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12167800000032

第32章 风病证用方配伍(1)

第十二章 风病证用方配伍(1)

辨风病证,有外风与内风,外风当疏散,内风当平熄,在组方时,外风可适当配伍平熄内风药,而内风病证也可适当配伍疏散外风药,只有以法用药,方可取得预期治疗效果。

第一节 疏散外风

辨外风证,其基本证型有5:①风寒头痛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川芎茶调散;②风中经络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牵正散;③风中肌肤疹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消风散;④风寒湿痹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小活络丹;⑤气虚寒湿骨节痹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乌头汤。

一、疏风止痛法

【适应证】风寒头痛证: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或发热恶寒,或头晕目眩,或鼻塞,舌苔薄白,脉浮。

【治法】疏风散寒,调畅经气。

【代表方剂】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荆芥去梗,各四两(各120g),白芷、羌活、甘草,各二两(各60g),细辛一两(30g),防风去芦,一两半(45g),薄荷不见火,八两(240g)。(编者注:若用汤剂只用原方量的1/10)

方歌:

川芎茶调白芷羌,细辛薄荷草荆防,偏正巅顶诸头痛,疏风散寒有奇功。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用茶清调下。

【配伍技巧】

风寒头痛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风寒侵袭于头;经脉阻滞不通。治疗风寒头痛证,在用方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疏风散寒药风寒侵袭于头,阻滞经气经脉而不通,证见诸端头痛。治当疏散风寒,使风寒从外而解。如川芎茶调散中荆芥,防风。

2.合理配伍引经药辨风寒头痛有太阳头痛,阳明头痛,少阳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故在针对证机选用疏散风寒药时,一定还要切中证机合理地配伍引经药,使药力直达病所。如川芎茶调散中川芎,羌活,细辛,白芷。

3.妥善配伍辛凉药辛温药虽可疏风散寒,但用之不当则能温燥伤阴。因此,在选用疏散风寒药与合理配伍引经药外,还要妥善配伍辛凉药,其作用有二,一是制约辛温散寒药温热而不燥,二能针对症状而清利头目以止痛。如川芎茶调散中薄荷,茶。

4.随证加减用药若少阳头痛明显者,加小柴胡汤,以疏达少阳而降逆;若阳明头痛明显者,加葛根汤或白虎汤,以通达或清泄阳明经气;若厥阴头痛明显者,加吴茱萸汤,以温散厥阴寒气;若少阴头痛明显者,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以温达少阴经脉等。

【用药要点】方中荆芥,防风疏散风寒,使风寒向外透达。羌活善治太阳头痛。川芎既治少阳头痛,又治厥阴头痛。白芷善于治阳明头痛。细辛长于治少阴头痛。薄荷、茶清利头目。甘草益气,并调和药性。诸药相用,共奏疏散风寒,调畅经气。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血管性头痛,神经性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三叉神经性头痛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菊花茶调散(《银海精微》)

适应证:风邪头痛。偏正头痛,巅顶头痛,或头晕目眩,舌苔薄,脉浮。

治法:疏风止痛,利头醒目。

组成:菊花、川芎、荆芥、白芷、羌活、甘草、细辛、防风、薄荷、僵蚕、蝉蜕各10g。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食后茶清调服。

二、搜剔面风法

【适应证】风中经络证:口眼斜,说话或鼓气漏风,或面肌抽搐,脉浮或紧。

【治法】祛风化痰止痉。

【代表方剂】牵正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份(10g)。

方歌:

牵正散中白附子,僵蚕全虫皆等分,口眼斜口流水,祛风通络经气和。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3g),热酒调服,不拘时候。

【配伍技巧】

风中经络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风邪肆虐经络,痰因风生而阻结脉络。治疗风中经络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搜剔面风药虚邪贼风侵袭肌面营卫,肆虐筋脉,风邪走窜并与肌肤营卫相搏,肌肤缓纵而不用,正气积力抗邪,并牵引邪气而相争于一侧,证见口眼斜。治当搜剔面风,使风邪不得肆虐肌肤营卫筋脉。如牵正散中白附子。

