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儿科疾病的捏脊疗法 (3)
脱肛又称为“截肠痔”、“重叠痔”,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或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的一种疾病。为儿童常见病证,多见于2~4岁的幼儿,随年龄增长多可自愈,男女发病率相等。
【病因病机】
小儿先天不足,气血未旺,加之久泻伤脾、久痢伤阴、久哭耗气等原因最易发生脱肛。或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不能收摄而脱出;或因肺肾两虚,固摄无力而致脱出;或因气血两虚,湿热下注,固摄失权而脱。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脱肛是因儿童时期骨盆腔内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充分的支持作用,以及儿童骶骨弯曲尚未形成,影响直肠与肛管之间的角度形成,直肠成垂直状态,容易活动。如果久病体虚,或者营养不良,直肠黏膜下层松弛,容易与肌层分离,形成直肠黏膜脱垂。长期的腹泻、便秘、咳嗽等持续性增加腹压,也是造成脱肛的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脱出物仅为直肠黏膜者为Ⅰ度脱垂,脱出物包括直肠各层者为Ⅱ度脱垂。肛管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为Ⅲ度脱垂。
中医分为气虚和实热两种。
1气虚肛门直肠脱出不收,肿痛不甚,兼有面色白或萎黄,形体消瘦,气短倦怠,纳少便溏,精神委靡;舌淡苔薄,指纹色淡。
2实热肛门直肠脱出,肛门坠胀,红肿刺痛瘙痒,兼有面赤唇红,口干苔黄,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指纹色紫。
【治疗方法】
1气虚
(1)治则:补中益气,升提固脱。
(2)手法:常规捏脊手法5~7遍,手法要轻柔和缓,速度先慢后快,最后加重手法,重提脾俞、大肠俞、命门、肾俞穴,顺时针按揉长强穴。可配合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推上七节骨等小儿推拿手法。
2实热
(1)治则:清热利湿,升阳固脱。
(2)手法:常规捏脊手法6~8遍,手法可稍快,重提脾俞、大肠俞穴,并在捏完第3遍后每遍加用重手法按揉大肠俞穴。配合清脾经、清大肠、揉龟尾等小儿推拿手法。
【治验集锦】
1王庆林报道:用捏脊法治疗脱肛每每收效显著。方法:由龟尾处开始,顺脊柱向上,将皮肤、肌肉往上推,然后以两手拇指指腹交替往下压捏,示、拇二指相互配合,向上推捏,直至颈部大椎穴止,是为平捏,平捏2遍,做第3遍时,一边如前法推捏,一边间歇地用力把皮肤往上提拿,捏拉时可听到“啪、啪”声响,如此捏5遍。最后用两大拇指同时从命门穴向腰外侧肾俞穴外慢慢按压,是谓1次(王庆林捏脊疗法的临床应用按摩与导引,1988;6:39)。
2 周宣报道:捏脊治疗配合灸百会小儿脱肛22例,均获痊愈。方法:捏脊从尾骶部开始, 在下髎、中髎、次髎和上髎, 及腰椎间隙处拿提各3 次, 并在大椎处拿提1 次以增阳益气, 再在各骶孔处、腰椎间隙及其夹脊处用大拇指轻揉。8 天为1 个疗程。百会穴行雀啄灸, 时间为15 分钟, 病程长, 病情重则延长至25 分钟, 早晚各1 次。22 例患儿经1 个疗程治疗, 全部痊愈, 16 例半年随访无复发(周宣灸百会捏脊治疗小儿脱肛上海针灸杂志,1999;8:45)。
【典型病例】
徐某某,男,3岁3个月。患者因饮食不节,泻后起病,泻出酸涩不消化烂便,便中脱肛,未经正规治疗,间断求医,症状时作时止,缠绵半年未愈。诊见瘦弱,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滑。证属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水湿内停。治则:补脾,化湿止泻,补益中气。经捏脊法每日2次,加服参苓白术丸,12天后泻止脱肛轻,食欲增加,继续治疗后诸症均消,腹泻脱肛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林少仁捏脊法临床应用举例按摩与导引,1990;4:26)。
【注意事项】
注意肛门护理,每次大便后清洗脱肛部分及肛周,并轻轻托回;注意营养调理和饮食卫生,防止腹泻和便秘的发生;内衣裤要勤洗勤换,质地以柔软的棉布为佳;久治无效者应考虑注射消痔灵注射液或手术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七、咳嗽
