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防治三高有妙方
12165900000018

第18章 医疗方 (4)

第8章 医疗方 (4)

【成分】熟地黄,炒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川牛膝,车前子。

【功效】温补肾阳,利水消肿。

【主治】适用于肾阳不足型糖尿病,可见腰腿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亦可用于治疗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高血压和糖尿病性神经障碍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9克,每日1~2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湿盛便浊者不宜服用。

54.下消丸

【成分】莲子,麸炒山药,制何首乌,地骨皮,煅龙骨,金樱子,甘草制远志,茯苓,芡实,莲须,菟丝子,酸枣仁,煨诃子,炒泽泻。

【功效】补肾固精,降浊导滞。

【主治】适用于尿频症状显著的糖尿病患者。亦可用于治疗遗精、精浊、遗尿等病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6~9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阴虚火旺、湿盛便浊者不宜服用。服药期间不宜饮酒。

55.龟鹿二胶丸

【成分】龟板胶,鹿角胶,盐制巴戟天,盐炒补骨脂,续断,盐炒杜仲,熟地黄,当归,白芍,枸杞子,五味子,山药,山茱萸,麦门冬,芡实,肉桂,炮附子,牡丹皮,泽泻,茯苓。

【功效】补肾助阳,补益精血。

【主治】适用于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型糖尿病,可见阳萎、早泄、梦遗、滑精、腰痛酸软、筋骨无力、头晕耳鸣、眼花、尿多、神疲乏力和肢冷畏寒等症状。

【用法】口服。水蜜丸:每次服用6克;大蜜丸:每次服用 9克;小蜜丸:每次服用10克。每日2次。

【注意事项】感冒患者不宜服用。

56.补益地黄丸

【成分】熟地黄,牛膝,地骨皮,盐制车前子,麸炒枳壳,菟丝子,茯苓,诃子肉。

【功效】补肾填精,滋阴益气。

【主治】适用玉脾肾两虚型糖尿病,可见腰腿疼痛、4种浮水肿、走路不便、疲乏无力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于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不能食用辛辣、生冷、油腻食物,须戒烟、酒。不能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2)孕妇、对本品过敏者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腹泻与腹胀、咳嗽痰多者禁用。

(3)过敏体质者慎用,幼儿使用遵医嘱。

57.养阴降糖片

【成分】黄芪,党参,葛根,枸杞子,玄参,玉竹,地黄,知母,牡丹皮,川芎,虎杖,五味子。

【功效】滋阴补气,清热活血。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型糖尿病患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8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气滞满胀者慎用。

58.玉泉片

【成分】天花粉,葛根,人参,地黄,五味子,麦冬,茯苓,乌梅,黄芪,甘草。

【功效】滋阴益气,清热生津,止渴除烦。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可见口渴多饮、易饥饿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8片,每日4次。

【注意事项】实热型患者不宜服用本品。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59.消渴平片

【成分】人参,黄连,天花粉,天门冬,黄芪,丹参,枸杞子,沙苑子,葛根,知母,五味子,五倍子。

【功效】滋阴益气,清热泻火,补肾缩尿。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阴虚火旺型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6~8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气滞内停者慎服。

60.降糖甲片

【成分】黄芪,酒炙黄精,地黄,太子参,天花粉。

【功效】滋阴补气,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6片,每日3次。

【注意事项】非气阴两虚者慎服。

61.金芪降糖片

【成分】黄连,黄芪,金银花。

【功效】清热益气。

【主治】适用于伴有气虚内热、口渴多饮、易饥多食与气短乏力等症状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7~10片,每日3次。于饭前30分钟服用。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或遵医嘱。

【注意事项】非气虚内热者慎服。

62.糖尿灵片

【成分】天花粉,葛根,生地黄,麦门冬,五味子,甘草,炒黄糯米,南瓜粉。

【功效】滋阴益肾,清热生津,除烦止渴。

【主治】适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4~6片(每片重0.3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糖类食物。

63.消渴灵片

【成分】地黄,五味子,麦冬,牡丹皮,黄芪,黄连,茯苓,红参,天花粉,枸杞子,石膏。

【功效】滋阴益肾,益气生津,止渴降糖。

【主治】适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8片(每片0.36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服药期间不宜服用辛辣食物。

