
温针刮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穴位组成】梁丘、血海、内外膝眼、阳陵泉、阴凌泉、足三里、阿是穴。
【治疗方法】患者坐在床上,患侧下肢半屈曲位(腘窝下用软物支持)。选用30号1.5寸毫针快速进针,得气后在针柄插上1.5cm长的艾条,并将艾条燃尽后取针。取针后用热毛巾做清洗,以专用刮痧油做介质,用水牛角刮痧板刮治针刺部位,并着重于压痛点。每3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疏经活络,行气止痛,祛蚀化湿。
【经验心得】本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因慢性劳损,肝肾亏虚,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留于膝部,经脉气血阻塞不通而发疼痛。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故治疗上以局部取穴为主,意在通经活络止痛。取阳陵泉祛风散寒除湿,舒筋通络;阴陵泉健脾除湿,散寒止痛;梁丘、足三里补气养血,活经通络,祛风化湿;血海养血祛风;内外膝眼、阿是穴宣通局部经气。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祛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局部刮痧起到疏经活络、行气止痛、祛蚀化湿的作用。三者结合,可廓清经络,使其得以疏通,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
【方剂出处】王学普.温针刮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8例.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7(2):199
温针治疗增生性关节炎
【穴位组成】主穴:内、外膝眼;配穴:膝阳关、足三里、鹤顶(奇穴)、血海、阳陵泉透阴陵泉。
【治疗方法】选取2.5~3.5寸30号毫针。针刺内、外膝眼得气后,令酸胀感放射至全膝为度;针刺余穴,应使患者获得针感,留针30min,留针期间,将艾绒捏于针柄上点燃,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休息3d。
【功效主治】温通经络,益气活血,除寒止痛。
【经验心得】温针治疗本病,疗程短,取效快,优于单纯针刺法,是目前临床较好的治疗手段之一。温针具有良好的温通经络,益气活血,除寒止痛之功效,可使人体阳气旺盛,阴血充沛,脏腑经络关节得以温煦和濡养,以温治寒,其寒可散。温针治痛痹,其温热之力可通过毫针直达穴位深部,使经脉直接受到温煦,而又不会灼伤皮肤。符合《内经》“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治疗原则。
治验:赵某,男,60岁。1997年1月3日初诊。自诉左侧膝关节疼痛伴屈伸不利,行走困难2年余,且遇寒则甚,得热痛减。曾就诊某医院,左膝关节拍X线片提示:骨质增生伴关节间隙狭窄。诊为增生性膝关节炎,予口服中西药物及理疗等治疗,因效果不显著而延余针灸治疗。经治2个疗程,诸症基本消失。半年后追访,疗效巩固。
【方剂出处】郑彤.温针治疗增生性关节炎100例临床观察.吉林中医药,1998;(2):40
温针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
【治疗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肢朝上,局部常规消毒。用0.40mm×75mm的毫针刺入髋关节腔,选取3个进针点:①在股骨大粗隆的前下方,针与皮肤成45°角刺入,循股骨颈方向向内上方刺入5~6cm;②取股动脉与腹股沟韧带交点和股骨大转子尖端之间做一连线,在此线中点进针,斜向上、内直达关节腔;③环跳穴,改变常规针刺方向,沿股骨颈后缘向前上方刺入5~6cm。远端配取阳陵泉、悬钟。提插得气,于针柄上插长约2cm的艾柱燃烧。治疗30min后起针,隔日1次。必要时配合居髎、髀关穴负压拔罐,10次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髋关节骨关节炎属中医学骨痹范畴,其主要病机是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又因反复劳损,导致气滞血瘀,关节枢机不利。温针疗法可以疏通局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使关节液分泌增多,润滑关节。正如《素问·刺要论》所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只有通过一定的针刺深度和手法,才能收到满意的疗效。笔者在临床操作中体会到,对于髋关节变形、股骨头扁者,单纯针刺疗效欠佳,应配合使用关节腔外封闭以缓解病灶关节周围引起的肌肉痉挛,努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在治疗后应告知患者,由于针刺刺激量较大,针后数分钟内可出现暂时性行走困难,休息片刻即可自行消失。
