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时尚女人抗老防衰从30岁开始
12163100000037

第37章 排毒抗衰老 (2)

第十三章 排毒抗衰老 (2)

1.饮食调摄法水液代谢以通畅和调为顺,不可滞留,故《素问·经脉别论》有“通调水道”之说。对于保证水道通调之法,清代养生家在《老老恒言》中提出了生在饮食调摄的四个重点,兹引录如下:“或问通便之通调之道如何?愚谓: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一也;薄滋味,无粘腻,则渗泄不滞,二也;食久然后饮,胃空虚则水不归脾,气达膀胱,三也;且饮必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则水以济火,下输倍捷,四也。所谓通调水道,如是而已。如但犹不通调,则为病。然病能如是通调,亦以渐而愈。”由此可见,正确调摄饮和食,做到少食、素食、食久后饮、渴而才饮等,是保证小便清利的重要方法。此外,情绪、房事、运动对小便的清利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还要保持情绪乐观、节制房事和适当运动锻炼。

2.导引按摩法经常进行导引和按摩保健,对于小便通利很有好处,其主要方法有三种:

(1)导致壮肾:晚上临睡时,或早晨起床后,调匀呼吸,舌抵上腭,眼睛视头顶上方,随吸气,缓缓做收缩肛门动作,呼气时放松,连续做8~24次,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可嗽津咽下。这种方法可护养肾气,增强膀胱制约能力,可以防治尿频、尿失禁等症。

(2)端坐摩腰:取端坐位,两手置于背后,上下扒搓30~50次,上至背部,下至骶尾,以腰背部发热为佳,可在晚上就寝时和早晨起床时进行练习。此法有强腰壮肾之功,有助于通调水道。

(3)仰卧摩腹:取仰卧位,调匀呼吸,将掌搓热,置于下腹部,先推摩下腹部两侧,再推下腹部中央,各作30次。动作要由轻渐重,力量要和缓均匀,作功时间亦可在早晚。此法有益气,增强膀胱功能,对尿闭、排尿困难有一定防治作用。

3.排尿宜忌排尿是肾与膀胱气化功能的表现,是一种生理反应,因此有尿时要及时排出,不要用意志控制不解,否则会损伤肾与膀胱之气,引起病变。《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忍尿不便,膝冷成痹。”《老老恒言·便器》指出:“欲溺便溺,不可忍,亦不可努力,愈努力则愈数而少,肾气窒塞,或致癃闭。”排尿要顺其自然,强忍不尿,努力强排,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排尿时的姿势也有宜忌。《千金要方·道林养性》说:“凡人饥欲坐小便,若饱则立小便,慎之无病。”《老老恒言》解释其道理说:“饱欲其通利,饥欲其收摄也。”现代医学中有一种“排尿性晕厥症”,即在排尿时,由于血管舒张和收缩障碍,造成大脑一时供血不足而致的突然晕倒的病症,其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有时与体位突然改变,排尿时屏气用力过度有一定关系。

[十四、抗疲劳防衰老 ]

众所周知,衰老是指“身体各器官功能的普遍下降”,而导致器官组织功能下降的最重要、最直接的原因是疲劳,这里的疲劳不但有生理性的,又有心理性的。

(一)疲劳的内涵及特征

日本一位著名的长寿学者场式在他的名著《40岁后的无病生活》一书中指出:“长寿的秘诀固然很多,但其中最为紧要的是避免过劳。提高工作效率的根本办法,绝不是出尽全力,出尽全力,就不能持久,疲劳并不等于过劳,但疲劳若不能及时消除,就可能导致过劳,这对人体健康,尤其是对老年人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

应很重视老年人疲劳的防治。

疲劳的出现,表示人体参加活动或劳动体力出现明显的下降,生理功能已难以适应,提示人体需要休息或改换其他活动,以求消除这种现象。因此,说疲劳是一种生理范畴的全身性反应,从保护人体健康角度讲,出现疲劳,及时消除,避免过劳,具有一定的抗老防衰积极意义。由于疲劳的表现多种多样,因而至今还投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义。

疲劳的发生往往与人体活动或劳动的速度、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通常人体活动或劳动速度越快、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疲劳出现越早,这时人体的活动或劳动能力逐步下降。疲劳发生的初期,一般表现在人体的局部组织,再持续下去就由局部扩散到全身,再发展下去将影响人体健康。为什么会发生疲劳呢?一般认为,疲劳是整个机体的一种复杂的、一时性的生理现象,是大脑细胞的警戒信号,起着保护大脑皮质的作用。

这是由于大脑细胞具有一定的功能能动性,细胞不断兴奋,可使能动的能力逐渐消耗,消耗的同时又再进行恢复,从某种意义讲,消耗促使恢复能力的增长,从而补偿了消耗的作用。在一定限度内,兴奋过程引起消耗,抑制过程导致恢复,消耗和恢复这对矛盾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以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进行。如果已经形成稳定的条件反射,则有利于减少消耗,提高恢复能力。但是,当疲劳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就会破坏消耗和恢复两个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恢复补偿不了消耗,就可能促使疲劳的积累,即引起过度疲劳,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过劳”。过劳属于病理范畴,可诱发多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或发展,也是导致短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中年人应注意预防疲劳,避免过劳。

(二)人为什么会疲劳

许多人常会有疲倦的感觉,也自然希望尽快消除疲倦,但由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疲倦,尽管用了许多方法,仍无济于事。疲倦主要有三种:

1.机体疲倦是由于运动肌肉工作过度机体疲倦的产生是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血液和组织液中积蓄起来的结果。这种疲倦常常会产生一种愉快的疲倦感,就像打了一场比赛或外出郊游以后那种体验,即运动肌肉过度工作了。体息一下,使机体有机会排除废物及重新积累肌肉的燃料———肌糖原,就可以迅速消除疲倦。

2.病理疲倦是由于机体内某种疾病引起通常还伴有临床症状,这时应该到医院作检查。

3.心理疲倦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情绪不稳定和感情冲动,特别是长期憋闷和焦虑时常常感到心理疲倦。如果生活、学习以及与人关系等各方面不愉快的情绪没有发泄出来,压抑在心里,就会出现以疲倦为主要症状的身体不适症。心理疲倦可能伴随着潜在心理矛盾引起的睡眠紊乱,发展下去就易出现失眠。消除心理疲倦,首先是了解自己潜在情绪,最好是向有经验的长辈、老师、朋友交谈、诉说,以便正确对待,使心情恢复愉快状态,消除疲倦感。

(三)无名疲乏———疾病的警告信号

不是因为工作太忙,休息时间亦未减少,但仍感到疲乏无力,这种原因不明的疲乏,应当引起警惕,它可能是一种严重疾病的早期信号。临床上较常见的病症有:

1.心肌梗死很多临床资料表明,疲乏是心肌梗死的先兆症状之一。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乏、精力不足、情绪不稳定以及胸闷、心悸、头痛等症状。

2.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而缓慢,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除有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泻等消化道一般症状外,值得注意的信号是四肢无力,疲乏怠惰,可伴有进行性消瘦和右上腹肝区疼痛。

3.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骨髓造血机能低下或衰竭所致的一种贫血,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是全身乏力,易疲乏,并有头晕、呼吸困难等,并呈进行性加重。

4.糖尿病糖尿病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初期无明显症状。疲乏怠惰,精神萎靡是值得重视的警告信号,常伴有典型的“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但体重却减少。

此外,病毒性肝炎、慢性肾炎、肺结核、淋巴网状细胞瘤(何杰金氏病)等疾病,疲乏亦是早期症状之一。