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养护好身体的器官
12168700000022

第22章 保护好自己的肝 (2)

第七章 保护好自己的肝 (2)

高糖类饮食 每天可吃淀粉类食物350~450克。充足的糖类可提供热能,合成贮备肝糖原,保护肝细胞,可防止毒素对肝细胞损害。

充足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

多进食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2及叶酸的食物。增加维生素的供给量有利于肝细胞的恢复与再生。维生素直接参与肝脏代谢,B族维生素是催化体内生化反应的辅酶;维生素C促进肝糖原形成,增强解毒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肝硬化晚期患者多产生腹水,腹水中维生素C的浓度与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腹水时应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可降低已升高的血脂水平。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绿叶蔬菜、番茄、胡萝卜、乳类、水果等含维生素丰富,玉米、粗面粉、糙米、豆类、香菇、海带、木耳和坚果富含膳食纤维丰富。

宜吃含锌、镁丰富的食物

这两种矿物质都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代谢,有保肝的作用。锌含量较多的食物有猪瘦肉、牛肉、羊肉、鱼、牡蛎等。含镁多的食物有绿叶蔬菜、乳制品和谷类等食物。

肝硬化患者多伴有肝功能减退,凝血酶原生成减少,同时脾功能亢进,所以很容易发生出血现象,并多有贫血倾向。因此,应适当多吃一些可纠正贫血并帮助凝血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肉皮冻、蹄筋、大枣、花生等。

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宜多吃的食物

燕麦 燕麦含有大量的亚油酸,每30克燕麦中的亚油酸含量相当于10粒益寿灵药丸或脉通的降脂效果,对脂肪肝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因此,脂肪肝患者宜食用燕麦。

玉米

玉米中含有大量的脂肪,且大部分为不饱和脂肪,有助于人体内脂肪与胆固醇的正常代谢,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此,玉米适宜脂肪肝患者作为主食而长期食用,可将玉米磨粉后烙饼吃或煮稀粥食用。

芹菜 芹菜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食物纤维,具有清肝热、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体内废物的排泄、净化血液等作用。因此,脂肪肝患者宜多食用芹菜。吃芹菜要吃茎也吃叶。

枸杞子

枸杞子具有抗脂肪肝的功效。实验表明,枸杞子具有轻度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的沉积,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枸杞子对脂质代谢和抗脂肪肝的作用,主要是由其中所含有的甜菜碱发挥作用。

番茄

番茄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的作用,且利于帮助消化。番茄富含维生素C,有抗炎症及降脂作用,对降低血清中和肝脏中胆固醇效果甚佳,有抗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和肝硬化的功效。

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忌吃食物

不宜多吃糖及含糖多的食物 多糖会在肝脏转化成肝糖原储存而增加肝脏的负担,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另外,吃糖过多会刺激肠黏膜,影响消化功能,加重肝脏负担。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辣椒、葱、姜、蒜、胡椒、芥末、咖喱和酒等,都不宜多吃,以免加重对肝的损害。

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

如猪油、猪肥肉、鹅肉、猪脑、牛髓、鸭蛋、河蟹、蟹黄、虾、动物内脏、鱿鱼、乌贼鱼、蚬肉、凤尾鱼、蛋黄等都是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不易消化吸收,会加重肝脏负担,应少吃或不吃。

忌饮酒 酒会加重肝脏负担,而且酒是造成脂肪肝的罪魁祸首,患有脂肪肝或肝硬化的人必须绝对忌酒。

忌食含高嘌呤的食物

忌食含氮浸出物,如鸡汤、肉汤、鱼汤、鸭汤等含有大量嘌呤的物质。此外,动物内脏如肾、心及菠菜、黄豆、豌豆、豇豆等食物都含高嘌呤。因嘌呤代谢在肝内氧化生成尿酸,经肾脏排出时,都需要心脏供给足量的血液,以完成排泄任务,肝硬化腹水患者和脂肪肝患者的肝、肾、心功能都减退,为减少负担,必须限食高嘌呤的食物。