【方剂出处】沈丽娟.温针治疗髋关节骨关节炎30例.河北中医,2003;25(3):213
温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
【穴位组成】主穴:双侧膝眼;配穴取血海、阳陵泉、委中、鹤顶、梁丘、曲泉。
【治疗方法】根据不同部位分别选用1.0~3寸长毫针刺入穴位。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轮取3~4穴,隔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针刺入行补法使之得气,然后留针并将艾条一段(约1cm长)点燃,倒插在针柄上。艾条下端距皮肤约1cm使其自然燃烧,经5~10min艾条燃尽,待火灭灰凉,将针取出。10d为1个疗程。
【经验心得】本病属中医学“痹证”范畴。近代医家据其顽固难愈、关节僵直变形等特点,故又称为“尪痹”。本病的病因病机多为正气虚,腠理疏松,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经脉结滞,气血运行不畅而形成。日久痰瘀互结,阻闭经络形成“痹”。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祛风、散寒、清热、除湿、通络为其治疗方法。温针之名首见于《伤寒论》。治疗寒湿痹痛效果较为满意,其作用原理,目前尚在探讨之中。50例所用温针疗法能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新陈代谢,调节机体自身抗病能力,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艾灸温热可深透肌肤,内注筋骨,可扶阳举陷,温通经脉,祛散寒邪,加之针刺委中、鹤顶、阳陵泉等膝周诸穴,深于内而互透其穴,以通其隧道之间,合以灸治,以温阳散寒、舒筋通络而达到“针以行气,灸以散邪”之目的,故针灸合力有助病除。
治验:赵某某,女,29岁,1996年4月就诊。自诉:1年前分娩后40d,遭阵雨淋湿,随即发热,双膝关节肿痛,渐次加重,伸屈困难,生活难以自理,服用激素及类激素日久而致胃痛停服。查:面白无华,双膝关节轻度肿胀,皮肤微凉,按之略有压痛,活动受限,胃纳尚可,畏寒肢厥,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细。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26mm/h,血红蛋白78g/L,抗“O”滴定500U以内,两膝关节摄片无明显病变。治以温阳散寒,通利骨节,祛湿止痛。针取双侧膝眼为主穴,配穴取双侧血海、阳陵泉、双委中、鹤顶、梁丘、曲泉。主穴每次必取,配穴轮取3~4穴,隔日1次。经治疗2月余,血沉12mm/h,类风湿因子阴性,诸恙均解,两膝关节肿痛消失,活动自如,恢复健康,参加劳动。1年后随访无复发。
【方剂出处】李晋青.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0例.四川中医,2003;21(9):91
温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2
【穴位组成】选A组和B组两组穴位。A组取大椎、身柱、至阳、筋缩、膈俞、肝俞、肾俞、关元俞和环跳。B组取中脘、关元、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风市、阴市、梁丘、鹤顶、犊鼻、阴陵泉、血海、阳陵泉、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丘墟、太冲、八邪和八风。
【治疗方法】首先进行患者俯卧位A组穴位的温针,结束休息10min,再进行患者仰卧位B组穴位的温针治疗。针刺以后在针尾插上2cm长的纯艾条一段施灸,艾燃尽2次后起针即可。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每月进行20次治疗,经6个月治疗。
【经验心得】类风湿关节炎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研究证实,类风湿因子阳性则表明患者免疫反应的中间产物RF进入血液。同时RF与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到关节滑膜的小血管壁上,激活补体,激活Ⅶ因子,启动纤溶系统和激肽系统,引起一系列的Ⅲ型超敏反应,导致关节破坏。在这一系列免疫反应过程中RF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当通过温针治疗使RF逆转同时,其关节受损将降低,于是推测到温针治疗RA,能使RF转阴。从而有效预防关节滑膜、关节软骨、关节囊的受损,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RA的致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