2.合理配伍解痉药风邪走窜肌肤营卫筋脉,营卫筋脉挛急。治当舒筋解痉,使筋脉缓纵和调。如牵正散中全蝎。

3.妥善配伍化痰药风邪侵袭筋脉营卫,阻滞经气,气化不利,痰邪内生而阻滞经气经脉,其治在搜风、解痉时,一定要配伍化痰解痉药,以使筋脉畅通,痰消气畅,筋脉调和。如牵正散中白僵蚕。

4.随证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黄芪,人参,以益气固表;若经气不通者,加桂枝,生姜,以温经散寒通脉;若营血不足者,加芍药,大枣,以益营补气;若口水多者,加竹茹,贝母,以化痰涤涎。

【用药要点】方中白附子祛风化痰,善治面风之游走。全蝎通络止痉,与白附子相用,长于祛风解痉。僵蚕祛风通络止痉。服用以酒调服,以宣通脉络,并能引药入经。诸药相互为用,以建其功。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玉真散(《外科正宗》)

适应证:风虐经筋证(或破伤风)。牙关紧闭,口撮唇紧,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甚则咬牙缩舌,脉弦紧。

治法:祛风定痉。

组成:天南星、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份(10g)。

用法:上为细末,过筛,混匀,每次一钱至二钱(3~6g),用热酒或童便调服;外用适量,涂患处。

2.大秦艽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适应证:风中经络,正虚内热证: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或肢体麻木,舌红,苔薄,脉细或弱。

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活血。

组成:秦艽三两(90g),川芎、独活、当归、白芍、石膏、甘草各二两(各60g),羌活、防风、白芷、黄芩、白术、茯苓、生地黄、熟地黄各一两(各30g),细辛半两(15g)。

方歌: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石膏归芍苓术草,临床应用要斟酌。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一两(30g),水煎,去滓温服,不拘时服。(若用汤剂,可用原方剂量的1/10)

三、消风止痒法

【适应证】风中肌肤疹证:风疹,湿疹,疹出色红,或遍身斑点呈云片,抓破后渗出津水,苔黄,脉浮。

【治法】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代表方剂】消风散(《外科正宗》)

【组成】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石膏、知母、当归、胡麻仁、生地黄各一钱(各3g),木通、甘草各五分(各2g)。

方歌:消风散中用荆防,蝉蜕胡麻苦参苍,知膏蒡通归地草,风疹湿疹皆能消。

【用法】水二盅,煎至八分,食远服。

【配伍技巧】

风中肌肤疹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风寒侵袭肌肤营卫;夙体血虚;夙体邪热内蕴。治疗风中肌肤疹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祛风止痒药风邪走窜肌肤营卫,与气血相搏,壅滞血脉,游走经气之间,证见风疹,湿疹,疹出色红。治当疏风散寒止痒,透邪于外,使风邪从肌肤而解。

如消风散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

2.合理配伍清热燥湿药风疹、湿疹证机源于夙体内有湿热蕴结,外有风邪侵袭,其治除了在外疏风止痒外,还必须合理配伍清热燥湿药,以使湿热之邪从内而消;在配伍燥湿药时,应尽量使用苦温燥湿药,以达清热燥湿而不寒凝,并使气得温则行。如消风散中苦参,石膏,知母,苍术。

3.妥善配伍利湿药治湿当利小便,以使湿邪从小便而去。辨疹之因机,非有湿不得为疹,治疹必当治湿。因此,妥善配伍利湿药,能利小便,消除风疹、湿疹病证。如消风散中木通。

4.适当配伍活血养血药疹由风邪或夹湿邪与气血相结于肌表营卫、壅滞气血而成。因此,治疹必活血,血活疹自灭;治疹必补血,血补则经气和。如消风散中当归,胡麻仁,生地黄。