咳嗽是指肺气上逆作声,或兼见咳吐痰液者,是小儿肺脏疾病的常见证候,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咳嗽。咳嗽一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为多。以咳嗽为主症的现代医学疾患、主要见于急慢上呼吸系统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病因病机】
咳嗽分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多表现为实象,内伤多因体虚所致。
1感受外邪,肺失清肃小儿肺为娇脏,职司呼吸,开窍于鼻,系喉,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居脏腑之上。外邪侵袭,首先犯肺,风,寒,热、燥之邪犯肺,则肺气失宣,肃降失职,肺气上逆而为咳。
2素体虚弱,肺脾受损若肺气虚弱、气机不利则肺气失宣、开合失度,津液停积而为痰,见气短而咳;若脾失健运,不能化水谷为精微,反酿成痰,上储于肺,壅塞肺道而咳。
3痰浊内生,储肺作咳小儿脾胃薄弱,易为乳食、生冷、积热所伤,导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反而酿成痰浊,上储于肺,壅阻气道,致使肺气不得宣畅,因而引起咳嗽。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咳嗽有痰,痰白稀薄,鼻塞流涕,头痛、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或咳痰不爽,鼻流浊涕,咽痒咽痛,痰白或黄稠;舌苔薄、脉浮。
2内伤咳嗽久咳气短,有痰或无痰,胸闷,自汗或盗汗,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食欲缺乏,夜寐差;舌淡,苔薄白,脉沉细乏力,指纹淡红。
【治疗方法】
1外感咳嗽
(1)治则:宣肺止咳,疏风解表。
(2)手法:捏脊常规手法3~5遍,从大椎捏向长强穴,重提重按肺俞、小肠俞、大椎穴,配合推脊从大椎推向龟尾,清肺经、按天突、推攒竹、拿风池穴等小儿推拿手法。
2内伤咳嗽
(1)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2)手法:捏脊常规手法从长强捏向大椎穴,手法可和缓轻柔,从捏第3遍时加重对脾俞、肺俞穴的提拉,捏完1遍后按揉脾俞、肺俞及肾俞穴3~5分钟。
【治验集锦】
1徐佩莉、毕美芬报道: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3例,效果满意。方法:医者轻轻揉搓患儿背脊部皮肤至微微发红,然后自尾椎部长强捏至背脊上端的大椎穴。施行第2遍时每一脊椎捏拿3次,提1次;然后重复第1遍,共7遍。最后医者在患儿背部肺俞、脾俞、肾俞3穴处各提3次。7天为1个疗程。每1个疗程后休息7天,继续第2个疗程。共做3个疗程,一般以伏天捏脊为宜。23例中显效18例,占7826%,有效5例,占2174%,有效率100%(徐佩莉、毕美芬捏脊疗法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3例中国民间疗法,1991;9:18)。
2朱升朝等报道:夏令按摩手法防治小儿咳喘112例,效果满意。方法:用“三补、二揉、一捏按”即补脾土、补肺金、补肾水;揉膻中、揉肺俞穴;常规捏脊。112例患者中反复外感咳嗽组显效率为855%以上,慢性内伤咳嗽组显效率为625 % 以上(朱升朝,等夏令按摩手法防治小儿咳喘临床观察中医杂志,1989;5:35)。
3祁秀华等报道:捏脊推揉足太阳膀胱经的方法治疗小儿咳嗽。方法:患儿俯卧,医者用手掌从足太阳膀胱经之大杼穴推向下面之肾俞穴,反复50次,然后再用手掌在该经上之各俞穴揉3遍,最后用拇指和示指捏起该经的皮肤,用常规捏脊法捏2遍,再加揉肺俞穴100次,推揉膻中穴50次。若为久咳则加补脾经(祁秀华,等推揉足太阳膀胱经治小儿咳嗽四川中医,1991;10;24)。
【典型病例】
王某,男,5岁,1991年3月3日就诊。20天前因外感而发咳嗽,诊为气管炎,经用各种抗生素、止咳药,疗效不佳。查体,营养欠佳,眼睑水肿,口唇暗紫,咽部充血,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痰鸣音和干啰音;舌紫,苔腻,脉沉细。予以捏脊推揉足太阳膀胱经的方法施治3天后,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继用上法巩固2次,痊愈出院(祁秀华,等推揉足太阳膀胱经治小儿咳嗽四川中医,1991;10;24)。
【注意事项】
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机体防病能力,减少外感机会;注意气候变化,随气候冷暖增减衣服,避免感冒;药物预防。
八、哮喘
