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用方配伍技巧
12167800000029

第29章 血病证用方配伍 (1)

第十一章 血病证用方配伍 (1)

辨血病证,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瘀血证;二是出血证。临证当以法辨治。

第一节 活血祛瘀

辨瘀血证,其基本证型有4:①胸中瘀血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血府逐瘀汤;②气虚络瘀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补阳还五汤;③妇人胞中病,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桂枝茯苓丸;④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其治基本代表方是温经汤。

一、理气活血法

【适应证】胸中瘀血证:胸痛,头痛,胃痛,疼痛部位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加重,或有心胸烦热,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唇黯或两目暗黑,舌暗红或有瘀斑,脉细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代表方剂】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红花三钱(9g),当归三钱(9g),生地黄三钱(9g),川芎一钱半(5g),赤芍二钱(6g),牛膝三钱(9g),桔梗一钱半(5g),柴胡一钱(3g),枳壳二钱(6g),甘草一钱(3g)。

方歌:血府逐瘀归地桃,红花赤芍枳壳草,柴胡芎桔牛膝药,活血化瘀治胸痛。

【用法】水煎服。

【配伍技巧】胸中瘀血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血瘀胸中而运行不畅;气郁而不能帅血。治疗胸中瘀血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活血药胸中为血之府,心主血脉,肺佐血脉运行。胸中气机失调,血行不畅而为瘀,阻滞经气血脉不通,则胸痛,其疼痛部位不移,痛如针刺,夜间加重;或有心胸烦热,心悸失眠,急躁易怒,入暮潮热。治当活血化瘀,只有有效地选用活血化瘀药,才能使瘀血得去,新血得生,胸中血脉经气通畅。如血府逐瘀汤中桃仁,红花,赤芍等。

2.合理配伍理气药气为血之帅,血运行于经脉之中,气能帅血而行,若血行不畅,则气机滞涩,故血瘀证机多有气机郁滞,因此治疗除选用活血化瘀药外,还必须配伍理气药,以助行血活血,从而取得最佳疗效。如血府逐瘀汤中枳壳,柴胡。

3.妥善配伍补血药在选用活血化瘀药时,最好配伍补血药,活血虽然能化瘀,但化瘀容易伤血,配伍补血药,能活血化瘀而不伤血,更有益血通脉之用。如血府逐瘀汤中当归。

4.适当配伍引经药治疗胸中瘀血证,治当选用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还须配伍引经药,以使活血化瘀药与理气药能行使于胸中,如血府逐瘀汤中桔梗。

5.酌情配伍下行药瘀血在胸中,在活血化瘀的同时,最好再配伍引血下行药,使瘀血不得留于胸中而从下消散。如血府逐瘀汤中牛膝。

6.随证加减用药若瘀血明显者,加水蛭,虻虫,以破血逐瘀;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丹皮,以凉血通便;若心痛明显者,加冰片,麝香,以芳香开窍止痛等。

【用药要点】方中桃仁,红花,赤芍,生地黄,川芎活血行血化瘀。柴胡疏肝理气,调理气机。枳壳行气降气,与柴胡相用,一升一降,调理升降气机。当归补血活血,与桃仁等相用,活血中有补血,化瘀而不伤血。桔梗引药上行于胸中,并宣畅气机。牛膝引药下行,使瘀血从下而去。甘草益气而调和药性。诸药相用,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肋软骨炎,脑震荡,脑挫伤,血管神经性头痛,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慢性肝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类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适应证:头瘀血证。头痛头晕,耳鸣耳聋,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窍。

组成:赤芍一钱(3g),川芎一钱(3g),桃仁研泥,二钱(6g),红花三钱(9g),老葱切研,三根,生姜切片,三钱(9g),大枣去核,七个,麝香绢包,五厘(0.15g),黄酒半斤。

用法: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滓,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适应证:膈下瘀血证。膈下痞痛或硬,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组成:五灵脂炒,二钱(6g),当归三钱(9g),川芎二钱(6g),桃仁研如泥,三钱(9g),丹皮二钱(6g),赤芍二钱(6g),乌药二钱(6g),延胡索一钱(3g),甘草三钱(9g),香附一钱半(5g),红花三钱(9g),枳壳一钱半(5g)。