64.渴乐宁胶囊

【成分】黄精,黄芪,太子参,生地黄,天花粉。

【功效】滋阴益肾,补气生津。

【主治】适用于伴有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口渴、多汗、易饥多食和血糖过高等症状的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4粒(每粒0.45克),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

(1)肾功能不良患者禁用。

(2)服药过程中,少数患者可见轻度消化道症状,一般可自行消失。

65.降糖舒胶囊

【成分】人参,枸杞子,黄芪,熟地黄,生地黄,牡蛎,刺五加,黄精,益智仁,葛根,丹参,荔枝核,芡实,生石膏,知母,五味子,玄参,山药,麦门冬,乌药,天花粉,枳壳。

【功效】滋阴益肾,生津止渴。

【主治】适用于肾阴不足型糖尿病。亦可治疗因糖尿病引起的全身综合征。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4~6粒(每粒0.3克),每日3刺。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食物。

66.糖尿乐胶囊

【成分】山药,天花粉,黄芪,生地黄,红参,枸杞子,知母,茯苓,天门冬,山茱萸,五味子,炒鸡内金,葛根。

【功效】滋阴益肾,补气生津,润肺养胃。

【主治】适用于伴有易饥多食、多尿多饮和四肢乏力等症状的糖尿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3~4粒(每粒0.3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含糖食物,忌烟酒。

67.益肾消渴胶囊

【成分】生地黄,熟地黄,山药,枸杞子,麦冬,天冬,肉桂,牡丹皮,天花粉,北沙参,黄芪,牡蛎等。

【功效】滋阴固肾,缩尿降浊。

【主治】适用于小便频多、便色浑浊、口渴心烦和腰酸乏力等症状的糖尿病。

【用法】口服。治疗期每次服用7~8粒(每粒0.4克),巩固期每次服用3~4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阴盛阳虚、湿阻中焦者不宜服用。

68.补肾益寿胶囊

【成分】红参,珍珠,灵芝,制何首乌,枸杞子,淫羊霍,丹参,甘草,黄精。

【功效】补益气血,健脾益肾。

【主治】适用于肾气不足型糖尿病,可见失眠、耳鸣、腰酸、健忘、胸闷气短、乏力、夜尿频数和性功能减退等症。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2粒,每日3次。

【注意事项】体内有实热者忌服。

69.玉液消渴冲剂

【成分】黄芪,葛根,山药,知母,天花粉,鸡内金,五味子,太子参。

【功效】滋阴益气。

【主治】适用于糖尿病之乏力、口渴、多饮、多尿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袋,每日3次。

【注意事项】阴盛阳虚、湿阻中焦者不宜服用。

70.玉竹冲剂

【成分】玉竹。

【功效】补益中气,生津润肺。

【主治】适用于热病伤津型糖尿病,可见咽喉干燥、口渴、肺痿干咳、气虚和食欲缺乏等症状。

【用法】开水冲服。每次服用2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不能与感冒药同时食用。

(2)对本品过敏者不能使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糖尿病患者及孕妇、幼儿使用必须遵医嘱。

71.增液冲剂

【成分】玄参,麦冬,地黄。

【功效】清热生津,滋阴润燥。

【主治】适用于热病伤阴、津液不足型糖尿病,可见阴虚内热、口干咽燥和便秘等症状。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20克,每日3次。

【注意事项】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72.龟芪参口服液

【成分】龟甲胶,黄芪,人参,鹿茸,枸杞子,牛膝,丹参,山药,菟丝子,熟地黄,五味子,桑寄生。

【功效】滋阴补阳。

【主治】适用于伴有久病体重、倦怠乏力与失眠等症状的糖尿病患者。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0毫升,每日2次。于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服药期间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不能与感冒药同时服用。不能与藜芦、五灵脂、皂荚及其制剂、萝卜同时服用。

(2)孕妇、幼儿及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3)过敏体质者以及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腹胀与咳嗽痰多者慎用。

