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03

第3章 30岁女性要防衰老 (3)

第一章 30岁女性要防衰老 (3)

烟点燃后所形成的烟草雾中,含有更多刺激性的细胞毒性物质,其数目竟达750种以上,而且浓度更高。烟草的烟雾中还含有即强致癌性物质,如来自烟草叶子蜡性层燃烧时放出的烷化四环芳烃和五环芳烃,烟碱还是最厉害的植物毒物之一,急性中毒时死亡之快,与氰化物相似,因此,它是烟草致命毒物中的主犯。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人的死亡有20%是直接或间接由吸烟造成的,因抽烟死去的人数要比车祸死去的多3倍。吸烟还能折寿,40岁长年吸烟人的肺同75~80岁不吸烟人的肺差不多。此外,吸烟还能诱发各种疾病,从心肌梗死,肺癌、胃溃疡,以至到全身各器官均可受到损害,但它传播流行之广却又遍及世界各个角落,无怪乎不少人称吸烟为“20世纪的鼠疫”。

目前,据调查显示,青年女性烟民呈上升趋势,如果追求这种时尚,则会使年青女性由内至外,病老形衰,肌肤晦暗。

嗜酒过度同样亦可损伤寿命。酒的有效成分是酒精,酒精是有害物质,过量可引起急、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损害极大。首先,长期多量饮酒,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合成,使血中胆固醇及三酰甘油浓度升高,而导致血管粥样硬化和脑血管意外,并可引起心脏脂肪变性,心功能降低。其次,当胃内酒精超过20%时,则对胃酸分泌和胃的消化功能起到抑制作用。长期多量饮酒造成的慢性酒精中毒,可引起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维生素缺乏症等,并会加重肝脏负担,使肝细胞受损变性,发生脂肪肝和肝硬化。还有,嗜酒过度能引起中枢神经的深度抑制,最后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祖国医学对过量饮酒所造成的危害亦有深刻的论述,如《饮膳正常》中说:“少饮为佳,多饮伤形损寿,易人本I生,其毒甚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本草纲目》中也说:“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风,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7.遗传因素

大量事实证明,人类的衰老和遗传有密切关系,并且因遗传特点不同,衰老的速度也不一样。我国四川省372名百岁老人中,祖孙三代有长寿记录的有13人。广西巴马瑶族53名老寿星,其上一辈有31人也是特别高寿。遗传学家曾追踪了1600名孪生老年人,发现他们的年龄非常接近,同卵孪生的,寿命平均只差3年,异卵孪生的相差6年,而且许多孪生子之间,引起死亡的疾病也往往相似。日本历史上曾记载了一位很有名的长寿之家,户主叫满平,1795年应宰相之召去东京,那时,他已经是194岁,其妻173岁,儿子153岁,孙子105岁。以上说明,人的寿命的确与遗传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人的衰老程度的早晚主要取决于肾。明代李念茂提出“肾为先天之本”,先天禀受于父母,即现

代所说的遗传。又如,明代张景岳说:“夫禀受者,先天肾也……先天责在父母”。故一般地说,先天禀赋强者多寿,弱者多夭。正如王充所说:“强寿弱夭,谓禀气渥薄也……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寿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

8.环境因素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前者如大气、日光、水分、地质、森林、植被、天文、气象、电离辐射等;后者如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结构,劳动条件、家庭、文化、教育等等。这些环境因素不仅错综复杂,而且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人体借助机体内在的调节和控制机制,与各种环境因素保持着相对平衡,表现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这种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有害的环境因素长期作用于人体,或者超过一定限度,就要危害健康、引起疾病,促使早衰,甚至导致死亡。关于人的寿命与环境的密切关系,《黄帝内经》里曾明确指出:“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大。”高,是指空气清新,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下,是指平原地区。因为“高者气寒”,植物生长缓慢,生长期长,寿命也就延长;而“下者气热”,植物生长较快,寿命就相应缩短,这可以从马晒人与爱斯基摩人的对照中得到印证。爱斯基摩人生活在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长年奔波在冰川雪地,饮食以肉为主,但他们的血脂却不高,年过50岁还具有青春期的面容和活力;而生活在非洲的马晒族人虽然其生活方式(游牧生生活)及饮食结构与爱斯基摩人很相似,但是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很短,属于当前世界上寿命较低的民族之一。

我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的具体数字也证实了以上的结论,地处高寒山区的新疆、西藏、青海,无论是人群中百岁老人的比例,还是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都要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全国年龄最大的老寿星,130多岁的库尔班亚克,就生活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的新河县。

不仅自然环境与人体的衰老密切相关,社会环境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如不同的年代,人类的寿命就不同。随着时代的推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人类的寿命亦逐渐延长。

(五)抗衰老的现代研究

抗衰老研究,是目前医学生物领域和保健研究方面的一个综合性的尖端课题。近年来,世界上许多科学家正在从事该领域多种研究其目的在于弄清衰老的生理机制,获得预防衰老的方法和措施。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这方面的研究情况。

