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04

第4章 30岁女性要防衰老 (4)

第一章 30岁女性要防衰老 (4)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溶酶体膜稳定剂作用进行了研究。膜学说认为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会使溶酶体膜内的水解酶超常释放,给细胞带来严重后果,故需要探求膜的稳定剂。有人试验了40种合成的及生物来源的膜稳定剂对果蝇及小鼠寿命的影响,有一定保护作用。根据衰老渣滓学说的观点,人体细胞的萎缩和死亡主要是由于代谢产物有害物质积累的结果。据南堆等人的研究报道,豚鼠与小鼠神经细胞申的脂褐素的蓄积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如对这些动物中的老年动物使用甲氯芬酯(氯酯醒),可使其神经细胞中的脂褐素明显减少。翟奇斯查尔等人的研究报告说,给小鼠使用甲氯芬酯(氯酯醒),可使雄性小鼠的平均寿命增长27%,使雌性小鼠的平均寿命增加了5.9%。另外,遗传学家们指出,人体极有可能存在着衰老与死亡基因,若证实了这种设想,就能使用遗传工程的技术关闭这些基因,或者导入年轻人的基因来置换,不断修复那些已经衰退的关键性基因,则可延长人的寿命。

3.衰老指标的研究

人体衰老的客观指标是研究衰老和抗衰老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国内外学者从不同水平,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筛选,以求取得一套准确而又实用的人体衰老计量检测标准。本文从分子生物学及细胞化学水平,研究红细胞膜ATP酶、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1PO)及六种血液白细胞化学染色等在不同年龄组的变化,以探讨其与衰老的关系。

受检者分为90~96岁的“长寿组”,50~59岁的“老年前期组”,18~35岁的“青年组”。检查结果:红细胞膜(Na、K)—ATP酶随增龄而递减,各组之间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

(Na、K)—ATP酶在体内运送、转换能量及传递信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组老年前期检查对象均经全面查体证明是各项生理功能正常的健康人。这部分人从整体、器官水平上分析,还看不出任何衰退迹象。但从微观分子水平上研究已出现了较显著的退变。本组红细胞SOD随增龄而下降,IPO随增龄而上升。尤以长寿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自由基是当今公认的重要衰老学说之一,但由于它的半衰期甚短,极不稳定,很难直接测定。故在研究中可采用测定SOD或IPO的水平,间接了解体内自由基产生和淬灭的平衡关系,从而达到判断机体衰老状态的目的。我们测定六种白细胞化学染色结果: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特异性脂酶、脂类等四种化学染色,长寿组与老年前期组比,无明显差异(P>;0.05)。

淋巴细胞糖原染色,长寿组显著低于老年前期组(P<;0.05)。淋巴细胞非特异性脂酶(ANAE),长寿组明显低于老年前期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ANAE是T细胞的标志,其阳性率显著下降表明长寿老人细胞免疫功能减退,可能与胸腺退化和胸腺素减少有关,也是机体衰老的重要指标。除此而外,不少学者倡导抑制肠道毒素延寿。20世纪初叶,俄国科学家梅奇尼科夫认为衰老的根源在于大肠内细菌产生的毒素吸收后对人体的危害,因自体中毒而致衰老。近年来。很多专家提出以服用酸牛奶(含乳酸杆菌)来抑制肠道毒素的方法延寿。实践证明长期服用酸牛奶确有祛病健体延年之效。

总之,很多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探索和研究人类衰老的理论和抗衰老的方法。随着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老年医学等学科的不断发展,新的抗衰老的理论和方法还将不断涌现。

(六)中医药抗衰老理论

人为什么会衰老?能否延缓衰老?祖国医学的部分观点和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的成果,并证明中医药具有防老抗衰的重要作用。

1.真气与生命钟

祖国医学认为真气(即元气,原气)是生命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数化生而成,又要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和补充。《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即先天禀赋好,真元之气充沛,是健康长寿的一个极重要因素。然而主宰人的生死寿夭的真气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如徐灵胎所说:“当其受生之时,已有定分焉……故终身无病者,待元气自尽西死,此所谓终其天年者也。”近年来美国学者hayf1ick通过实验提出了“生命钟”学说,他发现组成人体的大部分细胞从胚胎开始,若分裂50次,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此后,即停止了正常的分裂而死亡,据此他推算出人的寿命应该是120年。一切有生命的物种好像一个时钟,有一张时间表,预先规定了其寿命,这就是所谓的生命钟,有人提出设想,增加细胞分裂次数或延长细胞分裂周期就可以达到长寿的目的。

引人注目的是大补元气的人参,能延长的人羊膜培养细胞之寿命周期,推迟羊膜细胞的退行性变化,可能有防止细胞衰老的效能。补气要药黄芪,具有延长某些原代细胞培养期和某些二倍体细胞寿命的能力,可使其寿命长达88~98代(对照组为平均66代)虽然这方面的研究刚刚开始,但已证实了延长细胞寿命的药物的存在和它们的部分作用机制。另外,维生素E也能延缓人肺培养细胞的正常衰老过程,如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E,这些细胞就可以分裂达120次以上,含有维生素E或具有抗维生素E缺乏作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续断、丹参、淫羊藿等正确使用这些中药,就能达到防老抗衰的作用。

