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领导走上讲台,未开口之前,通常都会先用目光扫视一下整个会场,这种扫视就起到了组织和控制的作用。这时到会者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进入听讲状态。如果会场出现冷场时,领导就会用鼓励的眼神注视下属,这样就是给准备发言者增强信心,以便他们可以踊跃发言。当全场出现纪律松懈,讲话者过多时,领导往往会投过去严厉的目光,并停留一会儿,制止这种现象。所以,有经验的领导都善于用目光驾驭整个会场,使会场井然有序而又生动活泼。
在面对面的交谈中,我们的目光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对方的脸上,所以眼睛所传递的信息,是能够帮助我们解读对方态度与想法的最佳利器。当人们初次见面的时候,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形成对新朋友的第一印象,而这个印象主要取决于人们的眼睛所看到的东西。
在与人交流的时候,目光是引起兴趣、增加吸引力和促进感情发展的重要手段。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状况你一定不会陌生:当你把目光投向某人的脸时,却发现对方有意无意地将目光转移向别处。那么,这代表着什么意思呢?这可能是每一个遇到这种情况的人迫切想要知道的。
1.看向远处的目光
在与你交谈时,如果对方的眼睛看着远方,FBI认为,这表示对方对你的谈话不关心或在考虑别的事情。例如,当你很有诚意地对女友说话时,她却常常将眼睛注视别的地方,那表示她心中正在盘算别的事情,或许因为对结婚没有信心,也可能她心中有了新的目标,对你说不出口。如果对方是非常重要的交易谈判对象,当他的目光凝视于一点或焦点不变,这表示对方心中在想其他事情。FBI提醒大家,如果谈生意的对象有这种眼神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大量货物出售给他。因为对方可能支付不了货款;如果对方是卖者,他所卖的货物可能是次品。总之,当你交易的对象出现这种眼神时,你一定要心提防。
斜视对方的眼光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
2.斜视对方的眼光
这种眼光的特性,是表示拒绝、轻蔑、迷惑、藐视等心理。公司或商场间的竞争对手或其他竞争者之间难免会正面交锋,互相之间常会用这种蔑视的眼神看对方。但是,FBI指出,如果是斜而略带含笑的眼神,有时也表示对对方怀有兴趣。尤其是在初次见面的异性之间,经常能见到这种眼神。
3.移开视线
FBI发现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其性格往往较为主动。另外,谈话中,一个人是否能占上风,在最初的30秒即能决定。当视线接触时,先移开目光的人,就是胜利者。相反,因对方移开视线而耿耿于怀的人,就可能胡思乱想,以为对方嫌弃自己,或者跟自己谈不来,因此,在无形中对对方的视线有了介意,而完全受对方的牵制了。
一个法国商人向他的朋友抱怨:“我的合作伙伴和我谈话的时候,总是不看着我,不是看着别人,就是眼神游移不定。且不说对我尊重不尊重,我简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常令我感到担心和不知所措。”
在彼此交谈的过程中,人们视线相互接触的时间,通常占交往时间的30%-60%。如果超过60%,表示彼此对对方的兴趣可能大于交谈的话题;低于30%,表明对谈话没有兴趣。而视线接触的时间,除关系十分密切的人外,一般连续注视对方的时间在3秒左右,过长时间的视线接触会让你对他的兴趣大于他的话语,而让对方感到不适。
可见,注视是有一个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对方可以明显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和重视,同时你也不会感到拘谨和不自然。正因为如此,FBI提醒大家,对于初次见面就不集中视线的人应特别心应付。
不过,同样是撇开视线的行为,如果是在受人注意时才移开视线,那又另当别论了。FBI认为,这种情形下的目光转移是屈服的表示,几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认同这一身体语言。如果一只猩猩要展示它的威力或者想要发出攻击,就会把目光死死地盯着攻击对象。为了避免遭受攻击,感受到威胁的弱猩猩会把目光移开,并且把身体缩成一团,让自己看起来显得更加弱校
科学研究表明,正是大脑中的求生本能,使得灵长类动物表现出屈服的姿态。在遭遇潜在的威胁时,我们也会尽可能地缩紧身体,比如耸肩、手臂紧贴身体、蜷曲膝盖、脚踝紧扣桌腿、下巴贴近前胸以保护喉咙,并且目光顺从地转向一旁。这些姿势会让攻击者的大脑发出“解除攻击”的指令,于是被攻击者便可以凭借屈服的姿态免遭厄运了。
在你因为犯错而遭受上司的责骂时,你就可以采用上述姿势博得上司的同情。但是,如果是在街头遭遇匪徒攻击,那么屈服的姿态反而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假设你在街上独自一人步行时遇到一伙不三不四的人,这个时候如果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就会激发这些人的攻击欲望。相反,如果你目不斜视地大踏步往前走,手臂和双腿保持较大的动作幅度,昂首挺胸,显示出自己有自我保护的能力,那些街头小混混反而会产生畏惧情绪,变得不太敢轻易袭击你。