1.抗衰老的理论研究

古今中外,人们对衰老的机制和原因有着不尽相同的解释,提出了许多假说和设想。据统计,并于的衰老学说竞达数百种之多,这说明衰老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命现象。衰老的学说总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医学的延年学说,如“先天禀赋论”、“后天失调论”以及“肾气亏损说”、“脾胃虚衰说力”、“心神亏耗说”、“脏腑虚衰说”、“阴阳失调说”等;另一类是近代的各种衰老学说。近仪的衰老学说,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遗传论:认为衰老过程是由遗传所决定的。生物的生长、发育、成熟、衰老和死亡,都是由自身的遗传因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如生物钟学说(又叫程序学说)、细胞分裂学说等。

(2)环境论:其主要观点认为,遗传虽有一定作用,但更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强调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污染、药物、疾病、辐射等,会造成细胞的损伤,而损伤的积累导致衰老,如“中毒学说”、“交联学说”、“自由基学说”、“免疫学说”、“体细胞突变学说”等。

(3)综合论:它综合了各种衰老学说的有关内容,从代谢失调或细胞信息受损等角度出发而形成的衰老学说,如“内分泌功能减退学说”、“中枢神经系统衰退学说”、“差错灾难学说”、“衰老色素学说”等。这些学说虽然都无定论,但从不同角度和深度,反映了衰老这一复杂的生命现象的某—侧面或个部分真实变化。衰老和健康长寿密切相关;衰老的早,就会短寿;衰老的晚,就有长寿的可能。故有的科学家从预防衰老的角度出发,提出防衰方法分为“初次预防”和“二次预防”两种。所谓初次预防就是中医的“未病先防”,防患于未然;所谓二次预防,即中医的“既病防变”,如果发生了某些生理和病理变化,或者出现了一些衰老退化的现象后,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防其进一步发展,尽快恢复到正常的健康水平,达到防衰健体的目的。

2.抗衰老的实验研究

当前,科学家们正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多方面的实验研究、探索,以揭开人类寿命之奥秘。

(1)从生物学途径的研究:

根据美国学者海尔弗利克所提出的细胞分裂次数决定寿命之长短的学说理论,科学家们进行了生物学方面的实验研究。如用抗衰老药物或其他药物,增加细胞分裂次数或延长细胞分裂周期,从而达到长寿。经实验初步证实,在人肺细胞的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E,就可使这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加到120次以上;如用氢化可的松等药物可使细胞的分裂次数由50次增加到70次。

有的科学家认为,延长胸腺功能,人的寿命也会延长。如实验时,将新生小鼠的胸腺切除,其生存期便从原来的3年缩短为6个月,而垂体退化的侏儒鼠,在注射一次淋巴细胞后,则可使它们的寿命延长3倍,故目前有的学者预言,将年轻人的胸腺T细胞取出冰冻储存起来,过40~50年以后,当这个年轻人衰老之后,再将解冻的胸腺T细胞注射进该人体内,这样会恢复其青春的活力,提高免疫力,抵抗老年病,寿命就会延长。

科学家还对限食延寿进行了研究。40年代马凯伊曾用雄大鼠作过一系列实验,证明限食可以延长哺乳动物的寿命,并在不同种类及品系的动物实验中得以证实,限食延寿的机制尚在研究中。虽然限食廷寿公认,但还未较普遍地应用于人类。对于限食研究可以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和理解与延寿有关的生物学变化。并可为完善人类饮食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2)从物理学途径的研究:

许多物理因素,如强度、射线,不同频率的光、声及电磁场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体的健康与长寿,尤其是温度对人体的影响最为显著。人们发现比较变温的动物(冷血动物),在低温条件下寿命较长,因此认为这类动物在低温条件下改变体温,使代谢变慢。从而延长了寿命;对于体温恒定的哺乳动物,环境温度与寿

命的关系正进行着有关研究,如何找出适当的办法来降低体温,使新陈代谢变缓慢雨延长寿命。另外,有的学者研究发现,老年鼠接受小剂量的辐射有廷寿的倾向。据分析可能是由于小剂量的辐射,对某些疾病有防治作用,抑制了恶性肿瘤、感染和寄生虫的繁殖所致。也有人认为小剂量照射的延寿倾向似乎是一种称作“毒物兴奋效应”(Hormesis)的表现。

(3)从化学途径的研究:

有的学者在自由基学说的实验中试用一些抗氧化剂,例如疏基乙胺、乙氧喹、丁化羟基甲苯(BHT)、维生素E等。实验表明,后两种都有一定的延寿作用。对抗氧化剂延年益寿的机制尚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抗氧化剂抵消了自由基的损伤,有利于保证健康与长寿;有人认为抗氧化剂影响了饮食或同化作用,达到与限食延寿同样的结果,还有人认为抗氧化剂诱导某些酶的活性从而刺激了一些导致长寿的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