用法:水煎服。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

适应证:少腹瘀血证。少腹疼痛,或有结块,或经期腰酸,或经行一月三五行,经色或紫或黑,或崩漏,或久不受孕,舌质暗,脉涩。

治法: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组成:小茴香炒,七粒(2g),干姜二分(0.6g),延胡索一钱(3g),没药一钱(3g),当归三钱(9g),川芎一钱(3g),官桂一钱(3g),赤芍二钱(6g),蒲黄三钱(9g),五灵脂炒,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适应证:经络瘀血证。肩痛,臂痛,腰痛,腿痛,胳膊痛,或全身疼痛,其疼痛固定不移,脉涩。

治法:活络祛瘀,通痹止痛。

组成: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桃仁三钱(9g),红花三钱(9g),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没药二钱(6g),当归三钱(9g),五灵脂炒,二钱(6g),香附一钱(3g),牛膝三钱(9g),地龙去土,二钱(6g)。

用法:水煎服。

5.复元活血汤(《医学发明》)

适应证:跌打损伤证。肌肤发紫,或肩痛,或臂痛,或腰痛,或腿痛,或胳膊痛,或全身疼痛,其疼痛不可忍,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组成:柴胡半两(15g),瓜蒌根、当归各三钱(9g),红花、甘草、穿山甲炮,各二钱(6g),大黄酒浸,一两(30g),桃仁酒浸,去皮尘,研如泥,五十个(12g)。

方歌:复元活血用柴胡,瓜蒌当归红花草,桃仁大黄穿山甲,跌打损伤此方良。

用法: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一两(30g),水一盏半,酒半盏,同煎至七分,去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6.桃核承气汤(《伤寒杂病论》)

适应证:

(1)膀胱瘀血证:少腹急结或疼痛或胀满,尿急,尿痛,尿频,尿中带血,起卧不安,或如狂,或心烦,舌红,苔黄,脉数。

(2)下焦瘀血证或在胞中或在大肠或在小肠:小腹或少腹疼痛而拒按,痛处固定不移,小便自利,舌质暗淡,脉涩。

治法:活血化瘀,通下瘀热。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8.5g),大黄四两(12g),桂枝去皮,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芒硝二两(6g)。

方歌:桃核承气汤大黄,桃仁芒硝桂甘草,膀胱瘀血证如狂,活血化瘀通瘀血。

【用法】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二、理血补气法

【适应证】气虚络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黯淡,苔白,脉缓。

【治法】补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剂】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6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方歌:补阳还五用黄芪,桃红芎赤归地龙,气虚络瘀身不遂,重在补气理血络。

【用法】水煎服。

【配伍技巧】气虚络瘀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气虚而不能推动;络脉因气虚而瘀滞。治疗气虚络瘀证,在用方配伍技巧上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1.针对证机选用补气药气主运动,气主固摄,气虚不得运动与固摄,则证见半身不遂,口眼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治当补气,尤其应当大补脾胃与肌肤营卫之气,如此才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如补阳还五汤中重用黄芪。

2.合理配伍活血药气虚不能帅血而行,血行不畅而为瘀,瘀血阻滞脉络,也阻碍气的生化。因此,治疗气虚络瘀证,必须合理配伍活血化瘀药,以增强治疗效果。如补阳还五汤中桃仁,赤芍,川芎。

3.妥善配伍补血药气从血中而生,补气必须补血,配伍补血药,则能更好地达到补气作用。如补阳还五汤中当归,红花。

4.适当配伍通络药气虚则络瘀,络瘀则经气经脉运行不畅,治当通络化瘀,只有有效地通络,才能更好地达到补气通络散瘀作用。如补阳还五汤中地龙。

5.随证加减用药若气虚明显者,加人参,白术,以益气补虚;血虚明显者,加阿胶,熟地黄,以补血生气;肢体浮肿者,加牡蛎,泽泻,商陆,以软坚利水等。

【用药要点】方中重用黄芪大补经脉营卫之气,使气能帅血而行。桃仁,赤芍,川芎行血活血,使血运行于经脉之中。当归及少量红花补血养血,与黄芪相用,以达气从血中而生。地龙通经活络,畅通血脉。诸药相用,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效。

本方配伍特点是:补气药与补血药相用,使气能生血,血能化气;补血药与活血药相用,以使补中能行,活中能补,补而不壅,行而不伤。

【临床扩大应用】本方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末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关节炎,多发性周围神经炎等病证而见上述证机者。

三、活血消癥法

【适应证】妇人胞中病:经水漏下不止,血色紫黑晦暗,或经行不定期,或一月再至,或经水当行而不行,或经期正常,或少腹痞块,按之坚硬有物,或拒按,舌紫或有瘀斑,脉沉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消散结。

【代表方剂】桂枝茯苓丸(《伤寒杂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