总之,当你发现别人的目光不停地转移的时候,肯定有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不对头。某人可能会因为不喜欢你,或者对你不感兴趣,或者无法面对你,或者害怕你而避免跟你对视。在大多数情况下,撒谎的人会净切可能回避目光的交流。他们被一种愧疚的感觉所折磨,所以不想面对你。但是并不能因为某人眼睛看着别处就认定他一定在撒谎。此人也可能感到不太舒服,或者要自卫,或者有什么事情要隐瞒。人们也许不想让别人了解他们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人而避免跟别人直接对视。他们也可能缺少自信,所以眼睛看着别处,以此希望你不要把他们看透。
注视的目光传递交流的信息
眼神的流露是在大脑的支配下,通过一个人的主观意识后才注入他的眼睛,然后双方用眼睛交流相互的态度,这两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见到的眼神沟通了。
眼神的彼此相交是形成互相沟通和交流的基矗在我们和别人交谈时,有的人会带给我们舒服愉快的感觉,有的人则会令我们局促不安,甚至还有一些人会让我们觉得不可信赖。这些感觉的产生都是从眼神开始的,而且往往取决于对方注视我们的时间有多长或者面对我们注视的目光,对方有着怎样的反应。
FBI指出,当你与人交谈时,注视说话者的眼睛既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窥探对方内心世界的技巧。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却经常在刻意躲避别人的眼神,他们经常会被别人的目光打败,同时他们也丧失了从别人眼神中获扰息的大好机会。
FBI称,正常交流中的注视,绝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盯住对方的眼睛不放,这会让对方感到十分尴尬。你应该做的就是自然地注视。在与对方道别时,尤其是在握手时,你更应该用目光注视对方的眼睛,这样对方会感觉到自己在你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这并不是说,让你死死地盯住对方不放。因为眼睛长时间地盯视对方往往含有挑衅的意味,一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这种情形就好比在电视中看到的,被激怒的公牛在即将进行角斗之前,把眼睛瞪圆了相互打量着对方。在生活中,你也可能遇到过两个人吵架的场面,两个人摩拳擦掌,怒目相对,目光透出挑衅的意味,随着两人距离的缩短,激烈的“战斗”就开始了。因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人都不会对那些自己并不熟悉的人进行直视,否则就会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表现,甚至被人看作一种故意挑衅的行为。
此外,FBI还指出,眼睛长时间地盯视对话者还有一种威胁的功能。FBI在审讯犯罪者的时候通常会对犯罪者怒目而视,这种目光对于拒不交代罪行的犯罪者来说是一种无声的压力和威胁。有经验的FBI探员就经常利用目光盯视手段迫使犯罪分子自白……
被人死盯住之后,心里会产生一种威胁与不安全感。为了证实这一点,美国某著名大学曾做过这样一项实验:
他们让参加实验的男女学生站在十字路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等待着信号灯变绿的行人。结果,当出现绿灯信号时,行人为了逃避那些死死盯住自己的目光,都加快了自己的步伐,迅速穿过马路。
这个实验说明,人们都不喜欢别人用眼睛紧紧盯住自己。在生活与工作中,我们的角色是多样的,有时可能是一个讲话人,有时也听别人讲话,但无论你是在说话或者是在听人说话,你都不应该向对方投以长久直视的目光。
所以,FBI认为,两个人在交谈时,目视对方的时间应为谈话时间的一半左右。只有相爱者、相恨者或畏惧者,目视对方的时间才可以超过一半时间。不过,在这个限度内,西方人目视对方的时间要比中国人长。谦逊与内向的中国人在感到局促不安时,往往会将目光避开,减少目光交流。在感到坦然自得、心满意足或心神不定时,目光交流会发生相反的变化。如果两人身体比较接近时,目光交流就会减少。只有恋人或仇人才会在相距不足一尺距离内仍用目光交流来表示自己的倾慕或者不平。
在多数情况下,大多数人是这样观察陌生人的:一般先看一眼,然后转视他方,这一眼算是跟对方打了招呼,但又不干扰对方独处,只是礼貌地故作不在意地一瞥。如果两人目光相遇,双方则需采然些明显的举动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例如,微笑、点头、问候或更为热情的举动。如要维持不相识的状态,则应回避目光相遇,这样才算是一种礼貌。如果相识者相遇时,双方应先目光接触,再相互打招呼。否则,看人一眼就立即避开,则是对人的蔑视,即认出某人却又不理他,人为地单方面把对方视为陌生人,那就只能是对人的一种轻视或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