73.桂附地黄口服液

【成分】肉桂,制附子,制山茱萸,熟地黄,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效】温补肾阳。

【主治】适用于肾阳不足型糖尿病,可见腰膝酸软、下肢发冷、少腹拘急、小便不利、尿频、水肿、阳萎、遗尿、消渴等。

【用法】口服。每次服用1丸,每日2次。进餐时或饭前服用较佳。

【注意事项】

(1)本品不能与外感药及赤石脂或其制剂同时服用。

(2)孕妇、对本品过敏者及阴虚有火、阳盛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3)伴有口干舌燥、烦躁气急、大便干燥、小便色黄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4)幼儿、年老体虚者遵医嘱。

74.耳针疗法

【功效】舒通经络,调和气血,降血糖。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糖尿病。

【主要穴位】肺、胰、胆、脾、肾、交感、内分泌、三焦、渴点、饥点。

【用法】每次选用3~5个穴位。先对耳部进行消毒,随后找准穴位,并快速刺入,小幅度捻转行针。此时,大多数患者会感到局部疼痛,进而出现耳部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热、麻胀感。行针后留针30分钟,并且保持每间隔10分钟行针1次。每隔1日进行1次治疗,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3~5天,即可进行下一疗程。

【注意事项】体质过于虚弱者不宜。

75.皮肤针灸法(梅花针灸法)

【功效】降血糖。

【主治】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糖尿病。

【主要穴位】任、督二脉在胸腹背腰的循行段,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在背、腰部的循行段,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循行膝关节以下部位。

【用法】患者先以俯卧位躺好。选用5~7支不锈钢短针集成一束,先叩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第1、2侧线,各叩刺3遍,以局部皮肤潮红、无渗血、局部稍有疼痛感为度。随后,依照此法,继续以分别叩刺任脉、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

【注意事项】

(1)用作治疗的不锈钢短针,必须保证针尖平齐、无钩。

(2)叩刺时,针尖应垂直向下,避免斜、钩、挑、拖,以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疼痛。

(3)局部皮肤有创伤、溃疡、瘢痕形成的患者,不宜使用进行皮肤针灸法。

76.穴位注射法(水针疗法)

【功效】降血糖。

【主治】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糖尿病。

【主要穴位】第3胸椎夹脊、胰俞、脾俞,第10胸椎夹脊、胰俞、肾俞,第8胸椎夹脊、第2腰椎夹脊、胰俞,足三里,三阴交。

【用法】先让患者选取一个舒适的体位,用注射器抽取药液,对穴位进行消毒后,手持注射器对准穴位快速刺入,此时回抽无血,即可开始注射药液。注射器一般应选用2~5毫升的注射器,针头宜选用5~7号普通针头或牙科用5号针头。

常用的注射液主要有:当归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维生素B1注射液、维生素B12注射液等。穴位注射法对于注射液的使用剂量一般为原用药剂量的1/5~1/2,不同的穴位所需要的注射剂量亦不相同,如胸背部注射一般为0.5~1毫升、四肢部注射一般为1~2毫升。

急、重症患者的治疗次数一般为每日1~2次,其他患者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即可,10次为1个疗程。

【注意事项】注射药液的速度应尤其注意。根据治疗需要,对于燥热型患者的注射速度应快一些,如果是正气虚弱的患者则应缓慢注射。

77.埋线疗法

【功效】降血糖,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营养代谢功能,提高机体抗应激、抗炎、抗过敏与抗病毒能力。

【主治】各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主要穴位】肺俞、胰俞、脾俞、三焦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

【用法】选取适当的穴位,先用甲紫进行标记,并对皮肤进行消毒处理。治疗前,治疗人员应戴好消毒手套,然后将备用的羊肠线剪成0.5厘米长的线短,并放置于消毒过的腰穿针前端,随后将针芯插入其中。在事先标记好的穴位上,先注入0.5%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剂,用左手捏起皮肤,右手以握笔式持穿刺针,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并缓慢地将针送至需要的深度,局部皮肤出现充血、发胀等反应后,一边退针,一边用针芯将羊肠线推入,拔针后用创可贴覆盖针眼部位,于1天后取下即可。

每次选用2~3个穴位,每隔10~15天埋线1刺,2个月为1 个疗程。

【注意事项】过敏体质者不宜采用此种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