2.脾胃与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脾胃主消化,摄取水谷精微而营养人体,故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视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衰减也可以反映衰老的过程,如“五七阴阳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素向·上右天真论》)“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灵枢·天年第五十四》)享受高寿者都是脾胃功能健全的。脾胃运化输布的精微物质,除了机体作为能源的糠类的脂肪外,更有组成组织结构和维持代谢的各种蛋白质、维生素等。“脾主肌肉”也就说明脾还有主管机体蛋白质代谢的作用,老年人脾胃功能减弱,一方面表现为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机体必需蛋白质摄入减少,另一方面还表现在肌肉萎缩,蛋白质同化合成作用减少,异化分解作用增多。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衰老原因之一是蛋白质交联学说。该指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内缓慢地产生了蛋白质和核酸随意交叉结合现象,形成了极难酶解的巨大分子,阻碍了细胞的活动,进而引起了细胞的死亡。据日本大浦产吉研究认为“自古以来被理解为有强壮作用的人参,可以认为是保护了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系统的结果,人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在实验中有显著促进大鼠肝内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值得提出的是,60年代以来,从一些中草药中发现了昆虫变态激素类化合物(Inseet-MetamorphosingHormone),应用于人体,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并能排除体内胆固醇,降低血脂及抑制血糖上升等作用,国外已用于临床,现还有报道,从牛膝、桑叶、白毛夏枯草、蜂王浆等动植物中也发现了这类激素,为寻找有价值的抗衰老药物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脾胃功能的盛衰,也直接影响到各种维生素等物质的吸收利用,维生素虽然需要量不大,但对维持生命和各脏器的功能却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在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不饱和脂质氧化生成过氧化脂质,与蛋白质结合生成脂褐质色素,这就是衰老的一种标志。维生素E和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能阻断这种过氧化连锁反应,在预防衰老上具有重要意义。TappeI曾联合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证明对男性和女性老年人的衰老情况都有明显的改善。

以动植物为主要来源的中药,许多本身就含有各种维生素,除了含有维生素E外,含有维生素A的苍术、白术、车前子、决明子、潼蒺藜、当归等,含维生素C的有金樱子、大枣、柴胡、桑叶、槐叶、槐花及各种水果蔬菜等。

近年来,微量元素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发现锌和硒在抗衰老方面具有独特的功效,适量的硒可以延长细胞的存活寿命,增强细胞的生理功能;锌能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病、未老先衰等有阻止发展作用。在美国,已有,含锌的保健药出售,在麦芽、米糖、牡蛎中含有很高的锌,黄芪中含有硒。另外许多矿物类和欠壳类中药还含有人体需要的铁、铜、铬、锰、钴、碘、钙、镁、磷等元素。

现在老年医学正在研究补充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抗衰老,中药是十分有希望的。同时也应看到,通过调于脾胃的中药作用,使摄的运化正常,加之各种饮食物调配得当,各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则不会缺乏。

3.肾气与内分泌《内经》以肾气的盛衰来描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过程:“女子七岁,肾气盛,齿理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于,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写……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这里的肾气实际上包括了性腺、甲状腺、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等内分泌腺的功能。

衰老成因学说之一的内分泌失调学说也指出:随着性腺分泌物的减少,人会日趋衰老,一旦性腺被切除,就会早衰,此外,发现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和产生胰岛素的胰岛细胞等的退化和功能失调,也会促进人的早衰。

从中药治疗内分泌功能低下性疾病的效果和药理研究的报导来看,鹿茸、人参、淫羊藿、蛇床子、蛤蚧、海马、胎盘、海狗肾、黄芪、葛根、黑大豆、覆盆子、香附等,具有性激素样的作用,该类药物大多属于补阳药。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的药物有:人参、附子、甘草、何首乌、蜂乳、刺五加、五味子、巴戟天、穿山龙、秦先、防已等,其中有的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有兴奋作用。

日本研究八味肾气丸后指出:该药似有调整肾上腺分泌秘微素的节律作用,并指出其中的附子不仅有强心作用,而且有更广泛的恢复全身细胞活力的效果,所以肾气丸在日本是作为老年人的延缓老化,恢复健康的常用药。

4.正气与免疫中医有句名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主要是指人体正常的防御功能和调节功能。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是体现正气的一个主要方面。在衰老研究上,有人提出了“免疫功能改变学说”,人们发现:人类的寿命与免疫防御功能的健全与否关系甚为密切,随着年龄增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监视功能进行性衰退,易罹癌症、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能有目的地提高免疫功能,则可避免或减少致命性的疾病的发生推迟衰亡的到来。

从扶正固本中药的药理和临床研究中发现,许多中药的确有促进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例如:黄芪、人参、淫羊藿、五味子、银耳、多糖,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黄芪、白术、灵芝,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黄芪和人参对小白鼠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特别是真菌类中药中的猪苓、茯苓、灵芝、香菇等,其含有的多糖类成分,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有很强的功效。目前,中药对免疫方面的作用正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免疫抗衰老的研究也是方兴未艾。

以上只是从几个侧面探索了中药的抗老防衰机制,虽然用现代药理、药化还原尚不能完全阐明中药的成分和作用但祖国医学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有效地指导着中药的临床应用,因此,在研究中医药防老抗衰的作用方面,必须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药化相结合,才能有更需要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