忌油炸、煎、炒及烧烤之物

肝硬化腹水病人忌用油煎、炸、炒及烧烤食物,这是由于脂肪燃烧后会产生一种化学物质——丙烯醛,它经血液循环至肝脏,刺激肝实质细胞。这类食品有炸猪牛排、油条、炸响铃、油炸鸡、烤羊肉、油炸花生、油炸豆瓣等。

限盐 为防止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出现水肿,应给予低盐饮食,每日摄入盐量不超过2~3克为宜。

肝炎要重视饮食调养

肝炎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两类。常见的如病毒性肝炎,是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急性肝炎治疗不彻底会变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急性肝炎又可划分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脾胃素弱、饮食不洁、外感湿热之邪或脾的运化失常等引起。主要表现为身目俱黄、心烦发热、脘闷腹胀、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小便深黄、舌苔黄腻、脉濡而数。

慢性肝炎大多是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是乙型肝炎)演变而来。急性病毒性肝炎,由于治疗不当,休息不好,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而迁延不愈,就成为慢性肝炎。此外,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烈性酒类,也可引起药源性慢性肝炎和酒精性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如果迁延失治,气滞血瘀,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病程到肝硬化阶段,人的体质已经削弱,病情就很复杂。脾虚湿困型,就会出现面色晦暗、身目发黄、身不热、口不渴、四肢不温、食欲不振、泻下清冷、舌苔腻。肝肾阴虚型,表现为面色黧黑、五心烦热、肝大质硬、舌红苔腻、唇干口燥。肝郁气滞型则胁肋胀痛、腹胀嗳气、口苦苔白。

营养要求:

高蛋白饮食

蛋白质是肝细胞修复、再生最重要的原料。因此,蛋白质的摄入一定要充足,按每日每千克体重1.5~2.0克供给,一日蛋白质量为100~200克。动物、植物蛋白质要各半搭配。注意给予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急性肝炎要严格控制高蛋白食物,以防肝昏迷的发生。富含蛋白食物的植物蛋白:大豆及豆制品,如豆浆、绿豆芽、黄豆芽等。动物蛋白:如瘦肉、牛肉、牛奶、鸡肉、鱼类及甲壳类(如牡蛎、蚌、蛤、蟹等)。肝炎患者吃点海鲜是有好处的,但食用海鲜应注意烹调得当,蒸煮海鲜时应在100℃中继续加热半小时以上,防止外熟内生。

高热能饮食

患者的热能供给量需要与其病情及活动情况相适应,尽可能维持理想体重。糖类食物可以保证膳食中供给的蛋白质充分被机体利用,合成自身的蛋白质,修复变性、坏死的肝细胞,同时也为肝脏提供足够的热能。一般每日约350克主食,供给量应占总热能的60%~65%。急性肝炎患者,糖类不要补充过多,以防导致脂肪肝。

适量摄入脂肪

肝炎患者胆汁合成和分泌减少,脂肪消化和吸收功能减弱。注意饮食中脂肪的摄入应适量,通常每日脂肪的摄入量以60克左右为宜,这样既不影响热能供给,也不影响食欲。脂肪吃得过多容易在肝细胞内沉积,造成肝细胞损伤。但也不宜过低,因为过低同样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不利影响,适量最重要。特别是急性肝炎患者不可摄入脂肪过多,以免影响肝功能的恢复和发生脂肪肝。要限制肉类及油类脂肪的摄入,以防不易消化,发生呕吐、恶心、腹泻。

补充维生素

慢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患者常有维生素缺乏,影响肝脏的生理功能,应给予含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主要是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的食物,蔬菜有刀豆、南瓜、扁豆、荠菜、菠菜、蕹菜、芹菜、菊花苗、西红柿、莴笋、茄子、黄瓜、蘑菇;水果有西瓜、杏仁、橙子、李子、香蕉、苹果、梨、甘蔗、荸荠、椰子;干果有柿饼、葡萄干等。