5.随证加减用药若疹瘙痒明显者,加蛇床子,地肤子,以温阳燥湿止痒;疹色鲜红者,加玄参,丹皮,以凉血清热止痒;内热明显者,加青黛,栀子,以清泻邪热等。

【用药要点】方中荆芥,防风,蝉蜕,牛蒡子疏风散邪,使风邪从肌肤而外透。苦参,石膏,知母清热而燥湿。木通利湿,使湿从小便而去。当归,胡麻仁,生地黄补血活血,凉血止痒。苍术苦温燥湿,监制寒凉太过。甘草调和药性。诸药相用,疏风养血,清热除湿。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用于治疗荨麻疹,过敏性皮炎,日光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当归饮子(《济生方》)

适应证:风中营卫血虚证。皮肤疮疥,疹赤瘙痒,或肿或痛,苔薄。

治法:祛风止痒,养血活血。

组成:当归去芦、白芍药、川芎、生地黄、白蒺藜炒,去尖、防风、荆芥穗各一两(各30g),何首乌、黄芪去芦,各半两(各15g),甘草炙,半两(15g)。

用法:上咀,每服四钱(12g),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四、蠲痹通络法

【适应证】风寒湿痹证:关节肢体筋脉疼痛,麻木拘挛,关节屈伸不利,疼痛游走不定,舌淡,苔白,脉沉或紧。

【治法】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代表方剂】小活络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天南星炮、地龙去土,各六两(各180g)、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66g)。

方歌:小活络丹川草乌,天南地龙乳没药,酒剂丸剂均可用,风寒湿痹能蠲除。

【用法】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6g),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

【配伍技巧】

风寒湿痹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风寒湿侵袭关节、肌肤脉络因邪而阻滞不通。治疗风寒湿痹证,在用药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祛风胜湿散寒药风寒湿三邪侵袭肌肤营卫、筋脉关节,经气阻滞不通,筋脉拘急不利,证见关节肢体筋脉疼痛。治当祛风胜湿散寒。如小活络丹中川乌,草乌。

2.合理配伍活血止痛药风寒湿邪侵袭,最易壅滞营卫,阻塞血脉,血脉被邪气阻滞而不通,证见肌肉关节疼痛。故在治疗时除选用祛风胜湿散寒外,还要配伍活血止痛药,才能取得最佳疗效。如小活络丹中乳香,没药。

3.妥善配伍通络化痰药风寒湿痹证,其经气经脉不通,络脉瘀滞不畅,络脉瘀滞则痰邪内生,进而又阻滞经气络脉,使病证缠绵难愈。治当通络化痰,以使经气和调通畅。如小活络丹中天南星,地龙。

4.随证加减用药若肢体麻木不仁者,加芍药,黄芪,以益气补血,和畅筋脉;手足恶寒明显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阳散寒通经;上肢游走疼痛明显者,加羌活,独活,以疏散风寒止痛;下肢疼痛明显者,加牛膝,杜仲,以补肝肾,强筋骨,止痹痛等。

【用药要点】方中川乌,草乌祛风胜湿散寒,善于止痛。乳香,没药活血行气,化瘀通络。天南星祛风燥湿化痰,长于祛经络中风痰。地龙通经活络,舒通筋脉。诸药相用,共奏祛风除湿,化痰通络,活血止痛。

【临床扩大应用】

本方可以用于治疗手足麻木不仁,日久不愈,瘀血阻滞经络,腰腿沉重或疼痛。

亦治肌肉风湿,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神经性疼痛,多发性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麻黄加术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寒湿表实痹证。身体疼痛剧烈而烦扰不宁,无汗,遇风寒湿则加剧,或关节疼痛,舌淡,苔薄,脉浮或紧。

治法:解表散寒,除湿止痛。

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桂枝二两(6g),杏仁去皮尖,七十个(12g),甘草炙,一两(3g),白术四两(12g)。

方歌:

仲景麻黄加术汤,主治湿家身烦痛,机为寒湿表实证,解表散寒除湿痛。

用法: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2.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适应证:风寒湿痹,肝肾两虚,气血不足证。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心悸头晕,气短乏力,经常汗出,舌淡苔薄,脉弱或沉。

治法:祛风湿,止痹痛,益气血,补肝肾。

组成:独活三两(90g),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各二两(各60g)。

方歌:

独活寄生艽防辛,芎归地芍桂苓均,杜仲牛膝人参草,风寒湿痹屈能伸。

【用法】上药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温身勿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