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治三高有妙方
12165900000027

第27章 运动保健方

第14章 运动保健方

1.爬楼梯

【功效】消耗多余热量,促进血液循环,加强机体对糖分的利用,放松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睡眠。

【适应证】轻、中度的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单纯性肥胖症等。

【方法】爬楼梯前,先进行压腿、屈膝、活动脚踝等热身活动。热身活动完毕即可开始爬楼梯,选择楼层高矮适度的楼梯,先爬楼梯,再下楼梯,以下楼梯作为调整和休息。爬楼梯的运动量宜从小量开始,根据个体承受能力再逐渐增大运动强度。每爬5~10分钟楼梯,可以通过下楼梯来休息和调整,之后继续攀爬。

【注意事项】

(1)重度糖尿病患者,或伴有心、肺系统疾病的患者,爬楼梯时,要保持缓慢的速度,量力而行。

(2)下楼梯时要注意安全,看清楼梯再下,谨防踏空。

(3)楼梯的地面宜粗糙一些,且一定要有牢固的扶手,光线要充足。

(4)爬楼梯时,如果出现头晕、恶心、头痛、身体损伤等情况,则要立即停止运动,充分休息。

2.水中走

【功效】促进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分分解,消耗大量能量,调整大脑皮质功能,缓解不良情绪。

【适应证】糖尿病,高脂血症,单纯性肥胖症等。

【方法】在每日早饭或午饭1个小时后,选择水温保持在30℃左右的游泳池,进入游泳池的浅水区进行锻炼。水中走可以采取多种姿势,如水中步行、跳跃、站立划水等。每次水中走的运动时间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对于体质较好、病情较轻的患者可以每次运动40~60分钟;但如果体质较差或运动经历较少,则每次运动20~30分钟即可。

【注意事项】

(1)患者不宜在水温过低的游泳池或野外水域中进行锻炼。

(2)如果患者不会游泳,则必须有一位亲友陪伴。

(3)运动时要量力而行,感到疲劳时要立即休息。

(4)重症糖尿病患者应该经过医生允许再进行水中走,且运动时必须谨慎小心。

(5)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强度不宜过大,以免血糖升高。

3.慢跑

【功效】降血糖,降血压,增强肺活量,增强心血管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适应证】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方法】选择操场、公路、公园、乡间小路、林间小道与海边等适宜场地,坚持每日或每周3~5天进行慢跑锻炼。慢跑时要注意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收腹、摆臂、关节放松、呼吸均匀,一般每跑3~5步呼吸1次较为理想。

不同年龄的患者,进行慢跑的运动量不尽相同:青少年患者根据病情可进行较高强度的慢跑,且每次慢跑应至少坚持30~40分钟;中年患者可进行中等强度的慢跑,如果体质较好也可选择较高强度的运动量,每次宜坚持20~30分钟;如果是老年患者则最好进行小运动强度的慢跑,每次坚持20分钟即可,要注意适当休息。

【注意事项】

(1)坚持以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为锻炼原则,要量力而行。

(2)锻炼前要做足准备活动,锻炼后要进行放松运动。

(3)运动中如果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或运动损伤,则应立即休息。

(4)糖尿病患者在运动前应适当补充一些食物,以免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4.走跑结合

【功效】降血糖,降血脂,锻炼肌肉,提高肺活量,增强免疫力。

【适应证】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方法】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宜的户外场地,每次进行30~40分钟的走跑结合锻炼,即步行、跑步交替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最好选择步行和慢跑相结合的方式,每步行5分钟,慢跑5分钟,反复交替进行。步行和慢跑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做到抬头、挺胸、双眼平视前方、收腹、摆臂、关节放松。

【注意事项】

(1)重症患者应在医师的允许后再进行走跑结合锻炼,以防不测。

(2)运动时要量力而行,感到疲劳或有不适反应时,要立即停止锻炼,充分休息。

5.健美操

【功效】加强糖分分解,促进胃肠蠕动,降血糖,降血脂,提高呼吸系统功能,消耗热量,保护心血管功能,抗衰老。

【适应证】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症等。

【方法】患者可选择的健美操形式较多,如瑜伽、卡兰形体操、阿洛别克健美操和舍宾健美操等。练习健美操最重要的在于运动量的掌握,不同年龄的人可以根据运动后的每分钟心跳来掌握运动量的标准:20~40岁的青年患者,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为125~135次最为适宜;40~60岁的中年患者,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为110~115次最为适宜;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运动后每分钟心跳为100次以内最为适宜。

练习健美操对于场地也有一定的要求,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地面平坦而有弹性的场地。

【注意事项】

(1)练习健美操之前一定要做足热身活动,将全身各个关节、肌肉充分伸展,以免发生运动损伤。

(2)健美操不宜在空腹和刚吃完饭的时候练习,应在饭后1小时后,再开始练习。

(3)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等不适反应,则应立即停止,充分休息。

(4)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要严格遵守医师给予的治疗方案,严防运动中低血糖发生。

6.打乒乓球

【功效】改善心血管供血功能,提高肺活量,增强抗病能力,增强机体协调性,降低血糖,缓解不良情绪。

【适应证】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等。

【方法】选择在天气晴朗的室外环境下,或环境条件较好的室内乒乓球室进行打乒乓球锻炼。根据自己和同伴的情况及喜好,可以选择各种方式的打法。糖尿病患者在练习打乒乓球时,要以健身为目的,而不要过于追求输赢,练习时的运动量不宜过大。打乒乓球锻炼可以每日进行,每次锻炼时间不应少于30分钟。

【注意事项】

(1)打乒乓球之前,要先做好准备活动,使全身各个部位的关节充分伸展,以免运动损伤。

(2)练习中的强度不宜过大,感觉疲劳或头晕时,要立即休息。

(3)糖尿病患者锻炼要积极防范低血糖发生,首先要保证运动在饭后进行;其次,如果运动中出现低血糖表现,要立即休息,必要时需适当补充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