要补充较多的液体 要适当饮水,饮果汁、米汤、蜂蜜水、西瓜汁等。

常吃西红柿好

西红柿中含有丰富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维生素P、维生素PP、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无机盐、糖类和有机酸等。维生素的含量比苹果、梨和葡萄还多。西红柿中含大量果酸,维生素C由于有酸的保护,在烹调中不易被破坏。所含无机盐主要是钙、锌、钾、铁、磷、硼、锰、铜、碘和镁等,对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有益。糖类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有机酸主要是柠檬酸和少量的苹果酸。常食西红柿,可补充人体营养,对疾病的控制极为有利。西红柿含水多,可以为机体补水。

肝炎患者忌吃的食物

忌食肥肉、油腻食物

肥肉和油腻食物都属于高脂食品,如果肥肉和油腻食物吃得过多,就等于摄入的脂肪过多。由于肝炎患者代谢功能下降,脂肪代谢障碍,肝脏脂质增高,脂质沉积容易导致脂肪肝。脂肪肝严重时会发生肝细胞坏死,损害肝脏细胞,加重肝炎病情。肝炎并发脂肪肝,还会促使肝硬化形成,甚至发展成肝癌。从预防的观点出发,肝炎患者还是少吃肥肉和油腻食物为佳。葵花子也不宜多吃,其含油量高。

忌食强烈刺激性食品及调味品 忌食辣椒、大蒜、生姜等辣性食物和浓茶、咖啡以及过酸食物,也不要吃霉变的食品和含有防腐剂、着色剂的食品。

不宜吃罐头等食品 罐头食品中加入一定量的防腐剂,吃这类食品会加重病人肝脏负担,对肝炎患者不利。也不要吃腌制的食品。

不宜吃含胆固醇过高的食物 如蛋黄、猪肝及其他动物内脏、脑、肥肉、动物油脂、油煎炸的主副食品、火腿、咸肉等。

忌吃甲鱼

甲鱼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肝炎病人食后,不但难以吸收,反而会加重肝脏负担,使食物在肠道中腐败,造成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时,因肝细胞大量坏死,血清胆红素剧增,体内有毒的血氨难以排出,会使病情迅速恶化,诱发肝昏迷,甚至死亡。发病者中,有一部分会有血糖升高,出现尿糖等症状。

忌饮酒

酒精在体内能使糖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引起血糖升高。所以肝炎病人喝酒后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肝炎后糖尿病。有急性肝炎(包括慢性肝炎急性期)、脂肪肝、肝硬化、肝病伴有糖尿病等比较重的肝病病人是绝对禁忌喝酒的。

乙型肝炎的传染途径

乙肝是由乙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肝传染的途径:

母婴传播。母亲有乙肝,在宫内传染给胎儿或围生期和出生后母婴密切生活传染,前者占10%左右,后者占90%~95%。因此,母亲患乙肝,要十分注意和婴儿隔离,以减少传染率。

医源性传播。在医院的检查治病过程因使用未经严格消毒而又反复使用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引起感染的,叫医源性传播,包括手术、牙科器械、采血针、针灸针和内镜等。输血时,输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后,可引起输血后乙型肝炎的发生。

接触传播。生活当中只要皮肤黏膜受到损伤,就有可能被感染。皮肤黏膜受到损伤之后乙肝患者的体液接触破损的皮肤和黏膜,有可能被感染;也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引起HBV传播。另外接吻也能传播,如果口唇黏膜破损了也有这种可能性。不少爱美人士纷纷文身、文眉、美甲、穿耳环孔等,如果采用了不洁的器具、消毒不彻底的美容或整形方式,可能造成皮肤黏膜损伤,通过血液传播传染乙肝病毒,带来致病危险。

性传播。乙肝患者是可以通过性传染的,性传播也是属于体液传播的一种。

接种乙肝疫苗重点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重点人群有两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