哮喘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证因脉治》说:“哮病之因痰饮留伏,结成窠臼,潜伏于内,偶有七情之犯,饮食之伤,或外有时令风寒,束其肌表,则哮喘之证作矣”。《证治汇补》亦提到:“因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病”。由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故本病有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的特点。哮喘是指阵发性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鸣有声,严重时出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的一种病证。《金匮要略》中描述:“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
【病因病机】
哮喘的病因比较复杂,但不外内因和外因两种。内因与肺、脾、肾三脏的关系密切,肺气虚弱,卫外不固,痰湿停聚,伏于肺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虚失其健运,不能正常运化津液,积湿生痰,储于肺中;久病及肾、肾虚不能纳气,故见气短而喘。若加外感风寒之邪,气动痰行,阻塞肺络,而致肺失肃降,出现痰鸣,喘逆,呼吸困难。《景岳全书》指出:“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现代医学认为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病因主要是人体处于一种过敏状态,当遇到过敏原,如花粉、细菌、鱼虾,甚至冷空气引起人体内发生变态反应,使肺中细小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支气管内黏膜水肿,分泌过多的黏液,阻塞呼吸道,引起阵发性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哮喘。其发病常有家族史,以青少年发病较多,表现为呼气的延长。
【临床表现】
1发作期哮喘的发作常有诱因在先,发作前多有打喷嚏和全身不适感等前驱症状,发作时胸闷,呼吸急促,夜间常因喘憋而醒被迫坐起,伴哮鸣音,持续几分钟或几小时,逐渐缓解。同时出现发绀,出汗,颈静脉怒张,哮喘缓解时,先咳出大量泡沫样黏性痰液,然后病情逐渐好转至正常状态。
1发作期
2缓解期哮喘缓解,咳嗽以夜间为甚,自汗、神疲乏力,动则痰鸣气喘,面色白。
【治疗方法】
(1)治则降气化痰,止咳平喘。
(2)手法捏脊常规手法,从长强至大椎穴捏推5~10遍,重点提捏肺俞、脾俞、肾俞穴。
2缓解期
(1)治则:健脾宣肺,固肾纳气。
(2)手法:常规捏背手法,从长强至大椎穴捏椎5~8遍,重点提捏时肺俞、脾俞、肾俞穴,捏完每遍后对上述三俞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配合推拿手法如补脾经,补肺经、揉板门,分推肩胛骨等。
【治验集锦】
1孙德仁报道:用捏脊配推拿法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14例,疗效较好。方法:从长强至大椎穴捏推5~10遍,重点提捏肺俞、脾俞、肾俞穴,捏完每遍后对上述三俞穴按顺时针方向按揉1~2分钟。配合推拿手法如补脾经,补肺经、揉板门,分推肩胛骨等。痊愈4例,占2857%;显效5例,占3571%;有效3例,占2143%;无效2例,占1429%;总有效率8571%(孙德仁推拿预防小儿哮喘山西中医,1992;2:54)。
2孟春梅、董爱玲报道:捏脊治疗哮喘30例,疗效满意。方法:医者双手示指半屈,拇指伸直,余指握半拳,拇、示指捏起皮肉自长强穴两旁,双手同时交替向上捻动,捏至大椎穴处,捏到肾俞穴和俞穴处向外轻提3下,每捏2遍时用一拇指指腹自长强穴向上沿正中线推至大椎穴2遍,每次如法3下,使患者脊背部有发热感。推捏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大椎穴时力度应加大。30例患者中,显效5例,占167%;有效24例,占80%;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967%(孟春梅、董爱玲捏脊治疗哮喘中国民间疗法,1997;2:16) 。
【典型病例】
王某,女,7岁,1988年3月16日就诊。患儿哮喘反复发作近6年,每年春季尤甚,曾用消炎、平喘药物治疗,效不佳,此女曾作过敏原试验,对多种物质过敏,西医无良法根治,故前来求治。诊见形体消瘦,纳食欠佳,少气懒言,面色稍白;舌淡苔白,脉濡无力。此乃肺脾肾虚,痰湿滞留之象。治以补肺益肾,健脾化痰,用捏脊配推拿法,治疗4个疗程,哮喘未发,且饮食增加,面色较红润,体质增强。2年后随访,诉其哮喘未再发作(孙德仁推拿预防小儿哮喘山西中医,1992;2:54)。
【注意事项】
加强体育锻炼;药物预防;避免接触过敏药物、食物及其他异物;注意气候变化,做好防寒保暖。
九、顿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